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中爱与严的统一的论文 篇一
在德育教育中,爱与严的统一是非常重要的。爱是指对学生们的关爱、理解和支持,而严是指对学生们的要求、规范和培养。这两者的统一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探讨爱与严的统一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这种统一。
首先,爱与严的统一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爱与严的统一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支持,使他们在学校中感到安全和被接纳。而严又可以让学生明确纪律和规范,培养他们的自律和责任感。其次,爱与严的统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而严又可以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毅力。最后,爱与严的统一可以促进学生的品德培养。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和影响,激发他们的善良和同理心。而严又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教育他们遵守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
其次,如何实现爱与严的统一也是德育教育中的关键问题。首先,教师要以爱为基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及时给予他们帮助和鼓励。其次,教师要善于运用严的手段,培养学生的秩序意识和纪律观念。教师可以制定明确的规范和要求,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引导。同时,教师还要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惩罚和奖励,以激励他们的学习和行为改变。最后,学校和家庭要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学校可以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共同制定学生的培养计划和目标。家长可以在家庭中倡导良好的家风家教,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综上所述,爱与严的统一在德育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爱与严的统一,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品德培养。要实现爱与严的统一,教师要以爱为基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善于运用严的手段,培养学生的秩序意识和纪律观念;学校和家庭要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只有在爱与严的统一下,德育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培养出真正有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成才。
德育教育中爱与严的统一的论文 篇二
在德育教育中,爱与严的统一是非常重要的。爱与严的统一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和学生角度两个方面探讨爱与严的统一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这种统一。
对于教师来说,爱与严的统一是教育工作的核心。爱可以让教师关心学生、理解学生、支持学生,使学生在学校中感到温暖和被接纳。而严可以要求学生遵守纪律、规范行为,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教师要实现爱与严的统一,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爱为基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及时给予他们帮助和鼓励。同时,教师要善于运用严的手段,制定明确的规范和要求,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引导。教师还要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惩罚和奖励,以激励他们的学习和行为改变。
对于学生来说,爱与严的统一是他们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保障。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支持,使他们在学校中感到安全和被接纳。而严可以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任务、遵守纪律,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学生要实现爱与严的统一,首先要理解和接受教师的爱和严的要求。学生要明确纪律和规范的重要性,自觉遵守学校的规定和要求。同时,学生要珍惜老师的关心和支持,主动参与到学习和活动中去,努力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综上所述,爱与严的统一在德育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爱与严的统一,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教师要以爱为基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善于运用严的手段,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学生要理解和接受教师的爱和严的要求,珍惜老师的关心和支持,主动参与到学习和活动中去。只有在爱与严的统一下,德育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培养出真正有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成才。
德育教育中爱与严的统一的论文 篇三
德育教育中爱与严的统一的论文
许多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把握不准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不是对学生爱得太过分,爱得太随便,失去师之尊严,就是束得太紧,管得太死,以致学生“谈师色变”。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是我们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对班主任“爱”的理解
世界上的爱各种各样,而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复杂而高尚的精神境界,内容上表现在班主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地要求学生等。班主任一句话有时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由此可见,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对教育好学生是多么重要啊!
二、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
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教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语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相反,如果班主任没有取得学生的信任,那么即使你教育目标正确,教育方法科学,教育也无法达到期望的结果。
三、爱的几种不当类型
1、家长型这是一种传统的家长式的爱,这种爱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班主任自尊、利已和虚荣的基础之上。表现在班主任言行专制,不尊重学生人格,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学生,学生稍不顺从,则批语训斥,甚至辱骂体罚。因为仍有一些班主任认为“服从便是美德”,对学生实行严厉管束是出于对他们的爱。显然,这种爱是很难被学生理解和认同。
2、保姆型在班级管理中,有些班主任对学生的情感近似于溺爱,他们对学生缺乏严格要求和基本期待,事事包办代替,从不轻易放手。对于这种爱,不同年龄、见识的学生看法就有别。年龄稍小的学生认为这是班主任老师对他们最好的关心和爱护,而见识稍多、年龄稍大的孩子会想,不给他们锻炼的机会,是对他能力的剥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保姆型”的班主任是“吃了亏”却不见得“讨好”。
3、暖水瓶型有些班主任爱学生,但表现出来外冷内热。便是像“暖水瓶”一样,内心似火而貌似冰霜。他们热爱自己的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但为了维护所谓的威信,在学生面前总是过于严肃,不苟言笑,从不“失态”。这种“暖水瓶型”的爱学生,往往难以让学生感悟,师生情感难以交流,结果学生对班主任是“敬而远之”。
四、班主任对学生的严
在育人实践上,一些班主任老师对“严”的曲解、误用令人深思。在他们那里,“严”演变为体罚和变相体罚。
心虽善,动机也好,但严而无格,爱必荡然无存,再不是“严是爱”的范畴,而坠入了“严为害”的泥坑,学生的自尊、人格、上进心被“严”的霜风冷雨击碎。心灵受创伤,心理被压抑,久而久之将形成视“师”如仇的逆反心态。这种“严”,于事无补,于人无益,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隐性扼杀。真正的严应该是:
1、严而有理: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应该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这种要求能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发展时,才是正确的。切不可把这种要求片面地理解为提高成绩,提高成绩片面地理解为多作业,多考试。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师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比如,有些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连学生的节假日也不放过,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使学生根本无法休息而怨声载道,这些班的学生产生了最怕“放假”的心理。为了提高教学成绩,体罚学生的更是大有人在。一些体罚完学生的老师还振振有辞:“打他是对他严格要求,如果不是对他关心,就不会打他了。”这些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也违背了我国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针。
2、严而有度:只有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理解能力和可接受性有了全面、正确的了解,才能对学生提出符合他们实际,能为他们的思想水平、认识程度所接受的'要求。要求过高或离实际太远,就会使要求变得毫无意义,产生“过犹不及”的现象。我们经常说,距离产生美。距离太近或太远,也就无所谓美了。对学生要求的“度”把握好,师生之间的距离才能恰到好处,师生关系才会融洽,教育效果才能达到最佳。
诚然,教师对学生要“一碗水端平”,要一视同仁。但学生之间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对学生的要求也要相应地因人而异,不能搞“一刀切”。
3、严而不厉: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但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意味着班主任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严厉会使孩子产生惧怕、退缩心理。久之,学生依赖性、故意……不良心理都会滋生。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
五、爱与严的关系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班主任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尤其结后进生,爱之深切,才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和激情。但光爱不严,师生关系极其融洽,像朋友难道不好吗?打打闹闹,嘻嘻笑笑,推动了班主任最基本的尊严,将会造成学生对班主任的要
求不执行或执行不力,因为学生认为反正我和班主任关系好,我不做、不听,班主任又不会怎样,这样,良好的班风无法形成。班主任对学生一味地严格,不给学生以关怀、体谅,表面上看,学生非常听话,甚至做得很好,在一般人眼中,有良好的班风,是一个不错的班级,但时间长了,学生见了班主任就像老鼠见了老猫一样,害怕之至。学生长时间处于这样一种被动压抑之中,将对学生的身心产生一种不良影响,从而导致厌学、辍学等。班主任对学生不仅要给予关心、鞭策、指点、引导、开导等,使师生之间关系融洽、自由、和睦,而且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加管教,使师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唯有做到宽严适度,严爱统一,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常言道:“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爱必严,严是爱”。爱与严是辩证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