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拍”整体研究的新收获 篇一
近年来,“三言二拍”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流派,备受学术界的关注。通过对“三言二拍”整体研究,我获得了许多新的收获。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其中的一些发现。
首先,我发现“三言二拍”在叙事艺术上的独特之处。与其他流派相比,它更加注重情节的紧凑和张力的营造。故事情节经常紧扣主题,以丰富的情节展开,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同时,作者在描写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刻画,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加投入到故事中。
其次,我注意到“三言二拍”在社会意义上的重要性。这些作品大多以清代为背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通过对社会风貌、人物命运以及家庭矛盾等问题的描写,作者成功地展示了清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这些作品也对当时社会现象进行了批判和反思,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此外,我还发现“三言二拍”在文学形式上的创新。这些作品中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和文学技巧,如比喻、夸张、对比等。这些手法不仅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也增加了读者的阅读乐趣。同时,作者在结构安排上也非常巧妙。有的作品采用了插叙、倒叙、并行等手法,使得故事更具层次感和变化性。
最后,我认为“三言二拍”在文化传承上具有重要意义。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的宝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的精髓。同时,这些作品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启示和美学追求,对我们的现代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通过对“三言二拍”整体研究,我获得了许多新的收获。这一流派在叙事艺术、社会意义、文学形式以及文化传承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希望今后可以有更多的学者投入到“三言二拍”的研究中,为我们揭示更多的新发现。
“三言二拍”整体研究的新收获 篇二
“三言二拍”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流派,一直以来备受学术界的关注。近年来,我对“三言二拍”进行了整体研究,收获颇丰。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其中的一些新发现。
首先,我发现“三言二拍”作品中常常流露出浓厚的人情味和道德情怀。这些作品多以民间故事为题材,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展开,作者成功地表达了对人性的关切和对道德的追求。这种人情味和道德情怀,使得“三言二拍”作品在读者中产生了深远的共鸣。
其次,我注意到“三言二拍”在艺术手法上的独特之处。这些作品常常运用夸张、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作者在结构安排上也非常巧妙。有的作品采用了多线叙事的方式,将多个故事进行巧妙地串联,增加了作品的层次感和变化性。这些独特的艺术手法使得“三言二拍”作品在文学上具有独特的魅力。
此外,我还发现“三言二拍”在社会历史研究上的价值。这些作品多以明清时期为背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通过对社会风貌、人物命运以及家庭矛盾等问题的描写,作者成功地展示了明清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这些作品也对当时社会现象进行了批判和反思,为我们研究明清社会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最后,我认为“三言二拍”在文化传承上具有重要意义。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的宝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的精髓。同时,这些作品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启示和美学追求,对我们的现代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通过对“三言二拍”整体研究,我获得了许多新的收获。这一流派在人情味、艺术手法、社会历史研究以及文化传承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希望今后可以有更多的学者投入到“三言二拍”的研究中,为我们揭示更多的新发现。
“三言二拍”整体研究的新收获 篇三
“三言二拍”整体研究的新收获
明代小说中,在“四大奇书”之外,能够被当今学术界作为关注重点的,大概当数“三言二拍”。这由相关研究专著的数量即可窥见一斑。近年来,有关“三言二拍”的研究专著出版较多,例如:谭耀炬《三言二拍语言研究》,程国赋《三言二拍传播研究》,罗小东《三言二拍叙事艺术研究》,朱全福《“三言”“二拍”研究》,吕玉华《红尘有爱:三言二拍漫谈》,以及韩田鹿据其本人在CCTV-10《百家讲坛》所作《三言二拍》讲座整理而成的《三言二拍看明朝》等。诸家著作从语言学、传播学、文学或历史学等角度,对“三言二拍”予以整体观照与考察,显示了当前“三言二拍”研究的视角多面性与内容丰富性。
最近有幸拜读姜良存女士大作《三言二拍与佛道关系之研究》。该书列入“曲阜师范大学青年学术文丛”,由山东人民出版社于2014年11月出版。作者从宗教文化入手,对“三言二拍”予以总体考察,系统探讨了“三言二拍”反映的佛教、道教思想及其与小说叙事艺术之间的关系。该书选题角度较为新颖,内容充实丰富,实为“三言二拍”整体研究的新收获。
全书由《绪论》和三章构成。《绪论》分析了明代社会佛教、道教的发展状况及其对俗文学创作的影响,介绍了所选课题的研究历史与现状,阐述了作者展开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等。
书中前两章基于宗教对文学影响的维度,探讨“三言二拍”中宗教思想的表现。第一章讨论了“三言二拍”中的佛教思想。佛教博大精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了多层次的`影响。就小说作家与普通民众而言,其影响主要在于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地狱之说、观音信仰等方面。本章抓住这些关键问题,系统考察它们在“三言二拍”中的表现。首先,“三言二拍”198篇作品程度不同地涉及了因果报应观念,表现为小说所写的现报、生报、后报等内容。“三言二拍”宣扬的因果报应观与印度佛教教义中的因果报应观内涵有所不同,已被中土文化改造:一是它与中土固有的“天报”思想相结合,认为受报应者不仅为作业者本人,而且会延及其子孙后代;至于报应的发生原因,不仅出于作业者的个人行为,而且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天命观;二是不同于魏晋六朝小说中自神其教的释氏辅教之书,“三言二拍”的因果报应观与当时社会生活紧密相关。其次,从“三言二拍”还可以看出,当时人们较为普遍地接受了生死轮回之说,这甚至影响了他们对人生命运的看法,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他们的人生态度。再次,“三言二拍”作品表明,时人意识中的地狱实际是佛教地狱观与泰山冥府观念的杂糅,这一中土化的地狱观念深入人心。最后,佛教诸神中拥有最多信众的是观音菩萨,“三言二拍”宣扬观音灵验,这主要集中在观音送子和观音救苦拔难的故事内容之中。
要论中国古人的宗教信仰,佛教之外即道教。神仙信仰和道教法术是道教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前者是道教思想的核心,为道教最具特色的神圣信仰;后者是道士及其他信仰者追求长生与成仙的手段,为道教宗教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这一理论理解,第二章从神仙信仰和道教法术入手,分别探讨道教思想在“三言二拍”中的表现。本章指出“三言二拍”艺术地表现了道教多神崇拜的特征,全面开列了各篇写到的近80位道教神灵,并对他们予以分类归纳,进而以城隍、土地与后土夫人、五显神、真武大帝、关圣帝君等神仙为重点,概述其由来,指向其在“三言二拍”中的形象特征和民间信仰体现。本章还指出,通过“三言二拍”也可看出明代道教发展的新特点:一是神仙信仰世俗化,在作品中体现为神仙形象的世俗化和仙道观念的世俗化转向;二是修心成仙,小说宣扬识心见性、去恶为善、行善积德、去欲为仙的道教思想。同时,“三言二拍”写到的道教法术名目众多。本章通过小说对道教法术叙述的分析,使我们看到了道教在当时社会的旺盛生命力,它已经扎根于民间,融入了普通百姓生活之中。
查字典范文网(FANWEN.unjs.COM)
第三章探讨佛教、道教与“三言二拍”叙事艺术之间的关系。本章从小说作品的题材选择、教化意识、情节设定、文体构成和艺术想象等方面展开分析和讨论。作者统计指出,“三言二拍”中有27篇作品涉及佛教题材,26篇关乎道教题材,还有兼容佛道的作品4篇,佛教、道教成为“三言二拍”重要的叙事内容。这一现象有其复杂的发生原因。当
时社会的宗教文化氛围、冯梦龙和凌鞒醯淖诮绦扪、读者的接受心理以及说话艺术传统的影响等,都是催动佛教、道教题材大量进入“三言二拍”的因素。同时,冯梦龙和凌鞒醵既衔佛教、道教有助社会教化,因此,他们从儒家立场出发,借宗教题材表达劝善惩恶的伦理与教化意图,如倡行忠孝、珍爱生命、乐善好施、诚实守信、批判淫欲等。本章还指出,佛教的因果报应观念影响了“三言二拍”的情节设定和文体构成。因果报应成为某些作品整体结构的框架,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它还是某些作品情节转变的契机,如《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在文体构成上,作者认为佛教不仅促进了话本小说的产生,而且影响了“三言二拍”韵散相兼的叙事机制及其结构体制。在艺术想象上,本章着重分析了道教存想致神的思维方式对“三言二拍”的影响。作者认为,存思是道教的特殊思维形式,启发和丰富了作家的玄想和构思,确立了“三言二拍”存思见神的叙事模式与仙境诗化描写的倾向。以上为《三言二拍与佛道关系之研究》的基本内容。该书的研究结论是作者根据自己对佛教、道教思想的理解,立足于“三言二拍”作品的个案及总体分析而得出的,具有较为扎实的学理基础。当然,书中个别问题尚需充实与深化,这亦毋庸讳言。第一章指出“三言二拍”中因果报应观念是佛教因果报应观与中土固有报应观两者的融合,作者重点阐述了前者的渊源与内涵,但后者的情形则言之简略,这就有待补充和深化。虽然如此,瑕不掩瑜。我们相信,《三言二拍与佛道关系之研究》将会对推进“三言二拍”整体深入研究而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