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项目调研论文范文14篇 篇一:探索乡村旅游项目的发展前景
摘要: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旅游形式,具有独特的风景和文化特色。本文通过对某乡村旅游项目进行调研,分析其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乡村旅游项目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前景、问题、解决方案
引言: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形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然而,乡村旅游项目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某乡村旅游项目的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调研背景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某乡村旅游项目作为该地区的一项重要产业,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然而,乡村旅游项目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不高等。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游客,了解他们对乡村旅游项目的满意度和存在的问题;访谈则主要针对乡村旅游项目的管理者和相关从业人员,了解他们对项目发展的看法和存在的困难。
三、调研结果
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发现某乡村旅游项目存在以下问题:
1. 基础设施不完善:乡村旅游项目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如道路狭窄、停车场不足等,影响了游客的出行体验。
2. 服务质量不高:部分乡村旅游项目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如导游服务不专业、餐饮环境不卫生等,影响了游客的满意度。
四、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乡村旅游项目的发展水平,本文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 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对乡村旅游项目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道路、停车场等设施,提升游客的出行体验。
2. 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导游和餐饮人员的服务水平,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结论:本次调研结果表明,乡村旅游项目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提高服务质量,可以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项目的发展,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旅游项目调研论文范文14篇 篇二:探索城市旅游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摘要:城市旅游是当今社会中兴起的一种旅游形式,具有丰富的资源和便捷的交通条件。本文通过对某城市旅游项目的调研,分析其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如何实现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资源、交通条件
引言:城市旅游作为一种具有特色的旅游形式,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然而,城市旅游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本文通过对某城市旅游项目的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其可持续发展模式,以期为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调研背景
城市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形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某城市旅游项目作为该地区的一项重要产业,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然而,城市旅游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例如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交通条件的改善。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的方式。实地考察主要通过对某城市旅游项目的参观和访谈,了解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文献研究则主要针对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如何实现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调研结果
根据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的结果,发现某城市旅游项目存在以下问题:
1. 资源利用不合理:某城市旅游项目在资源利用方面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如景区开发过度、生态环境破坏等。
2. 交通条件不便:某城市旅游项目的交通条件相对不便,如道路拥堵、交通设施不完善等,影响了游客的出行体验。
四、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 合理利用资源:加强对城市旅游项目的规划管理,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改善交通条件:加大对城市交通设施的投入,优化交通网络,提升游客的出行体验。
结论:本次调研结果表明,城市旅游项目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和改善交通条件,可以进一步促进城市旅游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旅游项目调研论文范文14篇 篇三
旅游项目调研论文范文 第一篇
1.义缘景区的旅游环境
自然环境
义缘景区位于桂林西北旅游线世界著名景观“龙脊梯田”景区的必经之路临桂县五通镇,距市区32公里(321国道临桂五通镇段),是一个按国家aaaa景区标准规划,景区于__年9月开工,规划面积300公顷,建筑面积56689平方米,同年11月28日竣工,__年元月开业。义缘景区是一个以临桂文化为背景,桂西北少数民族风情为主题的大型景区,农家风貌、农耕文化和田园风光、建筑景观。景区内雄浑的大山中原始森林、高山瀑布、峡谷激流、梯田壮景,形成桂林独特亮丽的旅游景观。
社会环境
桂林—义—龙胜—融水是桂林旅游西线的重要黄金通道,其中有进50公里的路程在临桂县的义区域。义缘旅游项目借鉴国际旅游度假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和经营理念,全面构建自然景观、民族文化、历史遗存、桂北风情“四位一体”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义缘景区位于素有风情长廊的桂林西北旅游线上,以清澈的义为依托,整个古朴的村庄为基调,配上苗、瑶、侗、壮等多个少数民族特有风情的完美演绎,极具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走廊,还有美味的“风情百家宴”,游览面积达一千余亩的大型民族风情主题景区,形成桂林独特亮丽的旅游景观,被誉为“桂林风情第一村”。
经济环境
旅游业是临桂县又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通过多年发展,县内的红溪景区、刘三姐茶园、十二滩漂流等景点已初具规模,义缘景区的打造,使这个县旅游业的品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临桂县旅游局局长李福乐:“通过a级景区的建设将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我们这条线路上来,同时通过游客的消费,将会拉动我们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老百姓的收入。”景区自20__年9月开业以来已接待中外游客5万多人,成为桂林西线游新亮点。20__年,义缘景区接待游客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200万元。
生态环境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有生命的自然资源的总汇,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性程度的内容广泛的概念,是景区物种丰富度和分布均匀性的反映,体现了景区结构类型、组织水平、发展阶段、稳定程度和生存环境差异等,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义缘景区的生态环境调查过程中从以下方面的考虑:
(1)制止景区生态环境的退化是必须的;
(2)景区生态环境的变化是必然的,旅游活动一定会对景区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但需要将生态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3)由于旅游活动的动态性,景区环境变化应得到动态的监控,在环境变化超过可接受范围时,对旅游活动应及时进行干预。
义缘景区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各个历史时期生态环境的优劣,不仅直接关系到景区的生存质量,而且对景区文化的建设与繁荣产生了巨大影响。义缘景区的生态环境与文化建设的关系,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重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有理性地处理好面对生态环境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保持和延续景区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生态环境对景区文化建设的启示:
(1)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总是要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展开,离不开特定的生态环境。但是,生态环境并非人类历史发展与倒退的决定因素,人类也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改变生态环境,在新创造的生态环境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社会发展;
(2)人类在利用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也在不断获得对生态环境的新认识,呈现出了理性意识不断增强的趋势。xxx一方面批评自然主义历史观的片面性,指出:“它认为只是自然界作用于人,只是自然条件到处在决定人的历史发展,它忘记了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另一方面又反对无限制地强调这种反作用,提醒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和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承载力
旅游环境容量是用于表示旅游区所容纳的旅游者数量,它是作为衡量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一个分量指标,一般用数值表示;旅游环境承载力是以旅游环境容量为基础,旅游环境对旅游活动提供的最大支持必须是建立在旅游区所能容纳的旅游者数量即旅游环境容量基础之上,它是一种稀缺性非实物资源,作为一种纲量,用于一定时期内旅游环境系统对人类旅游活动的最大承载量(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随着生态旅游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在环境科学的承载力理论和旅游学科的旅游环境容量以及旅游环境承载力两者的理论基础上强调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即旅游活动强度不仅仅不损害当代人及未来人的利益,更强调旅游活动强度在人类代际间的持续性和公平性,且在进行生态旅游活动的同时,生态环境能够维持自身系统内部的运转。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与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相互关系如下:
图2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与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承载力相互关系
2.旅游资源的开发历史和现状
桂林义缘景区位于桂林西北旅游线世界著名景观“龙脊梯田”景区的必经之路临桂县五通镇,素有风情长廊的桂林西北旅游线聚集了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整个景区依而建,清澈的水与秀丽的畔风景、美丽的田园风光,少数民族建筑融为一体,使整个景区形成一幅美丽和谐的自然图画,并可乘船游览自然景观与风俗风情为一体的义风情。
桂林义地理位置在临桂县二机场国道公路旁边,是一个古老而保留原有古民族文化的村镇。临桂县位于广西东北部,紧邻桂林市,距桂林市区仅有5公里。全县总面积2202平方公里,万人,共有11个乡镇167个村(居)委会。县内聚居着壮、瑶、回、侗、苗等少数民族。
临桂县历史悠久,建县于汉代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至今已有__多年的历史。从三国到清末,始安(临桂)县城一直是郡、州、路、府治所在,故有“桂郡首邑”之称。
临桂与桂林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较多,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均气温℃,年均降雨量1889毫米,无霜期302天。
临桂县物产丰富,年种植罗汉果达3万多亩,是“中国罗汉果之乡”;水稻复种面积万亩,是全国商品粮种植基地;年产毛竹130万根,是国家毛竹基地之一。此外,还盛产甘蔗、马蹄、茶叶、香菇、木耳、灵香草等。
旅游项目调研论文范文 第二篇
旅游业是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安置空间大,资源消耗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扩大消费对于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旅游消费比重的不断提高,旅游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市旅游资源开发优势
1 、资源优势。*地处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的西南缘,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类型齐全,品味独特,组合良好。按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估》标准,我市旅游资源共分为 7 大类, 82 个景点。特别是从南部山地冰川到北部沙漠中心的甘家湖梭梭林荒漠生态旅游区旅游线,是一条优美的垂直自然带,有一系列别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有罕见的地质遗迹 —— 泥火山群;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白梭梭林保护区 —— 甘家湖国家级梭梭林自然保护区;被称为新疆布达拉宫的 —— 夏尔苏木喇嘛庙遗址;具有原始风貌的自然景观 —— 乌兰萨德克湖泊;最自然的美容、祛病、健身资源 —— *温泉、热气泉;最美的天山风光 —— 巴音沟景区、待甫僧景区等。
3 、人文优势。*历史悠久,据考证,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踪迹。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在匈奴、突厥、蒙古、乌孙等游牧民族活动区域留下许多当时人类活动的历史遗迹。同时土尔扈特人东归后一部分蒙古后裔在*生活以及三区革命、兵团七师红色旅游文化在*都有深厚的一笔。
4 、市场优势。旅游客源市场广阔,目前,*市方圆65千米范围内居住有100万人口,其中:克拉玛依市和独山子区皆为石油城,职工经济收入较高,消费临界点在1000—20xx元以上。随着独山子千万吨炼油项目、百万吨乙烯项目的实施,将为*旅游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里将会成为北疆地区游客中心集散地,旅游发展的中心枢纽。
二、*旅游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旅游业极为重视,依据《*市旅游资源普查及旅游业发展规划(20*——2*5 年 ) 》,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旅游服务体系和服务功能基本形成。截止20xx年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2100万元,旅游接待人次万人。目前,*市有2家二星级宾馆, l 家旅行社, 7 个初具接待能力的旅游景区,56家旅游经营户。相对于*的丰富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发展存在一些现实的亟待改进的方面。
1 、低层次开发普遍,内涵品味有待提高
目前许多景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还是以原生态为主,旅游以参观游览为主,参与性项目开发较少,旅游开发缺乏深度,大多以展示形式为主,展示内容单调、僵硬,缺少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能发挥旅游资源的功能,更不能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因此深入挖掘*旅游核心价值,凸显草原文化主题已成为打造草原文化产品工程的首要问题。一些旅游区知名度低、可游性差、模式雷同等。现有已开发的旅游项目基本上还是粗放型的开发,缺少影响力和震撼力。如*南山森林公园,是由森林、草原、河流、峡谷组成的一片美丽而富饶的宝地。这里原始森林与高山平原汇于一体,使游人能观能触能联想能感悟。奇险、旷秀、清爽、宁静的自然景观让游人触景生情,达到欲仙欲醉的境界。森林公园主要景点包括巴音沟、待甫僧及尚待开发的乌兰萨德克淖尔湖三个风景区。但三个景点知名度低,模式雷同,游客活动参与性低,偏重温故却不知新,缺乏新奇感受。
2 、开发缺乏整体性观念
我市的旅游发展过程中,依然处于自发的点状发展,没有把自己置身于自治区旅游发展的大局之下,没有把特色旅游置于整个旅游业发展的大盘子中。一方面是开发缺少立足于自治区的规划和统筹,旅游项目缺少特色,趋同化倾向较为严重;另一方面是产品单一,缺乏对资源的整合。
3 、吃、住、行、游、购、娱等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不完善问题凸显
作为刚刚兴起并得到发展的特色旅游,在各个景点得到有效开发的同时各景区的配套设施却没有能及时的跟进,各景区吃、住、行、游、购、娱等需要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不完善问题凸显出来。旅游(景点)资源在由于位于较为偏远的地方,各个景点辐射区的基本的服务行业也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发展,有的景区甚至找不到一个饭店和一个旅店,当然,缺乏基本的吃住服务条件的旅游景点是无法吸引游客的。如甘家湖荒漠生态旅游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南边缘,距市区180千米。甘家湖林区保护区面积万公顷,是全国面积最大、物种最多、自然景观最完整的天然次生林区。其中的“梭梭林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区内有全世界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白梭梭林。林区内有40余种动物和 228 种植物,其中有马鹿、天鹅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发源于北天山的奎屯河、四棵树河、古尔图河流经这里后,汇聚向西注入艾比湖。湿地分布于河流西旁的洼地,芦苇生长茂盛,野鸭、天鹅在此栖息。这里即有沙漠,又有湖泊,有低矮的灌木,也有高耸的乔木,沙漠与绿洲共存,局部地区还保留着大自然的原始形态,是整个xxx有的天然荒漠生态公园,但是因为路程远,景区路纵横交错,路况不好,没有饭店和旅店,更谈不上购物和娱乐了,现在只有单位组织的旅游和媒体记者进入,个人徒步旅游方式没有被大众接受。
4 、特色体现不足,互动欠缺
*旅游的景点本身还是很有特色的,但现阶段挖掘不够。例如,夏尔苏木喇嘛庙曾是北疆最大的佛寺,寺院座落于*市白杨沟镇内的夏尔苏木度假区北侧山坡,面向东方,依山而建,山前是夏尔苏木牧场,河水缠绕,林带交错,风景优美,寺庙建于光绪五年(1879年),由东归土尔扈特部落黄教信奉者所建,属土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约80万平方米,整个建筑仿西藏的布达拉宫而建,建于阶梯状排列的山坡平台上,主殿建在平台最高处,山势的高低不同使建筑群落错落有致,气势恢弘,曾被誉为“新疆的布达拉宫”。东归文化和草原文化特色并没有得到足够的体现,参观旅游的游客知道这段历史的人不少,但知道夏尔苏木喇嘛庙在东归文化中的浓厚一笔的不多。要做一些“活化”工作,包括好的解说,尤其要提高解说员的水平,可以组织一些当地的离退休干部、蒙古族研究者来进行自愿讲解,以此提升特色旅游的效果。
三、改进不足、实现*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
1 、加强旅游开发 树立品牌效应
要树立特色旅游品牌,政府就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统一规划,以有力措施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特色旅游的开发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搞好宣传推广,提高接待服务水平。目前市委宣传部正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反映*的城市名片,其中包含旅游名片,让世人通过*城市名片,知道*。
2 、重视资源的综合开发与互动开发
我市在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要注重将其融合到整体的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去,综合开发我市的优势旅游资源。在我市的各条精品路线设计的同时适当的将特色旅游(景点)资源融入其中,使游客能在娱乐消遣的同时充分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又不会使单一的特色旅游显得枯燥乏味。
3 、加大宣传力度,使*生态旅游的优势真正得到发挥。一是加强*南山风景区“雄、险、奇、秀、幽”和甘家湖荒漠生态旅游区的自然生态宣传力度(可制成风光光碟在城市公共场所播放,设计一张自然风光宣传画、编导一台体现*民俗风情的歌舞篝火晚会);二是提升烤全羊的品味(让人留下余味)和*椒蒿鱼、酸菜鸡、回族八块鸡的饮食文化;三是开发“柳花茶”文化;四是加大与外界旅游队的联烟。
4 、加强整体规划,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的旅游应该列入整体规划,立足于自治区旅游产业的规划和统筹,重点推出旅游精品线路三条,一条是生态旅游线路从乌鲁木齐 ---- 沙湾 ( 南山 )--- *(泥火山、国 画 山、烟火山) ---- 乔尔玛 ----- 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线路,一条是红色旅游线路从乌鲁木齐 ---- 石河子(军垦文化) ---- *(夏 尔 苏 满 庙)东归草原文化 ---- 伊梨(三区革命遗址)线路;一条是特色旅游线路乌鲁木齐 ---- *(甘家湖荒漠生态旅游区) ---- 克拉玛依(魔鬼城) --- 福海(金沙滩) --- 喀那斯(世界遗产)线路。
旅游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承载物,是旅游活动得以开发的重要依托。要投入资金修建了景区公路、游路、栈道、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
5 、区域旅游的联动开发与协作开发
加强*、独山子、奎屯三地四方的地缘优势,加大*旅游开发的规划中,延伸和完善*旅游的布局,构建精品旅游景点和线路,实现全方位的互补共享,不断推陈出新和合理分布的旅游体系,吸引更多的游客,全面促进*旅游景区所在区域经济的发展。
由于新疆旅游的淡旺季旅游现状,大力在三地四方宣传冬季旅游的景点和项目,吸引更多的本地人参与到冬季旅游项目中。
对于方兴未艾的*农家乐特色旅游,政府要统一规范标准,合理安排布局,统一评选档次规模,亮牌经营,要在农家乐特色旅游人文内涵上多引导,在经营项目上多关注,在资金上多支持,在特色上多宣传。
旅游项目调研论文范文 第三篇
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不仅要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而且要有组织协调乡村旅游发展的能力,即行业管理能力。资源是基础,管理是手段,丰富的资源与完善的管理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两个轮子”,二者缺一不可。资源丰富而管理滞后,其资源的开发利用就大打折扣,难于实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其行业管理越来越发挥着独特而显著的作用,可以说,行业管理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方乡村旅游业的兴衰与成败。重视乡村旅游的行业管理研究,既是行业管理本身之所需,更是乡村旅游提质换档、实现转型之必须。
一、乡村旅游行业管理的概念
乡村旅游行业管理,通俗地讲,就是旅游行业管理在乡村旅游中的推广与应用。旅游行业管理,按照有关专家的解释,就是“政府组织及行业组织通过旅游政策、法规,引导旅游发展方向,建立市场规则,协调、监督和维护市场秩序,规范旅游企业行为,达到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以此类推,乡村旅游行业管理就是各级政府及乡村旅游行业组织,以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要素为管理对象,通过运用行政、法律及经济手段,建立市场规则,协调、监督和维护市场秩序,规范经营者行为,以达到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增强经济效益及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乡村旅游行业管理作为乡村旅游业最基本、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其主体就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来看,主要有两类:
一是政府部门。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尚处在初期阶段,存在着许多“瓶颈性”矛盾和问题,如设施需要完善,经营需要规范,规则需要建立,秩序需要维护,行业标准需要确立,这些工作必须且应当由政府来支持、推动,离开了政府的主导,乡村旅游发展必然矛盾重重,步履维艰。
二是行业协会。乡村旅游行业协会是乡村旅游经营者自发成立的市场中介性组织,是政府管理职能的延伸,其实质是介于政府和经营者之间的非政府行业管理机构。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不断完善,政府行政管理逐步向行业管理的转变,行业协会在乡村旅游的管理中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重要。
二、乡村旅游行业管理的重要作用
规范作用。针对乡村旅游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所出现的盲目开发、重复建设、生态破坏、经营紊乱、竞争无序等问题,政府部门通过行业管理,建立服务标准,规范企业行为,查处违法问题,制止无序竞争等,为乡村旅游发展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起着指导作用。乡村旅游经营的主体大多是当地农民,普遍素质不高,信息闭塞,观念落后,知识缺乏,严重制约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对此,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的管理,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推广管理经验、指明发展方向、提出改进意见等指导帮助农民提高经营管理的能力和素质,使其在实践中少走弯路,多出成效,让旅游资源优势尽显,充分发挥。
服务作用。乡村旅游因经营主体的弱势性及资源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乡村旅游的行业管理应重在扶持与服务,着力开辟乡村旅游发展的“绿色通道”。加大导向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使乡村旅游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积极提供信息支持,开阔发展视野,使乡村旅游目的地在竞争中抢占先机,把握主动;组织乡村旅游目的地整体对外宣传,进一步扩大目的地知名度。
调控作用。乡村旅游各产业要素,彼此依赖性强,哪一方面缺失或不完善,都会直接影响到乡村旅游的综合接待能力,甚至影响到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行业管理主体应当全面把握各要素发展情况,并运用行政、税收、法律等手段有效把握平衡,适度抑制过快行业,扶持发展滞后行业,确保资源合理配置,有效整合,协调发展,整体推进。
监督作用。监督是乡村旅游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乡村旅游发展初期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甚至存在着不合法的事情,需要通过行业管理的监督检查,确保经营者守法经营,不断改进经营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乡村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当前乡村旅游行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权威不足。市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作为乡村旅游的政府机构,普遍权力小、地位低,在乡村旅游中难以成为管理核心,缺乏应有的权威。造成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权威性小,一是国家旅游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缺乏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持;二是乡村旅游中有关资质认定、项目审批、颁发营业执照等关键环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无权过问,经营中出了问题往往拍不了板,定不了调。如有的家庭旅馆经营多年却从未缴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只能提醒督促,最终还得协调其他部门解决。
管理滞后。乡村旅游发展中普遍存在着重效益、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许多地方没有制定具体的乡村旅游管理办法,如乡村旅游目的地、住宿设施、餐饮饭店、从业人员等进入市场应具备的条件,市场监管措施,安全保障等都没有做出明确规定,行业管理缺乏依据,随意性大,致使行业管理跟不上乡村旅游发展的步伐,造成乡村旅游许多项目未能纳入行业管理的范围。
欠缺统一。乡村旅游行业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只有各个部门相互配合、统一行动,才能有效管理好旅游市场。但由于受本位主义的影响,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配合不够默契,难以实行统一管理,致使旅游市场出现问题后,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比较严重。 四、加强乡村旅游行业管理的对策
1、提高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威性。提高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威,不仅是加强乡村旅游行业管理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乡村旅游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作为主管旅游的政府机构,除现有的职权外,根据旅游行业管理及乡村旅游市场监管的需要,应适当扩大一些行业管理职权。如重点景点和重大旅游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权;乡村旅游饭店和餐馆的审批权;乡村旅游景点(线路)的审批权;旅游价格审批权;牵头组织开展旅游市场的监察权等等。此外,加大旅游行政执法力度,提高旅游质量监督工作效能。建立健全旅游消费者保护机制,扎实做好旅游投诉服务工作,依法维护旅游经营者和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来树立行业管理在旅游经营者和游客心目中的威信。
2、建立联合执法的长效机制。在当前国家旅游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旅游市场中的一些违法违规行为无法查处的情况下,要管住、管好乡村旅游市场,仅仅靠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全社会力量,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全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因此,乡村旅游行业管理,必须要走旅游专业执法和联合执法相结合的路子,且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使二者结合的办法成为一种制度化的乡村旅游行业管理模式。
借鉴一些地方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当前市县旅游局应下设旅游联合执法大队,长期抽调公安、工商、交通、技术监督、交警、城管、卫生等部门工作人员参加,进行联合执法。联合执法大队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直接领导,但业务上接受各相关部门的指导。各部门人员的身份不变,编制不变,工作上接受旅游行政部门及其编制所属部门的双重领导。
3、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当前,社会监督越来越得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视,成为各旅游目的地加强和改进旅游行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一方面,建立举报制度。旅游行政部门开设乡村旅游举报、投诉热线电话,随时受理有关乡村旅游开发、经营及服务等方面的举报和投诉。在乡村旅游村落设立举报箱,实行举报奖励制度,使监督公开化、透明化。另一方面,强化新闻监督。利用新闻媒体信息面广、影响面宽、舆论强大的特点,对旅游经营中的违规行为进行曝光,借助新闻的力量实现行业管理的目标。
4、加强行业协会建设。行业协会是旅游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市场体系成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健全的旅游市场体系及市场运行、管理机制,离不开行业协会。一方面,政府和旅游行政部门要赋予乡村旅游行业协会一定的权力。行业协会是独立于政府的一种社会中介组织,是平等的法律主体,有权力参加政府制定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政法规和法律活动。对此,政府及有关部门,可让行业协会参与政府的一些行业管理职能,让行业协会以协会名义代替政府部门组织开展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行业检查评比活动等。这样,可以增强行业协会的权威,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加强对乡村旅游行业协会负责人的培训。乡村旅游行业协会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大都为当地农民,缺乏行业协会相关知识和业务技能,通过培训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民主观念,提高他们的组织领导水平和协调能力,让协会真正起到政府、经营者、市场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旅游项目调研论文范文 第四篇
为进一步理顺风景区的管理体制,推动我县旅游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在广泛征求县人大、县政协、县风景旅游管理局、农村管理处、县民政局及社会各界人士意见的基础上,借鉴金华双龙风景旅游区、诸暨旅游事业管理区、温州雁荡山旅游区、莲都东西岩风景区等地旅游的运行管理体制,经梳理,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自1982年成立风景区管理处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对如何理顺体制问题作了积极的尝试。乡镇撤扩并前曾由当时**乡的一名副乡长兼任管理处主任,但工作重点还是在农村。1993年,成立**县风景旅游管理局(以下简称管理局)。1994年,又决定由五云镇党委一名副书记兼任管理局副局长。1998年,县委、县政府计划将管理区从五云镇划出,建立一个**乡(镇),由于条件不成熟,未能得到上级批准。20xx年3月,县委、县政府经过反复论证研究,借鉴了永康方岩等地的成功经验,出台了县委〔20xx〕13号文件《关于风景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授予管理局一定的行政区域综合管理职能,撤销原管理局党组,建立局党委。由五云镇人民政府将景区所在的12个行政村(原**乡)委托给管理局管理,管理局对12个行政村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负全责,并设立“**县风景旅游管理局农村管理处”(以下简称农管处)。农管处设立党总支,隶属于管理局党委。管理局由一名副局长分管农村工作,兼任农管处党总支书记、主任。这种管理体制,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在土地政策处理、风景资源保护、景区村庄环境改善等诸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在运行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1、行政管理不够顺畅。农管处不是一级政府,没有一级政府的管理职能和人员、机构的配置,而级别却与管理局同级,但又受事业单位管理局的领导,运作起来不够顺畅。例如:党代会是由管理局党委组织召开,人代会则由五云镇人大组织召开;农管处十二个行政村使用的公章仍是“**县五云镇人民政府××村委会”,可农管处的公章则用“**县风景旅游管理局农村管理处”,这对村民外出务工、上大中专、计划生育等方面带来了许多麻烦。
2、难以发挥最佳工作效能。目前农管处具体负责景区12个行政村的农村工作,旅游只是其中的一项工作内容。由于农管处不是一级政府,但又相当于一个乡镇,其人员配备不足。虽然从表面上看景区管理的机构已经比较健全,但事实上与管理局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造成了工作多头、重叠管理、人员分散、力量削弱的局面。
3、考核体系不相一致。农管处各种考核列一级政府三类乡镇范围,管理局则按部门考核,由于考核量化指标不一致,造成双方工作侧重点难以达到完全统一。
4、行政职能难以履行。管理局全面负责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规划、建设和全县旅游行业的管理和发展工作,但由于景区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各政府部门均对景区实行条块管理,景区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在工作上带来了种种弊端,使得管理局在具体工作中往往执行不够到位。
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政出多门、相互制约、衔接脱节、多头管理等种种弊端,成为景区管理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因此,改革现行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三、方案分析
根据《**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我县将以撤县建市和建设中等城市为努力方向,提出要把旅游作为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以“大投入、大景区、大产业”为目标,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要素,加快旅游开发建设,延伸产业链,使我县成为浙中南独具山水和人文特色的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促进旅游经济不断上台阶,努力争创全国旅游经济强县。因此,必须建立适宜和有效的风景旅游管理体制,在实施过程中真正把体制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工作优势。现参考各地的经验,结合当前实际,提出以下三个方案:
[方案一]成立xxx**县风景旅游区委员会(以下简称风景旅游区党委)和**县风景旅游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撤销**县风景旅游管理局,改设**县风景旅游管理局(以下简称县旅游局),保留农管处(名称改为**县风景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农村管理处,待下步行政区划调整后考虑设立街道办事处),实行管委会、县旅游局、农管处“一套班子,三块牌子”的运行模式。即:
――实行统一领导。风景旅游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旅游局局长、农管处主任由一人担任,负责全面工作。
――实行人、财、事“三统一”。人事方面,所有人员由管委会根据需要统一调配,混岗使用;财务方面,县财政将管委会、旅游局、农管处的所有经费统一划拨,由管委会统一安排;事务方面,由管委会全面履行风景区内的保护、规划、开发、建设及其他各项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同时履行建设、环保、交通、国土资源、林业、水利、工商、民族宗教等部门通过依法委托的相关行政职能。具体委托的权限和方式,由相关部门依法与管委会签订委托书加以明确,权限委托方案须报经县委、县政府批准后实行。
――考核体系合二为一。县委县政府直接对管委会工作下达综合考核指标,景区农村工作纳入管委会考核内容,不再单列考核。
――景区内下洋、上前湖、下前湖、笋川、板堰、田村、梅宅、沐白、上章、塘后、梧源、仙岩12个行政村的部分事务(如召开人代会、村民需盖公章等),仍然归属五云镇人民政府管理。
――保留**县开发有限公司,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负责建设资金的筹措、开发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及景区的维护管理和经营。
――建立县风景旅游管理工作协调机构。撤销现行的**县风景旅游管理委员会,成立“**县风景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领导任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组成人员。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涉及风景旅游管理工作的重大事项。
(一)机构设置及主要职责
风景旅游区党委、风景旅游区管委会(县旅游局、农管处)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全县风景旅游工作实施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和县委、县政府有关风景旅游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负责制订我县风景旅游事业发展的规划和计划,并监督执行各主要的规章制度;制订全县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全县旅游发展战略和旅游发展规划;负责风景旅游开发建设和市场营销;负责风景名胜区范围内行政管理,实行区域内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管理与风景旅游管理统一协调;承办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根据以上职责,风景旅游区党委、管委会、县旅游局和农管处合署办公,下设综合办公室、农村工作办公室、规划发展科、行业管理科、市场开发科5个职能科室和综合执法大队、景区管理处、文化开发处、旅游咨询中心4个下属事业单位。各职责如下:
1、综合办公室。主要负责党政机关政务事务工作的组织协调,负责党建、机关财务、人事、教育、后勤、文秘、宣传、档案、信息、信访、保密、会务、票务、接待等各项工作。
2、农村工作办公室。负责农管处12个行政村的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工作;承担计划生育、民政、政法综治、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务和公共事业管理职能;负责农管处的党务工作和辖区内的土地征用、拆迁等政策处理工作。
3、规划发展科。负责全县风景资源的勘察调查;负责风景区和风景区内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负责办理风景区内建设项目的“一书两证”审核或审批;负责风景区内重大(要)建设项目的报批工作;负责风景区园林绿化的规划管理和封山育林工作;负责项目库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履行各相应职能部门依法委托的管理职能。
4、行业管理科。负责全县旅游业的行业管理;负责推广旅游行业标准、规范服务、旅游商品开发及旅游统计;负责指导全县旅游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负责旅行社资格审核、申报、年检及星级宾馆申报、推介、评定等工作;负责旅游从业人员的资格考试、年审考核工作;履行各相应职能部门依法委托的管理职能。
5、市场开发科。负责旅游市场开发拓展工作;负责旅游宣传促销工作;负责旅游节庆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工作;指导驻外办事处日常工作。
6、综合执法大队。负责风景名胜区和旅游行业的执法管理工作;履行各职能部门依法委托的行政处罚等执法工作。
7、景区管理处。负责景区各景点的售检票、接待、安全、卫生、文明服务、影视拍摄等日常管理工作。
8、文化开发处。负责文化开发与黄帝文化研究工作。
9、旅游咨询中心。负责旅游服务咨询工作;负责建立旅游咨询服务点,代办交通住宿预定等工作;负责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
(二)领导岗位配置
设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共9名。
1、管委会党委书记、主任、县旅游局局长、农管处主任由一人担任,主持全面工作。
2、党委副书记2名:其中一名兼任纪委书记,分管党建、人大工作;一名兼农管处副主任,分管农村工作。
3、管委会副主任、旅游局副局长3名:分管风景旅游规划和开发建设、风景旅游市场开发和旅游行业管理及综合执法等工作。
4、农管处副主任3名。
(三)利弊分析
――有利方面:
1、实行人、财、事“三统一”,实现“景政合一”。人事方面,管委会主任兼任旅游局局长,便于统筹安排各项工作,有利于协调景区内农村工作与旅游工作之间的矛盾。所有人员由管委会根据需要统一调配,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财务方面,县财政将管委会、旅游局、农管处的所有经费统一划拨给管委会,由管委会统一安排使用;事务方面,部门将管理权限委托给管委会后,使管委会拥有“块块”管理职能,领导主体更加明确,管理权限更加集中,执行工作更加顺畅。
2、理顺关系,减少矛盾,提高效能。管委会与旅游局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运作模式,消除现行体制下职能重复、职责不清、相互扯皮等矛盾,理顺风景保护、规划、开发、建设与旅游行业管理之间的关系,同时也理顺风景旅游管理工作与部门、农村之间的关系,使风景区的各项管理工作执行更加到位,真正取得实效。
3、暂时保留农管处,待下步全县行政区划调整后考虑设立街道办事处。这既与即将开展的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相衔接,体现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有序性、严肃性,也可以使当前景区内面临的农村行政管理问题得到相应解决,促进景区开发与城区建设实现联动发展,为今后的撤县建市、创建旅游强县打下良好基础。
4、考核体系合二为一。县委县政府直接对管委会工作下达综合考核指标,景区农村工作纳入管委会考核内容,消除了两头考核带来的各种矛盾。
――不利因素:
1、景区内12个行政村的部分行政事务依然归五云镇人民政府管辖,在行政区划调整设立街道办事处之前,现行体制下农村行政管理的相关问题依然存在。
2、部门权限委托必须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依照《行政许可法》第二十四条之规定,有的职能委托缺乏法律依据。但可偿试运行。
[方案二]保留**县风景旅游管理局和农管处,优化20xx年改革管理体制,统一人、财、事,统一考核,实行部门职能委托。待下步行政区划调整后,农管处改设为街道办事处。即:
――统一人、财、事。人事方面,管理局对局及农管处所有人员根据需要统一调配、混岗使用,对农管处所辖村支部书记拥有任免权;财务方面,县财政划拨给管理局和农管处的所有经费均由管理局统一安排使用;事务方面,赋予管理局“块块”管理职能,由管理局履行风景区内的各项行政职能。
――统一考核办法。县委县政府直接对管理局工作下达综合考核指标,景区农村工作纳入管理局考核内容。
――实行部门职能委托。建设、环保、交通、国土资源、林业、水利、工商、民族宗教等部门通过依法委托,由管理局全面履行景区内的保护、规划、开发、建设及其他各项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具体委托的权限和方式,由相关部门依法与管理局制订委托书加以明确。
管理局和农管处按职能要求,设置、调整相应科室。待下步全县行政区划调整后,农管处改设为街道办事处。
这种管理体制有利方面是:
1、对现行体制进行改革优化,便于尽快实施。
2、统一人、财、事,理顺管理局与农管处之间的关系,实现“景政合一”。
3、待下步全县行政区划调整后,农管处改设为街道办事处。有利于与下一步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相衔接。
4、统一考核办法,消除了两头考核带来的各种矛盾。
不利因素是:
除与“方案一”相同的不利因素外,其行政管理仍不够顺畅。如,局与农管处是平级关系,同属正科级单位,并且农管处是行政单位,管理局是事业单位。
[方案三]成立**县风景旅游管理委员会,撤销农管处,撤销**县风景旅游管理局,改设**县风景旅游管理局,管委会主任兼任旅游局局长,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运作模式。即:
――撤销农管处,景区内12个行政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事务,由管委会增设农村工作科、社会公共管理科具体负责,并由一名副主任分管农村工作。12个行政村的部分行政事务(如召开人代会、村民需盖公章等),仍然沿袭目前的体制,归属五云镇人民政府管理。待下步行政区划调整后设立街道办事处。
――撤销**县风景旅游管理局,改设**县风景旅游管理局,作为旅游行业主管部门履行相应职责。
管委会主任兼任旅游局局长,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运作模式。
这种管理体制的有利方面是:
1、撤销农管处,在管委会下直接设置农村工作科、社会公共管理科,有利于协调景区内农村工作与旅游工作之间的矛盾。
2、统一人、财、事,理顺管理局与农管处之间的关系,实现“景政合一”。
3、统一考核办法,消除了两头考核带来的各种矛盾。
不利因素是:除与“方案一”相同不利因素外,由于撤销农管处,风景旅游工作与农村工作面多量广,人员混岗使用,许多工作将不能及时得到衔接,并给景区内各村群众带来办事不便等其他问题。
四、建议方案]
通过比较上述三个方案,权衡各方利弊,建议采用方案一较为现实可行。如果采用“方案一”或“方案三”,都应撤销**县风景旅游管理委员会,建立**县风景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同时,不管采用哪套方案,建议保留**县开发有限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负责建设资金的筹措、开发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及景区的管理和经营。
旅游项目调研论文范文 第五篇
1.义缘景区的旅游环境
自然环境
义缘景区位于桂林西北旅游线世界著名景观“龙脊梯田”景区的必经之路临桂县五通镇,距市区32公里(321国道临桂五通镇段),是一个按国家aaaa景区标准规划,景区于__年9月开工,规划面积300公顷,建筑面积56689平方米,同年11月28日竣工,__年元月开业。义缘景区是一个以临桂文化为背景,桂西北少数民族风情为主题的大型景区,农家风貌、农耕文化和田园风光、建筑景观。景区内雄浑的大山中原始森林、高山瀑布、峡谷激流、梯田壮景,形成桂林独特亮丽的旅游景观。
社会环境
桂林—义—龙胜—融水是桂林旅游西线的重要黄金通道,其中有进50公里的路程在临桂县的义区域。义缘旅游项目借鉴国际旅游度假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和经营理念,全面构建自然景观、民族文化、历史遗存、桂北风情“四位一体”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义缘景区位于素有风情长廊的桂林西北旅游线上,以清澈的义为依托,整个古朴的村庄为基调,配上苗、瑶、侗、壮等多个少数民族特有风情的完美演绎,极具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走廊,还有美味的“风情百家宴”,游览面积达一千余亩的大型民族风情主题景区,形成桂林独特亮丽的旅游景观,被誉为“桂林风情第一村”。
经济环境
旅游业是临桂县又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通过多年发展,县内的红溪景区、刘三姐茶园、十二滩漂流等景点已初具规模,义缘景区的打造,使这个县旅游业的品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临桂县旅游局局长李福乐:“通过a级景区的建设将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我们这条线路上来,同时通过游客的消费,将会拉动我们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老百姓的收入。”景区自20__年9月开业以来已接待中外游客5万多人,成为桂林西线游新亮点。20__年,义缘景区接待游客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200万元。
生态环境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有生命的自然资源的总汇,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性程度的内容广泛的概念,是景区物种丰富度和分布均匀性的反映,体现了景区结构类型、组织水平、发展阶段、稳定程度和生存环境差异等,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义缘景区的生态环境调查过程中从以下方面的考虑:
(1)制止景区生态环境的退化是必须的;
(2)景区生态环境的变化是必然的,旅游活动一定会对景区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但需要将生态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3)由于旅游活动的动态性,景区环境变化应得到动态的监控,在环境变化超过可接受范围时,对旅游活动应及时进行干预。
义缘景区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各个历史时期生态环境的优劣,不仅直接关系到景区的生存质量,而且对景区文化的建设与繁荣产生了巨大影响。义缘景区的生态环境与文化建设的关系,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重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有理性地处理好面对生态环境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保持和延续景区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生态环境对景区文化建设的启示:
(1)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总是要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展开,离不开特定的生态环境。但是,生态环境并非人类历史发展与倒退的决定因素,人类也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改变生态环境,在新创造的生态环境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社会发展;
(2)人类在利用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也在不断获得对生态环境的新认识,呈现出了理性意识不断增强的趋势。xxx一方面批评自然主义历史观的片面性,指出:“它认为只是自然界作用于人,只是自然条件到处在决定人的历史发展,它忘记了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另一方面又反对无限制地强调这种反作用,提醒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和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承载力
旅游环境容量是用于表示旅游区所容纳的旅游者数量,它是作为衡量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一个分量指标,一般用数值表示;旅游环境承载力是以旅游环境容量为基础,旅游环境对旅游活动提供的最大支持必须是建立在旅游区所能容纳的旅游者数量即旅游环境容量基础之上,它是一种稀缺性非实物资源,作为一种纲量,用于一定时期内旅游环境系统对人类旅游活动的最大承载量(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随着生态旅游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在环境科学的承载力理论和旅游学科的旅游环境容量以及旅游环境承载力两者的理论基础上强调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即旅游活动强度不仅仅不损害当代人及未来人的利益,更强调旅游活动强度在人类代际间的持续性和公平性,且在进行生态旅游活动的同时,生态环境能够维持自身系统内部的运转。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与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相互关系如下:
图2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与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承载力相互关系
2.旅游资源的开发历史和现状
桂林义缘景区位于桂林西北旅游线世界著名景观“龙脊梯田”景区的必经之路临桂县五通镇,素有风情长廊的桂林西北旅游线聚集了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整个景区依而建,清澈的水与秀丽的畔风景、美丽的田园风光,少数民族建筑融为一体,使整个景区形成一幅美丽和谐的自然图画,并可乘船游览自然景观与风俗风情为一体的义风情。
桂林义地理位置在临桂县二机场国道公路旁边,是一个古老而保留原有古民族文化的村镇。临桂县位于广西东北部,紧邻桂林市,距桂林市区仅有5公里。全县总面积2202平方公里,万人,共有11个乡镇167个村(居)委会。县内聚居着壮、瑶、回、侗、苗等少数民族。
临桂县历史悠久,建县于汉代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至今已有__多年的历史。从三国到清末,始安(临桂)县城一直是郡、州、路、府治所在,故有“桂郡首邑”之称。
临桂与桂林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较多,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均气温℃,年均降雨量1889毫米,无霜期302天。
临桂县物产丰富,年种植罗汉果达3万多亩,是“中国罗汉果之乡”;水稻复种面积万亩,是全国商品粮种植基地;年产毛竹130万根,是国家毛竹基地之一。此外,还盛产甘蔗、马蹄、茶叶、香菇、木耳、灵香草等。
县城内的水、电供应充足,邮电、通讯、金融、医疗、卫生保健、教育、宾馆、娱乐等服务机构齐全。
临桂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是有名的“状元之乡”、“将军之乡”、“冠军之乡”。在封建科举时代,广西共出过9名状元,其中有5个出在临桂,曾有“一县八进士,三科两状元”之说,科举时代最后一个“三元及第”者的陈继昌,就是清代名臣陈宏谋的玄孙。从民国至今,共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李天佑上将、民国代总统李宗仁、“小诸葛”白崇禧等50多位将军。在1996年亚特兰大第26届奥运会上,临桂健儿唐灵生和肖建刚分获59公斤和64公斤级举重金牌和铜牌,在__年雅典第28届奥运会上,临桂运动员李婷与队友夺得女子双人10米跳台冠军,体育健儿共在各种国际比赛中获金牌57枚。
临桂是紧邻桂林市中心的一个城市副中心,为加快实施“保护漓,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决定,临桂新区规划用地总面积约平方公里,10年基本建成后要聚集40万人口,形成山水文化、历史传承、生态环保和国际化元素突出,产业发达、文明和谐、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新区,实现老城与新区的共同发展。
义是中国极富传奇的一条河流,短短数十公里的河流,不仅风光秀丽,水质清澈,有临桂八景之首的美誉,义被称为(20_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研报告)风水旺地,福寿之地,五行相合之地。
义缘景区于20__年9月18日正式对外开发。
在义缘我们可以近距离领略桂西北特有的农家风貌、农耕文化和田园风光,也可以领略到临桂八景之首的“义风光”;义风情演艺水道,可以和我们的壮族歌仙对歌,聆听“侗族大歌”的天籁之音、感受瑶族长发的奇特风俗,又可游览义两岸少数民族的各种风情、建筑景区。除此,义缘包含民艺长廊、长街宴等等。
目前义缘景区开发为一期工程,由于自身开发状况以及地理位置,目前的游客接待量以团队形式为主。义缘景区二期规划:景区将通过两岸大量的木楼群、风雨桥、水车群、谷仓群等等与义呼应,营造出浓郁的桂西北少数民族水乡风情景观。白裤瑶寨门、博物馆、瑶王殿、盘王殿、白裤瑶山寨构成一个完整的白裤瑶原生态生活、文化、宗教崇拜,风情风俗展示区。高空溜索将是一个惊险刺激的娱乐项目。改造后的景区接待量设计从__人每天提升为8000-10000人每天,适合接待大量团队游客。
3.旅游资源基本分类
4.旅游资源定性和定量评价
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1)资源丰富,数量多,分布集中。
义缘旅游资源丰富,既有优美秀丽的自然旅游资源,又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旅游资源。包括了旅游资源规范中的多种基本类型。从格局上看,旅游资源呈较集中分布,主要集中在沿一带,既有利于开发,同时有利于人们观赏。
(2)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紧密结合。
义缘旅游区不仅有秀丽的自然资源,清澈宁静的义和边起伏的山体相结合;同时义缘也有深厚的文化背景,有各种各样的历史传说和深厚的苗、瑶、侗、壮文化。如旅游景点表演的壮家山歌和“侗族大歌”的天籁之音和瑶族长发的奇特风俗文化。这些文化和工艺承载着地方民间文化的魅力,融入到青山绿水的自然美景和参与活动中,增加了游览的情趣和文化含量。
(3)自然水体众多,水域风光资源丰富。
义缘旅游区水域风光资源丰富,宽阔的义水流尽收眼底.她同样有漓的秀丽,水域壮美,在早晨雾气的渲染中,亲临其境,如置身于仙境,水质纯美,清澈,纯净,无污染。一年四季湖水总是那么恬静,安分。水色秀美,湖水颜色碧绿,景色奇美。
(4)资源开发程度低,环境质量高,且容量大。
义缘宽阔的面积中,开发的资游景点仅占小部分,大多数旅游资源均处于原始状态,基本没有受到污染,山青水秀,林木密布,湖水碧绿,空气清新,让人进入此境,有回归自然之感.因而其旅游环境条件很好,开发利用很少,所以游客量还有很大范围的增加空间,旅游资源有质优,量大,承载力高的特点。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
旅游项目调研论文范文 第六篇
为全面了解我县民族旅游发展情况,推动我县民族旅游事业快速发展,根据县政协主席办公会议和年初工作计划安排,10月23日,县政协组成调研组对我县民族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召开了政府相关部门和部分县政协委员参加的专题调研座谈会,听取了情况通报并进行了讨论交流。通过调研,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全县民族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民族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先后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荣获“中国雪地风筝之乡”“黑龙江省门球之乡”等荣誉称号。2018年1到9月份,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78万人次,同比增长48%,实现旅游收入9亿元,同比增长73%,拉动相关产业增加收入亿元,直接带动就业5000人,间接拉动就业20000人。
(一)突出民族文化特色,扎实推进景区景点建设。
依托秀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蒙古族风情,差异化、梯次化、标准化开发县内旅游资源,着力打造拳头旅游产品。连环湖温泉景区是省内临湖而建体量最大的室内外温泉景区,景观温泉、别墅温泉和康养温泉闻名遐迩,特别是今年新启动的蒙医药温泉养生苑,填补了我省此类旅游产品的空白。阿木塔蒙古风情岛成为省内唯一、国内最大的以哈布图?哈萨尔祭祀文化为主、以东北民俗文化与蒙古族游牧文化相融合为切入点的民族文化景区。富裕正洁寺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文化艺术园林,被批准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大庆研究院,现正申报国家AAAA级景区。此外,吉禾民族赛马场、多克多尔山等民族文化景区景点均有力拉动县域旅游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目前,全县共建有景区景点14处。其中,4A级景区4处,3A级景区2处,2A级景区3处。连环湖温泉景区、阿木塔蒙古风情岛景区、银沙湾景区荣获黑龙江100个最值得去的地方、龙江10大美景和大庆10景等殊荣。
(二)把握旅游发展新动向,稳步推进旅游营销策略提档升级。
(三)举办大型文体赛事,提升全县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进一步丰富个性化旅游产品,开拓多元目标客源市场,不断探索尝试将体育赛事、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推动县域旅游业多元发展。近年来,我们连续成功举办了3次国际冰雪汽车挑战赛、2届国际雪地风筝大赛、3届省级垂钓公开赛、2次龙菜烹饪大赛。同时,我们还举办了那达慕大会、民族文化节、开湖节、渔猎文化节、帐篷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开湖节和渔猎文化节正申报省级最具品牌价值生态鱼文化项目。通过举办各类赛事和节庆活动,拉动每年新增游客20万人次,助推杜尔伯特旅游向四季均衡方向发展。
(四)注重硬件设施建设,助力旅游地服务功能大幅提升。
按照建设特色美丽乡村、打造现代草原新城和旅游名城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生态、市政、交通、安居 “四大工程”,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城乡广场公园等群众休闲健身场所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高铁每日经停23对,城乡公路里程达252公里,村屯巷道硬化达119公里,城镇化率、农村住房砖瓦化率分别达到、。为适应旅游业发展要求,全县发展旅行社(门市部)5家,建有宾馆、旅店165家,拥有床位5000张,其中准星级以上15家、4星级2家。全县有特色农家、牧家、渔家、林家乐等260家,其中省三星级旅游家庭旅馆26家。拥有各类特色田园风光采摘园300家、特色蒙古包7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13个,有效支撑了休闲观光游的蓬勃发展。
(五)加快旅游产业融合,促进旅游惠民红利不断放大。
持续推进旅游业与三产深度融合,努力带动广大农牧民致富增收。突出“土地围绕旅游种、畜牧围绕旅游养、生意围绕旅游做”这一主题,全力推动农产品进景区,全县以绿豆、荞麦为重点的杂粮种植面积由原来的10万亩增加至50万亩,优质水稻种植面积增加到60万亩,已全部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土鸡、蛋鸭、肉鹅等饲养量达数百万只。这些农副产品很多都通过景区营销推介销往全国各地。目前,全县共有民族特色旅游纪念品商店70余家,主要销售农副产品、畜产品、工艺品、地工产品等6大类100余种,切实丰富了游客的“购物袋”“后备箱”。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在民族旅游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客源市场不稳、产品竞争力不强等因素影响,民族旅游发展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民族文化挖掘不深。
最具民族特色的“乌力格尔”“好来宝”、民族婚礼演绎以及四胡演奏等民族文化优势还没有转化为旅游产品优势。
二是民族文化与旅游结合不紧,精品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不强。
敖包祭祀、篝火晚会、安代舞、民族美食流于一般形式,优秀的民族歌舞还停留在舞台和广场,没有走进旅游景区。作为我县主打品牌的蒙医药温泉养生产品起步时间短,知名度小,没有形成产品号召力。
三是整体性不强。
我县的民族旅游景点不少,但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各个景区都各自为战,缺乏整体的规划,相互之间没有形成很好的串联,很难给游客形成深刻的印象。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民族文化挖掘力度,突出民族文化在民族旅游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是旅游业发展的渊源所在。我县民族旅游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注重特色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弘扬。要保护好那些体现着民族特性、属于杜尔伯特文化的精华部分的文化,包括民族的习俗、礼仪、宗教、文学、艺术、建筑、遗迹、体现民族特色的景观以及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旅游文化的保护涉及面广,政府要在其中起主导作用,发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多种职能。旅游企业作为民族旅游的开发者从民族旅游业的发展中获利最多,是民族文化保护理所当然的主体,也要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文化效益,通过建立有效机制,把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保护性开发,变资源优势为旅游发展优势。
(二)建立政府主导的协调机制,引导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到民族旅游发展中。
在民族旅游的开发过程中,要寻求一种科学的旅游开发模式,实施民族文化旅游的保护性开发,调动更广泛的社会主体成为民族旅游开发的参与者、开发者和受益者,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农民对旅游影响态度消极和参与度不高问题。
(三)做好旅游品牌营销策划,充分发挥旅游活动的带动作用。
进一步发挥我县民族地区优势,把民族文化旅游作为全市乃至全省特色旅游品牌纳入年度旅游整体形象宣传计划,利用各种渠道,全方位、多层次拓展宣传营销辐射面。充分释放“开湖节”“渔猎文化节”“雪地风筝赛”等活动的独特感召力,同时,提升那达慕大会、多克多尔山祭祀、民族赛马等活动的参与度,扩大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努力打造我县旅游新名片、新爆点。
旅游项目调研论文范文 第七篇
1.义江缘景区的旅游环境
自然环境
义江缘景区位于桂林西北旅游线世界著名景观“龙脊梯田”景区的必经之路临桂县五通镇,距市区32公里(321国道临桂五通镇段),是一个按国家aaaa景区标准规划,景区于XX年9月开工,规划面积300公顷,建筑面积56689平方米,同年11月28日竣工,XX年元月开业。义江缘景区是一个以临桂文化为背景,桂西北少数民族风情为主题的大型景区,农家风貌、农耕文化和田园风光、建筑景观。景区内雄浑的大山中原始森林、高山瀑布、峡谷激流、梯田壮景,形成桂林独特亮丽的旅游景观。
社会环境
桂林—义江—龙胜—融水是桂林旅游西线的重要黄金通道,其中有进50公里的路程在临桂县的义江区域。义江缘旅游项目借鉴国际旅游度假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和经营理念,全面构建自然景观、民族文化、历史遗存、桂北风情“四位一体”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义江缘景区位于素有风情长廊的桂林西北旅游线上,以清澈的义江为依托,整个古朴的村庄为基调,配上苗、瑶、侗、壮等多个少数民族特有风情的完美演绎,极具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走廊,还有美味的“风情百家宴”,游览面积达一千余亩的大型民族风情主题景区,形成桂林独特亮丽的旅游景观,被誉为“桂林风情第一村”。
经济环境
旅游业是临桂县又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通过多年发展,县内的红溪景区、刘三姐茶园、十二滩漂流等景点已初具规模,义江缘景区的打造,使这个县旅游业的品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临桂县旅游局局长李福乐:“通过a级景区的建设将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我们这条线路上来,同时通过游客的消费,将会拉动我们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老百姓的收入。”景区自20xx年9月开业以来已接待中外游客5万多人,成为桂林西线游新亮点。20xx年,义江缘景区接待游客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200万元。
生态环境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有生命的自然资源的总汇,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性程度的内容广泛的概念,是景区物种丰富度和分布均匀性的反映,体现了景区结构类型、组织水平、发展阶段、稳定程度和生存环境差异等,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义江缘景区的生态环境调查过程中从以下方面的考虑:
(1)制止景区生态环境的退化是必须的;
(2)景区生态环境的变化是必然的,旅游活动一定会对景区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但需要将生态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3)由于旅游活动的动态性,景区环境变化应得到动态的监控,在环境变化超过可接受范围时,对旅游活动应及时进行干预。
义江缘景区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各个历史时期生态环境的优劣,不仅直接关系到景区的生存质量,而且对景区文化的建设与繁荣产生了巨大影响。义江缘景区的生态环境与文化建设的关系,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重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有理性地处理好面对生态环境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保持和延续景区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生态环境对景区文化建设的启示:
(1)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总是要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展开,离不开特定的生态环境。但是,生态环境并非人类历史发展与倒退的决定因素,人类也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改变生态环境,在新创造的生态环境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社会发展;
(2)人类在利用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也在不断获得对生态环境的新认识,呈现出了理性意识不断增强的趋势。xxx一方面批评自然主义历史观的片面性,指出:“它认为只是自然界作用于人,只是自然条件到处在决定人的历史发展,它忘记了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另一方面又反对无限制地强调这种反作用,提醒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和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承载力
旅游环境容量是用于表示旅游区所容纳的旅游者数量,它是作为衡量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一个分量指标,一般用数值表示;旅游环境承载力是以旅游环境容量为基础,旅游环境对旅游活动提供的最大支持必须是建立在旅游区所能容纳的旅游者数量即旅游环境容量基础之上,它是一种稀缺性非实物资源,作为一种纲量,用于一定时期内旅游环境系统对人类旅游活动的最大承载量(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随着生态旅游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在环境科学的承载力理论和旅游学科的旅游环境容量以及旅游环境承载力两者的理论基础上强调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即旅游活动强度不仅仅不损害当代人及未来人的利益,更强调旅游活动强度在人类代际间的持续性和公平性,且在进行生态旅游活动的同时,生态环境能够维持自身系统内部的运转。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与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相互关系如下:
图2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与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承载力相互关系
2.旅游资源的开发历史和现状
桂林义江缘景区位于桂林西北旅游线世界著名景观“龙脊梯田”景区的必经之路临桂县五通镇,素有风情长廊的桂林西北旅游线聚集了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整个景区依江而建,清澈的江水与秀丽的江畔风景、美丽的田园风光,少数民族建筑融为一体,使整个景区形成一幅美丽和谐的自然图画,并可乘船游览自然景观与风俗风情为一体的义江风情。
桂林义江地理位置在临桂县二江机场国道公路旁边,是一个古老而保留原有古民族文化的村镇。临桂县位于广西东北部,紧邻桂林市,距桂林市区仅有5公里。全县总面积2202平方公里,万人,共有11个乡镇167个村(居)委会。县内聚居着壮、瑶、回、侗、苗等少数民族。
临桂县历史悠久,建县于汉代元鼎六年(公元前120xx年),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从三国到清末,始安(临桂)县城一直是郡、州、路、府治所在,故有“桂郡首邑”之称。
临桂与桂林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较多,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均气温℃,年均降雨量1889毫米,无霜期302天。
临桂县物产丰富,年种植罗汉果达3万多亩,是“中国罗汉果之乡”;水稻复种面积万亩,是全国商品粮种植基地;年产毛竹130万根,是国家毛竹基地之一。此外,还盛产甘蔗、马蹄、茶叶、香菇、木耳、灵香草等。
县城内的水、电供应充足,邮电、通讯、金融、医疗、卫生保健、教育、宾馆、娱乐等服务机构齐全。
临桂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是有名的“状元之乡”、“将军之乡”、“冠军之乡”。在封建科举时代,广西共出过9名状元,其中有5个出在临桂,曾有“一县八进士,三科两状元”之说,科举时代最后一个“三元及第”者的陈继昌,就是清代名臣陈宏谋的玄孙。从民国至今,共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李天佑上将、民国代总统李宗仁、“小诸葛”白崇禧等50多位将军。在1996年亚特兰大第26届奥运会上,临桂健儿唐灵生和肖建刚分获59公斤和64公斤级举重金牌和铜牌,在XX年雅典第28届奥运会上,临桂运动员李婷与队友夺得女子双人10米跳台冠军,体育健儿共在各种国际比赛中获金牌57枚。
临桂是紧邻桂林市中心的一个城市副中心,为加快实施“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决定,临桂新区规划用地总面积约平方公里,20xx年基本建成后要聚集40万人口,形成山水文化、历史传承、生态环保和国际化元素突出,产业发达、文明和谐、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新区,实现老城与新区的共同发展。
义江是中国极富传奇的一条河流,短短数十公里的河流,不仅风光秀丽,水质清澈,有临桂八景之首的美誉,义江被称为(20xx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研报告)风水旺地,福寿之地,五行相合之地。
义江缘景区于20xx年9月18日正式对外开发。
在义江缘我们可以近距离领略桂西北特有的农家风貌、农耕文化和田园风光,也可以领略到临桂八景之首的“义江风光”;义江风情演艺水道,可以和我们的壮族歌仙对歌,聆听“侗族大歌”的天籁之音、感受瑶族长发的奇特风俗,又可游览义江两岸少数民族的各种风情、建筑景区。除此,义江缘包含民艺长廊、长街宴等等。
目前义江缘景区开发为一期工程,由于自身开发状况以及地理位置,目前的游客接待量以团队形式为主。义江缘景区二期规划:景区将通过两岸大量的木楼群、风雨桥、水车群、谷仓群等等与义江呼应,营造出浓郁的桂西北少数民族水乡风情景观。白裤瑶寨门、博物馆、瑶王殿、盘王殿、白裤瑶山寨构成一个完整的白裤瑶原生态生活、文化、宗教崇拜,风情风俗展示区。高空溜索将是一个惊险刺激的娱乐项目。改造后的景区接待量设计从XX人每天提升为8000-10000人每天,适合接待大量团队游客。
3.旅游资源基本分类
4.旅游资源定性和定量评价
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1)资源丰富,数量多,分布集中。
义江缘旅游资源丰富,既有优美秀丽的自然旅游资源,又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旅游资源。包括了旅游资源规范中的多种基本类型。从格局上看,旅游资源呈较集中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江一带,既有利于开发,同时有利于人们观赏。
(2)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紧密结合。
义江缘旅游区不仅有秀丽的自然资源,清澈宁静的义江和江边起伏的山体相结合;同时义江缘也有深厚的文化背景,有各种各样的历史传说和深厚的苗、瑶、侗、壮文化。如旅游景点表演的壮家山歌和“侗族大歌”的天籁之音和瑶族长发的奇特风俗文化。这些文化和工艺承载着地方民间文化的魅力,融入到青山绿水的自然美景和参与活动中,增加了游览的情趣和文化含量。
(3)自然水体众多,水域风光资源丰富。
义江缘旅游区水域风光资源丰富,宽阔的义江水流尽收眼底.她同样有漓江的秀丽,水域壮美,在早晨雾气的渲染中,亲临其境,如置身于仙境,水质纯美,清澈,纯净,无污染。一年四季湖水总是那么恬静,安分。水色秀美,湖水颜色碧绿,景色奇美。
(4)资源开发程度低,环境质量高,且容量大。
义江缘宽阔的面积中,开发的资游景点仅占小部分,大多数旅游资源均处于原始状态,基本没有受到污染,山青水秀,林木密布,湖水碧绿,空气清新,让人进入此境,有回归自然之感.因而其旅游环境条件很好,开发利用很少,所以游客量还有很大范围的增加空间,旅游资源有质优,量大,承载力高的特点。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
旅游项目调研论文范文 第八篇
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变得越来越热,出外旅游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旅游群体当中,大学生是整个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而又独立的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这些促成了大学生旅游热。因此,大学生作为一支旅游生力军的地位确实不容忽视。当今全国高校数量已达2000多所,在校生人数超过2000万人,可见中国的大学生旅游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同时,国内的旅行社达万个,竞争非常激烈。但是大学生旅游却很少选择旅行社这条途径,是大学生的原因还是旅行社的原因呢?另一方面,旅行社对于大学生市场的潜力不是很明了。鉴于这两点,对当今大学生旅游的调查就显得是有必要的。
通过对部分地区、部分城市的调查,得出了一些数据和建议,谨供参考。本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方式,通过调查,现就江西省南昌市的几所高校进行了调查得出了写建议。
一、大学生旅游的意向
在旅游意向上,有接近95%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旅游,另外5%的大学生表示一般喜欢。但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却有明显的差异,几乎100%来自城市的学生有旅游意向,而只有接近85%来自农村的学生非常旅游。引起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学生的经济条件的差异造成的。对旅游没感觉的大学生有66%主要是没有钱,其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占74%。
去旅游的目的是欣赏景观、增长见识(62%)和休闲散心(21%),另外找同学、熟人玩接近16%,而纯粹娱乐性质上的游玩、观光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
同时,调查也显示8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影响出游最重要的是金钱,1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时间是影响他们出游的重要因素,而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伙伴、宣传地、朋友意见影响他们。
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不同学校的大学生专业的差异,有些同学是出于专业的目的而选择去哪里旅行,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勘探专业的大学生,他们由于学习目的而选择旅游。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大学生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故对旅游的喜爱不同。但大部分人喜欢旅游是来欣赏景观、增长见识,同时金钱是影响着多数大学生出游的主要因素。
二、大学生旅游的消费方式
在选择旅游消费方式上,更多的大学生选择自助游,约占51%;其次是选择个人游的,占21%;而只有28%的大学生选择跟旅游团。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意识。在选择自助游和个人游的学生中,高年级明显多于低年级,这可能是高年级有更多的社会知识和经验;来自城市的学生明显多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这可能与学生的个性有关。
三、大学生旅游的方式
在调查中,大学生以往出游时,出游方式选择与同学结伴而游的.(约52%)占大多数,与男(女)友一起的约占21%,数字表明大学生大多数喜欢跟同年龄段的人一起外出旅游,而与家人一起(约6%)和独自一人出游(约21%)也占一定比例。在旅伴的选择上,部分人选择跟男(女)友一起去旅游,这可能是大学生旅游的一大特点。大学生正处于感情萌发的时期,与情侣同游一方面可以体验生活,增加旅游乐趣,共同解决旅途中的困难,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双方的了解,培养共同兴趣、增加双方的感情。相反,选择与父母亲人同游的人很少,只占6%,这也表明大学生自主独立的意识在不断增强。
大学生选择旅游地点的因素,以及个人消费水平的差异,旅途距离长短,个人爱好等等原因,影响大学生选择了不同的出行方式。
四、大学生旅游的消费状况
在以往外出旅游的花费上,游览、门票占其主要,占总数的约67%,其次是吃的,约占14%,交通约占19%。而对旅游地的风味小吃上,感觉一般约占33%,喜欢约占46%。而特别喜欢仅约占13%。由此可见,当地的风味小吃没有将其特色表现出来,就深入了解,许多大学生对在没有品尝时给予的期望值偏高,而真正品尝之后,其期望值大打折扣,毕竟青年人对新鲜事物在感官上都会给予很高的评价,而一旦去体验之后,没有其想象的好时,将会大所失望,这也许是其感觉对其旅游地的风味小吃上感觉一般的比例占较高的原因。在住宿上,一般学生(约53%)选择30元左右(人/每晚),可见,大学生旅游消费的要求体现了节约原则,这可能表明现代的大学生保持着俭朴节约的优良传统,也有可能是大学生的旅游费用大部分还是处于家庭资助。因为有80%左右大学生的生活费是来自家庭资助的。
五、大学生对旅行社的满意程度
从调查显示的结果看,大学生对随团旅游的评价的确不高,约75%左右的大学生对旅行社不满意。导致大学生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导游未尽职责”和旅行社“降低等级标准”。这两项的比例分别约达到34%和28%。其次是“擅自变更行程安排” 约占23%,和“配套设施不完善” 约占15%。
在整个旅游过程中,游客与旅行社的接触更多的在出游前期的报名环节。而在旅行途中,导游则很大成分上充当了旅行社的代表。游客对旅行社服务的不满意在得不到导游的妥善处理后,则很容易转化成对导游的不满。
六、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前景
旅游项目调研论文范文 第九篇
近年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游客前来我国旅游的动机,虽名目繁多,但仍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个重要热点,即是仰慕中国悠久的游牧、农耕文明史以及围绕此而产生的不胜枚举的名胜古迹。他们认为最能拿得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诗意绵绵、古朴淳厚的田园之美,以满足其反朴归真的愿望的“回归自然”的旅游意向应首推中国。由此,我们应认识到,乡村景观,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具有自然与人文并蓄的特色。这是自然和悠久的历史、发达的农业赋予我国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乡村旅游资源堪称我国旅游大千世界中的一朵奇葩,其潜在的优势不容忽视。旅游界的有识之士应该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引起足够重视。
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乡村旅游是题中应有之义。山东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随着旅游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回归自然、体验乡村”的旅游概念也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同时“乡村旅游”也成为更多旅游者选择的一个旅游市场。一些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也在这种环境下迅速的发展起来,山里人家、海边渔家乐、务农旅游、乡村体验等等一系列乡村概念的旅游项目在为旅游者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成为山东省旅游市场中的一个亮点。
一、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2、发展乡村旅游可以疏散游客。乡村地域广大,景点分布不拥挤,旅游活动空间大,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很多游客,在目前旅游意识比较滞后的背景下。出现了随大流的旅游趋势,尤其是节假日、“黄金周”。景点 “人满为患”,出来旅游不是 “看景”,倒是“看人”照个风景留影都比较困难。这种情况以泰山、大明湖、崂山景点尤为突出。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笔者认为发展这些地区乡村旅游堪为良方妙策。乡村的游客容量比较大,如能巧妙利用当地独特的旅游环境,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势必能吸引城市游客,减缓旅游热点城市的人口压力。青岛红岛休闲渔村推出“挖蛤拾贝”活动,莒县浮来青绿色生态旅游区推出“北茶乡”观光之旅等都比较富有吸引力,值得借鉴。
3、为振兴农村经济开辟了新途径。旅游业号称“无烟工业”,是创汇的主要渠道之一。当前,由于经济改革不断深化,以及环境保护的形势要求,有相当一部分耗能高、污染大、效益低的乡镇企业要撤销或调整,当地的经济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开发一处景区,致富一方人民。它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加速农民致富的步伐。在旅游开发条件比较好的一些乡村,如能因地制宜,利用当地有特色的农村资源来发展乡村旅游业,将对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产生重要作用。
4、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旅游业本身属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它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强,发展乡村旅游业需要有“一条龙”的服务设施。不但需要有诸如导游、管理人员、服务人贝外,还需要有宾馆、旅社、饮食服务、商场、旅游交通、文化设施等与之配套,这就为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人多地少,劳动力过剩,发展乡村旅游可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5、发展乡村旅游业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一个地区的社会系统各个部门都会产生促进作用,在物质上、精神上都会带来可观的效益。如乡村旅游可以使与之有关的食品、日用品、旅游商品、工艺品等乡镇工业得到发展;可以促进商品交换、商业繁荣、市场活跃;可以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使闭塞的乡村对外开放,经济搞活;可以刺激当地农业的发展,特别是为旅游服务的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等将会得到较大的发展;可以促进乡村的建议,改善乡村的环境等;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农村旅游景点的开发和建设,不仅可以美化和改善环境,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四面八方的旅客涌入,这种广泛的人际交流,会使人们的观念,习俗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它会逐渐改变农村旧有的生活习性,美化人们的语言、心灵,更新人们的观念;锻炼和培育起一批旅游业经营和服务的人才。总之,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其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多方位的、多层次的,对所在地区整个社会综合体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二、我省乡村旅游资源的内容及特色
我省乡村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各具特色的乡村自然风光。由于乡村所处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我国的乡村具有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自然风光:海乡依陆临海、海阔天高,阳光海浪沙滩迷人,例如青岛、烟台、威海;一望无际,勃勃生机,绿树成荫的平原乡村,以菏泽、济宁、德州为代表;另有以山地、丘陵为特征的山村国乡,其中临沂就较为突出。
2、丰富多彩的乡村风俗民情。主要表现为各
地节庆、习俗等方面的差别:每年9月泰山的登山节、济南的千佛山庙会、菏泽的斗鸡、斗羊比赛、淄博的灯会。
3、充满情趣的乡土文化艺术。我国的乡土文化艺术古老、朴实、神奇,深受中外游人的欢迎。我省广大乡村出产的各种民间工艺品倍受游客的青睐,如潍坊杨家埠的年画、济南的布老虎、鄄城的鲁锦工艺、鲁南地区的柳编、菏泽的泥人、面人等,无不因其浓郁的乡土特色而深受游人欢迎。另外,乡村烹食风味独特。曲阜的孔府菜以“满汉全席”为代表、博山菜、青岛海鲜等,这些乡村烹饪文化对广大的外国旅游者尤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4、富有特色的乡村传统劳作。乡村传统劳作是乡村人文景观中精彩的一笔,尤其是在边远偏僻的乡村,仍保留有古老的耕作、劳动方式,有些地区甚至还处于原始劳作阶段。正因为如此,它们会使当今现代文明影响下的旅游者产生新奇感,并为之吸引。这些劳作诸如驴马拉磨、老牛碾谷、木机织布、手推小车、做豆腐、捉螃蟹、赶鸭群、牧牛羊等等,充满了生活气息,富有诗情画意,使人陶醉留连。
三、发展乡村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山东大学旅游系王德刚教授认为,山东省发展乡村旅游基础不错,但目前山东省的乡村游产品规模并不大,而且尚处于补充地位,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他说,在世界旅游组织专家为我省所作的全省旅游总体规划中指出,山东人与山东人的生活,是我省最宝贵的旅游资源。无疑,这在乡村游发展中也占有主导地位。
王教授认为,乡村旅游在国外已经很成熟,但我省目前还刚起步,保持传统特色的乡村往往经济欠发达,因此,政府还需要在规划、产品组织、市场营销、资金投入等方面进行规范、引导和支持。同时,发展旅游的乡村,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持原有的特色,与城市生活区别开,从而保持其吸引力。
1、人们在思想观念上还没有把它作为一门新兴产业而加以重视起来。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尽管乡村旅游业伴随着整个旅游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但在农村经济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广泛地为人们所认识。特别是那些农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有的尚未开发,有的虽开发了,但缺乏加强领导,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缺乏宏观指导,目前还停留在低层次的发展阶段,巨大潜力远未开发出来。
2、乡村旅游资源虽有良好基础,但在大部分县市还缺乏一个整体的科学规划。
旅游项目调研论文范文 第十篇
按照“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活动要求,近期,就文化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近年来,我区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理念为指引,坚持“生态立区、民生为本、城乡一体、绿色发展”,特别自列入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以来,用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办法全面发力,“把山亭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谋划建设,全方位、深层次的全域旅游现代治理体系已经形成,山亭旅游业走上了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展的快车道。为推动这项工作更好更快发展,区政协把文化旅游发展作为今年的重点调研课题,组织部分委员进行了深入调研。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我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基本情况
目前,全区拥有4A级景区5处、3A级景区4处,国家和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5处、省级旅游强镇10个。全区新增接待床位1000张,总数达到7200张;新增接待餐位4000位,旅游购物店发展到36家;全区接待过夜游客48万人次。我区成功举办全国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培训班,并以全国第九的优异成绩荣登“中国全域旅游魅力指数排行榜”。
一是党政统筹发展,打造山亭旅游战略性产业。从区域发展战略全局出发,把推进全域旅游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努力把山亭建成国内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一方面,把生态旅游列为全区战略性支柱产业进行培育,去年,我区召开了全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动员大会,成立了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全域旅游领导机构,并强化全域旅游工作履职监督,全域旅游发展指标纳入各镇街和相关部门年度考核。建立区域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强化全域规划、全业融合、全链提升、全程创新等统筹发展,形成了全域旅游发展新合力。另一方面,打破行业部门界限,整合各类资金政策,集中向旅游产业倾斜;采取项目化运作模式,一个重点旅游项目成立一个指挥部,由县级领导亲自挂帅督导推进。柜族部落获评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并成功创建全省金星级文化主题酒店;八路军抱犊崮抗日根据地遗址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二是强化依法治旅,构建旅游现代治理体系。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规划先行、强化监督”原则,在旅游市场治理的制度和手段方面进行创新,加快构建全域旅游联合执法机制和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模式,我区建立了旅服、消防、公安、市场监管、食药、法院“六合一”旅游综合执法联动机制,开展全域旅游“百灵鸟”志愿者行动,形成了全民共创共建氛围。2016年5月,成立了全省首支旅游警察大队,在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治安环境、为游客提供安全保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7年,又相继成立了全市首家旅游巡回法庭、山亭旅游市场监管分局,实践证明旅游市场治理的“创新体”, 真正推动旅游治理工作真正进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同时,在行业经营准入和监管、经营方式、服务规范等方面加强旅游行业标准建设,建立“山亭人家”农家乐评定验收机制,不断提升旅游业的治理水平。全区已成功创建“好客人家”星级农家乐102家。
三是抓好顶层设计,描绘全域旅游发展蓝图。为保护好特色山区的青山绿水,我区从顶层设计入手,在编制完成《山亭区中长期服务业发展规划》《翼云乡村生态旅游度假区规划》《抱犊崮-熊耳山旅游区5A级景区提升规划》等一批重大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坚持多规合科学发展,面向全国招标,完成《山亭区全域旅游发展与提升规划》,科学布局“一核一环两轴四区+四大综合体”,制定全域旅游发展重在产业培育的全区旅游三年行动方案,这为全区旅游业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奠定坚实基础,有力引领旅游业科学持续发展。
二、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当前,我区全域旅游风生水起、蓬勃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不少一些短板和不足:
一是旅游规划的引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目前,我区旅游开发建设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缺少统一规划、统一布局,未能做到全区旅游产业一盘棋,存在“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现象,不利于全区旅游事业整体发展。
二是旅游服务设施不健全。至今还没有区级旅游集散中心,道路交通指示系统延伸不够,一些旅游特色村道路较窄,景区及乡村旅游点普遍缺少生态停车场、休憩场所,区域之间衔接不够紧密,还没把景点串成“画卷”、把“珍珠”串成“项链”。
三是旅游招商力度不够,有好的规划项目,但缺乏大企业集团投资项目。我区自然资源丰富,引人入胜的景区很多,但是缺少开发资金,缺少有实力的企业对我们的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不能形成景区和企业强强联合、共同发展的格局。
四是旅游服务水平、旅游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缺少对于信息化旅游的正确认识,没有理解“旅游业既是信息密集型的产业,又是信息依赖型产业”的真正内涵。大多数旅游企业还是采用传统的商业模式,信息服务能力非常差,完全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三、加快推进全区文化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
下步,我区将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契机,积极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发展战略落地生根。特别是今年,将持续放大生态优势,实施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打造精品景区,举办品牌节会,推动整合营销,加速文化旅游发展,构建“龙头带动、多点开花”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旅游项目调研论文范文 第十一篇
为全面了解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8月14日,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xx县文化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投入不足,丰富的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切实开发利用,旅游效益不明显。近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xx县文化旅游业发展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召开了全县文化旅游工作会议,为文化旅游业健康发展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投资近3亿元开发建设陶乐影视基地、翰泉海、黄河天河湾、庙庙湖以及防沙治沙博览园等生态项目工程。投资2200万元实施钟鼓楼落架维修、玉皇阁解围等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对旅游业发展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目前,我县拥有一定规模的旅游接待设施,旅游社及分社4家,A级景区2个,农家乐23家,能一次性可容纳300人以上就餐的宾馆饭店10家,一次性可容纳接待100人以上住宿的宾馆5家,已具备星级标准的宾馆一家。据统计,2011年全县文化旅游产业收入亿元。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旅游业起步较早,但旅游产业发展缓慢,截止目前仍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主要表现为:
1、总体规划滞后。目前,全县仍没有编制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全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定位不清晰,导致在发展思路、发展重点等脱离实际,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特色不突出,开发项目重复单一。一些景区景点规划缺乏明显个性,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影响了深度开发。同时各景区的开发、营销策划以及与市场接轨等专项规划还没有形成。
2、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我县的旅游业涉及的吃、住、行、游、购、娱的六要素基本具备,但水平十分低下,服务不到位,达不到旅游发展的要求。县城配套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不完善。在城市标识系统、卫生环境等方面与优秀旅游城市标准存在差距,同时在住宿、餐饮、购物、娱乐场所等方面的建设也远远不足,无法满足游客所需。景区基础设施较差,缺乏上档次的宾馆、饭店、旅游服务中心、大型停车场等。同时旅游商品开发程度低,几乎没有成熟的旅游商品。更没有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贸街区。
3、专业人才短缺。一是在文化队伍建设上,我县专业文化队伍人才年龄结构老化,无论知识结构还是专业技能等均已无法满足新时期文化工作的需要。由于编制原因,一些具有较高专业技术和文化知识的文艺人才不能充实到文化行业中,文化艺术人才存在着后继乏人、青黄不接的现象。多数乡镇只重视文化站的岗位设置,不重视站干的素质培训,文化站干部组织经常性活动的能力有限,不能带动基层文化的开展,多数乡镇文化站干部只以乡镇中心工作为重,不主动思考和谋划文化建设工作。二是旅游从业人员数量少,业务素质低,只是简单的组团外出旅游,而没有组织外地人来xx旅游的思维意识,旅游理念落后。
4、文化旅游产业链条发展不均衡。我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产业要素的发展极不均衡,产业链尚未形成规模。一是作为旅游产品包装销售重要环节的旅行社全县仅有4家,从业专职导游少,经营效益差,管理质量不高,根本不适应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二是旅游宾馆酒店总量不足,星级宾馆酒店少,整体档次不高、服务质量有待提升。三是旅游特色商品生产企业几乎没有,谈不上规模、档次,更缺乏相对集中的旅游产品销售场所。四是文化旅游娱乐主要以休闲茶艺、KTV、茶楼、酒吧等为主,不能满足旅游娱乐方式多元化的需求。
5、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滞后。我县的文化设施主要建设在县城西区,这里的广场、校园、文化会展中心、体育健身中心等可圈可点。但县城老城区地窄人稠,仅有的文化馆,无论从面积还是基础设施,均不能达标,勉强达到三级馆,而且在产权上还与教体局、房产管理所等存在争议,直接影响文化先进县的评审。
三、几点建议
1、科学指导,完善规划。要高度认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就是把文化资源转化为产品,旅游市场就是推动文化产业建设的广阔平台。要从建设重点产业的.角度,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以及重点景区、景点的详细规划。全县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要与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相衔接,真正使规划符合xx的文化内涵,符合市场经济下的产业发展需求,体现科学化、生态化、市场化、产业化。
2、加大投入,夯实基础。一方面要切实加大财政对公益文化事业的投入。对文化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确保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要有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改善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形成覆盖全县的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另一方面,对文化旅游产业要加大政府引导性投入。要根据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对外招商引资,根据开发建设的实际情况,增加文化旅游产业专项经费,用于规划编制、项目包装、宣传促销等。
3、多措并举、凝聚人才。针对我县文化旅游人才少,
业务底子薄的实际,要从旅游业策划、经营管理、宣传促销、服务体系等方面多措并举,吸引人才、凝聚人才,推动全县文化旅游业发展。一是增加文化旅游专业人员编制,通过招聘、兼职签约、成立专家服务团等办法解决好目前旅游人才紧缺的问题。同时要从严控制非专业人员占用编制。二是通过定向委培、公开招聘等办法解决好旅游专业人才不足问题。三是通过自办联办和在岗培训等形式,紧缺培训解决好适用人才短缺问题。
4、立足项目,拓宽投融资渠道。一是要积极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切实做好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的筛选、论证、储备和规划包装,可通过成立国有独资文化旅游企业的形式,深入整合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盘活各文化单位和旅游景点的土地、品牌等潜在优势资源,做大、做活、做优、做强存量部分,以此强化招商、落实招商责任。二是坚持“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 的运行模式,鼓励支持和引导旅游企业或个人采取承包、租赁、有偿转让使用权、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经营,通过联合、控股、兼并等办法吸引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旅游企业参与旅游项目建设。
5、加大宣传,营造发展氛围。一是要确保足额的宣传经费,建立和健全长久、高效、新颖、密集的宣传机制,把全县的文化旅游资源和产品全方位、多角度的推介出去。二是要立足县情,深入挖掘我县的文化底蕴,注重文化旅游项目和产品的包装,打造文化艺术精品,逐步实现商品化、产业化。如xx民间故事集、古文化景观、刺绣、布艺、农民剪纸、农民画、宣传画册、景点专题宣传片等物化宣传工作。三是充分发挥节会的宣传促销作用。加大对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族节庆等文化的开发、利用,突出文化旅游项目的娱乐性、趣味性、参与性,不断创造新的热点和亮点,聚集人气。
6、加大文化旅游产业链扶持力度,促进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围绕打造生态旅游特色县目标,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建设,推进全县旅游资源资本化。二是围绕旅游“六要素”,充实项目,出台更加优惠的产业政策,积极引进外资,加大对旅游产业的资金投入和开发力度,大力发展星级酒店和旅游产品加工企业,提升旅店服务水平,提高旅游特色产品质量。三是要结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打造一台能够展示xx文化、绿色生态的有档次、有品位的文艺演出。四是要充分利用沙湖、黄沙游古渡的金字招牌,着力打造xx二日游闭合线路,吸引沙湖客到xx旅游。
旅游项目调研论文范文 第十二篇
一、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旅游文化产业高度重视,全市上下对旅游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断提高,加快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意识不断增强,作为旅游目的地、旅游文化产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旅游经济发展取得突破,主要指标进入全省前列。,接待国内旅游者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亿元,海外旅游者31522人次,海外创汇万美元,旅游总收入亿元。
旅游企业规模扩大,接待能力不断增强。全市现有星级酒店20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5家,三星级6家,二星级8家,星级酒店数量和质量名列全省前矛,20家星级酒店共有床位数3000余支,平均客房出租率为。旅行社:目前,全市有旅行社36家,其中4家国际旅行社,包括2家组团社,32家国内社。
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效应明显。作为全国围棋发源地,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8月,我市举行了第一届全国围棋文化节,围棋文化节的举办充分展示了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展示了的时代风采和独特魅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条件;拍摄了电视《关中女人》、《别拿豆包不当干粮》、《赵树理》、《铁血长平》、《红窗花、白雪花》有效地提高了旅游地的知名度。
二、“十一五”期间,我市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十一五”期间,市政府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出台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支柱产业之一”。随后,相继出台了《市旅游文物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从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工作思路、政策和措施等方面作了具体的阐述,为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环境保障。8月出台的《市服务业发展大纲》和《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又把旅游文化产业作为服务业18个重点领域中的重中之重来培育发展。
(二)拓宽民间融资渠道
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大力鼓励和倡导全社会举办旅游业,一是鼓励资源型企业将旅游业作为接替产业,由地下向地面发展。提出了一矿一业的发展思路。兰花集团开发王莽岭景区,三八煤矿开发珏山景区,竹林山煤矿开发蟒河景区,市煤运公司开发棋子山景区,晋煤集团王台矿开发丹朱岭景区。二是加大文化旅游业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力度,积极引导外地和民间资金开发文化旅游项目。河南客商孙先生投资4000万元,承包经营柳氏民居,沁水白云洞由个人投资开发,历山风景区被省城客商孟翠萍承包经营,陵川县凤凰欢乐谷景区由北京亿信通开发建设。
(三)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我市不断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旅游产业呈良好发展态势。第一,市政府从起至,每年拿出1000万元作为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景区建设的贷款贴息补助。至,国家、省、市三级财政投入旅游和文物保护方面的资金约亿元。第二,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至今为止,为28个景区建设项目争取上级部门旅游建设资金约1200万元,这1200万元作为政府引导性资金,带动了如银行贷款、自筹等其它投融资方式对旅游景区的投入。
(四)突出重点项目管理。,山西省把服务业作为四大攻坚产业之一,而且放在第一位,其中旅游产业是作为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在山西省服务业18个领域“1+10”项目中,我市皇城相府和王莽岭作为重点项目拟列入其中。在省建立旅游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项目库时,我市14个旅游项目,争取全部纳入该项目库,可为我市旅游文化产业争取更多的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加强对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基本建设程序的完善,完成旅游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手续。截止到上半年,共审批、核准、备案旅游项目13个,其中省审批、备案9个,为项目建设投融资打下坚实基础。
(五)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相结合。文物古迹作为一项重要旅游资源,对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十一五”期间,我市32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专项规划》,项目总投资17259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0357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充分利用我市文物的优势,最大限度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并发挥其自身蕴涵的价值,彰显人文景观的同时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我市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在政府主导开发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的战略措施下,我市旅游产业迅猛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之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
(一)观念陈旧,认识还不太到位。我市许多地方旅游发展最缺乏的不是资源,不是资金,而是观念。各级、各部门普遍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以及旅游业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的巨大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尤其是缺乏对旅游业在调整产业结构中紧迫性、必要性的高度认识。
(二)宣传促销力度不够。近年来,我市游客接待人数及旅游收入均呈较大幅度增长,但多数是来自周边省市的游客,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游客和境外游客相对较少,这就需要我们下一步在巩固原有市场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和境外市场的宣传促销力度,优化游客结构,增加旅游收入。
(三)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滞后。多数景区的主要收入来自门票,旅游与文化还没有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没有对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开发,没有培育出有当地文化特色的相关产业,没有形成以文化为龙头的旅游产业链。游客在我市停留时间短,人均花费不高,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效应没有得到很好体现。
(四)开发与保护的问题。我市自然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深厚,但是在对丰富的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方面,有着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部门旅游景点的开发管理涉及到文物、旅游、林业等多个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各自为政,政出多门的现象。如何妥善解决开发与保护的矛盾,还需要加大综合协调的力度。
四、我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力
虽然,我市旅游产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市场基础,但总体来说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还不够强,游客停留时间较短,客源输出多输入少,景区知名度不高,难以融入山西主要旅游线及中原旅游经济圈,旅游文化产业对经济的拉动效应还有很大的潜力。
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包括王莽岭、围棋起源地棋子山、世界奇观挂壁公路和世外桃源锡崖沟。全市地处黄土高原与中州平原断裂带之最险要处,由高低错落的五十多个山峰组成,是太行山风光的典型代表;又如蟒河旅游风景区,是以保护猕猴和亚热带植被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山西动植物资源宝库”之美誉;珏山风景区,则有“晋魏河山第一奇”、“小华山”,“小武当”之美称;而大峡谷则是喀斯特地貌的著名自然遗产。近年来,我省初步形成了晋北佛教文化、晋中晋商文化、晋南黄河根祖文化三大文化旅游区为主的旅游业发展格局。其中,尤以晋商文化的迅速崛起为典型代表。与全省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业发展特点相比,风光独特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独树一帜,恰好弥补了全省旅游资源的缺憾和不足。据专家论证:旅游必然成为全省继三大文化旅游品牌之后,以自然风光独占鳌头、沁河古城堡独具特色的第四大旅游区。
其次,拥有客源市场优势。与中原一大批诸如郑州、洛阳、新乡、安阳、焦作等具有极大潜在客源群体的大中城市紧相毗邻;第三,拥有旅游交通环境优势。已拥有或即将拥有侯月铁路、郑太铁路和晋焦高速公路、晋长高速公路、晋侯高速公路、晋洛高速公路等一批重要旅游交通设施。
第三、发展旅游业时不我待。河南已经抢先一步,利用我市的自然资源,做成了知名景点。我市必须奋起直追,加大发展服务业力度。近年来,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周边地区如焦作、济源、洛阳、开封等市的旅游业迅猛成形有目共睹。这些城市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然类风光景观的迅速崛起。云台山、小浪底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仔细分析,这些自然类旅游品牌的景观主体绝大多数在境内。而的自然风光绝不逊色于她们,丰厚的人文景观更具市场吸引力。为此我们将以特有的太行山水风情为灵魂,以青莲寺、炎帝文化、长平古战场及沁河流域古城堡群为文化内涵,以棋子山、王莽岭、珏山、舜王坪、蟒河、太行山大峡谷为舞台,打造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品牌。争创出我省继三大文化旅游品牌之后,以自然风光独占鳌头的第四张王牌,构建旅游业美好的明天。
五、几点建议
根据我市旅游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和潜力,我们认为,在今后要进一步加大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旅游文化产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当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项目来抓,在规划土地、税收、财政等方面给于大力支持。
(二)进一步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要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的资金扶持,一是根据财力状况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逐年适当增加投入,引导旅游文化产业的品牌培育、项目示范等。二是安排一定数额的旅游文化发展基金,作为导向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安排一定数额的旅游文化产业的贷款贴息,扶持重点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和带动社会资金注入。
(三)找准旅游文化业的着力点。旅游的本质就是文化探寻、文化消费和文化享受。谋划和培育我市旅游文化产业,必须要有更加开阔的视野,找准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学习借鉴其他省、市旅游区好的做法,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把文化的导入作为旅游精品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发富有浓郁地方特色、风情的文化旅游产品。加强文物保护和对非物质文化的挖掘与整理,扶持文化创意群体和经纪人,把具有特色的地方戏曲文化、民俗民居文化等文化形态融入旅游开发建设中。
(四)创新旅游品牌。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内涵,体现地方鲜明特色,千方百计把“神奇太行·经典”的旅游品牌打响叫亮。近年来,在旅游品牌的培育和宣传上,全省初步形成了晋北宗教文化、晋中晋商文化、晋南根祖文化三大文化旅游区。但没有太行山这一块,不能不说是缺憾,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全力打造“神奇太行·经典”的旅游品牌,努力向全省第四大文化旅游区———神奇文化旅游区的目标迈进。
旅游项目调研论文范文 第十三篇
为贯彻“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根据吕祖善省长关于组织省级机关工作人员下乡体验乡村旅游的指示精神,我按照局统一安排于4月24—27日赴衢江区的板固村和下呈村开展体验乡村旅游、帮扶农村建设活动。通过四天三夜吃在农户、住在农户,参与打麻糍、挖野笋等农事民俗活动,充分体验了乡村旅游的乐趣。在2个村参加座谈会,走访农家乐经营户,了解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困难和期盼,了解并实地勘察旅游基础设施,帮扶乡村旅游的发展。现将体验的情况作一汇报:
一、两村的基本情况
板固村位于罗樟源的中部,距离市区约30公里,地处海拔800米的山涧峡谷地带,森林覆盖率达到96%以上,整个板固村就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自然生态优美。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竹林面积5000余亩,同时也是衢州市的野生兰花保护基地。全村46户228人,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农家乐经营和毛竹、高山蔬菜、土种牛羊养殖等。现从事农家乐经营户13户,能同时接待680人就餐和100余人住宿,直接从业人员近40人,间接从业人员80余人,20xx年接待23600余人,实现经营收入120余万元。
下呈村坐落于紫微山国家森林公园境内,由5个自然村组成,245户农户761人。境内有年接待游客达到10万人次的国家aaaa级旅游区————天脊龙门风景区,是衢州市重点旅游景区。依托旅游景区开展“农家乐”,现共有26家,可提供床位500张,直接就业人数60余人,日平均接待游客3000人次。20xx年该村年“农家乐”收入达到3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3142元。在“农家乐”的发展带动下,村民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茶叶、高山蔬菜种植和土鸡、土鸭养殖业发展迅速,农副产品的销售产业也初具规模,带动了村民的经济发展。
二、体验衢江区乡村旅游的感受
1、各地乡村旅游如火如荼。20xx年,在村支书傅梅英的动员下,板固村的3户农户自发开始农家乐经营,经历了怕经营到试经营再到爱经营,从不懂服务到学服务再到提升服务的转变。村民从观望到积极参与,20xx年底发展到13家,而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农家乐迅速发展,并向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经营状况明显高于农户预期,并保持稳定的增长。下呈村由于依托景区,起步较早,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一半农户从事农家乐,全村农家乐的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30%。原来游客依靠单一的衢州市区和衢化职工发展到金华、杭州等周边地市;促销方式由口碑传销发展到旅行社组团旅游,旅游方式由原来的单一自驾游逐步提高了团队份额;从消费方式上由原来的定额价为主发展到以自报价为主,经营状况日趋成熟。由于农家乐更适于短途旅游,两村预计“五一”的长假变成3个短假将使当地农家乐更趋火爆。
2、乡村旅游给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
一是农民致富了,板固村大部分农家乐经营户年收入超过10万元,不少农户放弃既辛苦又不稳的来料加工,投入到乡村旅游;
二是农村发展了,板固村的农家乐不仅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江西农村定期送土鸡,丽水的遂昌农村定期送猪肉过来,形成了乡村旅游的产业链;
三是不出远门当地就业了,板固村的秋兰馆农家乐不仅夫妻当家,而且将外出打工的女儿也叫回来,忙时还动员亲戚帮忙,生意红红火火,村民安居乐业;
四是环境改善了,农家乐的开办使村民认识到良好的环境是其收入的源泉,村民主动放弃造纸等污染环境的项目,还青山绿水本来面貌。
3、发展乡村旅游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两个村充分利用各自的环境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板固村利用自然生态优势发展小桥流水型农家乐,主要为衢州市民提供休闲度假场所;下呈村则利用天脊龙门景区的独特优势,主要为中短途旅游者游玩天脊龙门景区提供吃农家菜的服务。
三、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旅游接待设施有待完善。住农家屋是城市居民返璞归真的追求,但由于有些农户缺乏热水器无法洗澡、卫生间窗户没有窗帘布以及棉被厚度不够等原因,住宿条件还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农户的碗筷消毒土法上马,洗净后用开水沸煮,缺乏消毒柜等消毒器械和措施;景区小卖部出现销售过期食品的现象。为此,农家住宿设施设备要从方便游客出发,以人为本,根据城市居民的需求和生活习惯合理安排设施和提供服务,增加舒适度和私密性,让游客真正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餐饮方面,既要在菜肴上突出“农”字,更要在碗筷等器具上讲究食品卫生,适当引进消毒柜等现代化卫生设备,让游客吃得放心。
2、乡村旅游环境有待改善。虽然农家乐经营户已经注意只身周边的环境卫生,但一些没有从事农家乐的农户仍然维持原有的生活陋习,一时难以改变,加上游客的不断增加,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村庄整治使农民过上洁净的生活,但一些农户新建筑过于城市化,而且楼间距越来越小,房屋越造越高,缺失了农家特有的韵味,农家特色在逐步淡化。因此,要向农民灌输“建设好自己家园就是增加收入”的理念,乡村旅游的环境是发展农家乐的根本,城市居民绝大部分就是来感受乡村的山清水秀,合理布局农家屋,避免城市化,垃圾收集制度化,创造一个整洁的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3、乡村旅游管理有待加强,管理部门服务有待提高。压价竞争、争相拉客等无序竞争现象在农家乐发展早、竞争相对激烈的下呈村已经开始出现苗头,小商小贩在通往景区道路随意占道设摊;板固村后的火山湿地虽然很美,但囿于资金匮乏,一直没有得到开发,上山道路是砍竹人运输毛竹的通道,几乎无路可走,游客上山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安全亟需加强。此外,一些部门缺乏服务意识,如衢江区地税局在减免农家乐经营户5000元经营额的税收后,不再提供发票,农户经营额超过后要去衢州城里的区地税局开发票,不仅来去坐公家车要一天,而且每月10日后开发票还要收取滞纳金,限制了农家乐的做大做强。为此,要加强农家乐协会等自律组织的建设,制定规则避免恶性竞争;要加强行业管理,引导乡村旅游有序发展;要加强安全检查,避免旅游事故的发生;要增强管理部门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行政管理部门服务农家乐的意识,彻底改变官僚作风,主动上门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做好服务。
总之,发展农家乐
一要突出“农”字,充分挖掘农村特色,展示农耕文化;
二要突出“家”字,让旅游者不仅宾至如归,更要感受到农家的淳朴、热情和温馨;
三要突出“乐”字,要开发出一批参与性广、娱乐性强的农事活动,使旅游者在农家感受到开心和快乐。
发展乡村旅游,主要抓好几件事:
一要整合资源,农家乐经营户要走合作化道路,发挥集体作用,在发展中还应与村庄整治相结合,做好环境保护的文章;
二要发挥协会功能,加强安全、服务和价格等方面的自律,从简单地提供餐饮逐步发展到提供住宿,再发展到娱乐,最后让游客带走当地土特产,使农家乐形成产业链;
三要提升服务和技能,要从学好普通话着手,提高经营能力和经营水平;
四要齐抓共建,旅游、交通、林业、公交、宣传等部门要相互合作,整合力量,合力抓好乡村旅游。
旅游项目调研论文范文 第十四篇
今年暑假我以一种全新的角度,一种别样的心情,一种特殊的身份,和我的好朋友们来到了我们熟悉而又觉得陌生的地方-----北镇医巫闾山和青岩寺两大生态自然保护区。当我时隔3年之久,再次登上山顶的时候,回想从前和刚刚一路上山走来所看到的风景,似乎就在这么短短的几小时里,我了解了一个成语“沧海桑田”的真正涵义。3年的时间,这里竟有如此巨大的变化,如果形容三年前的这里,那她还仅仅是一个青涩的少女,虽然很美,但是却有很多的不足而且不懂得如何去自我保护;而如今的她却已经成了一个成熟而又稳重,端庄而又大方的女强人,她早已在时间的摸爬滚打中学会如何的防御外界的伤害。
是时间成就了她的美丽吗?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那?
通过调查得知是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生态旅游,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作为无烟工业的旅游业成为世界经济的一大产业,生态旅游业已成为二十一世纪世界旅游业的热点,并以强劲的发展势头引起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和关注。
随着对北镇自然保护景区的逐步了解,我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针对北镇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现状,和相关部门为此
现状制定出的生态环保措施,得出这样一条结论:北镇自然保护区正在走这样一条道路-----凭借着当地的特色历史文化,民间习俗,特色小吃,日趋完善的服务,以及不可或缺的优美风光,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同时,根据北镇市自然保护区两大景点开展生态旅游的具体措施的不断推进,不难看出正是这样的一种全新的生态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才使得北镇的各方面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我珍惜此次调查的机会,希望通过本次调研活动,一方面让不了解这里的人们了解这里,让来到这里的人们爱上这里,让具有满族自治县之称的北镇,用这里最最淳朴的民风习俗,特色小吃,优美风光,给你留下人生最最美好的回忆……另一方面我也在这次调查活动中锻炼了自己,提高了能力,学到了书本上所没有的东西,同时使我能够将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和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相结合进行更好地分析与思考。
一、北镇医巫闾山,青岩寺的自然概况及悠久历史
(一)四千年的文化积淀 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北镇医巫闾山古称徽闾,无虑山,属阳山山系,松岭山脉,总面积630平方公里,主峰大望海峰,海拔米为闾山的最高峰。岩石主要为花岗石所组成。蒙语:“医巫闾”也是“大”的意思,所以医闾山意为“大山”。
北镇医巫闾山历史悠久,舜即位分全国十二州,并各封一山为镇山,闾山即为幽州之镇山。《全辽志》则以“医巫闾山为灵秀最”来赞美它。因此被称为东北三大名山之首。历代的封建王对医巫闾山皆有封爵,唐玄宗封其为广宁公:金世宗大定年间封其为广宁王;元成宗封其为贞德广宁王;明太祖洪武二年封其为“医术巫闾之神”,可见历代帝王对闾山的重视程度。据史料记载,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起,隋、唐、宋、辽、金、元、明、清历代朝廷凡遇大典或“天时不顺”“地道欠宁”,皇帝亲自或派遣官员来闾山告祭。清代帝王对闾山更是推崇备至,康熙、雍王、乾隆、嘉庆、道光五位皇帝都曾亲自到过闾山,焚香祭祀,遍历胜迹,至今仍有很多碑刻仍完好地保留在山中。
关天闾山在娄地还有一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西行东游,游览了不少名山大川,后又听说医巫闾山形秀,风景优美,很想一游,可遗憾的是闾山远在幽州北部,道路难行,便想出一个办法责令方士用“赶山鞭”将闾山跨海赶来,这个方士昼夜兼程来到闾山脚下,举起赶山鞭,对准闾山,左一鞭,右一鞭,连打了三天三夜,从山头打到山尾,直打得闾山鲜血淋漓,遍体鳞伤,但仍丝毫未动,
为了向秦始皇交差,方士又气极败坏来打山尾,又连打了三天三夜,找得山尾十三个山峰向西南一跳,跳出十二华里,再也赶不动了,赶山鞭打断了,方士也累死了。从此闾山每到深秋季节,满山红叶夹在苍松翠柏之中,真如条条鞭痕,令人回味。
闾山,四千年的文化积淀,证明了历史上它所拥有的崇高地位。富丽堂皇的亭、台、楼、阁;星罗棋布的碑刻摩崖;烟云缭绕的古刹殿堂,无一不映照着它曾有过的辉煌。它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最珍贵的文化遗产。
闾山,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姿态万千,像一幅恢弘博大的泼墨画卷,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想。目不暇接的奇峰怪石;千资百态的苍松翠柏;水丝如帘的石棚飞瀑;梨花巧构的“香雪海”,真可谓人间仙境,壮美瑰丽。
正是这样的医巫闾山每年接待数以万计的客人来此游览观光、度假、娱乐。闾山,正以它绚丽多彩的雄姿和灿烂的文化赋予它的神韵,迎接国内外宾朋的光临。
(二)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青岩寺位于北宁市医巫闾山南部风景最佳处。是北宁市寺院中香火最盛的寺院,也是辽西乃至东北的佛教胜地。青岩寺有上、下两院。进了由赵朴初亲笔题“青岩寺”的山门,踏上石铺甬道,来到群峰环抱的山脚下,就是青岩寺下院。下院寺门上书“天开静域”,寺院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配殿、禅堂等。
大雄宝殿内供奉xxx、南海大士等佛像,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整个寺院富丽堂皇,气势壮观。出下院,踏上百曲云阶,经读山轩曲廊,进香殿,过抱曲关,走九道弯栈道,再拾级而上,使可到达上院。上院筑于陡崖绝壁之畔,势若凌空飞悬,风景绝佳。穿越上书“青岩古刹”四的山门,沿石阶而下,一片神奇的天地便展现在眼前。数百米壁间退出一条天然阶台,阶台背靠绝壁,面临深渊。台上古寺庄严松荫蔽日,院内清泉垂瀑,雾绕云封。
上院坐落在北部山峰中间的一个横断裂石缝中。石缝长 50余米,最宽处9米,最窄处不到半米,离山底_年,这尊石雕观世音佛像雕刻完毕,众僧人选择吉日,率山民抬着佛像进佛殿。可是,由于佛像高,洞口低,无法将佛像抬入洞中。正当众人急的没有办法时,有人戏言,“如果老母把头歪一下,就能进去了。”话音刚落,人们见石佛果真把头歪向一边,众僧人与山民便顺利的将石佛抬入洞中,稳稳的安放在莲花宝座上。众人吃惊,老母显圣了,跪拜之后,便匆忙退了出来。忙乱之中,忘了请老母正过头来,所以至今石佛仍然歪着脖子。此说虽不足为凭,然而人们出于对佛教中观世音这位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化身的敬仰,多少年来香火不断、热闹非凡。过上院,继续向顶峰攀登,在文殊院,殿中供奉大智文殊菩萨。
青岩寺景区内自然风光优美,罗汉山峰峦叠障,恋人松丽影婆娑,双人石倩影相依,龙饮涧雾索天泉,一线天劈石见日,丁瀑飞云如烟。登上山的最顶峰——障鹰台,举目环视,风景格外迷。
古往今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每天到此观光旅游,降香拜佛者络绎不绝。尤其是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庙会,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每月的初一、十五上香日以及青岩寺诸佛节令,更是香客如云,纷至沓来。
二、北宁市两大景区的现状与危机
(一)空气污染:北镇市两大景区拥有很高的森林覆盖率,周边有没有什么化工工厂,应该不会有太严重的空气污染才对!但是空气污染确已成为北镇市两大景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果没有意识到这方面的危害性,在以后的发展过程它会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也就会越来越难的治理了。所以早发现早预防和治理,防止环境恶化的意识是不可少的。空气污染:北镇市两大景区的空气污染的具体根源在哪里呢?
(1)景区内的烧烤
。景区的消费项目会给景区带来一定的收入和客源,但是,这种烧烤的餐饮项目会给景区的环境带来极大破坏(大气污染)。(2)由于景区内有汽车道,汽车尾气的排放是一个最大的污染源。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严重的污染了空气。
(3)景区内餐饮繁荣(特别是燃煤)也给大气带来了污染。
(4)动物园的污染。北镇森林动物园的污染也是空气污染的一个主要根源,园动物园常发出难以言说的臭味,以至于没有多少游客再去光顾动物园了,更重要的是,如果不及时清理动物粪便,还容易造成更严重的水体污染。
(5)北镇青岩寺的客流量大,很多人来到这里一方面是为了休闲度假观光美景,另一方面是为了能够祈求神灵的保佑,因此烧香拜佛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在这里我们能看到大量的香炉里弥漫着薰烟,这也同样不得不让我们为这担心。
(二)水污染:水污染是北宁市生态环境破环污染之一,主要根源有以下几方面:
(1)旅游景区周围尤其是上游的居民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
(2)旅客将所使用过的物体液体直接倾倒。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从山下一直往上走,一路你会发现满地的垃圾,这无疑是景区的一大败笔。这与景区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还有游人的素质差、环保意识差有很大关系。主要表现在景区食品包装袋垃圾污染、居民生活垃圾污染两个方面。
(四)噪音污染:北宁市两大景区噪音污染主要来源于汽车和人的污染。因为两大景区内有汽车道,上游汽车可以自由出入,这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景区的噪音污染。还有就是景区内做各项活动的人都有,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噪音污染。
(五)植被的破坏:有人随便践踏草坪,随意攀枝摘花,这些现象随处可见,但却没有人加以管理和保护,给景区制备造成了很大的破环。还更有只为自己着想,不考虑任何其他的人把景区内的制备当成了自己家的,大肆的搬回家“精心呵护”。这种太随意太自以为是的游人只会给景区带来更大的伤害。
三、了解真正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让旅游区变得更美
(一)生态旅游概念的演变与其真正内涵
“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豪·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ceballos-lascurain)在983年首次提出来的。生态旅游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从其定义来看,生态旅游的内涵应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回归大自然,即到生态环境中去观赏、旅行、探索,目的在于享受清新、轻松、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探索和认识自然,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环境教育,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等;
二是要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不论生态旅游者,还是生态旅游经营者,甚至包括得到收益的当地居民,都应当在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方面做出贡献。也就是说:只有在旅游和保护均有表征时,生态旅游才能显示其真正的科学意义。
1988年,专家学者再次给生态旅游的定义是:生态旅游作为常规旅游的一种特殊形式,游客在观赏和游览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察和享乐旖旎风光和野生动植物。这时期生态旅游的概念是指一种旅游业中的xxx复归自然xxx、xxx返朴归真xxx的观念。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更愿意到大自然中游览而不是去现代的城市和海滨度假,强调发展旅游业中对自然景观的开发。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并且必须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即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地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并且,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使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
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 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1999年是中国国家旅游局规定的生态旅游年。世界人士预测,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xxx生态旅游热xxx将在全球兴起。就在人们为我国旅游业面临难得的机遇而欣喜若狂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是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特别是目前有的人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号,而实际上却做着破坏环境的旅游。
真正的生态旅游是一种学习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单纯的盈利活动是与生态旅游背道而驰的。同时,生态旅游也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绿色产业,需要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多学科的论证,方能投产。需要认真研究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承受能力。否则,将对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干扰和破坏。同时,生态旅游应该把环境教育、科学普及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核心内容,真正使生态旅游成为人们学习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大学校。
四、有效的措施,别样的美丽,生态旅游的开始
(一)针对生态旅游的内涵和现实所存在的问题,北宁市两大景区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加大了环境的监管治理力度,使得我们的旅游资源更具吸引力。
1.针对空气污染
①禁止烧烤等污染空气的活动在景区内进行;加大对景区餐饮店的管理,对油烟的排放制定一套合理的方案,建议使用先进的油烟净化器;或则把景区内有可能产生油烟污染的餐饮店实施关闭;
② 建议禁止机动车辆通行,如确实需要车辆通行,可改用环保无污染的电瓶车。
2.针对水体污染
①实施截污沟工程,把污染堵截在上游综合治理;
②对上游的居民点和杀猪厂、小作坊实施移民或者关闭,也可以引进污水净化设备使用,修建垃圾处理站;
③加大对游客和周边居民的环境保护宣传。
3.针对固体废弃物污染
① 在步行隧道内安放垃圾箱,贴“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的标语,起警示作用,对故意破坏环境的要进行严格处罚和批评;
② 在景区内宣传喂食猴子后自行清捡残剩垃圾的公告,对景区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给游客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针对噪音污染
建议政府部门,把大型的机动车辆通行路线迁出景区内。
5.针对植被破坏
景区招聘多一点的景区管理人员加大巡山的力度;修警示牌,告戒游客不要乱挖乱砍。
总之,北宁市两大景区要想在省内外扩大它的知名度,必须打响生态城市旅游这个牌子,只有在生态旅游这个方面做出成绩,做好对外的宣传、广告,才能打响自己的指名度,向省外的游客递出自己的名片。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提升自己的实力,把自身做大做强。
(二)推广民俗文化,发展生态旅游
北宁市两大生态景区的发展不断的促进特色民俗文化的推广与发展,而这种对民俗文化的推广也会反过来促进生态景区的发展,成为一种无形的广告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这里参观游览,从而进一步全方位的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作为满族自治县的北宁市,沿袭着满族祖先们留下的许多生活习俗,有着很多满族人自己的特色文化……那香喷喷的白肉血肠和那让人直流口水的八大碗,不知引来了多少远道而来的游客,让游客们大快朵颐;那地道的满族服饰和发式,不知满足了多少游客的好奇心;还有那热乎乎的火炕,不知温暖了多少游客疲惫的身体……
就是在这里,就是这样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给北宁市的旅游业增添了又一大特色,使人们在吃喝玩乐放松身心的同时,还接受着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使游客在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上同时得到了满足,可以说,民俗文化推动了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也推广发扬了民俗文化的精髓!
五、生态旅游带动多元化经济的发展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北宁市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在党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之路。
旅游是一种新型的产业,是第三产业,是无烟工业,但无论你对它有多少称谓,我想说的是旅游是一种带动性的产业,它对当地的交通运输业,餐饮业,商品业,以至于工业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
北宁市两大景区以其独特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特定的人文,民风民俗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这样就在很大的成度上带动了当地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得交通运输业更加的繁荣,有更多的消费群体涌向这里,促进经济的发展。
2.对餐饮业的影响
来到这里的游客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也享受这这里独具一格的民风习俗,享受这这里的风味小吃,享受着这里别样的风情。体味最具特色的乡村生活,品尝独具特色的农家饭菜。
3.对商业的影响
每次旅游时人们都不忘带上些当地的土特产,风味小吃(沟帮子熏鸡,北镇猪蹄,沟帮子水鲜包子,满族火锅,萨其玛,酸汤子,粘豆包)等,这同时也带动了土特产的商品化生产,同时来到青岩寺的人们为了祈求平安还会带回一些沾有佛光佛气的饰品,这都进一步的繁荣了商品市场。
4.对工业的影响
旅游业在宣传自己的同时也是在向外面的世界做推销,推销整个地区,对于招商引资,扩大工业建设,开发当地的资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5.对农产品的影响
旅游业带动着当地的农产品的发展,通过旅游的宣传,
大芦花的梨子
常兴镇的葡萄 都成了远销各地的精品。
六、启示和结语
漫步在果园里,阵阵的果香不免让人沉醉,头脑里满是这些天旅游所看到的听到的。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获得的一些具体调查情况,看似好像是对北宁市两大景区的宣传。可既然是调研报告,就要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以下深入的研究与思考。下面我将结合我校在08级学生中开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来简单阐述和总结一下此次在北宁市两大景区的实践活动,以便更好地达到实践目的——北宁市地方生态旅游的发展及对经济的影响。
其实,全国各地的旅游景区真是多的不胜枚举,但是要想在众多的景区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是很不容易的。以北宁市两大景区为例,简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依托本地资源,借助旅游业,开发多元化特色产业。每个村落所处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交通气候等条件都不尽相同,那么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寻找一条适合北镇发展的道路。这就做到了具体的问题具体的分析。
其次,由于北镇有能力也有条件办一些乡镇企业,那就要求我们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勇于创新,凭借着生态旅游这一平台,引进外来的资金技术人才,不断的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例如我们农民自己办起的农家院,如果大规模的开发,规模化经营,一定也会像“龙泉山庄”那样火起来的。又比如,尹家熏鸡厂,葡萄酒加工厂,水果罐头加工厂,针织厂等都在某种程度上受惠于生态旅游业,并带动其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从而大大的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和当地经济的发展,使得当地的农民生活富足。
第三,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由于乡村人多地少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这样造成剩余劳动力过多,浪费了人力资源,同时也为农民的日常开销增加了负担,为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对当地的过剩劳动力采取就地解决,他们兴办了一些农产品加工厂或是纪念品制作加工厂等,使他们白天到旅游景点做买卖或是到厂里进行农产品加工制作。
第四,大搞山区综合开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展观光旅游。做到荒山上做文章,兴建果园、经济林等项目。产业结构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争取低投入高产出。北宁市两大景区的周边就根据本区山地特点,修建了万亩果园、水果保鲜库等,有效地利用本地资源,也做到了保护水土流失,为生态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从而也为游客旅游观光增加了新的亮点。正是巧妙利用城乡各种差异来规划、设计----------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生态旅、组合旅游产品,以引起旅游消费欲望,满足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的需求以及参与新型农业技术与生态农业活动----------从而深切的感受大自然情趣。观光农园以其山清水秀,花果满山,鱼跃禽鸣,凉亭竹棚,蕉林蔗林成片的农耕景观,从另一方面圆了许多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以农业生态的独特魅力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
虽然北宁市的两大旅游景点已有显著业绩,但这里我根据调研情况仍为这两大景点今后的发展总结了几条不成熟的建议以供参考。我认为北宁市的两大景区应继续坚持科学生态观的主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行更为完善的结构调整,实施生态旅游,带动其他产业和各行业的发展,真正意义上的达到我们所希望的生态标准。首先,开展观光生态农业的新项目,一方面可以提高收入,另一方面也是在变相的完善生态旅游。其次,抓好旅游区环境的建设,从管理上加大力度,从思想上提高觉悟,从宣传上扩大宣传面和强度。第三,旅游区在景点宣传和建设上再有新突破,以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为旅游区再添一道亮景,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北宁市的繁荣;第四,加强当地以及周边的绿化工作,让环保与各项事业的发展形成有机的良性循环,特别是要解决农民烧柴问题,可进行集中供暖等方式,以利于所有山木植被的保护,同时也减少对大气的污染;最后,对当地人民大力进行素质教育,提高个人素养与觉悟,用崭新的思维方式创造生活,用全新的精神风貌建设北宁市。希望北宁市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