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论文(精简3篇)

时间:2017-06-09 02:45:1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论文 篇一

标题: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关系探析

摘要: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快速发展,大学生的社交媒体使用日益增多。然而,社交媒体使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心理健康,关系,建议

引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快速发展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大学生通过社交媒体与朋友保持联系、获取信息、分享生活等。然而,社交媒体使用也引发了一些担忧,例如社交媒体成瘾、隐私泄露、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因此,研究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正文:

1. 社交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的联系

社交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首先,社交媒体使用可以增加大学生的社交资本和社交支持,从而促进心理健康。通过社交媒体,大学生可以扩大社交圈子、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其次,社交媒体使用也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大量时间花在社交媒体上可能导致社交孤立、睡眠不足和自我负面评价等问题,进而引发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2. 影响社交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社交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因素有很多。首先,个体因素是影响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个体的性格特征、自尊心、社交能力等都可能对社交媒体使用和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其次,社交媒体平台的设计和功能也会影响关系。一些社交媒体平台更加倾向于促进积极社交和互动,而另一些平台可能更容易引发社交焦虑和负面情绪。此外,社交媒体使用的时间和频率也是影响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3. 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

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建议。首先,教育大学生正确使用社交媒体,提醒他们关注自己的社交媒体使用时间和频率,避免过度沉迷。其次,鼓励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之外建立实际的社交关系,参与校园活动和社团组织,增加面对面的社交互动。此外,学校和社会应提供心理健康支持服务,帮助大学生应对社交媒体使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结论: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复杂多样,既有积极的影响也存在负面的影响。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需要关注大学生的社交媒体使用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社交媒体。

参考文献:

1. Kross, E., Verduyn, P., Demiralp, E., Park, J., Lee, D. S., Lin, N., ... & Ybarra, O. (2013). Facebook use predicts declines in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young adults. PloS one, 8(8), e69841.

2. Lin, L. Y., Sidani, J. E., Shensa, A., Radovic, A., Miller, E., Colditz, J. B., ... & Primack, B. A. (2016). Association between social media use and depression among US young adults. Depression and anxiety, 33(4), 323-331.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论文 篇二

标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策略,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改进策略,心理健康水平

引言:大学生是社会中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的群体之一。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然而,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亟需改进。本文旨在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一些改进策略,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正文: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在一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是作为一次性的活动开展,缺乏长期的跟进和支持。其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相对单一,缺乏多样性和针对性。再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参与度较低,很多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兴趣和重视。

2. 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为了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首先,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全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开展多样化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咨询和心理技能培训等。再次,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参与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提供相关的奖励和荣誉。此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3. 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与监测

为了有效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们需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与监测。通过定期评估和监测,可以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我们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通过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晓芬, 陈晓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 现代职业教育, 2019(21):215-216.

2. 陈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 农村成人教育, 2016(23):185-186.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论文 篇三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不仅收获知识与能力,更能历练身心;大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代,心理健康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重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论文,欢迎阅读。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精英人才的增多,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群体的优势并没有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而有所上升,相反是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和考验。这一系列的现实背后,会给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带来怎样的影响,本文着

重从这个方面入手分析讨论。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高等教育 压力

  一、引言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有才无德。一个人的学历是代表他学习经历,反映了他知识教育一方面的成果。外科学期刊 而无法反映出他的人格、身心,而人格的教育、身心的教育、心理的教育,这些教育才是对一个人起到更大作用的教育。其次,功利主义。无论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指向功利的功能,非功利的价值渐渐淡薄。进入大学之后,学生的目标也是为了就业或者考研、出国。整个教育会陷入严重的功利化氛围当中。第三,漠视生命。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尊严的意识、尊重他人的人格、保护自我这方面的教育是比较缺乏的,因此遇到矛盾的时候,学生可能就会采取非常过激的手段来进行处理,甚至根本就没有想到过面对的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大学生群体所面临的潜在的心理危机值得我们关注。综合分析来看,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根源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认同危机

  大学生活与以往的生活不一样,在面对学习、生活、爱情等方面纷繁复杂的选择时,易陷入内心与外界环境的不平衡与不稳定之中,人格处于自我矛盾的状态,压抑了自我的积极性,出现了严重的情感损伤和内心冲突。

  2.意义世界的缺失

  由于大学教育自身的特点,在大学生生活中体现出的空虚与混乱、冷漠与消极。大学生在经历心理失衡后必将以消极的形式追寻本真的存在。当所珍视的意义缺失产生心灵空寂时,生活与学习的勇气与信心也将消失殆尽。

  3.应对机制的不当

  通常大学生所采取的积极防御机制能帮助他们平安地度过危机,而采取的消极防御机制虽暂时能缓解内心的紧张状态,但是,却为心理危机埋下了隐患,特别是在危机发生时采取“聚焦式”的思维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进行消极归因时,都不利于行为的坚持性进展,所表现的是头脑中形成的一片暗区,形成无可奈何的消极、失落心态。

  二、反思背后的举措

  从外部环境看,高等教育的普及从客观上降低了大学生自身的竞争力但其骨子里的自视甚高却没有因此减少,除此之外,来自社会的就业压力,学校的考试压力也是的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很多悲剧的产生一方面来自大学生自身认知的偏差,没来得及调试自身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来自学校,社会等方面没有及时的引导。因此,如何妥善的预防和解决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所引发的悲剧再次发生,对我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努力。

  正确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也绝非权力所能奏效。所以预防是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最有效的途径。预防大学生犯罪是对人才的珍惜,是对社会的责任。因此减少和预防大学生犯罪,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明显效果。预防大学生犯罪与预防其他犯罪具有相似性,最根本的措施还在于防范于未然,针对其犯罪原因,实行综合治理,形成一种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才能收到治本的效果

  1.作为学校

  开设相应的心理咨询的课,普及心理的一些知识,同时完善学校的心理服务机构,及时了解掌握学生一些心理的问题,给他们进行相应的救助。帮助大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身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可以引导大学生更为有效地而对现实,为大学生提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机会;增加大学生的心理自由度,帮助其改变过去的心理异常,最终恢复健康的心理。

  2.作为家庭

  父母应该把学生作为是未成年的社会公民对待,应该建立起平等沟通的关系。

  3.作为大学生群体自己

  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经济管理期刊 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医疗保健论文 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第四,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三、结束语

  有心理危机并不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关键在于,如何结合学校,社会,家庭等各界力量帮助大学生群体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能够“安全着陆”,用一颗成熟,从容的心态面对处理自身的心理危机。这其中要反思和行动的不仅仅是外界,大学生群体自身也应该开始重新定位自身是否拥有正确的,积极地,向上的人身观,价值观,能够在关键时刻帮助他们认清自身,走出心理健康危机,走上真正属于大学生群体自己的阳光校园道路。

  参考文献

  [1]钱铭怡.借鉴国外经验,有效开展心理健康 教育 〔J〕. 中国 高等教育,2002(8).

  [2]樊富珉.心理危机及可能引发的后果〔EB/OL〕.北京社科规划,2003-08-01.

  [3]刘效仁. 公民发言:心理危机干预应成为公共福利〔N〕. 新闻周刊, 2004-10-12.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论文(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