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个体差异研究的论文(实用3篇)

时间:2012-04-04 05:19:1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个体差异研究的论文 篇一

标题: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个体差异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个体差异进行研究,探讨了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和个体差异的特点。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文化、个人价值观、家庭背景等。同时,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消费偏好、消费动机、消费态度等方面。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个体差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个体差异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逐渐提高,消费行为也变得更加多样化。然而,不同的大学生之间在消费心理和行为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对于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和推广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个体差异进行研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2. 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因素

2.1 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文化的变化会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发生改变。例如,在个人主义倾向较强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更倾向于强调个人需求和满足感,而在集体主义倾向较强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更注重社会认同和集体利益。

2.2 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包括个人的价值观、性格特征和个体差异等。不同的个体在消费心理和行为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例如,有些大学生更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功能,而有些大学生更注重产品的价格和折扣。这些个体差异对于制定个性化的营销策略和推广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3. 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个体差异特点

3.1 消费偏好的个体差异

大学生在消费偏好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有些大学生喜欢追求时尚和潮流,他们更愿意购买热门的品牌和产品。而有些大学生更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他们更愿意购买性价比高的产品。

3.2 消费动机的个体差异

大学生的消费动机也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有些大学生购买产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而有些大学生购买产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个性和品味。这些个体差异对于制定针对性的推广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3.3 消费态度的个体差异

大学生的消费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待消费的态度和观念。有些大学生对消费持积极态度,他们将消费视为一种享受和乐趣。而有些大学生对消费持消极态度,他们将消费视为一种负担和压力。这些个体差异对于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论

通过对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个体差异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大学生之间在消费偏好、消费动机、消费态度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受到社会文化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影响。了解这些差异对于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和推广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对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个体差异进行研究,以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和期望,提高营销活动的效果和效益。

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个体差异研究的论文 篇二

标题: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个体差异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个体差异进行研究,探讨了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和个体差异的特点。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文化、个人价值观、家庭背景等。同时,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消费偏好、消费动机、消费态度等方面。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个体差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个体差异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逐渐提高,消费行为也变得更加多样化。然而,不同的大学生之间在消费心理和行为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对于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和推广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个体差异进行研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2. 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因素

2.1 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文化的变化会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发生改变。例如,在个人主义倾向较强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更倾向于强调个人需求和满足感,而在集体主义倾向较强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更注重社会认同和集体利益。

2.2 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包括个人的价值观、性格特征和个体差异等。不同的个体在消费心理和行为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例如,有些大学生更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功能,而有些大学生更注重产品的价格和折扣。这些个体差异对于制定个性化的营销策略和推广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3. 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个体差异特点

3.1 消费偏好的个体差异

大学生在消费偏好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有些大学生喜欢追求时尚和潮流,他们更愿意购买热门的品牌和产品。而有些大学生更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他们更愿意购买性价比高的产品。

3.2 消费动机的个体差异

大学生的消费动机也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有些大学生购买产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而有些大学生购买产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个性和品味。这些个体差异对于制定针对性的推广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3.3 消费态度的个体差异

大学生的消费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待消费的态度和观念。有些大学生对消费持积极态度,他们将消费视为一种享受和乐趣。而有些大学生对消费持消极态度,他们将消费视为一种负担和压力。这些个体差异对于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论

通过对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个体差异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大学生之间在消费偏好、消费动机、消费态度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受到社会文化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影响。了解这些差异对于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和推广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对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个体差异进行研究,以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和期望,提高营销活动的效果和效益。

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个体差异研究的论文 篇三

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个体差异研究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个体差异 大学生

  【论文摘要】本文梳理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个体差异研究,探索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地域以及家庭收入水平的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特点,认为只有根据大学生消费心理的个体差异制定具有针对性与时效性的教育对策,才能真正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实现发展与成长。

  一、大学生消费行为及特点分析

  消费心理与行为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与外在表现,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日益受到关注。

  在校大学生作为同一群体,身心发展处于同一阶段,消费心理有很多共同点。首先,当代大学生的主体为80后、90后,他们成长在思想观念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具有较高的抱负与追求,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也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其消费观呈现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其次,尽管大学生的消费观主流是理性、科学的,然而由于大学生处于人生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学业、情感、人际关系的压力,自我探索中的迷失、人格发展的不成熟性、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均可能影响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盲目攀比、冲动消费、过分追求时尚、享乐、虚荣等种种问题也时有出现。最后,作为一类特殊的消费者,大学生无固定收入来源,其消费来源主要为家庭,大学生消费者具有心理独立但经济未完全独立的特点,其消费行为在具有自主性的同时,又对家庭具有依存性。

  然而,仅从共性的角度去探索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是不够的`,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因性别、年级、生源地、专业、家庭收入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特征等方面均存在个体差异。将大学生看做无差别群体将不利于消费心理教育的深入开展,关注大学生消费个体差异有利于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高校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个体差异研究

  1、性别差异

  性别是影响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重要因素,它会影响大学生消费的总水平、消费结构以及消费心理与行为特征。

  关于消费总水平的性别差异,近年来研究结果显示出两种不同的观点。一部分研究结果表明男生的总体消费水平高于女生,具体表现为男生的伙食、通讯和交通费较多(周丽,2007;王宝状等,2007)。而另一些更多的研究表明总消费并不存在性别差异,男女大学生在具体消费结构上有所不同。例如,陈玉珍(2007)发现男生上网,尤其是网络游戏消费支出较多,女生日用品、服装支出较多,交往支出男女生无差异;余文盛(2005)对西部大学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校外聚餐、假日游玩、参加函授、自考等方面,男生花费高于女生;女生在上网聊天、个人形象设计等方面的花销高于男生;王嘉毅等人(2008)也发现男女生的生活费没有差异,服装、手机等消费上女生多于男生;童玉英(2006)研究同样未发现男女生月消费额的差异,但男生在伙食消费、烟酒消费较多,而女生在衣服鞋帽消费和化妆品消费方面高于男生。

  在消费心理与行为特征方面,大多数研究都证实了性别差异的存在。吴琪(2009)发现男生在消费计划性方面明显不如女生,男生网购、超前消费行为的比例也高于女生,而在选择名牌、追求时尚方面,女生比例则高于男生。苏创等(2010)发现在喜新厌旧的心理上,女生对某一种物品更容易喜新厌旧。余文盛(2005)发现在西部大学生中,女生独立意

识和希望打工挣钱、减轻父母负担的愿望比男生强。王嘉毅等人(2008)研究表明男生的炫耀度显著高于女生。

  2、年级差异

  随着年级增高,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社会化程度等逐渐提高,就业与升学的压力日渐突出,综合先前研究的结果,年级与消费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如下。

  首先,各个年级大学生消费总水平差异不大,但由于各年级面临任务与挑战不同,具体消费结构存在差异。大多数研究表明各年级大学生日常生活消费不存在明显差距(如陈玉珍,2007),但低年级学生的通讯费高于高年级学生(周丽,2007),高年级学生在学习和交际方面的消费明显高于低年级学生(王宝状等,2007)。

  其次,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消费心理总体更加理性成熟,消费心理有向健康理性发展的趋势。随着年级的增长,喜新厌旧心理在学生中的表现越少(苏创,2010),低年级学生消费不理智,易冲动,攀比心理更为严重(余文盛,2005)。然而也有研究表明高年级学生有超前消费行为的比例高于低年级学生(吴琪,2009),这可能主要与高年级学生面临毕业与求职的挑战有关。

  3、地域差异

  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地域差异研究主要集中于城乡差异的研究。首先,总体看来,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整体消费水平明显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农村学生消费更为谨慎(陈玉珍,2007;周丽,2007;王宝状2007;王嘉毅等,2008),对于没有固定收入的大学生群体而言,这种差异其实反映出当前城乡家庭收入水平的差异。其次,在消费结构方面城乡大学生也存在差异。城镇学生在手机、恋爱、聚餐、假日旅游、上网、个人形象设计等方面的费用较高,而用于函授、自考、抽烟等方面的费用则比农村学生低(余文盛,2005)。最后,在消费特征方面,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农村籍大学生在消费计划性方面明显好于城镇籍大学生,城镇籍大学生选择名牌、追求时尚、超前消费等的比例更高吴琪(2009)。农村学生的打工愿望和替父母分忧愿望强于城镇学生(余文盛,2005)。

  除了城乡差异外,学生来源地的发达程度也会影响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苏创等人(2010)发现来自发达地区的学生在消费时更注重时尚新鲜、更加盲目从众、攀比炫耀、冲动发泄、喜新厌旧,来自不发达地区的学生更看重价廉实用。

  4、专业差异

  与性别、地域等其他方面的差异相比,文科生与理科生消费水平差异较小(周丽,2007;王嘉毅,2008),但其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具体内容与形式仍然表现出不同的模式。相比较而言,文科生在社会交往、游玩、注重外在形象等消费高于理科生(余文盛,2005);文科生攀比炫耀心理也更突出,更容易非理性消费(苏创,2010)。

  5、家庭收入水平的差异

  月消费水平也与消费模式存在关联,不同消费能力学生的消费特征存在差异。发现月消费能力高的学生的时尚新鲜、攀比炫耀、冲动发泄、喜新厌旧等心理更加明显(苏创,2010);家庭收入越高,用于交际、生活等方面的支出就越多(王宝状,2007)。总体看来,来自中高收入水平家庭的大学生消费总水平也相应较高(王嘉毅,2008),但学习等刚性消费差异较小,差异主要表现在交际消费以及非理性消费等方面。

  此外,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不仅与家庭收入总水平有关,也与大学生对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的认识和判断有关。认为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较低的学生消费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学生。可见,相当多的大学生的消费是比较理智的,会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合理确定消费水平(童玉英,2006)。

  三、基于个体差异的教育思路

  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表现出个体差异性的特点。由于家庭环境、学校类型、专业、年级、性别等的不同,其消费心理与行为,如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习惯、消费价值观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性,不同群体大学生消费水平及结构出现了分化。

  对大学生开展消费心理教育,在看到大学生总体共同点的同时,更需看到不同群体的差异性,不能完全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应在细分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例如,对于女生要避免其过度追求时尚、盲目消费,对于男生要关注其网络尤其是网络游戏消费,帮助他们做到有节有度;将教育重点放在低年级尤其是刚入学的大学生群体上,做到及时引导,防患于未然;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采取多种方式对其升学、求职、就业消费加以辅导;对于文科生、家庭收入水平较高的学生及来自于城市或发达地区的学生要警惕其非理性消费的倾向,加大家庭“感恩”教育的力度,等等。

  总之,只有充分考虑到大学生消费心理的个体差异,才能提出具有针对性与时效性的教育对策,才能真正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实现发展与成长。

  【参考文献】

  [1]陈玉珍.大学生消费调查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11).

  [2]吴琪.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

  [3]苏创,张吉刚.湖北大学生消费心理成因及分布趋势研究[j].科技创业,2010(10).

  [4]余文盛.西部边远地区高校大学生个人消费问题调查研究[j].渝西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3).

  [5]周丽.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7(22).

  [6]王宝状等.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现状及其消费观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7(6).

  [7]王嘉毅,柴江.盐城师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11).

  [8]童玉英.武汉市大学生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调查[j].青年探索,2006(1).

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个体差异研究的论文(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