中国古代文学神话论文 篇一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神话元素
中国古代文学是一个充满神秘和想象力的世界,其中融入了丰富的神话元素。神话是人类对于未知和超自然力量的探索和想象,它不仅滋养了古代文学的创作,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本文将从《山海经》、《诗经》和《封神演义》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神话元素。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早的神话文集之一,它收集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其中的山川地理和奇特生物都带有强烈的神话色彩。比如,书中记载了黄帝与蚩尤的战斗,这个故事不仅揭示了古代人民对于战争的恐惧和英雄的崇拜,也蕴含了对于人类起源和命运的思考。《山海经》中的神话元素不仅丰富了古代文学的内容,也成为后世文人墨客创作的重要源泉。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其中许多诗歌都融入了神话的元素。比如,《郑风·采薇》中描述了女子采薇时遇见仙女的情节,这个故事充满了浪漫和神秘之感。这些神话元素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艺术色彩,也展现了古代人们对于神明和仙境的向往。《诗经》中的神话元素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封神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部重要的神话小说,它以商周时期的历史为背景,以人、神、妖的斗争为线索,展开了一幅宏大的神话世界。小说中的神话元素丰富多样,包括神仙、妖魔、鬼怪等各种神秘的生物形象。小说中的神话元素不仅带给读者奇幻的视觉体验,也通过神话故事的情节展示了古代人们的人性和智慧。《封神演义》中的神话元素不仅拓宽了古代文学的创作领域,也为后世的神话小说提供了重要的范本。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中融入了丰富的神话元素。这些神话元素不仅丰富了古代文学的内容,也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神话元素在《山海经》、《诗经》和《封神演义》等古代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成为了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神话元素的存在,使古代文学更具有想象力和艺术性,也为后世文学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潜力和启示。
中国古代文学神话论文 篇二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神话与现实主题
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一个文化瑰宝,既包含了神话的想象和奇幻,也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和关切。神话和现实主题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两个重要的元素,它们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影响。本文将从《红楼梦》、《西游记》和《陈情表》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中神话与现实主题的关系。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它既有神话的想象和奇幻,又展现了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小说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既是一段神话般的美丽传说,也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于女性的束缚和压迫。小说中的神话元素不仅增添了小说的艺术魅力,也使现实主题更加深刻和有力。神话与现实的结合使《红楼梦》成为了一部既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又具有社会批判意味的伟大作品。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另一部充满神话元素的作品,它以孙悟空等神话人物为主角,展开了一系列奇幻的冒险。小说中描绘的西行取经的故事不仅是一段神话传说,也是对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的反思。小说中的神话元素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也为作者表达对于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批判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神话与现实主题的结合使《西游记》成为了一部既具有娱乐性,又具有思想深度的杰作。
《陈情表》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重要政治文献,它以朝廷官员陈抟的上表为主要内容,表达了他对于时政的忧虑和对于国家未来的希望。虽然《陈情表》并没有明显的神话元素,但其中蕴含的忠诚、正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与神话主题具有共通之处。《陈情表》以现实社会为背景,通过文学形式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问题的关切和对于国家命运的思考。神话与现实主题的融合使《陈情表》成为了一篇既具有政治意义,又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神话与现实主题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影响。神话元素丰富了古代文学的想象力和艺术性,也为现实主题提供了更深刻的表达方式。《红楼梦》、《西游记》和《陈情表》等作品中的神话与现实主题的结合,使这些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瑰宝,也为后世作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中国古代文学神话论文 篇三
神话大多数反映了原始先民对他们自身所处的世界中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想象和原始理解。神话为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创造了素材和文学样式,也提供了精神典范和文化心理。
神话是文学的源头和材料库。中国古代神话源远流长,它不仅给中国历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也为中国文学史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神话提供统一的民族精神
神话大多数反映了原始先民对他们自身所处的世界中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想象和原始理解[1]。虽然我国上古神话受到种种破坏,但人们依旧能够从中看到古代先民的智慧与理想。
一、神话为我国文学发展提供了最早的统一的族群心理和精神取向。
神话中乐观进取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征服自然的气慨,对后世文人及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上古神话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最为质朴的纪录。上古神话中蕴含着古老的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源泉与脉络,它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恩斯特卡西尔曾说:“一个民族的神话不是由它的历史确定的,相反,它的历史是由它的神话决定的或者不如说,一个民族的神话并不决定而是这个民族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的命运。”[2]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塑造了一个国家的文人精神。文人在进行文学创作的过程中,总是依照某种民族文化心理进行自己的思维构建,阐述某些思想。所以,神话作为最初的文学的渊源,神话中催人奋进、乐观进取、不屈不挠的精神逐渐融入我国的民族精神中,对我国文人的文学创作内在的精神品质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二、上古神话展现了人们不屈服自然,勇于与自然的斗争的精神。
原始人们不屈于大自然的神秘莫测的威力,幻想通过神力战而胜之,借神话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斗争精神。神话中所表现的人类先祖与大自然积极抗争的生动情景,一直给人们一定程度的力和美的享受,鼓舞人们在逆境中奋起反抗。首先,神话带给现代人一种精神的激励与鼓舞。神话的现实性引导人们直面现实的生存环境;神话的抗争性指引人们勇于挣脱各种各样的束缚,保持一种死而不己的反抗精神;神话又使人们深思自身的存在价值,特别是一直流传下来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精神,引导人们面对生存做出种种思考和抗争。比如屈原的作品中抒情主人公的塑造,遨游天阙,驾驭众多神灵、御飞龙乘鸾凤遨游昆仑仙境的神话就来自上古神话的精神追求。后世诸多文人的诗词歌赋寄予的众多神话形象也都蕴含着某种激昂奋进的民族精神,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展现的神话人物有着丰富的民族性格,其实也是文人自身的精神底蕴。
神话促进我国文学发展
一、神话促进中国各种文学体裁发展
神话的题材内容和各种神话人物对历代文学创作及各民族史诗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它丰富的想象和对自然事物形象化的方法,对后世作家的艺术虚构及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形成都有直接的渊源关系。中国古代神话的口头叙事形式也成为叙事文学体裁如小说等的先河,不少神话直接为作家、艺术家提供了创作题材。神话具有美学价值、历史价值与认识价值,它对研究古代社会家庭制度、原始宗教、风俗习惯等都有重要参考价值。中国神话在中国古代即受到一些先哲、史家、学者的注意。他们不仅在著述中加以记述和援引,而且还对神话提出过一些片断的见解、解释和说明。但更多的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排除其虚幻想象的成分,企图从中寻找历史的根据。
二、神话为后世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神话是原始先民面对自然生活的夸张想象。神话的创作与远古人民争取生存、向自然力抗争的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往往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力的抗争和对提高人类自身能力的渴望。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3]原始神话认为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有神灵,如河出现神、山神、水神、雷公、电母等神灵。
初民在创作神话时,一般是从现实生活中具体个别的事物出发,通过想象和幻想,赋予具体个别的事物以一定的概念和思想感情。鲁迅先生说:“夫神话之作,本于古民赌天物之奇觚,则逞神思而施以人化。”[4]初民把每一种自然现象或自然力都看成是由神灵在操纵着。战国时的《庄子》一书中不少寓言就是根据神话改编的。如《逍遥》中的鲲、鹏就是《山海经》中北海神兼风神的化身。汉代的赋体,如曹植的“洛神赋”就采用洛水女神宓妃的形象。
三、神话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及表现手法影响了后世文学
神话是原始人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神话中的各种精神和理想抱负为以后的文学提供了借鉴。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强烈要求改变现实,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对后世作家进步世界观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比如屈原对清明政治的追求,陶渊明对桃花源式的乐园的向往,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遨游天际的畅想,屈原《离骚》《天问》中对神话人物信手拈来的潇洒化用,李白诗歌中的神话人物更是被赋予了众多浪漫开朗明艳的思想感情,让后人拜读之后自然而然兴起的对中国远古神话的畅想。
神话作为原始先民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先民对自身和外界思考和感受,包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神话对文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他是文学家的素材,更为重要的是,神话包含的文化精神和民族性格,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道路。
结语
通过研究上古神话,我们可以更好地追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因为由神话开创和莫基的精神特质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起着巨大精神力量的作用,它们都曾以潜意识的方式影响着几千年来人们的文化思维方式,进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只要秉承这些有利于生存、发展的精神品质,一个崇尚道德、境界高远的华夏民族将会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参考文献:
[1] 袁珂.中国神话史[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57.
[2] 恩斯特卡西尔.国家的神话[M].华夏出版社,1990:146
[3]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M].人民出版社,1972:113.
[4] 鲁迅.鲁迅全集[M]第七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42-243.
[中国古代文学神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