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农学教学论文范文(推荐6篇)

时间:2013-05-04 03:42:3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中职农学教学论文范文 篇一

标题:中职农学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实践教学是中职农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通过分析实践教学在中职农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实施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职农学教学;实践教学;实践能力;综合素质

引言:中职农学教学旨在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农业专业人才。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中职农学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实施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能够提供学生与真实农业工作环境接触的机会,使其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农业技术和农业管理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二、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

在中职农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实践教学模式,如实验课、实习、农田实训等。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实践教学模式非常重要。实验课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农业技术,提高实验能力;实习可以让学生在真实农业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锻炼实践能力;农田实训则能够让学生亲身参与农业生产过程,了解农业管理和操作技术。

三、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法

在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和时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和创造力。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辅导,及时给予他们反馈和评价,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此外,学校还应该提供充足的实践教学资源和设施,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结论:中职农学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选择合适的实践教学模式和实施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农业工作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职农学教学论文范文 篇二

标题:中职农学教学中的跨学科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跨学科教学是中职农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分析跨学科教学在中职农学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跨学科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实施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中职农学教学;跨学科教学;综合能力;创新思维

引言:中职农学教学旨在培养具备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农业专业人才。跨学科教学作为一种能够提供综合知识和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在中职农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将从跨学科教学的意义和作用、跨学科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实施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跨学科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跨学科教学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提供综合的教学内容和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中职农学教学中,跨学科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农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同时,跨学科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农业工作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跨学科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实施方法

在中职农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跨学科教学模式,如项目制学习、课题研究、综合实训等。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跨学科教学模式非常重要。项目制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和应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课题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综合实训则可以提供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机会。

在跨学科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和交流。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辅导,及时给予他们反馈和评价,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此外,学校还应该提供充足的跨学科教学资源和设施,为学生的跨学科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结论:中职农学教学中的跨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选择合适的跨学科教学模式和实施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他们未来的农业工作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中职农学教学论文范文 篇三

中文摘要 8-9

Abstract 9-10

1 引言 11-2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2

研究背景 11

研究目的 11

研究意义 11-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8

国外研究现状 12-15

国内研究现状 15-18

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8

研究目标 18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8

研究内容、方法、创新点和技术路线图 18-21

研究内容 18-19

研究方法 19

研究创新点 19-20

技术路线图 20-21

2 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效率理论基础 21-25

效率理论及其发展 21-23

效率的定义 21

效率理论及其发展 21-23

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率理论 23-24

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效率理论 24-25

3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5-32

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概念及类型分析 25

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概念 25

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类型 25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现状分析 25-27

信贷支农投入逐年增加 25-26

信贷支农领域不断扩大 26

信贷支农业务日益创新 26

信贷支农服务逐渐提升 26-27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存在问题分析 27-29

信贷支农存在的外部问题 27-28

信贷支农存在的内部问题 28-29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对农村经济的贡献分析 29-32

相关系数分析 29-30

回归分析 30

分析结果 30-32

4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效率变动测度评价 32-39

测度评价模型选择 32-33

CCR模型 32

BCC模型 32-33

测度样本及指标选取 33-34

测度样本选取 33

测度指标选取 33-34

测度结果评价 34-38

样本不同年份的技术效率评价 34-36

样本不同年份纯技术效率评价 36

样本不同年份的规模效率评价 36-38

结论分析 38-39

信贷支农技术效率明显下降 38

信贷支农纯技术效率持续上升 38

信贷支农规模效率逐渐降低 38

信贷支农低效主要由纯技术低效引起的 38-39

5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39-45

信贷支农效率指标体系构建 39

信贷支农效率回归模型构建 39-41

变量选取 39-40

模型构建 40-41

信贷支农效率回归过程分析 41-42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42-43

农业环境因素 42-43

业务结构因素 43

资产质量因素 43

资产配置水平因素 43

政策启示 43-45

缩小福建省第一产业GDP比例 43-44

扩大涉农贷款比例 44

降低不良贷款率 44

提高存贷比 44-45

6 优化福建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效率的途径选择 45-49

构建良好福建农村金融环境 45-46

完善福建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环境 45

优化福建农村金融生态信用环境 45-46

创建福建农村金融有效政策环境 46

坚持福建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经营方向 46

完善福建省农村信用社农户信用贷款方式 46

强化福建省农村信用社市场营销管理手段 46-47

提高福建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管理水平47-49

建立一支素质高质量好的信贷人员队伍 47

推进福建省农村信用社经营机制建设 47-48

加强福建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处置力度 48-49

7 结论及展望 49-51

研究结论 49-50

未来展望 50-51

参考文献 51-54

致谢 54

中职农学教学论文范文 篇四

摘要 5-7

ABSTRACT 7-8

第一章 导论 12-32

选题背景 12-15

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促使合作社纵向拓展业务领域 12

农业现代化需要农业合作组织创新发展 12-13

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需要合作社加强纵向控制 13

发达国家合作社朝纵向一体化方向发展趋势明显 13-14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发展实践需要理论指导 14-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16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 15-16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6-28

国外研究综述 16-22

国内研究综述 22-27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总体评价 27-28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28-31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图 28-29

研究方法 29-30

数据获得 30-31

论文主要创新之处 31-32

第二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体化理论基础 32-44

纵向一体化理论 32-36

纵向一体化的概念及类别 32-33

纵向一体化与范围经济:古典经济学视角 33

纵向一体化与交易成本:制度经济学视角 33-35

纵向一体化与社会分工:分工视角 35-36

农业的一体化理论 36-40

农业的基本特性 36

农业一体化概念的提出 36-37

农业一体化的主要形式 37-38

农业一体化的经营组织模式 38-40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 40-43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的概念 40-41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的类型 41-42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作用 42-43

本章小结 43-44

第三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发展现状分析 44-53

国外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经营情况 44

国内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现状 44-51

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纵向一体化情况基于宏观数据 44-46

农民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的主要形式——基于调研数据 46-50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取得的基本成效 50-51

本章小结 51-53

第四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水平测度 53-64

纵向一体化测度理论与方法 53-55

价值增值法 53

主辅分离法 53

投入产出法 53-54

里昂惕夫指数 54

Davies-Morris 指数法 54-55

定性评价法 55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体系构建、权重确定及测度模型 55-60

指标体系构建 55-57

指标权重确定 57-60

测度模型 60

数据整理及实证分析 60-63

数据整理 60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60-63

本章小结 63-64

第五章 纵向一体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绩效影响分析 64-72

合作社经济绩效影响因素研究假设 64-66

纵向一体化与合作社经济绩效 64-65

合作社治理与合作社经济绩效 65-66

理事长特征与合作社经济绩效 66

政府支持与合作社经济绩效 66

影响合作社经济绩效的理论模型构建及计量方法选择 66-68

理论模型构建 66-67

计量方法选择——二元 Logistic 模型 67-68

影响合作社经济绩效的变量统计性描述及实证分析 68-70

变量统计性描述 68-69

实证分析 69-70

本章小结 70-72

第六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合作社角度 72-84

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影响因素研究假设 72-74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合作社纵向一体化 72-73

交易成本与合作社纵向一体化 73

自身特征与合作社纵向一体化 73-74

外部环境与合作社纵向一体化 74

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及计量方法选择 74-75

理论模型构建 74

计量方法选择——Tobit 模型 74-75

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影响变量统计性描述及实证分析 75-82

模型变量及统计性描述 75-77

计量结果与讨论 77-82

本章小结 82-84

第七章 社员参与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社员角度 84-95

研究假设 84-87

社员个人及家庭特征 85

社员信息化特征 85

社员生产特征 85

社员入社特征 85-86

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意识 86

交易成本 86-87

村庄特征 87

理论模型构建及计量方法选择 87-88

理论模型构建 87

计量方法选择——有序 Probit 模型 87-88

变量统计性描述及计量结果分析 88-93

变量统计性描述 88-90

估计结果分析 90-93

本章小结 93-95

第八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模式比较和边界讨论 95-111

基于产业角度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模式比较 95-103

合作社不同纵向一体化模式比较原则 95-96

基于产业角度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纵向一体化模式及案例分析 96-103

基于产业角度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纵向一体化模式比较 103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演进路径 103-105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模式选择的原则 105-109

与合作社所经营农产品的产销特性相适应 105-109

建立在合作社自身实力基础之上 109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边界讨论 109-110

本章小结 110-111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11-117

研究结论 111-113

政策建议 113-115

提高对合作社财政扶持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促进合作社发展 113-114

促进合作社管理规范化,严格监督各项法律、政策的落实 114

合作社应制定纵向一体化发展规划,建立有效风险规避机制 114-115

更加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着重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 115

加强宣传和培训,提升合作社负责人和社员的素质和水平115

本文研究不足及展望 115-117

参考文献 117-124

附录 1:合作社理事长调查问卷 124-131

附录 2:合作社社员(农户)调查问卷 131-138

致谢 138-140

中职农学教学论文范文 篇五

现阶段城市快速生长,城市框架越来越大,城市连绵区逐步形成,人们越来越向往自然和生态,农业生态园的出现,不仅带给了都市周边旅游的契机,也保护了区域多样性的发展。循环经济主导型农业生态园是现阶段农业生态园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论述了循环经济理论在农业生态园规划中的设计方法,同时对如何在规划设计中融入循环经济理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同时以某市循环经济主导型农业生态园的规划和设计研究为案例,对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1、相关概念解析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其实就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简称,其主要有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构成,达到物质反复循环流动利用的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便是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其基本行为准则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而循环经济在我国诸多地区成功应用到了农业生态园中,出现了诸多以循环经济为主导的农业生态园。

农业生态园

所谓农业生态园指的就是以生态园模式来实现对观光原来农业的生产以及布局,其主要是将农业活动、环境保护、自然风光、休闲娱乐、科技示范等多个方面进行有机的融合,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2、案例分析

研究概况简介

该市研究概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自然环境,该市地形南低北高,西南方向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四季鲜明,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约在之间,一条河流由北向南穿过该市。由此可见,该是自然环境极为适合蔬菜等高效作物的种植。

②交通优势情况,该市交通具有明显的优势,有三条国家一级公路贯穿全境,六条省级公路在该市交汇,同时在市中央建设了国际机场,该市在交通上的优势能为现代农业以及农业休闲观光的发展提供巨大推动力。

③蔬菜品种优良,该市在发展蔬菜种植,克服了自然条件以及生产障碍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通过改革创新培养出具有高产、抗倒等优势的品种。

④该市已基本实现了农业发展机械化、信息化设施化。例如粮油作物的播种、收获以及管理等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⑤该市具备了较为先进的栽培技术,在该市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新型的栽培方法达到30多种。图1为该市区土里利用规划图。

该市农业生态园的不足

客源渠道较为单一

因为受到旅游产品创意欠缺、产品类型单一、文化性和体验性欠缺、形式传统等因素的影响,该市农业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很难在短期内提升游客量。除此之外,虽然该市农业生态园区采取了自然生态平衡的管理方式,但是其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较低,不具备相关的生态知识,其服务质量达不到相关的标准,管理上出现了混乱。

前期规划设计存在较大漏洞

循环型农业生态园区的建设主要是对生态示范以及拓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建设。打开有机农场前期规划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循环型生态园区建设的内容,最终导致不能深入发掘生态园区的资源,园区功能分区模糊、产品结构单调、不合理的旅游线路等问题。

3、循环经济主导型农业生态园区规划思路

指导思想简析

循环经济主导型农业生态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同时树立了建设高端循环农业生态园的目标。在发展的过程中贯彻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合理统一规划的发展原则。同时对农业生态园区内的各种资源进行深入的发掘,提升对资源循环利用的效率,将废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合理程度内。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规划设计中融入循环经济思想

上文中我们对循环经济进行了一定的论述分析,在农业生态园区规划设计之中融入循环经济的思想,真正的实现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的目的。更进一步而言,在农业生态园区规划设计中融入循环经济思想是农业生态园区建设过程中的最为重要的要求之一,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当代农业生态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需求。规划设计原则简析农业生态园区规划设计原则有以下四个方面:

①协调发展原则。

②统一规划原则。

③因地制宜原则。

④产业化发展原则。

4、规划设计总体规划以及分区的规划

总体规划

该市农业生态园区总体规划是分为八个区位,并以这八个区为整体规划的核心,同时建设了两栋规模较大的农业生态体验馆,如图2所示。

分区规划

而在该市农业生态园区的分区规划设计中,其农业生态园区分成了八个区,其主题是特色农产品手工作坊区域、特色养殖示范区域、珍稀绿化苗木种植区域、特色水产养殖区域、特色休闲果品区域、农耕体验区域、植物区域。在此八个区域中,种植了种类多样植物蔬菜等等,例如在植物区便引进无土栽培技术,共种植了1万m2韩国无土植物,建设出规模浩大的无土栽培植物园。而在特色农产品手工作坊区域中,建立了农家乐一条街,在该区域设置了咸菜坊、磨坊、豆腐坊、油坊等,在这条街中出售的商品一般都是从该农业园区中生产的小麦花生黄豆等制作成的,其手法古老,味道纯正。

还有在珍稀绿化苗木种植区域中,生产了大量中小苗植株,其主要采用了现代林业苗木繁殖培育技术,培育了大量珍稀苗木,珍稀苗木的培育不仅仅能够成为农业园区的绿色景观,同时也能够为农业生态园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而在农耕体验区域之中,在都市之中生活到人们可以在其中尽情体验工艺活动、农业活动,从而实现对古老农耕文明的了解。尤其是对于接受现代文明的孩子而言,农耕区域的存在能够使他们了解相关的农业知识,并为他们提供一个较为完善的实践场所。

综上而言,该市循环经济主导型农业生态园区的规划和设计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将循环经济主导思想融入到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之中,实现了农业生态园多样化、持续化发展的目的,促使其真正成为了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农业生态园。不仅仅带动了该市的经济发展,也成功的为该市树立了良好的发展形象。

5、循环经济主导型农业生态园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总结

实现协调发展

在循环经济主导型农业生态园区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社会文化之间的协调统一。从本质来讲,农业生态园区开发中的观光旅游经济收入仅仅是农业产业的附加值。更为重要的是保护了生态的发展和提高了科技水平,这就要求管理者具有高水平、高素质。”

因此,农业生态园的相关管理者在发展农业生态园区的过程中,必须具备长远的目光,不能过分的追求农业生态园区规模的扩大、经济效益的增长等等。而是在现有基础之上,不去刻意的改变农业生态园区的自然生态。同时必须和乡村的诸多特点进行一定的结合,将农业生产作为农业生态园区发展的基础,构建农业生态的特色,同时融入当地地域文化,以此来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对环境管理方面必须要得到加强,实现文化、经济、自然环境这三者之间良性循环的协调统一。

完善循环经济相关法律法规

循环经济在我国发展时间并不长,因此有关于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基于此,笔者认为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尽快完善有关于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对农业生态园区的建设加以引导。总体来说,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如此才能真正的促使循环经济的不断发展。

6、结语

综合全文来说,循环经济主导型农业生态园区的发展是新型经济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农业生态园区的规划和设计必须将循环经济思想融入其中,才能真正的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农业生态园区。

中职农学教学论文范文 篇六

摘要:本文论述了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以盘锦大洼县西安生态养殖场为例分析生态养殖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针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生态养殖

循环经济已成为21世纪国际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通过的《论文范文论文范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将节约资源确立为我国新的基本国策,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经济的全方位、快速发展,必须把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通过探索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途径及对策,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中国的人均GDP按照5倍左右的增长率增长,到2030年人均GDP可能达到4000美元左右,由于4000美元的水平基本上是以物质性消耗为基础,因此区域人口以物质化为特点的生活水平提高,其对资源和环境的要求将3倍于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要求。消费水平和人口增长两者叠加,未来30年对资源供给和环境容量带来的压力可能达到现在的4—5倍左右。

目前,我国10%以上的耕地受化肥、农药的污染,程度较重的已达133万公顷,耕地由于化肥大量使用已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降到的水平。而农业循环经济以经济活动生态化、资源利用节约化、废弃物资源化的.资源利用方式,在遏制农业污染,促进和谐农业发展,在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发挥重要作用。将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和谐纳入自己的发展机制之中,实现经济和生态相协调的“双赢”,体现的是和谐农业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是节约资源型的生产模式,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是在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的形势下展开的,这决定了防治污染和充分利用资源是当前推进循环经济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有效节约土地资源,促进集约化利用土地,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收益,这在立体生态农业中显示出良好效益即是例证。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有效节约农业资源,节能增收,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其结果都是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走循环经济之路,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二、以盘锦大洼县西安生态养殖场为例分析生态养殖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西安生态养殖场以生态养殖技术为依托,发展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多种经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态农业示范区。生态养猪就是尊重猪只生存的基本权利,恢复其拱食习性.以生产健康食品为己任,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顺应自然规律,最大限度的开发和活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来从事高效的养猪生产。和传统方法相比较,生态养猪模式可以带给养猪户更多的利益,经过多年的总结,可概括为“三省、两提、一增、零排放”。

新兴生态养猪模式不需要用水冲洗圈舍,仅需要满足猪只饮用水即可,所以较传统集约化养猪可节省用水85%—90%。猪粪、尿被微生物分解转化为可被猪食用的有机物和菌体蛋白质,猪通过拱食,可节省精饲料l5%—20%。由于猪场不需要清粪,饲养人员仅需保证及时喂料、翻扒调匀过于集中的粪便,根据垫床干燥程度及时调整湿度即可,所以1个正常劳力批次饲养可达到800头育肥猪,较集约化猪场节约一半的劳力。这就是所谓的“三省”,即省水,省料,省劳动力。

“两提”,即提高抵抗力、提高猪肉品质。由于猪只恢复了自然习性,猪只应激少,又采食菌体蛋白,饲料里又拌有微生物有益菌,大大改善了肠道菌群平衡,抗病力明显增强,发病率减少。特别是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较传统集约饲养有大幅下降。用药论文范文减少8—15元/头。

“一增”,即是增加养殖效益。生态养猪较传统集约养猪仅饲养环节即可减少饲料、水等直接饲养成本40—90元/头。该模式充分利用了锯末、稻壳或者粉碎后的玉米秸秆等作为垫料生产优质生物有机肥,具有改良土壤、促进农作物生长之功效,也可以带来很高的效益。所以新兴生态养猪相对传统集约养猪可增加收入100—150元/头。

“零排放”,即无污染,实现粪污零排放。在生态养殖中,饲料中不提倡添加抗生素,猪肉中无药物残留,所产粪尿经过菌种发酵转变为微生物蛋白,猪场内外无臭味,氨气含量显著降低。该模式的生产过程不对外排放粪污,将传统集约化养猪粪便污染处理问题提前在养殖环节进行消纳,真正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的要求。

该农场的种畜场,利用猪粪尿的污水养殖水生植物水葫芦和细绿萍生产出来的青饲料,构成污水的多级循环利用的养殖模式,不仅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粪尿水得到净化,达到了一个生态循环。

生态养猪,不但从根本上解决了养猪企业对水源、土壤、空气的环境污染,而且可使养猪企业每头猪收益增加元,其中还不包含降低死淘率,提高母猪论文范文率、仔猪成活率,延长母猪繁育周期等隐形效益。所以说,它是一个环保的、节能的、具有社会和企业双赢的、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技术。多年来,按照生态学原理,将养殖、种植、能源、环境综合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以水生饲料为核心,以水为纽带的生态养殖模式,创造了美化、绿化的生态环境,1992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光荣称号,是盘锦市重点生态旅游区。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1、缺乏政府技术和资金支持

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能眭和经济效益好坏,往往取决于技术体系和技术创新能力。虽然,近些年来加强农业生产管理的投入力度,包括资金、科技服务、人力等。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农”字企业贷款难、融资难,发展资金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导致农业设备科技含量较低,技术设备落后,更没有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保障体系,发展循环经济缺乏技术支撑。

另外,技术推广制度不健全,导致农业推广项目和科技成果脱节现象严重。

2、农业循环经济的观念尚未全面树立

农业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模式,其特征是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但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民,广大农民的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前景。目前盘锦市大洼县地区,农民对这种观念还相当缺乏,大部分养猪户的知识水平还停留在中小学文化,而且也没有受过养猪的专业课指导,他们大多是按照老的传缆形势养殖,致使在农、眦生产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制约了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3、小户型养殖业发展困难

生态养殖模式对于农户或是小规模的养殖企业来说很难实行,生态养殖需要一些高端的技术及设施,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小户型的养殖业由于规模小,资金力量薄弱,对于这些要求无法实现。

4、农业土地资源有限

我国人均占有耕地0。106公顷,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3%,美国的1/6,印度的l/2.而且,现有耕地中有2/3属于中低产田,单产水平比发达国家低30%多。随着我国人口和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土地沙化和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土地资源紧缺的形势将更趋严峻。

盘锦市大洼县占地面积1683平方千米,一个年产万头的猪场,按一点式密集布局方案建设,场区占地(不计场外道路、绿化等占地)约需—4公顷,有相当比例的规模化猪场特别是养殖小区占用的是耕地,可想而知,发展一个循环生态养殖场在土地资源方面存在着障碍。

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措施

1、在农村扩大宣传,提高农民意识

中职农学教学论文范文(推荐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