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比较与关系的论文 篇一
在会计领域,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是两个重要的计量方法。历史成本是指资产或负债在购置或形成时的实际成本,而公允价值是指根据市场上可观察到的价格确定的资产或负债的价值。本文将比较这两种计量方法的异同,并探讨它们在会计报告中的作用和关系。
首先,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在计量对象上存在差异。历史成本主要适用于可以明确计算的资产或负债,如土地、建筑物等。这些资产或负债的成本可以通过购置或形成时的实际交易价格来确定。而公允价值适用于无法明确计算的资产或负债,如金融工具、投资房地产等。这些资产或负债的价值需要通过市场上可观察到的价格来确定。
其次,在会计报告中,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应用也存在差异。历史成本主要应用于长期资产和长期负债的计量,如土地、建筑物、长期借款等。这些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在购置或形成时已经确定,不需要频繁调整。而公允价值主要应用于金融工具和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如股票、债券、衍生品等。这些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可能会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需要根据市场价格进行定期调整。
此外,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在会计报告中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历史成本主要用于反映企业的实际交易成本和资产或负债的净额。它能够提供一个可靠的基础,用于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而公允价值主要用于反映资产或负债的潜在价值和变动趋势。它能够提供一个更全面和动态的视角,用于评估企业的投资价值和风险水平。
最后,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历史成本是公允价值的基础和起点,但并不等同于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历史成本的一种补充和扩展,它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洞察力。在某些情况下,公允价值可能会超过历史成本,反映出资产或负债的潜在价值。然而,历史成本仍然是会计报告的核心和基础,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应用。
综上所述,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是两种不同的计量方法,在会计报告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关系。了解它们的异同和适用范围,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分析企业的财务信息,为投资决策和经营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比较与关系的论文 篇二
在会计领域,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是两个常用的计量方法,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比较与关系。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比较与关系,并探讨它们在会计信息披露中的应用和启示。
首先,从计量角度来看,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是两种不同的计量方法。历史成本是指资产或负债在购置或形成时的实际成本,它是一种可靠和稳定的计量方式。而公允价值是指根据市场上可观察到的价格确定的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它是一种更全面和动态的计量方式。历史成本主要适用于长期资产和长期负债的计量,而公允价值主要适用于金融工具和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
其次,从会计信息披露角度来看,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在财务报表中的应用也存在差异。历史成本主要用于反映企业的实际交易成本和资产或负债的净额,它能够提供一个可靠和稳定的财务基础。而公允价值主要用于反映资产或负债的潜在价值和变动趋势,它能够提供一个更全面和动态的财务视角。在财务报表中,历史成本主要用于资产负债表的计量,而公允价值主要用于利润表和公允价值变动表的计量。
此外,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在会计信息披露中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启示。历史成本能够提供一个可比性和稳定性的基础,有助于用户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进行评估。而公允价值能够提供一个更全面和动态的信息,有助于用户对企业的投资价值和风险水平进行评估。在信息披露中,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目标,灵活选择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应用方式,以提供更准确和全面的财务信息。
综上所述,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是两种不同的计量方法,在会计信息披露中具有不同的应用和启示。了解它们的差异和联系,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分析企业的财务信息,为决策者和投资者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合理选择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应用方式,以提高财务报告的可理解性和决策效果。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比较与关系的论文 篇三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比较与关系的论文
[摘要]近年来会计界一直对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孰是孰非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存在明显的缺陷,而运用公允价值的条件还不成熟。
[关键词]历史成本、公允价值
长期以来,会计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以配比原则作为收益计量的主要方法。它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具有客观性、真实性与可验证性等优点,曾经很好的服务于过去的工业时代,但却远不能适应信息和知识时代的要求。所以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大力推广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且在扩大公允价值计量的同时采纳了资产负债观。而我国财政部也在2006年出台了新的会计准则,这一准则在立足于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与国际准则趋同,新会计准则确定的主要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
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和现值。新会计准则规定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为主,其他的计量属性为辅。但也比较全面的导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历史成本原则要求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某项资产按其取得或交换时的实际价格入账,入账后的账面价值在该资产的存续期内一般不作调整,他所反应的是市场交易实际价格,可靠性强。但其优点也是其缺点,它所反映的价格只是一个固定的时间点上的,而不能反映企业在持有资产期间因为经营环境变化而引发的企业持有资产的价值变化,从而相关性比较差。特别是在20世纪以来现行币值不稳定、通货膨胀时时存在且物价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经济条件下,资产以历史成本计价往往与其重置成本有差异,虽然在这种计价方式下对资产采取了提取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以弥补其缺陷,但是仍然不能准确的反映资产的现实价值。尤其近几年来通货膨胀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历史成本的会计报表由于物价总体水平的上涨使其部分项目的计量变得不真实,资产的账面价值明显脱离现实价值,使企业产生了大量虚利、使企业上交国家利税和分配股东的股利增加,使得国家和股东慢慢的`把企业吃空。许多企业虽然在报表上出现巨大的净损益,却无力补充存货和更新设备,因为在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经济下,按历史成本原则计提的累计折旧会导致固定资产已耗价值补偿不足,补偿的价值不足购买与原有质量数量相同的资产和存货,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萎缩,资本保全无法实现,这些都是他的缺点。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将公允价值定义为:“资产和负债按照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融计量,”公允价值是资产与负债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计价依据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相比有以下几个有优点:首先,公允价值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直接客观的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并保持“随行随市”保证企业会计信息有用性。其次,有利于我国企业的资本保全,当企业的生产能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不管何时耗费、均按现行市价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核算。最后,有利于解决经营者的短期行为与企业长期发展的问题,在成本模式下,企业过分注重当期利润、忽视企业资本积累容易造成短期行为。在公允价值模式下,使经营者以单纯的利润为中心转变为以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为中心,立足于长期发展。
与历史成本相比,公允价值也有其缺点:首先,公允价值的难以获得性,公允价值的使用是按照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以成熟发达的市场交易价格为基础的,而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虽然已经确立,但是还没有完全转型,活跃市场还会受到种种非活跃市场因素的影响。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资产和负债缺乏完善的市场,难以通过市场获取资产的完备信息。其次,公允价值获取方法的难量化性,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主要有:市价法和现值估价法。当存在市场交易价格的情况下采用市价法。当一项资产和负债能够在成熟活跃的市场上存在,或与一项资产或负债相同或类似的同等效用的替代品在市场上存在时,则采用其交易价格作为其公允价值。但当一项资产和负债不存在活跃市场或者同等效用的替代品时,就需采用现值估价法,而目前估价技术还不成熟,估价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最后,公允价值的采用需要会计师具有高超的判断能力,从技术上来讲公允价值的获得需要会计师具有丰富的会计理论与实践素质,而且需要会计师了解评估、金融资本市场等相关知识。
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许多企业运用公允价值的条件还不成熟。若不加限制的允许企业采用公允价值会计,很可能管理层就将其演变为“合法合理”操纵利润或计提秘密准备的工具,从而导致会计信息丧失真实性与可靠性,与公允价值计量原则的目的背道而驰。而历史成本会计又在很大程度上不适应经济发展中所产生的币值不稳定、通货膨胀严重、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等现象。所以笔者认为不能把公允价值会计与历史成本会计完全对立起来,而应该认为公允价值会计是历史成本会计的延续和发展,在生产力水平较低且市场机制不健全、货币币值比较稳定的历史时期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在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的阶段可以把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会计综合采用,而现今经济就处于这种时期,公允价值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已跃升为与历史成本计量并驾齐驱的新的计量模式。而鉴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法律的监管力度和人员素质的差异,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模式,我国在改革中就犯了这样的错误,由于公允价值的不易计量性让粉饰会计利润的企业钻了空子。而在这次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引用采用了适度、谨慎的态度,此次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取了公允价值,是比较合适的。在未来经济快速发展时期采取公允价值会计,但这并不是说要完全抛弃历史成本计量,因为在资产和存货购买时的历史成本价格就是在初始计量时点的公允价值。
参考文献:
[1]黄世忠:公允价值——面向21世纪的计量属性,2002(2)
[2]于永生:美国公允价值会计发展的最新动态.财务与会计,2006.9
[3]王富强: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现在和未来,2007.11
[4]戴德明:财务会计学.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