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诸葛亮形象的论文【实用3篇】

时间:2014-07-09 08:28:1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论述诸葛亮形象的论文 篇一

诸葛亮,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被誉为中国古代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他的形象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并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本文将从他的智慧、勇敢和高尚品质三个方面来论述诸葛亮的形象。

首先,诸葛亮以其非凡的智慧而闻名于世。他被誉为“千古奇才”,这并非夸大之词。诸葛亮凭借着超凡的智慧,在三国时期为刘备出谋划策,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他不仅具备卓越的学识,还拥有出色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他能够准确地预测战争的走向,并制定出相应的战略和策略。他的军事智慧使得蜀汉能够在弱小的情况下与强大的东吴和曹魏抗衡。他的智慧也体现在他的文学才华上,他的著作《诸葛亮集》至今仍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其次,诸葛亮的勇敢和决断也是他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不畏强敌,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目标。他率领蜀军多次与曹魏和东吴的军队对抗,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坚韧的精神。他在赤壁之战中设计火攻,成功地击败了曹操的大军,使得蜀汉得以保全。他的勇敢和决断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成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传奇人物。

最后,诸葛亮的高尚品质也使他的形象更加突出。他严谨而正直,不为功名利禄所动摇。在位期间,他勤政爱民,为蜀汉的安定和百姓的幸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坚持以德治国,尽力做到公正无私。他的高尚品质不仅体现在政治上,也体现在个人生活中。他不爱奢华,不贪图享乐,一生都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为后人留下了崇高的榜样。

综上所述,诸葛亮以他的智慧、勇敢和高尚品质塑造了一个崇高而伟大的形象。他的形象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他是中国古代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他的形象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论述诸葛亮形象的论文 篇二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他的形象在人们心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崇敬。本文将从他的谋略、人格魅力和为人处世三个方面来论述诸葛亮的形象。

首先,诸葛亮以其卓越的谋略而闻名于世。他精通兵法和政治策略,能够制定出精确的计划和高效的战略。他熟悉各地地形,善于布阵和调兵,使得蜀汉的军队能够在困境中保持强大的战斗力。他在赤壁之战中设计火攻,堪称经典之作。他的谋略使得蜀汉能够在三国乱世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成为后世人们学习的榜样。

其次,诸葛亮的人格魅力也是他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具有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信仰。他为人正直、谦虚而不自满,对待他人宽容和善良。他与人为善,以诚信和真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他一生都以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为先,为了蜀汉的安定和百姓的幸福而奋斗。他的人格魅力使得他成为历史上受人景仰的伟大人物。

最后,诸葛亮善于为人处世,以其智慧和谦和的态度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和合作。他与刘备的关系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政治合作关系之一。他能够与各方势力建立良好的关系,并通过智慧和谈判解决矛盾和纷争。他的为人处世方式使得他能够在政治舞台上取得巨大的成功,并为后来的政治家树立了榜样。

综上所述,诸葛亮以他的谋略、人格魅力和为人处世的智慧塑造了一个伟大而崇高的形象。他的形象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并被人们广泛地尊敬和崇敬。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他的形象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论述诸葛亮形象的论文 篇三

论述诸葛亮形象的论文

  在《三国演义》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诸葛亮无疑是塑造得最为成功,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可以说,他是全书的真正主角,是维系全书的灵魂。罗贯中满怀挚爱之情,倾注全部心血,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将他塑造为一个高雅、睿智、充满理想色彩和艺术魅力的艺术形象,一个光彩照人的不朽典型,成为古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崇高典范,中华民族忠贞品格和无比智慧的化身。

  我历来十分敬重历史人物诸葛亮,也深深地喜爱艺术形象诸葛亮。二十余年来,我曾多次撰文,谈及诸葛亮的方方面面。2001年,又郑重撰写《忠贞智慧,万古流芳论诸葛亮形象》一文,比较深入地论述了诸葛亮形象的成功之处。此后几年来,有关诸葛亮的评议仍层出不穷。其中,严谨的探讨、具有启发意义的见解固然不少,而无根之谈、轻率之议、轻薄之言却也颇多。要区别这两类看法,得出有根有据、有说服力的见解,关键在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事实出发,从真实可信的材料出发,以公

允的态度,作出有分寸的评析;还要坚持同情之理解的精神,尊重历史背景和特定语境,设身处地地理解前人,既要体现当代意识,又要注意尊重历史;既不盲目地对古人顶礼膜拜,又不以后来居上,的优越感而藐视前贤。为此,特再撰本文,就人们议论较多的三个问题,略加辨析,以就教于学界师友。

  汉末建安十二年(207),当时依附荆州牧刘表、屯兵新野的刘备三顾茅庐,向年仅二十七岁(虚岁)的诸葛亮请教。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大势,为刘备拟定了两步走的战略:第一步,先夺荆州,再取益州(跨有荆、益),形成天下三分。第二步,外结孙权,内修政治,等时机成熟,从荆、益两州分兵北伐:一路直捣政治腹心地区宛、洛一带,夺取东汉首都洛阳;一路夺取西京长安和整个关中地区;两路夹攻,以图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在刘备的恳切敦促下,诸葛亮慨然同意出山辅佐。从此,这条卧龙冲天而起,在历史的舞台上夭矫腾飞,大展宏图,而《隆中对》也成为刘备集团发展的战略蓝图。罗贯中充分发挥艺术家的天才想象,用了三回半的篇幅(第35回38回前半),将三顾茅庐的由来和过程写得曲折有致,摇曳多姿,情韵深长,令人悠然神往。特别是第38回前半,集中写刘备见到诸葛亮后的精彩对话,更使《隆中对》深入人心。

  千百年来,人们对《隆中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它正确地预见了政局的基本走向,堪称刘备集团的最佳发展战略。年仅二十七岁的诸葛亮能提出如此英明的战略规划,实在令人惊叹。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便情不自禁地赞颂道: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万古之人不及也!(嘉靖壬午本、周曰校本、李卓吾评本;毛本第38回末句作真万古之人不及也!,不过,历代也有人对《隆中对》不以为然,有人批评诸葛亮不能与曹氏争天下,委弃荆州,退入巴蜀此策之下者。(北魏崔浩语)然而,这其实是对《隆中对》的`歪曲。诸葛亮说得很清楚:当时曹操已经统一北方,且有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孙权据有江东(扬州大部),根基已经稳固。在此形势下,要寄人篱下、势单力薄的刘备盲目地与曹氏争天下,实属迂腐之见;刘备首先需要拥有自己的地盘,才能与曹操、孙权鼎足而立,进而联合孙权,讨伐曹操。而综观天下版图,全国十三州,当时尚未被曹、孙两家控制者,仅剩荆、益、交三州(张鲁割据的汉中本是益州的一个郡)。其中交州远在荆州、扬州之南,刘备无法夺取(建安十五年,孙权控制了交州),剩下的就只有荆州和益州了。所以诸葛亮向刘备明确提出两步走的战略:先跨有荆、益,再伺机两路北伐。应该说,这是对当时形势最正确、最可行的判断。至于何时夺荆州,怎样夺取,这当然要看机会。三顾茅庐的次年(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秋天,曹操南征,刘表病死,其子刘琼向曹操请降,诸葛亮就劝刘备攻打刘琼,一举夺取荆州;可惜刘备未能采纳,错过了大好时机;直到赤壁大战后,刘备才夺得荆州江南四郡。当然,在诸葛亮看来,由于地理环境不同,益州比荆州更适于立国建都。这是总结了汉高祖刘邦以巴、蜀、汉中为根据地,打败项羽,终成大业的历史经验,而且是许多杰出人物的共识。例如庞统后来也曾对刘备提出:荆州东有吴孙(指孙权),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于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③刘备入蜀时,以庞统随行辅佐,诸葛亮留镇荆州;只是当庞统在锥城(今四川广汉)中流箭而死后,诸葛亮才率兵入蜀增援,而留头号大将关羽镇守荆州,可见他对荆州始终是重视的。而作为刘备的股胧之臣,刘备后来称王称帝,诸葛亮也必须在其身边辅佐,只能让其他得力人员镇守荆州,这哪里是要委弃荆州呢?

  现代有的学者因为《隆中对》提出的两路北伐的目标未能实现,便怀疑诸葛亮的整个战略规划行不通;有的学者认为跨有荆、益与结好孙权这两大原则之间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只有等孙权夺得荆州,刘蜀方面承认既成事实,才能与孙权重新修好,因而《隆中对》的基本国策是错误的。

论述诸葛亮形象的论文【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