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市场假说对会计的影响论文 篇一
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简称EMH)是现代金融理论的重要基石之一,它认为市场价格能反映所有可获取信息的公平价值。然而,EMH的存在也对会计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探讨EMH对会计的影响,并分析其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EMH的存在使得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变得尤为重要。在一个有效市场中,投资者能够迅速获取和分析各种信息,并将其纳入投资决策中。因此,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投资者的决策至关重要。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加强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其次,EMH的存在也给会计师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来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在一个有效市场中,投资者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他们需要准确、全面、可靠的会计信息来进行投资决策。因此,会计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提供更多的价值增值服务,满足投资者的需求。这可能包括提供更多的财务分析、风险评估和预测等。
然而,EMH的存在也给会计师带来了一些挑战。首先,EMH认为市场价格已经完全反映了所有可获取的信息,这意味着会计信息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可能较小。因此,会计师需要思考如何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其次,EMH的存在也给会计师带来了更高的压力和责任。在一个有效市场中,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希望会计师能够提供准确、全面、可靠的信息,以支持他们的投资决策。因此,会计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最后,EMH的存在也给会计师带来了一些机遇。在一个有效市场中,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为会计师提供了更多的业务机会。会计师可以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和专业服务,赢得更多的客户和市场份额。此外,EMH的存在也鼓励会计师与其他金融专业人员进行合作,共同提供综合性的金融服务,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价值。
总之,EMH的存在对会计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使得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变得尤为重要,给会计师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来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并带来了一些挑战和机遇。因此,会计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有效市场假说对会计的影响论文 篇二
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简称EMH)是现代金融理论的重要基石之一,它认为市场价格能反映所有可获取信息的公平价值。在会计领域,EMH的存在对会计准则和实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将探讨EMH对会计准则和实践的影响,并分析其带来的改变和挑战。
首先,EMH的存在对会计准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个有效市场中,投资者能够迅速获取和分析各种信息,并将其纳入投资决策中。因此,会计准则需要更加注重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透明度,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此外,会计准则还需要更加注重信息的可比性和一致性,以便投资者能够更好地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其次,EMH的存在也对会计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个有效市场中,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希望能够获得准确、全面、可靠的信息来支持他们的投资决策。因此,会计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提供更多的价值增值服务,满足投资者的需求。这可能包括提供更多的财务分析、风险评估和预测等。此外,会计师还需要加强与其他金融专业人员的合作,提供更综合的金融服务,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价值。
然而,EMH的存在也给会计准则和实践带来了一些挑战。首先,EMH认为市场价格已经完全反映了所有可获取的信息,这意味着会计信息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可能较小。因此,会计准则和实践需要思考如何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其次,EMH的存在也给会计准则和实践带来了更高的压力和责任。在一个有效市场中,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希望会计师能够提供准确、全面、可靠的信息,以支持他们的投资决策。因此,会计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最后,EMH的存在也给会计准则和实践带来了一些改变。在一个有效市场中,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促使会计准则和实践更加注重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透明度。此外,EMH的存在也鼓励会计师与其他金融专业人员进行合作,共同提供综合性的金融服务,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价值。
总之,EMH的存在对会计准则和实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带来了一些改变和挑战。因此,会计准则和实践需要不断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提供更准确、全面、可靠的信息,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有效市场假说对会计的影响论文 篇三
摘要:
在有效市场假说下,股票价格总能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所有相关信息。也就说,股票价格是绝大多数投资者对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的均衡值,反映了资本市场上绝大多数投资者根据已有信息对公司价值的总体预期。有效市场假说对信息与价格的关系认知,推动了对会计信息作用的再认识,促进了决策有用性目标的确立,促使会计研究由规范研究转向实证研究,实证检验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关键词:
有效市场;会计研究;会计目标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4-0184-02
在有效市场中,证券价格总能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所有相关信息。有效市场假说丰富了对会计信息功用的认知,影响着会计实务的发展方向。
一、有效市场假说的历史考察
有效市场假说起源于人们对股票价格变化规律的关注。LouisBachelie(1900)发现商品价格呈随机波动的规律,每一天商品的预期价格减去它的实际价格差额的平均值等于零,于是他断言商品的价格呈现随机波动趋势。他把这一思想运用到当时资本市场研究中,预言市场效率与股票价格随机性之间存在某种关系,认为股票价格行为的基本规律是公平博弈,投机者的期望利润是零,并提出了“股票收益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的思想。其后,Working(1934)、Cowles和Jones(1937)发现,不管对于商品还是股票,其前后期价格变动之间的序列相关系数几乎为零。MauriceKendall(1953)借助计算机对股票价格波动模式进行了检验,发现股票价格没有任何模式可寻,服从随机游走模型。此时,Bachelie的思想才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也为人们对资本市场价格规律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RobertsandOsborne(1959)发现股票价格呈现“随机游走”规律,价格变化完全是随机的。对股票价格随机游走规律的解释,呈现了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这种随机游走体现了股票市场的反复无常,没有逻辑和理性可言。第二种观点认为,这种随机游走正反映了股票市场是一个功能良好的、有效率的市场,如果股票价格真的具有某种规律的话,那么投资者就会利用这一规律来预测未来的收益,从而获取超额收益,若是人们都掌握了这一规律,这一规律的有效性就会自动消失。可见,对股票价格随机游走的解释选择不同的角度就会为我们提供不一样的视角理解资本市场。经济学家很快就对第二种观点达成了一致看法。
Famaand Samuelson在1965年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EMH),其观点认为,“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中,平均来看,理性并且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参与者之间的竞争会导致新信息对于股票内在价值的所有影响立刻在股票实际价格上得到反映”。Fama(1970)进一步对有效市场进行了阐述,标志着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确立。其观点为,假设t-1时期的证券价格依赖于未来t时期各种证券价格的联合概论分机特征,那么市场有效性要求,在决定t-1时期证券价格时,市场充分、正确地运用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又是被人们用来估计t时期证券价格的联合概论分布的,因此,一个有效率的证券市场满足:
其中:,是t时期各种证券的价格向量,是t-1时期可获得的信息集合,是t-1时期市场实际利用的信息集合,表示市场在条件下所隐含的真实的t时期价格的概率密度函数,是市场在条件下估计的t时期价格的概率密度函数。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其本质内涵是指在有效市场中,证券价格总能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所有相关信息。从经济意义上讲,有效市场假说是指任何人都不可能持续获得超额利润。
并且,Fama(l970)将市场有效性根据市场对不同信息集合反映程度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弱式有效。弱式有效是指所有过去的信息都反映在了证券价格中,主要包括过去的价格、交易量等信息。大多数人对于这些信息来讲,都可以以极低的成本很容易获得,因此投资者无法利用过去的证券信息获得超额利润。
第二类为次强式有效。次强式有效是指所有公开有用的信息都反映在了证券价格中,其中主要包括现在和过去证券价格有关的信息,如公司重组、公司收益、股利分配信息等。大多数人对于这些信息来讲,同样都可以以极低的成本很容易获得,所以,投资者不仅不可能从历史信息中获得超额利润,并且也无法通过分析当前的公开信息获得超额利润。
第三类为强式有效。强式有效是指证券价格除了充分反映公开有用的信息外,也反映了尚未公开的内幕信息,如公司价格政策、未来投资计划等。在强式有效的市场下,包括内幕人士在内也不能通过对信息的垄断而获取超额利润,因为尚未公开的内幕消息实际上已经反映在证券价格里了。
在有效市场假说下,股票价格可以迅速、全面地反映相关信息。如果市场是有效的,股票价格将在瞬间对相关信息做出调整。有效市场假说揭示了资本市场的本质特征,改变了人们对资本市场的认识,认识到资本市场本质是一个信息市场。 二、有效市场假说对会计的影响
1.有效市场假说对会计研究的影响。在有效市场假说下,股票价格取决于其公司价值的高低,股票价格是绝大多数投资者对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的均衡值,反映了资本市场上绝大多数投资者根据已有信息对公司价值的总体预期。有效市场假说激发了人们对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中作用的研究。BallandBrown(1968)和Beaver(1968)认为,有效市场假说“为选择股票价格表现作为对财务报告信息有用性的对象提供了理由”。Ball和Brown(1968)、Beaver(1968)开创了资本市场会计实证研究的先河。实证资本市场研究开始使用股票价格的变动与会计报表中的信息之间的关联来推测会计报表中的信息是否对市场参与者有用。
会计信息作为信息集合的一部分,会计的目标不再局限于计量企业的经济收益,而是提供有助于投资者修改对未来预期的信息,股票价格是权益价值的合理替代变量。
2.有效市场假说对会计目标的影响。“会计理论发展的第一步是对会计目标进行明确的定义,而最合适的会计理论是支撑实现会计目标的技术和程序”(Hend riksen(1965))。对会计目标的研究可以追溯到Littleton(1953)的《会计理论结构》中对会计目标的阐述。Little ton认为,会计的最高目标是“以数据为手段来帮助人们了解企业,为了帮助管理当局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这一企业,会计就必须对数据进行如实地分类、正确浓缩并充分报告。”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指出,会计目标旨在提供四项有关信息:
第一,作出关于利用有限资源的决策;
第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一个组织内的人力与物力资源;
第三,保护资源并报告其管理情况;
第四,有利于履行社会职能和社会控制。1970年,会计原则委员会指出,财务报表的目标为提供关于一个企业的定量化的财务信息,并且这些信息应有助于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美国会计学会和会计原则委员会关于财务会计应当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有用信息的思想,启发了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会计目标的研究。1973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表了《财务报表目标》的专门报告,第一次明确研究财务报表的目标应该研究四个问题:
第一,谁需要财务报表;
第二,他们需要什么信息;
三,通过会计能够提供多少他们的所需要的信息;
第四,提供上述信息要求什么框架。另外,这份报告提出了财务报表的目标分为基本目标、使用者和用途、需要的信息、信息的性质、财务报表和具体建议等6个层次。1978年,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财务报告的目标》,针对美国资本市场最为发达和成熟,资本筹集主要来自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所以把财务报表的目标定位为提供在经营和经济决策中有用的会计信息,财务报告应当提供对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类似的使用者作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和类似决策的有用信息。
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会计目标的阐述回应了在有效市场假说下会计信息应发挥的作用,并将这一作用概括为“决策有用性”。财务报告作为重要的信息来源,应该为投资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即提供的信息应能预测未来期间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决策有用性的目标指引下,展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以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
有效市场假说对会计的影响论文 篇四
摘要
:目前,资本市场会计信息披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难以提升其公平性与公正性,无法增强会计信息披露工作效果,因此,我国相关会计披露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满足资本市场的发展需求,提升资本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工作质量。
关键词
:会计信息披露;资本市场;有效性
资本市场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解决,需要相关部门提升其有效性,增强会计信息披露工作效果,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案,增强其公平性与公正性,提升资本市场中会计信息披露有效性,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
一、中国资本市场仍处于弱有效性的现状
在我国经济运转体系发展中,资本市场较为重要,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资本交易与资本融通情况,提升其工作质量。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处于弱势发展阶段,还没有达到高效性发展效果,再加上我国资本市场的起步时间晚,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市场发展体系,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投机者在投资的时候,做出投机取巧的行为,无法提升其工作质量。我国资本市场多发展于上海与深圳两大城市,只有十年的发展历程,还没有对市场机制进行完善处理,难以提升投资结构的合理性,无法增强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有效性。同时,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资金发展受到限制,无法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因此,在投资期间,很容易出现天然性的投机问题[1]。
二、会计信息与有效资本市场的关系
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会计信息披露较为重要,主要就是对资本市场中的会计信息进行发布、传递、收集与处理等,真实反映市场资本流动情况,保证可以提升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此时所披露的信息,处理财务会计信息之外,还包括非财务信息,例如:董事会成员变化情况等。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我国资本市场中的会计信息披露需要定期建设市场公告书,并且定期发布相关报告,提升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增强其工作效果。目前,资本市场中经常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引发各类道德等风险问题,难以提升资本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有效性,由此可见,资本市场信息管理人员必须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提升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性[2]。
三、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我国资本市场会计信息披露较为重要,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全面分析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增强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有效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资本市场决策有用性特点。资本市场会计信息管理人员在对其进行披露处理的时候,必须要遵循决策有用性原则,保证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更好地对其进行处理。上市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上市公司投资者、潜在债权人、政府与职工等,都与其产生直接的联系。在明确使用者之后,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其信息的披露,提升信息分析工作质量,并为其提供可靠的信息数据[3]。
(二)资本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特点。在资本市场实际发展中,会计管理人员需要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主要因为不充分的会计信息,将会导致投资者对于财务会计信息的特别需求难以满足,很容易会利用其他途径寻找会计信息,提升了会计信息管理工作的交易成本,甚至会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会计信息披露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信息充分性,例如:需要准确对证券金融产品的价格进行估算,保证可以提升价格的公开性,增强资金的使用有效性。
(三)资本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可靠性[4]。在资本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的时候,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升其工作质量。一方面,要避免出现会计信息虚假或错误的现象,真实的反应出市场会计信息真实情况,提升其工作质量。另一方面,会计信息管理人员需要保证信息管理工作质量,避免因为虚假信息出现信任危机,提升会计信息真实有效性,增强其工作效果[5]。
(四)资本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性特点。会计管理人员必须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全面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将企业财务经营需求作为载体,制定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制度,保证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可以满足企业的长远发展需求。
(五)资本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特点。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就是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利用会计信息预测价值或是反馈价值,并为企业及时提供数据信息,保证投资者可以做好决策工作。一旦会计信息披露中出现信息滞后现象,将会导致发生内幕信息问题[6]。
四、资本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目前,资本市场中的会计信息披露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资本市场的长远进步与有效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虚假信息问题。资本市场会计信息披露虚假信息情况较为严重,难以提升其可靠性,增加了社会的危机感,对于上市公司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会计信息虚假问题的表现形式呈现多元化特征,主要包括:上市公司利益需求信息、业绩信息等,如果对其进行编造,或是散布虚假的消息,误导投资者的行为,将会出现影响社会进步的问题[7]。
(二)信息披露不充分问题。部分资本市场会计信息管理人员不能对其进行充分的披露处理,例如:对
会计报表中的利润信息进行简易化处理,无法附注较多的披露信息,难以提升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同时,在上市公司筹资的时候,不能充分披露相关信息,难以凸显出上市公司的证券价格变动信息。同时,上市公司会隐瞒一些事实,不能全面披露财务会计信息,甚至会将其称为商业机密,进而隐瞒公司的一些债务[8]。
(三)披露不及时问题。一些公司不能及时了解财务会计信息状况或是经营成果,不能将公司的财务信息动态情况披露出来,难以为投资者快速提供财务会计信息,导致其工作质量降低。同时,部分上市公司不能为投资者及时提供决策信息数据,难以总结过去的财务情况,甚至会影响上市公司的长远进步。
(四)交易披露不规范。部分上市公司不能规范化的披露财务会计信息,不能提升其工作质量。一方面,财务会计管理人员不能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的全面性,无法提升交易内容完整性,导致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受到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财务会计管理人员不重视信息要素的准确性,不能准确的披露相关信息数据,例如:不能保证交易企业价格的准确性,难以提升纳税调整工作质量。
五、完善资本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的措施
资本市场财务会计披露管理人员与相关部门必须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性,提升其工作质量,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一)规范会计工作人员的行为。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建设规范化的制度,完善会计规范工作体系,提升会计工作人员行为准确性,增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升其工作质量。
(二)提升内部监督工作质量。上市公司会计监督部门必须全面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并制定完善的会计信息管理制度与核算方案,将其渗透到企业会计工作中,融合在会计信息披露工作中,同时,内部监督部门需要全面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例如:对于上市公司股份制改造等问题,内部监督部门需要完善治理结构,解决会计机制缺陷问题,减少内部控制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升会计信息披露工作质量。
(三)提升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我国资本市场需要制定完善的运行机制,规范市场会计信息披露行为,提升金融产品定价工作质量,保护各个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一旦发现存在不合法的会计信息披露现象,就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惩罚。
(四)加强服务审计监督力度,资本市场中介部门需要制定完善的审计监督机制,重视会计信息披露工作。首先,管理人员需要明确中介机构与会计部门之间的关系,科学划分各类工作职责,提升审计监督工作质量。其次,管理人员需要全面改革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为方式,利用完善的报酬支付方式开展相关工作,建立健全相关工作体系。最后,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提升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增强会计审计工作效果。
(五)建设完善的法律法规。相关部门需要制定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法律法规,完善会计准则与相关制度,提升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完善性,增强法规修订工作力度,提升其工作质量。
(六)加强违法处罚力度。我国相关部门必须要制定完善的违法处罚制度,对于一些会计信息披露违法问题,必须要加大处罚工作力度,保证不会出现资本市场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七)提升投资者的专业素质。我国相关部门需要建立投资者培训机构,阶段性的开展培训活动,充分掌握相关信息,培养投资者的理性判断能力,保证其可以合理的定位金融产品价值。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投资者的素质较低,经常会出现盲目投资的现象,难以控制投资风险性。因此,相关部门与机构需要科学开展知识教育工作,提升投资者的专业素质与思想素养,鼓励投资者利用委托理财方式明确投资目的。
六、结语
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而言,会计信息披露工作较为重要,相关部门必须保证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有效性与合理性,提升其工作质量,同时,还要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提升上市公司投资工作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段晓彤,车萌.我国资本市场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与对策建议[J].科技视界,2015(32):199,282.
[2]钱红光,陶雨萍.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与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相关性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3(23):191-193.
[3]张百艳.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披露规范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5):70-71.
[4]孙晓婷.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模式重构———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J].商业会计,2015(6):71-73.
[5]孔艳华.新形势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思考[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18):68-69.
[6]王芳,张琦.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研究:国外文献回顾与启示[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5):7-14,22.
[7]胡玮佳,韩丽荣.分析师关注度、机构持股比与会计信息披露———基于相续Logit模型的回归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6(6):90-101.
[8]刘晓琴.投资者保护制度分析[J].商业会计,2012(16):102-103.
有效市场假说对会计的影响论文 篇五
1.有效市场理论简介
在我国,有效证券市场的研究主要以沪、深两市数据为蓝本,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就是指证券市场的效率,它包括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与配置效率。前者是指市场本身的运行效率,包括市场中证券信息的完整性和证券交易的畅通性,股票价格是否反映股票的价值。后者主要是指市场运行对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能力和对国民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推动作用。
2.我国证券市场效率低的成因分析
总体来说,我国的证券市场效率还很低,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证券市场。究其原因,主要分为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外因主要包括信息披露不健全问题,证券市场结构不合理问题和市场规模不够大三个方面。这几种原因都会影响到我国证券市场效率,且都是我国市场自身或者投资者的问题,笔者把这些总结为外因。影响我国市场效率的因素很多,不过笔者认为,外部因素一般都是一些客观性因素,因此不至于对我国证券市场效率问题产生太大的影响,相比而言内部因素显得更加重要。在诸多内部因素中,信息的生成机制又是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因此,研究证券市场的信息生成机制是解决我国证券市场效率低的关键所在。
2.1主要原因:信息不对称
新古典主义经学中提出完全竞争模型,要求市场参与者具有所交易商品的完全价格和市场信息,缺乏部分信息就会导致信息不完全,就会导致竞争模型不完全。有效市场理论作为完全竞争模式的典型实例,也遵循这个假设。从信息处理器可以看出,如果信息披露上存在障碍或者差错,信息解读者所得的信息的时间,数量以及质量上都会存在分布不均,从而产生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这就是我国证券市场效率低下的最重要原因。
2.2直接原因:信息不畅
以上所讲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是证券市场信息处理器的问题,而下面一个环节就是信息传播环节。信息传播除了上面讲到的口口相传,最重要的形式还是媒体宣传,媒体作为证券信息的主要传播媒介,有电视,报刊,广播,信息高速公路等形式。虽然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传媒媒介多,但是这也导致了媒介传播的信息繁杂且权威性差,大部分证券投资者都缺乏相关的证券知识,对信息的把握度也是参差不齐。这些杂的信息传播媒介所传播的信息严重缺乏针对性,形成信息轰炸,这很容易使投资者产生信息混淆,同时又提高了投资者的信息收集成本并提高了信息收集的难度,妨碍投资者的信息解读,以致无法正确进行投资决策。有时甚至会产生信息污染,干扰了信息的有效传播。
2.3根本原因:解读能力差
信息披露和信息传递是对公开发表的信息产生影响,但是投资者信息的领悟能力对信息的产生、效用等都会产生影响,因为如果投资者的信息解读能力很弱,那么他就无法正常解读公开发布的信息,解读出的信息的有效性也会大打折扣。这就导致我国证券市场永远处于弱势有效,而且处于弱势有效的最初阶段,那么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有效性会受到很大影响,最终导致我国证券市场效率低下。
3.加强有效市场理论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应用策略
既然我国证券市场的效率还处于较低阶段,那么必须找到相应的策略进行改进和完善,而市场有效理论无疑为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提高指明了一条道路,为此我们应该认真研究有效市场理论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应用和实践。
3.1采用强制性信息披露策略
证券产品为虚拟产品,因此证券市场风险较大,投机性机会较多,这就要求国家要强制对证券市场进行严格监管,另外证券价格对信息的依赖性与敏感性,又要求信息披露监管一定要准确高效,且是整个证券市场的核心。强制性信息披露就是政府将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在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实现形式,虽然各国在信息监管问题上采用不同的政策,且信息披露的监管方式也不太一致,但是所有国家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都很大,且很严格。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已经基本形成,但是在很多地方还是存在一些计划经济的成分,证券市场相对不够完善,且相关法规也不健全,所以实行强制性信息披露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方法,而且能对规范我国证券市场起到极强的推动作用。对于采用的方法,我们应该考虑: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构建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营造规范的信息披露环境;对中介机构进行扶植和教育;健全证券市场的准入和推出机制等等。
3.2疏通信息传播渠道
证券市场信息传播主要借助媒体完成,媒体的传播速度与范围直接决定了证券市场的传播效率问题,我国的主要传播媒体在前文中已经有所提及,但是因各方面原因,三种除按摩途径均为完全达到很好的效果,导致我国长期证券信息传播渠道不畅。为此,笔者建议:设定专业证券频道,很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一个专业的财经频道,专门为从事证券市场投资的观众服务,并及时报道一些信息披露的相关信息,另外对一些地方电台关于证券投资的报道进行一些筛选,对一些不合规或者不正规的财经频道进行删减。适当减少财经报刊的数目,有必要建立像美国的《金融时报》和《华尔街日报》这样的权威性极强的报刊,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投资者的购买成本,报纸上发布的消息权威性也会增强,而且关于信息披露的可信度也高。
3.3提高主体的信息解读能力
3.3.1组织相关培训
我们可以定期对证券投资者组织一些培训,向他们传授一些关于金融、证券等的信息知识,从而提高证券投资者的知识水平和信息处理能力,这是一种最为直接的方式,虽然这种方式可能会受到投资人文化水平,地域等的限制,但是举行一次必然会有一次的成效,人的素质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断的培训中,通过量的变化,最终引发质变,从而提高我国证券投资人的整体素质。
3.3.2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拥有企业的投资和分析人员,信息获取容易,且信息处理能力强。目前我国有关部门也已经进行了相关的尝试,特别是封闭型基金和开放型基金的建立,但是相对而言,规模还较小,效应也不是很好,因此需要进一步发展机构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中的作用需要对基金的相关政策进一步放宽,将更多的小投资者聚集在一起,提升证券投资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有效市场假说对会计的影响论文 篇六
随着金融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期权交易日益活跃,其避险与投机之功能已日渐突出。要对期权交易实施有效的监管,必须加快会计创新步伐,改革现有的会计模式,构建期权会计。
一、关于会计要素
资产是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所取得和加以控制的经济资源。负债是将来可能要放弃的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个体由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将来要向其它个体转交资产或提供劳务的现有义务。它们的立足点均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期权则是一种未来权利选择权的合约,其立足点是未来期间合约的履行情况,而且合约是否履行又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显然传统会计要素不能涵盖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因此有必要对资产、负债重新定义,扩大其内涵和外延,使其不再局限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应扩大至现在正在进行的甚至是未来将要进行的交易或事项。为此IASC提出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性工具等新的概念,并指出金融工具是形成一家企业(已确认或未确认的)金融资产并同时形成另一家企业(已确认或未确认的)金融负债或权益性工具的合约。由此应将期权按其性质纳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二、关于会计确认
现行会计的确认标准是权责发生制和实现原则,它们都是以过去发生的事项为基础,对未来发生的事项则不予确认。而期权是一种待执行的合约,合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最终是否履行在合同生效时无法预料,加上市场价格、利率和汇率的变化,使期权未来的经济利益难以确定。因此现行会计无法及时揭示期权潜在风险,也不能如实反映期权的未实现持有损益。笔者认为,应对权责发生制进行修改,并在此基础上用“转移原则”代替“实现原则”,同时根据期权的内在特征对其进行多次确认,即在初始确认后还要再确认和终止确认。
初始确认是指当某一交易或事项已经发生,使一个项目符合确认的基本标准时,就应当确认为资产或负债并计入财务报表。根据IASC的规定,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有两个标准:
(1)与资产或负债有关的所有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转移给了企业;
(2)企业所获得资产的成本或公允价值或者预计的负债金额能可靠地加以计量。期权在订约时,合约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已很明确,其风险与报酬实质上已转移给本企业。同时合约买方以支付期权费为代价取得权利,卖方以收取期权费为报偿承担义务,其期权费是确定的。因此期权合约在签订时就应将其确认为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但此时不能确认期权标的物,因为其所有权并没有发生转移。
期权经初始确认后,由于受到利率、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其公允价值会发生变动,当其变动部分能可靠地加以计量时就需要进行再确认,即按新的公允价值确认期权。
终止确认的标准有两个:
(1)与资产和负债有关的所有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全部转移给了其他企业,且所包含的成本或公允价值能可靠地加以计量;
(2)契约的基本权利或义务已经得到履行、清偿、撤销或到期自行作废。因此当期权买方履约或到期放弃履约时,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解除,其风险与报配已全部注销,此时应终止确认。
三、关于会计计量
按历史成本原则,所有会计要素的`核算均以交易发生时的原始成本即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基础,且一旦入帐不得调整其帐面价值,因而历史成本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等特点。而期权是一种远期合约,合约签订时只是确定了双方的权利或义务,其合约标的物并没有实际交易,因而不存在历史成本问题。另外,期权交易不是“实点”交易,通常有一个时间过程,而且在其有效期内期权价值会随利率、市价等变化而发生波动,如果以历史成本对其进行计量,则会造成信息严重滞后。因此应以公允价值代替历史成本。所谓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根据IASC和FASB的有关规定,公允价值可以是一个交易市场上资产的市价,也可以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对于某些难以取得上述资料的期权,还可以按科学的定价模型进行计价,如著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定价模型(适用于欧式看涨期权)以及在此基础上经修改后得到的加曼—科尔哈根模型(适用于外币期权定价)和利兰模型等。
公允价值对期权而言是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这是由期权价值的变动性决定的。期权价值由内涵价值和货币时间价值两部分构成。其内涵价值是指期权合约标的物的市价与协议价格的差额,这种差额体现的是期权合约损益。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价值增值,这种价值的变化随时间的流逝而自然发生。因此期权有效期的长短,直接影响期权的时间价值。既然期权价值的变动需要再确认和计量,那么就应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这样才能全面反映期权价值的动态信息和未来经济损益。与历史成本相比,公允价值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提高了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预测性,已逐渐为会计界人士所接受。美国FASB已宣布上市公司从1999年6月15日开始用公允价值反映所有的衍生交易,从而拉开了公允价值代替历史成本的序幕。
四、关于会计报告与信息披露
会计报告应揭示会计主体的经营状况、经营成果和未来现金流量等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重要影响的全部信息。现行会计报告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采用货币单位进行信息披露的,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只能作为表外项目在附注中加以揭示,这使得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大打折扣,违背了充分揭示的原则,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期权交易频繁、金额巨大且价值波动较大,若投资者不能从报表中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就看不到投资项目潜在的风险,也就无法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金融监管部门也因无法获得准确的信息而难以实施有效的监管。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体现充分揭示原则,必须改革现行财务报表体系,加强对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
1、表内揭示。由于期权在签约时会计上已经加以确认和计量,因此期权应在资产负债表中加以披露,这就需要对原有资产负债表进行适当改造。如改变表内项目的分类标准,按金融性、非金融性重新进行分类。或者另编一张专门反映金融性项目和非金融性项目的资产负债表,以便直接向投资者提供有关期权的会计信息。
2、表外披露。期权内涵丰富且交易复杂,仅在表内揭示远远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还必须充分利用报表附注和补充资料进行表外披露。表外披露的信息主要包括:
(1)期权的种类、性质、使用目的、期限、协议价格以及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可能产生重要影响的条件和情况等;
(2)期权损益的处理方法,即由于期权价值的变动而形成的企业未实现损益是否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3)期权的公允价值,即报告日期权的公允价值、取得公允价值的途径和相应的会计假设等;
(4)期权风险,包括由于市场价格变动造成亏损的市场风险、由于卖方无法履行义务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结算风险和法律风险以及管理者对金融风险的控制政策等预警信息。
总之,在进行期权信息披露时应将表内揭示和表外披露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要加强表外披露的规范化,杜绝主观随意性,不断完善会计信息系统,以便及时向投资者提供完整的、对其决策有用的相关信息,减少投资风险和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