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传承及融合论文 篇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美术教育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将民族文化与当代艺术相融合的问题。本文将探讨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传承及融合,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要实现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传承,需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理解。高校应该设立专门的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例如,可以开设中国传统绘画、书法、剪纸等课程,让学生学习和体验传统艺术的技法和审美观念。同时,还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创新能力。
其次,要实现民族文化与当代艺术的融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高校应该开设创作性的课程,鼓励学生在艺术实践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民族主题的艺术创作,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深入理解和表达民族文化的内涵。同时,还应引入当代艺术的理论和技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和创作方法。
此外,高校还应加强与社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展示平台。可以与博物馆、画廊等文化机构合作,举办展览和艺术活动,让学生的作品得到更广泛的展示和传播。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项目,让学生通过艺术创作来传递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和精神。
总之,在高校美术教学中,要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及融合,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机会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只有通过全面的教育体系和创作实践,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并将其与当代艺术相融合,为我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传承及融合论文 篇二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深,高校美术教育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将民族文化与国际艺术相融合的问题。本文将探讨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传承及融合,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高校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是我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了解和把握民族文化的内涵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应该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学习传统绘画、雕塑、陶艺等技法和审美观念。同时,还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创新能力。
其次,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交流在艺术领域中变得越来越重要。高校应该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学习国际艺术的发展趋势和创作方法。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参与国际艺术交流活动,增加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交流经验。
同时,高校还应加强与国际艺术机构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和展示平台。可以与国外的艺术学院、画廊等机构合作,举办展览和艺术活动,让学生的作品得到更广泛的展示和交流。同时,还可以邀请国际艺术家来校交流讲座,让学生了解国际艺术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总之,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传承及融合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只有通过多方面的教学和实践,才能培养出具有民族特色和国际视野的艺术人才,为我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传承及融合论文 篇三
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传承及融合论文
摘要:美术是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而传承至今的艺术瑰宝。目前,美术是我国高校的重要专业之一。对于具有丰富民族文化的中国而言,高校美术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责任。随着时代的变迁,美术蕴含着越来越丰富的艺术与精神内涵,多元化已经成为美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民族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将其与高校美术有机融合,可以促使学生感受多元的民族文化,形成美术创新意识。文章从高校美术教学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入手,研究民族文化对高校美术教学产生的重要作用,提出二者融合的相关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民族文化;高校美术教学;传承;融合
近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推进,高校扩招趋势发展良好,有效地提升了国民的综合素质。审美素质是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高校美术教学可以实现提高国民审美素养的目标。当前,一些美术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还有待提高,一部分原因是一些教师忽略了民族文化的渗透,民族文化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专业人才审美意识的提升。因此,加强对民族文化与高校美术教学融合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提高美术人才的审美素养,还能够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
一、高校美术教学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高校美术教学不仅能够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与美
术技能,还能够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从某种层面上说,我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民族文化融合与发展的历史,具有丰富性、多元性等特点。高校美术教学能够兼容多种民族文化与不同地域的文化,为美术创作与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素材。同时,民族文化的渗透还能够实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促进民族文化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我国民族文化传承处于尴尬的境地中,无人可传成为阻碍民族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受多元思想、观念的影响,部分青年产生了拜金等不良的价值观,削弱了民族文化在社会中的地位。加之一些高校美术教育职责缺失,民族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并未形成对民族文化的全面性、系统性认知,民族文化与当今教育体系的联系日渐减少,违背了教育发展的初衷。民族文化承载着先人的智慧,无论是对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还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积极作用。通过美术教育深化民族文化,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还能够有效地继承与发挥民族文化,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为各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和沟通搭建良好的平台。二、传承与融合民族文化对于高校美术教学发展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修养
传统美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具有内容、形式多元的特点,并且在地域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风格。不仅如此,民族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现有的民间美术文化有印染艺术、剪纸艺术与民间刺绣等,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这些美术源于人类的劳动,是生产与生活的真实反映。经过世代传承,民间美术的制作工艺更加精湛,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表现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思想品德。如,在节假日与婚嫁等活动中,花灯、年画等频繁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可见,民族文化兼顾实用与审美双重目标,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真实写照。
2.提高文化实践性
新经济环境下,社会对美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美术教学改革要结合人文环境特点,充分利用本土文化,重新建构美术教学内容,调整并优化美术教学体系,循序渐进地向学生渗透民族文化。融合民族文化能够为鉴赏教学提供更多的素材,而且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的机会。民族文化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实地调研美术文化,并定期开展一些弘扬民间美术的活动,能够深化学生对美术文化、民族文化的认知。
3.深化民族文化的内涵
民族文化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民族美术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且一些民间美术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在民族美术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劳动人民选择身边常见的材料,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制作出精美的美术作品。各民族的民族文化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元途径还原民族文化的立体形象,使学生全面掌握民族文化,梳理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教师可系统讲解民族文化的知识体系,或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馆等,通过比较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特点等,深化学生对民族文化内涵的认识,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物化价值观念。
三、高校美术教学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措施
1.革新教学观念,正视民族文化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驱动力,因此,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实现高校美术教学和民族文化的整合,革新教学观念是必经之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要重新审视民族文化与美术教学之间的关系。民族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能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但在当前高校美术教学中,一些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认识较为片面,难以将其与美术设计融合在一起。因此,美术教师应加大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引导,将正确的理念融入教学过程,采取多元的方式,促使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民族文化,逐渐拉近民族文化与美术教学、学生之间的距离,传递民族文化精神,从本质上实现二者的整合,使学生能够在美术创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融合民族文化,为日后深入学习美术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2.优化课程建设,为融合奠定基础
课程建设在整个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它的目标之一是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民族文化与高校美术教学的深度融合:其一,结合专业教学内容,设置民间美术赏析课程。赏析是普及民族文化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土民族文化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加容易使民族文化内化为学生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为实践提供指导。其二,引导学生认识并感受民族文化内涵,丰富美术教学题材,为构建美术专业课程提供支持。深化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使其能够在实际学习中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如,河南地区的高校可以将河南年画图案、开封汴绣图案作为教学素材进行教学。在教学中,除了要借鉴和学习民族文化,教师还应明确民族文化与美术学习融合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积极利用民族文化,从而有效提升创作质量。其三,编写专门教材。高校带头,与民间美术创作者形成合力,组建教材编写团队,以此推广以当地民间艺术为核心的融合现代美术教学与民族文化的.教材,使学生学会利用传统元素进行美术创作,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规律与文化脉络的认识。如,在专题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一种民间美术文化,还可以在艺术实践中组织学生针对一种民间美术形式进行专项调查,掌握其起源、发展与特点等,为以后的创作积累充足的素材,提高创作质量与创作效率。民族文化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单纯依靠课堂进行渗透远远不够,还需要向外延伸。教师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元的考察与体验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灵感,从而实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融合。
3.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高融合实效性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学校应明确认识到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对于民族文化与美术教学融合的重要意义。在实践中,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如,多数高校美术专业教师都是专业的人才,学历较高,能够满足教学要求。但在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一些教师在学习中并未充分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在实践中进行具体创作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教师应不断优化和完善自我,积极学习民族文化并将之与创作实践整合,为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学校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因此,学校应格外重视教师培训,要结合本校美术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鼓励美术教师“走出去”。如,认真、详细地考察某一项民族文化;到专业创作机构学习;等等。同时,还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一些民族文化传承者到学校开展讲座,进行示范或者指导,从多个层面启发师生。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还能够确保民族文化与高校美术教学融合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4.重视实践研究,实现深度融合
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美术教学,都具有实用性的特点,这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学校要想从根本上推进传统文化与高校美术教学的深层次融合,就应充分发挥自身宏观调控和辅助的作用。具体来说,一方面,学校应适当增加资金、人力投入,构建校内美术基地。高校应结合自身所处的环境,广泛收集优秀的民间资源,成立专门的工作室作为开展传统美术教育的有效载体,学生可以借此初步认识传统文化。为了保持美术展览馆的生命力,学校还应展览学生的作品,在调动学生创作热情的同时,还能够使学生明白传统文化在作品中渗透的重要意义。如,河南省的高校可以建立年画、雕塑等工作室,由美术教师管理工作室,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并通过美术创作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确保工作室持续运转。另一方面,学校要重视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高校可以与周边文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考察的机会,推荐优秀的学生到基地实习,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越来越多的美术专业人才从事该行业,能够进一步扩大民族文化在美术创作实践中的应用范围,从而实现传统文化与高校美术教学的融合。
5.融合成为国际化教育的趋势
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传承与融合是美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于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学中传承的研究较晚,且缺少丰富的研究成果。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审美观念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才是教育的发展趋势。民族文化具有民族性、文化性的特点,将其与高校美术进行融合势在必行。这不仅能够进一步细化现代美术教育的分支,还能够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并存的优势,为学生深入认识民族文化精髓创造更多的机会,使其在美术作品创作中突出民族文化内涵。民族文化与高校美术教学的融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相关教育者不能松懈,要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与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提供后续保障。结语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的进程中,这要求我们加大对民族文化的研究力度。民族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与重要的文化财富。因此,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渗透民族文化,加强对学生的美育,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同时,教师还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充分研究民族美术,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提高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与认同,从而促进我国高校美术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的美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建.浅析中西部高校美术教学引入民族民间美术的重要性——以苗族服饰图案研究为例谈其对高校美术课应用的意义.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9).
[2]皇甫娟.中原民间美术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融合的宏观思考.艺术教育,2015(2).
[3]王艳艳.略论高校美术教学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美术教育研究,2015(8).
[4]黄谦.论花山文化与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融合——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艺术科技,2014(1).
[5]王燕珍,包蓉.浅析云南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4(1).
[6]王怀儒.浅谈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民族民间美术教学.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7).
[7]包双梅.民族民间美术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美术教育中的运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1).
[8]张若晖.民间美术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思考.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3).
[9]巨沂平.广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传承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