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探索论文【实用3篇】

时间:2012-07-03 05:15:1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山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探索论文 篇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职业教育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然而,在山区特殊教育学校中,职业教育却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本文将探讨山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山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由于山区特殊教育学校资源有限,教育设施和教学条件相对较差,导致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限制。此外,山区特殊教育学校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相关教师和教材的支持,进一步加剧了职业教育的困境。

其次,山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首先是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由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特殊性,他们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其次是职业教育内容的不适应性。由于山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特殊需求,传统的职业教育内容并不完全适用于他们,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山区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首先,需要加大对山区特殊教育学校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设施,改善教学条件。同时,也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培养更多的专业教师和提供更多的教材支持。此外,我们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就业问题,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和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总之,山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但我们可以通过加大支持力度和改进教学方法来改善这种状况。只有给予山区特殊教育学校更多的关注和帮助,才能让特殊教育学生真正受益于职业教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山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探索论文 篇二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然而,在山区特殊教育学校中,职业教育的发展却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本文将探讨山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策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山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多元化。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对职业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能力,提供多样化的职业教育内容,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例如,可以开设多种不同的职业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其次,山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应该是以实践为基础。特殊教育学生通常对理论学习的接受能力较弱,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实践教学,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到职业实践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再次,山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与就业市场需求相结合。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及时调整职业教育的内容和方向,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最后,山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发展还需要加强与社会资源的合作。特殊教育学校通常资源有限,无法提供足够的职业教育资源和机会。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与社会资源合作,争取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

总之,山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但我们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策略、与就业市场需求相结合以及加强与社会资源的合作来推动其发展。只有不断改进和创新,才能让山区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特殊教育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山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探索论文 篇三

山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探索论文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无论是地理还是人文环境,差异都很大,具体到各特殊教育学校,情况更是千差万别。对于地处山区的特教学校,开展职业教育是一项重要工作。山区特教学校要牢牢把握“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精准施教”的教育理念,确保每一位毕业生掌握适应当地社会生活的劳动生产技能,提升就业质量,学会独立生活,有效融入社会。

  一、课程:因地制宜

  特教学校开展职业教育,首先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职业课程的设置是根本,关系着学生的未来。《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xx—20xx年)》要求“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导向,建好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强对残疾学生的就业指导”。要避免毕业生靠简单出卖体力在企业打工,留住他们在家乡就业,职业教育课程就必须接地气,课程的设置要立足

区域实际,针对本地区地理特点,考虑地区经济特点,因地制宜,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努力教会学生掌握适应家乡生产劳动的实用技能。

  (一)因地制宜,设置职业教育课程

  学校开展职业教育要从实际出发,立足区域实际。福建省南平市盲聋哑学校地处闽北山区,山岭耸峙,低丘起伏,风光秀美,“双世遗”武夷山水名扬天下;资源丰富,盛产锥栗、柑桔、茶叶、笋竹,是中国竹子之乡、中国锥栗之乡,武夷岩茶北苑贡茶更是香飘海内外。学校因地制宜,确定了具有闽北特色、适合学校开展的三类职教课程:一是适应大武夷旅游纪念品市场,以旅游纪念品制作为主的手工类课程,如串珠、丝网花的制作、铝艺手工、烙画等;二是适应日常生活,居家必备的家政生活技能课程,如家乡风味糕点的制作、家乡菜的烹调等;三是适应社会,如家乡常见瓜果蔬菜的种植与竹山、茶山养护等劳动生产课。目前,学校形成了“二室一基地”(手工资源教室、家政资源教室和山地连片劳动基地)的实践型劳动技能教育模式。

  (二)因地制宜,制定课程教学目标及评价体系

  确定职教课程后,学校因地制宜,紧密联系闽北实际,分别制定了“二室一基地”职教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的三维教学目标体系。手工资源教室教学的'知识目标是:A.了解家乡武夷旅游特色纪念品的类别;B.知晓家乡武夷旅游特色纪念品制作的材质、制作工艺;C.掌握家乡武夷旅游特色纪念品制作的基本技术环节。技能目标则是熟练掌握1—2项常见武夷旅游特色纪念品的制作基本实用技能。至于素质目标,我们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学会社会沟通交往的基本技能,成为合格的专业劳动者,自立自强,服务于社会。在课程的安排方面,“二室一基地”的职教内容在职高三年中,年级段不同则各类课程比例不同,明确各年级学习的侧重点。改革课时编排,将实践型劳动技能课全部安排在每天下午,使之具有一定的弹性操作空间。而在课程评价方面,制定过程性考察评价机制,主要结合学生平时的实践操作表现进行评价,可以是教师点评,也可以是生生互评,只要掌握操作要领,能在实践中独立自主正确操作,就算合格。例如海绵宝宝串珠的制作、玉米的松土施肥等考核,能够按照规定的程序步骤、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该项技能即算合格。

  二、学习:因人制宜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学什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体因素、家庭及社会各方面因素。由于聋生身心条件各不相同,职业教育要学什么,要从他们各自特殊身心实际出发,因人而异,选择适合他们自身身心特点的技能学习。同样是听力障碍的聋生,有的伴随智力障碍,有的伴随视力障碍,还有伴随手、脚肢体残疾等。如果“一刀切”,显然是不合适的。同时,学生学的内容更要考虑到家庭背景、家庭经济条件、家庭可支持条件等。学校对于进入职高部学习的每一位学生,要建立学生职业能力(就业)评估表,这个表至少应包括以下一些内容:A.学生基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通讯地址、健康状况、运动体能状况等;B.学生家庭状况,包括家庭组成、经济状况、家庭生活环境生态状况、父母对孩子就业的期望等;C.学生职业能力表现,包括学习能力、沟通能力、操作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化及情绪行为调节能力、个体就业意愿等。因此,班主任要在新生入学第一个学期里,通过调查、家访、座谈等方式,详细了解学生个体及家庭各方面状况,完成评估表的填写,为未来职业学习指明方向。

  三、教学:精准施教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必须牢固树立精准意识,既要注重普遍受用基本技能的通识教育,又要区别对待每一位学生,重视适合学生个体的专项教育,不搞一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准施教,确保学生扎实掌握适合自己又适合家庭及家乡生活的实用职业技能。

  (一)生产劳动知识的通识教育

  由于生产劳动的复杂性,生产劳动技能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但就劳动技能而言,有许多共性的部分。在职业教育中,要普遍开展生产劳动技能的通识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比较全面的生产劳动知识,着力提高作为一名普通劳动者的各项就业素质,更要特别注意加强思想教育,端正作为普通劳动者的思想问题。近年来,我们在开展劳动技能教育过程中,注重实践性,突出实践性,真抓实干,用行动说话,开展经常性劳动竞赛,褒扬先进,督促后进。举办“手儿谁最巧”“我为同学做道家乡风味菜”“哪些苗儿长得好”等评比活动,努力营造“我劳动我光荣”的氛围,教育学生端正劳动态度,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二)提升就业能力的专项教育

  为让学生真正掌握谋生的职业技能,在广泛开展通识教育的基础上,要强化以提升就业能力为主的专项教育。考虑到特教学校班级生员较少、个体差异大的情况,提升专业能力的专项教育不宜按课时搞统一的班级授课制,要以专业为平台,开办形式多样的职业教育项目,让每一位学生真正掌握职业技能,执行弹性授课和学习时间,具体根据学生个体实施精准教育,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习得一项专业技能。首先,为每一位学生制定劳动技能个别化学习方案。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我,帮助学生综合分析自身身心特点、学习能力、家庭现状等情况,引导学生选择一项适合自己的劳动技能作为主修技能,有计划、有步骤地认真学习。其次,教师要为每一位学生制定劳动技能个别化教育方案。要根据学生选择的专业技能制定课程教育计划,特别是要因时制宜灵活安排教学课时,确保学生真正掌握劳动技能。例如,有两位学生的家庭都拥有数十亩的乌龙茶山,家境殷实,学会茶叶种植管理技能对他们今后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为他们专门开设乌龙茶种植管理专业,聘请相关技能人员专职辅导。辅导老师不仅搜寻有关乌龙茶的种植管理资料给予讲授,更在春夏茶山管理的关键节点,就如何施肥、采摘、除草、灭虫害、修剪等带领他们到茶山实地进行劳动实践,使其真正掌握这项劳动技能。

  四、成效:形成特色

  近年来,学校职业教育积极秉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精准教育”的理念,在实践中初步建立了以适应区域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学校开发的“二室一基地”校本课程,不论是手工类劳动技能,还是家政类劳动技能、种植类劳动技能,都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长,立足社会谋生,获得了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据统计,学校近五年毕业的74位毕业生,除少部分前往沿海大城市打工外,大部分都留在各自县市区域内,凭借在学校习得的劳动技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或自主就业,或进入当地企业就业,初步扭转了毕业生就业“孔雀东南飞”的现象。实践证明,山区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职业教育只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精准施教,培养的毕业生就能在广阔天地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就能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提升生活质量,实现人生价值。

山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探索论文【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