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论文 篇一
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摘要:音乐教育在学生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音乐教学,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提高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并且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提升。本文通过分析相关研究和实证数据,论证了音乐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音乐教育,学生发展,审美能力,情绪管理,学习能力,社交能力
引言:音乐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艺术形式,它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和美感,更是一种能够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改变,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本文将从学生的审美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四个方面探讨音乐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一、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有积极影响。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通过学习音乐,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观念和能力。研究表明,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使他们更能够欣赏和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和意义。
二、音乐教育对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有积极影响。音乐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能够引起人们的情绪共鸣。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和学习音乐,学生能够学会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学会用音乐来调节自己的情绪。研究表明,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的情绪管理和情绪表达能力的提升,使他们更具有情感智慧和情绪稳定性。
三、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积极影响。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通过学习音乐,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集中注意力和分析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研究表明,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音乐教育对学生的社交能力有积极影响。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通过音乐活动和合奏,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培养自己的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研究表明,音乐教育对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结论: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加强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音乐学习机会,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论文 篇二
音乐教育在跨学科整合中的作用
摘要: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不仅仅是一门单独的学科,更是一种能够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并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教育方式。本文通过分析相关研究和实证数据,探讨了音乐教育在跨学科整合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有效地将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关键词:音乐教育,跨学科整合,学科融合,综合发展
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变革和知识结构的完善,跨学科整合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元的表达方式,能够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本文将从音乐与语言学科、数学学科、科学学科和艺术学科四个方面探讨音乐教育在跨学科整合中的作用。
一、音乐与语言学科的跨学科整合。音乐和语言具有相似的结构和表达方式,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音乐,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听觉感知和音乐感知能力,提高自身的语音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同时,音乐教育还能够促进学生对韵律、节奏和语调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音乐与数学学科的跨学科整合。音乐和数学都涉及到抽象概念和逻辑思维,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通过学习音乐,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音乐教育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中的节奏、拍子和音高的关系,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中比例、比率和公式的理解。
三、音乐与科学学科的跨学科整合。音乐和科学都涉及到观察、实验和探索,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学习音乐,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音乐中的声音、乐器和声波等现象,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探索能力。同时,音乐教育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中的频率、波长和振幅的关系,进而提高学生对科学中物理和声学原理的理解。
四、音乐与艺术学科的跨学科整合。音乐和艺术都是一种表达和创作的方式,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素养。通过学习音乐,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提高自身的艺术鉴赏和创作能力。同时,音乐教育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中的情感和意义,进而提高学生对艺术中情感表达和意义传递的理解。
结论:音乐教育在跨学科整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音乐教育的方式,可以促进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应该重视跨学科整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跨学科学习机会,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论文 篇三
【摘要】
在初中教育阶段,随着学习任务的日益增加和愈加繁重,倾听音乐成为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之余的一种减压方式,不仅可缓解学习压力,还能够使其保持愉悦轻松的心情。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部分教师为改善教学质量都在积极尝试引入流行音乐,且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笔者通过对初中音乐教学怎么引入流行音乐作探讨,并列出一些科学有效的举措。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流行音乐;引入
音乐教学在初中教育体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音乐教学水平与质量不仅影响学生的音乐水平,还关系到他们未来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这是广大初中音乐教育者所面临的重要教学任务。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流行音乐进行合理品味和欣赏,不仅能够拓展教学范围,还与他们的身心特点相吻合,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一、引入教育意义类流行音乐升华教学效果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引入流行音乐,教师应始终明确引入流行音乐的目的是为教学提供服务,不能脱离教育范围,要注重流行音乐的主题和宣扬理念。所以,初中音乐教师可引入教育意义较强的流行音乐,让学生在倾听和赏析时能够体会到流行音乐中的教育意义,对自己的内心所触动和感悟,使其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能够在思想意识上有所转变,达到陶冶情操和熏陶情感的教学目的,从而升华音乐教学效果。举个例子,在《七子之歌——澳门》教学实践中,歌曲内容是作者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怀抱,受尽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感情。教师可以爱国为主题引入几首具有爱国情感的流行歌曲,像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刘德华的《中国人》、屠洪纲的《精忠报国》和谢霆锋的《黄种人》等等,这些流行音乐慷概激昂、节奏酣畅淋漓,散发着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通过聆听产生教育意义。如此,教师将教材中的歌曲与流行音乐相整合,引领学生结合这首歌曲创作背景,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深入体会歌曲中蕴涵的爱国情感,从而深化他们对祖国母亲内涵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的流行音乐改善教学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关键的人生成长阶段,他们正处于思想发展和意识形成的特殊时期,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流行音乐来帮助学生塑造乐观向上的人格品质,促使他们健康成长。为此,初中音乐教师应当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流行音乐,借此提升他们参与音乐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并使其在音乐熏陶下身心得以良好发展,在音乐氛围下对人生和生活有所感悟,发挥出流行音乐应用有的辅助性教学作用,从而改善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青春舞曲》教学时,教师可先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风土人情以及人文地理风光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强大的视觉冲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点燃其学习这首歌曲的热情。接着吗,教师可选择一些符合学生心理且具有青春色彩的流行音乐来播放,诸如:魏晨的《梦的怒放》、杨培安的《我相信》、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和周华健的《心的方向》等。通过倾听不仅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努力帮助他们克服羞涩情绪,使其积极地参与歌曲表现且获得丰富的个性体验。还能够让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要珍惜大好时光努力学习,使他们感受到流行音乐的魅力和价值,以此在课堂上传递正能量。
三、增加流行音乐的欣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为充分发挥流行音乐的教育价值和教学作用,应组织学生增加流行音乐的欣赏范围,带领他们尽量多欣赏一些有意义的流行歌曲,不仅可利用课堂时间,也可运用课余和课下实践,以此丰富整体音乐教学内容。当然,初中音乐教师在引领学生欣赏流行音乐时应把握好度,客观对待流行音乐,不能盲目或者毫无目的的去欣赏,而且数量也要把控好,重点是关注引入流行音乐的质量,真正帮助学生学习和成长。例如,在学习《冰山上的雪莲》这首歌曲时,这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插曲,属于中国民歌,教师可选择部分具有民族意义类的流行音乐,像凤凰传奇的《最炫民族风》、韩红的《天路》、李娜的《青藏高原》和腾格尔的《马兰花》等。这些民族歌曲将传统音乐和流行元素有机融合,深受初中生的喜爱与青睐,它们虽然传统的中华民族歌曲不同,不过也具有民族韵味,能够拉近流行音乐和传统音乐之间的关系。通过倾听,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流行音乐中蕴涵的民族元素,不仅有利于对新歌曲的学习,还能够拓展课堂教学范围,开阔他们的音乐视野,并主动思考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以及对民族音乐充满热爱之情。
总结
在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入流行音乐,不仅是对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和实施,还是新时代教学的需要,更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契合。所以,初中音乐教师应积极引入流行音乐,对教材内容进行很好的补充,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知识,并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
【注释参考】
[1]梁箐瑜.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J].明日风尚,20xx,14:170.
[2]侯翎.关于初中音乐教学的流行音乐引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xx,13:194-195.
[3]王雅馨.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解析[J].新课程(中),20xx,09:177.
音乐教学论文 篇四
一、新课程基本理念
高中音乐课程新课程标准主要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高审美能力,重视学生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养成,提升音乐文化素养。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前提下,音乐课程教学要求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注重学生自身的个性培养,教学设计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同时,要把学生个性教学内容融入到里边,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尊重多元化,开阔视野。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掌握基本的音乐素养和基本技能知识、培养对音乐的感情,实施美育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音乐的美的价值。因此,现阶段音乐教学内容应该多以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参与性为主,强调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体验性,注重个性发展,面向全体学生,音乐教学要创造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既要学生普遍参与,又要发展学生的不同个性,引导学生在综合艺术教学中体会音乐的无限魅力。
二、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改革探讨
(一)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知识的重要性
教师应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设计好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教师所设计的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中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利用学校教学设施、音像资料、多媒体设施、各类乐器,成为实践教学的有效辅助设施。组织同学到学校的图书阅览室查询资料,自主学习,同时,鼓励学生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工具进行学习。并且,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设计组织课外教学活动,通过课外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参与度,使学生能够有兴趣主动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讨论设计课外活动,在充分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设计出可行的、生动有趣的活动方案。开阔学生音乐视野,形成发散思维,锻炼审美意识与综合学习素养。
(二)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优化教学行为
教师自身应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并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音乐教师可以利用电教媒体等现代化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用于音乐知识的讲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可用多媒体播放跟当堂教学内容有关的音乐,或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创造活跃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趣味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完成教学内容之后让学生自己查找感兴趣的音乐知识,进行小演讲,提高学生参与度。还可以在课后为学生布置一些关于音乐知识的作业,例如学唱一首喜欢的歌曲、分析歌词内容、介绍音乐故事背景、介绍音乐名人生平事迹等。通过新颖科学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注重乐理教学,强化学生综合音乐素养
新课标规定高中音乐教学应以乐理知识为核心。让学生学习识谱。掌握乐理知识,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但乐理知识比较晦涩难懂,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尽可能的简化讲解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可以将乐理知识编成顺口溜或小故事,便于记忆和学习。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同时,教师也应注重业务学习,经常参加培训活动,提高自身音乐修养,增强专业能力,从而推进科学教学方法的发展。
(四)开展审美教育,丰富学生审美素养
高中新课程下的音乐教学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就是体会美、认知美的过程,审美教学也就是美感培养。教师应全面注重多层面的感知能力锻炼培养,令学生真正体验音乐学习的乐趣,提升实践感悟技能,并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感受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陶冶情操。在学习感受中提高对美的欣赏水平,增强创造力。
(五)组织创建校园音乐社团,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积极组织创建校园音乐社团,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音乐知识提高音乐水平的平台,让更多有天赋、有兴趣的学生在这里得到更专业、更具体的锻炼。学校应为校园音乐社团开绿灯,支持社团举办的各种活动,为社团购置钢琴、吉他、鼓、管弦乐器等各类型的乐器,为学生多元化发展提供帮助。同时,各类艺考生也可在社团获得更加专业的训练,以便将来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考入理想的院校。此外,高中音乐教师还应该开阔思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扩充学生的发展成才之路。以因材施教为基本原则,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进步。
(六)因材施教,有效科学训练
高中音乐教师应把因材施教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可以先通过让学生填写调查问卷、课间与学生聊天等方式初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并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遵循先相才,而后施教的原则,不能操之过急。随着课程的开展,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并随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提高高中音乐教学水平,契合新课标标准要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通过深挖教育资源、丰富开展多元化教育手段等方式,令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水平,获取全面发展与提升。
音乐教学论文 篇五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和深入实施,我国各个小学都开始重视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生对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进行接收的第一阶段就是小学,只有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引导,保证其走的道路的正确性,才能将其未来学习的基础打好。作为小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培养学生情感和思想方面音乐教学的作用无法取代。在新课改实施的当下,各个小学对小学音乐教学也有了不一样的要求,对学生的思维创新进行激发,从而使其变为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目标。本文围绕着怎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思维;对策
作为初级教育中的必修课程,小学音乐教育能够对学生的审美意识进行培养,其激扬的节奏以及优美旋律能够使得学生进行享受,还能对学生的情操、逻辑意识以及创新思维进行培养。
一、当前小学音乐创新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向偏离。目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师对音乐技巧的联系和阅历知识的学习过于强调,将过多的音乐符号和乐谱知识灌输给学生,进而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丢失。另外,教师一味地学生的要求进行迎合,从而使得课堂中充满了流行歌曲,没有对学生的乐理知识进行提升,站在音乐审美,将适合学生、积极向上的歌曲教给学生,因此也无法将学生的潜质激发出来,对学生的生活情趣以及乐感进行培养,其教学目的和质量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标准。(二)不够重视音乐课程。许多学校对升学率片面追求,不够重视音乐教育。教学资源受到限制,课程也没有足够的有效进展,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不够重视,其课前准备也不够,在教学方法上也缺乏创新,一成不变。由于教学资源缺乏,教师也没有对乐趣进行应用进行教学,因此也无法调动课堂气氛,因此很难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三)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不够重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及其家长对音乐知识的学习都不够重视,学生不具备简单的乐理知识、唱歌技巧以及识谱能力,且其音乐素质缺乏,这些都会对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影响。许多学生都无法完整的结合歌词、节奏以及乐谱,在伴奏缺乏的情况下无法将演唱歌曲继续下去,学生为了对考试进行应付,还会死记硬背,这些无法使得学生将乐曲的意义和内涵真正领会,这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十分不利,也使得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负担变重,使得音乐教育的发展受到阻碍。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对策
(一)对学生的音乐水平进行提升。1.对学生的音乐知识进行充实教师在将课本上的音乐知识教给学生之外,还可以在课堂之外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对学生日常生活中感知音乐的倾向进行了解和掌握,从而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对一些音乐知识进行拓展,拓展的过程中可以涉及到国内外各种曲风、类型和种类的音乐,让学生欣赏这些各不相同的音乐,从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2.对学生的乐感进行培养旋律感、和声听觉、节奏感以及音高感等都属于乐感的一部分,其中节奏感是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要的部分之一,律动是音乐的灵魂,节奏则是律动的基础,因此要想让学生将音乐学好,就必须让其掌握音乐的节奏感。教师若想对学生的节奏感进行培养,就需要让学生对打节拍进行学习,在放音乐的同时对其进行联系,如果学生还无法对其进行感悟,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之外对其进行指导。3.鼓励学生创作音乐教师可以对学生予以鼓励,让其通过应用音乐的方式表现自己脑海中的声音,如将其用乐器进行演奏或者直接哼唱出来,进而帮助学生对音乐水平进行提升。(二)对音乐实践予以重视。在音乐教学中通常都需要对一些乐器进行介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以学校的教学条件为依据,将相同或相似的乐器拿出来,让学生进行感触,如果学校条件无法满足,就可以将身边的资源利用起来,对所介绍的乐器的声源进行模仿,将主要使用该乐器的音乐播放给学生听。教师还可以对多媒体进行应用,将与乐器相关的名人故事或乐器历史播放给学生观看,教师还可以简单的阐述乐器的使用方法,并进行模拟。例如,在对小堂鼓进行介绍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笔模仿敲打小堂鼓的姿势和动作敲击桌面,让学生参照着模仿。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其学习能力也各不相同,部分学生如果音感或节奏感较差,反应较慢,教师就需要有耐心的对其进行指导,帮助其将音乐的技巧尽可能的进行掌握,避免批评和责怪学生,防止学生厌恶音乐。除此之外,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的音乐学习,对教学的开展十分不利,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也十分不利。学校和班级可以将音乐比赛经常开展,从对学生的热情进行提升。在音乐比赛中不论输赢,学生只要参与就能够算作成功。学生在对比赛参与的过程中,相互之间会相互肯定并进行自我肯定,从而充实自己的身心,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三)设置音乐教学的情境。作为学习的主场,课堂的作用非常重要,教师如果能够将课堂教学把握住,就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提升,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提升和培养。音乐教学应该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对教学情境进行巧妙的设置,从而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例如,在对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月光下的凤尾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葫芦丝这种特殊乐器的魅力进行感受,对其节奏特点进行了解,了解葫芦丝和箫的区别,从而将教学情境创设出来,对云南的雨林、石林以及竹楼等风光进行展现,还可以配上典型的葫芦丝音乐,让学生对葫芦丝音乐风格进行感受。这种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对音乐全情投入,感受云南葫芦丝音乐的圆润、甜美和清晰的演奏风格。
三、结语
本文就怎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当前小学音乐创新教学现状,随后提出了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对策。音乐教师对音乐知识进行传授,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让学生对音乐的魅力进行感受,对其创新思维进行提升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提升。教师应该对教学观念进行改变,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对丰富、积极的教学手段进行应用,对多媒体设备进行应用从而进行情景化教学,以教学实践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新思维进行培养,使得学生在学习过音乐之后,能够促进其能力和品质的提升,从而使其成长为对国家有所贡献的具有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
作者:蒋悦 单位:临沂滨河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陈少杰.浅论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的措施[J].音乐时空,20xx,(12):129.
[2]耿国喜.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求知导刊,20xx,(08).
[3]王亚玲.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求知导刊,20xx,(13).
[4]庄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黄河之声,20xx,(07):58.
[5]宋祖年.用音乐创造力点燃课堂教学的生命之火———浅谈农村小学音乐课堂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读与写,20xx,(05):228.
[6]韩晓明.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20xx,(03):136-137.
音乐教学论文 篇六
一、悦纳音乐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音乐
“悦纳教学”的策略表现在采用“建构式六模块教学法,即:优化情境;自主质疑;指导合作;交流展示;适时引导;悦纳提升。结合该策略,对于小学音乐教学,笔者联系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提出以下两个观点:
(一)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悦纳知识,启迪学生的思维
“悦纳教学”追求的是课堂教学的境界,让学生主动、快乐地去学习,自由愉悦地成长,在学习中不断去吸纳,悦纳自我、悦纳他人、悦纳社会。作家秦文君说“:学习应是带领人走向丰富、体面、明朗、幸福的,那是美丽灿烂的进程。”课堂体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是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学生学习知识是必要的,也是后期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学生不能只学习知识,而是要通过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得自身对于外部世界的看法逐步走向成熟。具体到音乐学习来说,就是要通过音乐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让音乐融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通过学习音乐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热爱生活,启迪思维。如,二年级《十二生肖歌》,我通过让学生猜谜语,讲、听十二生肖的传说故事,生肖开火车游戏,学唱、表演歌曲等活动初步了解了我国特有的生肖文化,感受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引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进而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欲望,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二)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悦纳自己和他人并加以悦纳提升
音乐本身充满着人文的魅力与价值,而这也是驱使学生学习音乐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对于音乐教学来说,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满足学生对于人文魅力与价值的渴望,只有满足了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用音乐的魅力感染学生,学生的学习状态才能不断改善,从而更好地学习。其次,我们的音乐教学满足了学生“好动”的渴望,小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好动是他们的特点,对此,我们不应该压抑,而是应该积极调整,主动适应,通过音乐课程的改进,使得课堂活泼、生动,符合学生好动的特点,从而促使他们更好的学习,更好的吸收知识。此外,学生“好胜”的心理需求也不容忽视,要通过对学生的正面评价、表扬、鼓励,满足他们的好胜心,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我在教学二年级音乐《请你唱个歌吧》这一课时,在歌词创编环节,我问学生们,在春天里,除了歌曲中唱到的小杜鹃,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来一起唱歌呢?于是,各种答案出现了,小布谷、小蜜蜂、小黄鹂、小麻雀等。我让大家分别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这时候有的小朋友不能很好的处理好声音,于是我加以引导:“小蜜蜂的嗡嗡声是不是应该小一点呢?”接下来当有些同学的叫声模仿的不准确的时候,就有其他小朋友纠正我们,小黄鹂的滴哩哩应该再清脆一点……在我的引导下,分组演唱、分角色演唱,有的小组表演小黄鹂;有的小组表演小布谷;有的小组表演小蜜蜂……在学生们愉快的模仿声、笑声中,很快地就把歌曲学会了,每一个学生脸上的表情也是极富童趣,可爱至极,甚至平时不怎么开口的同学也开心的唱了起来,每一次模仿演唱都惟妙惟肖。他们唱歌的热情被激发了出来,在合作中悦纳提升,吸纳他人的观点,将学习所得运用到实践中,从而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二、悦纳音乐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一)悦纳学生的个性,同时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
从新课程标准中我们不难看出,音乐教学要面向每个学生,考虑整体,使得全体学生都能得到音乐的熏陶,从而使他们受益。此外,考虑整体并不意味着忽视学生的个性,我们还要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以自己的方法学习,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要将整体与个体相结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平台。有些家长在这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例如培养学生钢琴、电子琴等方面的技能。而对于学生的这些技能,我们要好好把握,比如在表演上、课堂上,可以安排这些学生为大家表演。使得他们的个性、特长得到发挥,既满足了整体学习的欲望,又满足了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当然,对于一些唱歌方面没有天赋的学生,我们不应该放弃,要通过个别、细心的辅导,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二)悦纳音乐课本以外的相关资源
课本是一个宏观性的内容,具有结构性、整体性等特征,是教学的基础。而对于具体的教学活动来说,在重视课程的同时,也要重视课本以外的相关资源,课本的内容是有限的,但课本以外的资源是无限的。比如,在三年级的西南少数民族歌曲教学中,教材歌曲离学生的生活体验较远,如《金孔雀轻轻跳》(傣族)、《铃铛舞》(苗族)等,学生较难理解。因此,在进行这个单元教学时,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现代化工具寻找一些少数民族的特色风俗,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再如,搜集同民族的其他歌曲加深印象,如《月光下的凤尾竹》《苗岭的早晨》等等。学生都不由得被那种来自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所陶醉,仿佛看到了活灵活现的孔雀、大象,清澈的河流,好客的少数民族小朋友,还有泼水节等情景,情不自禁地跟唱起来、跳起来。
(三)悦纳多种教学方式方法
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使得学生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审美的意识与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不应该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方法、某种特定的教学模式,而是应该灵活、多变,多方式、多方法的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鼓励大家追求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起他们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尤其是低年级的儿童,他们都具有爱唱、爱跳、爱玩的天性,唱唱跳跳就是孩子们的一项生活内容,作为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在教学实践中,适当地采取启发提问法、体态律动法、自由参与法、分组比较法、现场录放法、课件激趣法等方法,使他们在感到有趣味的过程中学到音乐知识,得到审美教育。
(四)悦纳、引导课堂生成
不可否认,音乐本身具有一种自由性,而正是这种自由性使得人们对于音乐能够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具体到我们的音乐课堂来说,对于学生的回答,在正确答案范围内的,我们应该表扬。对于学生大胆、个性的回答,我们更应该鼓励,而不是否定,要通过这些个性、大胆的回答,积极引导学生思维,捕捉这些回答中的闪光点,利用这些回答突破固定答案的限制,从而使得音乐课程充满活力。在教学二年级《请你唱个歌》一课时,在学会歌曲后,我让学生将乐曲中的歌词进行创编,再一起随着音乐唱歌,开一个森林音乐会。同学们开心热情地表演了起来,正当我为学生们的表现高兴时,只听见一位男同学大声“呱呱”的青蛙叫声,扰乱了大家的歌声,十分顽皮,同学们都生气了,纷纷指责他。我看他小青蛙学得还挺像,于是灵机一动,笑着对同学说:“小鸟们,原来我们的森林音乐会把小青蛙都吸引来了,小青蛙的呱呱叫声要是轻一点就可以为我们伴奏啦。你们还请了哪些小动物一起来呢?”同学们一愣,似乎有些不相信,“还有小白兔”,有位胆子大点的同学冒出一句“。说得不错,小白兔的舞姿很美,肯定能为音乐会添彩的!”我马上鼓励道“。还有小鸭子,它的歌声最美!”又有学生接道,“有小树叶,它会伴奏!”……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进来,学生的兴致上来了,有的为我们伴奏,还有的为我们伴舞,结合进原来的乐曲当中。望着兴致勃勃的学生们,我觉得教师千万不能丧失点拨引领的作用,让错误资源的价值发挥得恰到好处,也能把节外生枝变成最佳的教育时机,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因生成而有味,我由衷地感谢那位调皮的男同学。在当今教育的新形势下,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完善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大胆创新,努力为我们的学生塑造一个全新而更具吸引力的课堂,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悦纳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