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音乐心理辅导论文 篇一
音乐心理辅导是一种结合音乐和心理学的治疗方法,通过音乐的力量来帮助人们调节情绪、缓解压力、提升心理健康。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情绪传递功能,能够直接触动人们的内心世界,引发情感共鸣,从而实现心理疏导和情绪调节的效果。
音乐心理辅导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选择适合个体的音乐,引导其投入到音乐中,通过音乐的魅力和力量来影响个体的情绪和心理状态。音乐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曲调能够唤起不同的情感和心理反应。例如,欢快的音乐可以使人感到愉悦和轻松,悲伤的音乐则能够帮助人们宣泄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因此,在音乐心理辅导中,选择适合个体的音乐非常重要。
音乐心理辅导可以应用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包括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在儿童方面,音乐心理辅导可以帮助他们表达情感、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对于青少年来说,音乐心理辅导可以帮助他们缓解学业压力、情感困扰和行为问题。对于成年人来说,音乐心理辅导可以帮助他们调节工作压力、提升生活质量、改善心理健康。
音乐心理辅导的具体方法包括音乐放松法、音乐情感表达法和音乐心理训练法等。音乐放松法通过选择轻柔、舒缓的音乐,引导个体进行深度放松,达到放松身心、缓解压力的效果。音乐情感表达法通过选择与个体情感相符的音乐,帮助个体表达和宣泄情感,减轻情绪困扰。音乐心理训练法通过选择节奏明快、有动感的音乐,帮助个体调整心理状态,提升自我激励和自我调节能力。
尽管音乐心理辅导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音乐的选择需要根据个体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这对于音乐心理辅导师的专业素养和经验要求较高。其次,音乐心理辅导的效果需要个体的积极配合和主动参与,只有当个体能够真正地投入到音乐中,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音乐心理辅导作为一种结合音乐和心理学的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情绪传递功能,能够帮助人们调节情绪、缓解压力、提升心理健康。然而,音乐心理辅导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以提高其效果和应用范围,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心理支持和康复服务。
谈音乐心理辅导论文 篇二
音乐心理辅导是一门研究音乐和心理学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通过音乐的力量来帮助人们调节情绪、缓解压力、提升心理健康。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情绪传递功能,能够直接触动人们的内心世界,引发情感共鸣。音乐心理辅导的目标是通过选择适合个体的音乐,引导其投入到音乐中,通过音乐的魅力和力量来影响个体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音乐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情感表达理论、心理调节理论和认知行为理论等。情感表达理论认为音乐是情感的载体,通过音乐的情感表达,个体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调节情绪。心理调节理论认为音乐可以通过刺激个体的感官系统,引发神经生理反应,从而影响个体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认知行为理论认为音乐可以通过改变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帮助个体调整心理状态,提升心理健康。
音乐心理辅导的具体方法包括音乐放松法、音乐情感表达法和音乐心理训练法等。音乐放松法通过选择轻柔、舒缓的音乐,引导个体进行深度放松,实现身心的平衡和和谐。音乐情感表达法通过选择与个体情感相符的音乐,帮助个体表达和宣泄情感,减轻情绪困扰。音乐心理训练法通过选择节奏明快、有动感的音乐,帮助个体调整心理状态,提升自我激励和自我调节能力。
音乐心理辅导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音乐的选择需要根据个体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这对于音乐心理辅导师的专业素养和经验要求较高。其次,音乐心理辅导的效果需要个体的积极配合和主动参与,只有当个体能够真正地投入到音乐中,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音乐心理辅导作为一种结合音乐和心理学的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情绪传递功能,能够帮助人们调节情绪、缓解压力、提升心理健康。然而,音乐心理辅导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以提高其效果和应用范围,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心理支持和康复服务。
谈音乐心理辅导论文 篇三
谈音乐心理辅导论文
内容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音乐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作了明确表述。鉴于音乐的心理治疗功能和当代中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现状,文章主要探讨学校音乐教育的又一重要作用——中学生音乐心理辅导。通过对当代中学生心理特点及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结合音乐治疗理论,积极开展中学生“音乐心理辅导”,并将其融入到学校教育中,达到增进中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关 键 词:音乐教育 音乐治疗 音乐心理辅导 身心健康
进入新世纪,规模空前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展开了,其中也确立了《音乐教育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音乐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教育价值,并对音乐教育提出了总体要求。第一,从知识和技能方面看,要求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第二,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看,要求培养中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愿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音乐教育的这两大目标从宏观上确立了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和课程建设的方向,从微观上明确了音乐教育和学校音乐教学的指导思想,这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来说有着深远的意义。
然而,学校教育中音乐的作用绝不仅仅局限于上述两点。我们还可以认真学习和研究心理咨询技术中的“音乐治疗”理论,借助于音乐治疗的特殊技巧,以“音乐心理辅导”的方式融入于学校教育当中,进一步结合心理学和音乐的相关知识,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从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中选取风格各异、以陶冶人的情感为主要特征的音乐作品,帮助学生缓解他们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压力和烦恼。
一
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特殊时期。就学习方面而言,中学生在这一时期所承担的压力是比较大的。从初中起始的题海遨游,中考阶段的一二三模考,高考前期的练兵备战,到某一个时间段里有可能出现的摸底考试、快慢分班等诸多容易产生心理压力的阶段和过程。其次,还有每个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和接踵而来的班级、年级排名所带来的压力。成绩优异的学生总是费尽力气地使自己的成绩保持在班级排名的前列,学习一般或较差一些的学生又会担心考试后自己的班级排名没有进步。久而久之,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产生了焦虑和忧郁的情绪,少数学生又会对考试产生莫名的恐惧感,而毕业班学生的类似情况则更为突出。一些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觉得自己身心疲惫的学生人数竟占到被调查人数的一半以上,而每晚能保证充足睡眠的学生少之又少,部分学生会有程度不同的失眠困扰。
综上所述,中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有焦虑、忧郁、身心疲惫和由于学习压力过大而产生的失眠。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方式,一般是通过与学生聊天谈心让他们放松心情,或让学生参加必要的体育活动等来缓解学习所带来的压力。但是,我们也不妨体验一下音乐——以音乐心理辅导的方式为学生减压,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查阅“音乐治疗”资料和相关理疗案例可以发现,一些我们熟悉或偶有聆听的音乐作品正在越来越多地显现着它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和价值——音乐治疗。
1。焦虑和忧郁的缓解
我国古代名医朱震亨曾经说过:“乐者,亦为药也。”焦虑和忧郁常常使学生缺乏自信,对学习和生活都会有悲观消极的态度。对此,在音乐治疗中,可选用欢快活泼、起伏明显、节奏明快清晰、风格明朗秀丽的乐曲。如贝多芬的《G大调小步舞曲》,莫扎特的《浪漫曲》等。实践证明,这些乐曲对于缓解焦虑忧郁的情绪有着非常好的音乐疗效。
2。身心疲劳的缓解
节奏缓慢而韵律安详的音乐能够减低人体内具有刺激和兴奋作用的激素,聆听这样的音乐,可以使人感到轻松舒畅,从而使精神疲劳得到消除。这样的音乐可以选择的很多,如《夏日圣地》《蓝色多瑙河》《献给爱丽斯》等。教师适时做出语言引导,使学生的身体和精神逐步得到放松,闭上双眼平静地聆听音乐,以获得身心的全然释放。
3。失眠的缓解
这个问题在毕业班的学生身上表现尤为明显。毕业班的学生白天学习压力已经很大,如果晚上因精神紧张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学习质量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由于失眠发生在晚上,音乐理疗无法在课堂上进行,故可改由教师选择乐曲,指导学生在晚修或自习后聆听。温柔、流淌的音乐陪伴自己放松入睡,不失为治疗失眠的一项有效方法。可以缓解失眠的乐曲有莫扎特的《催眠曲》,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德彪西的钢琴协奏曲《梦》等。
二
学校开展以音乐理疗方式为媒介,以增进心理健康为目的的中学生音乐心理辅导是中学音乐教育的一个新领域。此举,对于缓解学生压力,抚慰学生情绪,完善学生性格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音乐心理辅导又可以使学校音乐教学课堂内容得以丰富、延
伸,使音乐教育成果得到进一步扩大。因此,深入学习心理咨询技术中的“音乐治疗”理论,积极探讨和开展中学生“音乐心理辅导”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开展音乐心理辅导,教师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素质,包括:音乐学科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如果要很好地发挥音乐心理辅导的功能作用,教师还应具备以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积极和其他学校教学主管部门通过以下途径共同构建中学生音乐心理辅导教程。
1。教师应首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易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并系统地做出归纳和总结。与此同时,学习有关音乐治疗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掌握一定的'案例分析和理疗实践知识;进而结合音乐学科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建立与中学生心理特点和现实状况紧密关联而又有实质性意义的音乐心理辅导结构体系。
2。学校教学主管部门针对音乐心理辅导工作需求,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聘请有关学者、专家到学校传授知识、指导实践;适时组织音乐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或进行有关方面的考察学习,以达到音乐教学与音乐心理辅导相结合、互辅佐、融会贯通、教学相长的最优化音乐教育效果,构建学生迫切需要的音乐心理辅导之家,为中学生身心健康护航。
3。另一方面,要广泛开展以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音乐心理辅导为主题的宣传、宣讲活动,使学生了解中学时期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征,让学生了解音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了解音乐可以给予他们的帮助。学生了解了音乐的积极作用就会主动配合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的心理辅导,使音乐心理辅导更具有实际意义。
三
在学校音乐心理辅导实践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教师应遵循理论到实践,实践完善理论的原则,积极探索音乐心理辅导知识,着力提升音乐心理辅导技能和辅导实践水平,完善音乐心理辅导实践性教学条件的建设,防止将音乐心理辅导流于形式,成为有其名、无其实的口号性的一阵风。
其次,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并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周末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指导学生创建形式多样的音乐艺术团队,定期开展以音乐为主题的班会或交流会等,引导学生就音乐与音乐的心理辅导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求得认同。以使更多的学生喜欢起音乐来,让他们真正理解并乐于体验音乐,体验音乐心理辅导,逐步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学校音乐心理辅导的基础和氛围。
总之,“音乐治疗”这一方法在心理咨询中已经广泛运用,但运用于中学生的音乐心理辅导还比较少见。而把它和音乐教育结合起来,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就更少,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来讲,将这种方法应用于中学音乐教育之中是可行的,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
[2]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高天。音乐治疗导论[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
[4]张开军。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设计——新课程教学活动设计丛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
[5]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