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合同范本的流程(优秀6篇)

时间:2014-01-02 04:10:1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使用合同范本的流程 篇一

在商务合作中,合同的签订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了提高合同签订的效率和准确性,许多企业选择使用合同范本。下面将介绍使用合同范本的流程。

第一步:选择合适的合同范本

首先,需要根据具体的合作内容和合同类型选择合适的合同范本。合同范本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和合同类型进行分类,如销售合同、服务合同、劳动合同等。选择合适的合同范本可以减少后续的修改工作,提高签订效率。

第二步:了解合同范本的内容

在选择合同范本后,需要仔细阅读合同范本的内容,了解其中的条款和要求。合同范本通常包括合同的基本信息、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等内容。了解合同范本的内容可以帮助双方在签订合同时达成共识,并避免后续的争议。

第三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合同范本通常是标准化的文档,不同的合作双方可能会有不同的要求和条款。因此,在使用合同范本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合作情况进行修改。例如,可以修改合同的有效期、付款方式、责任限制等内容,以符合双方的实际需求。

第四步:核对合同的准确性

在修改合同范本后,需要仔细核对合同的准确性。确保合同中的日期、金额、双方名称等信息正确无误。同时,还需要确保合同的条款和要求与双方的意愿一致。核对合同的准确性可以避免后续的纠纷和争议。

第五步:双方签署合同

在核对合同准确无误后,双方可以进行合同的签署。签署合同时,需要确保双方的代表有合法的授权,并在合同上签署自己的姓名和职务。签署合同时,可以选择电子签名或纸质签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第六步:保留合同副本

签署合同后,双方需要保留合同的副本作为备份。合同副本可以作为后续争议解决的依据,也可以作为证据用于法律诉讼。保留合同副本可以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综上所述,使用合同范本可以提高合同签订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选择合适的合同范本、了解合同内容、进行修改与核对、签署合同和保留合同副本等流程,可以有效地管理合同签订的过程,并降低后续的风险和争议。在商务合作中,合同的规范性和合法性非常重要,使用合同范本是一个有效的方式。

使用合同范本的流程 篇二

在商业合作中,合同的签订是保障各方权益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签订合同的效率和准确性,许多企业选择使用合同范本。下面将介绍使用合同范本的流程。

第一步:选择合适的合同范本

首先,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合同范本。合同范本通常根据不同的行业和合同类型进行分类,如销售合同、服务合同、劳动合同等。选择合适的合同范本可以减少后续的修改工作,提高签订效率。

第二步:熟悉合同范本的内容

在选择合同范本后,需要仔细研读合同范本的内容,了解其中的条款和要求。合同范本通常包括合同的基本信息、双方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等内容。熟悉合同范本的内容可以帮助双方在签订合同时达成共识,避免后续的争议。

第三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合同范本是标准化的文档,不同的合作双方可能会有不同的要求和条款。因此,在使用合同范本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例如,可以修改合同的有效期、付款方式、责任限制等内容,以符合双方的实际需求。

第四步:核对合同的准确性

在修改合同范本后,需要仔细核对合同的准确性。确保合同中的日期、金额、双方名称等信息正确无误。同时,还需要确保合同的条款和要求与双方的意愿一致。核对合同的准确性可以避免后续的纠纷和争议。

第五步:签署合同

在核对合同准确无误后,双方可以进行合同的签署。签署合同时,需要确保双方的代表有合法的授权,并在合同上签署自己的姓名和职务。签署合同时,可以选择电子签名或纸质签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第六步:保留合同副本

签署合同后,双方需要保留合同的副本作为备份。合同副本可以作为后续争议解决的依据,也可以作为证据用于法律诉讼。保留合同副本可以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综上所述,使用合同范本可以提高签订合同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选择合适的合同范本、熟悉合同内容、进行修改与核对、签署合同和保留合同副本等流程,可以有效地管理合同签订的过程,并降低后续的风险和争议。使用合同范本是商业合作中常用的工具,可以提高合同签订的效率和准确性。

使用合同范本的流程 篇三

立约人:__________大学(以下简称甲方)接受__________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委托办理__________计划(以下简称本合作案),特立本合约并同意履行下列条款。

第一条工作内容

__________计划,其详细内容如附件(合作计划书)。

第二条工作期间

甲方预定自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起至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止完成本合作案,其内容及进度如附件(合作计划书),双方并得视实际需要经双方同意后,调整工作项目与进度。

第三条工作方式

本合作案之进行及其方式依附件(合作计划书)规定。甲方于本工作进行期间,应提供乙方必要之协助。

第四条智慧财产权

一、本合作案所产生之智慧财产权或技术成果双方共同持有。

二、本合作案所获致之成果于申请智慧财产权时,授权乙方负责办理。

第五条侵权行为

本合作案及其成果如有仿冒、抄袭或侵犯他人权益之行为或引起纠纷时,有关和解、诉讼之损失或赔偿及法律上之应负责任,应由过失一方负责。

第六条本合作案费用

一、本合作案所需费用总计__________元整。由乙方于签约后,分两期缴付甲方统合运用。

二、第一次付款于合约签订后,由乙方支付总经费之一半__________元整(即期支票)于甲方,并由甲方开立收据交予乙方。

三、第二期款数于工作日达一半时,经乙方确认工作进度后,由甲方开立收据向乙方申请,乙方开立即期支票交予甲方。

第七条保密责任

甲乙双方因本合作案而知悉或持有之任何数据文件,非经他方事前书面同意,不得泄漏于任何人。

第八条禁止转让

甲乙双方于本合约中之权利及义务,非经双方书面同意,不得转让予任何人。

第九条成果发表

乙方同意于本合作案完成或产品上市后,须经乙方同意,甲方始得公开发表。

第十条违约效果

除本合约另有规定者,从其规定外,双方如有违反或未履行本条以外其它任一条款规定之情事时,他方得以书面通知限期十五日内改正,逾期未改正者,他方得以书面通知立即终止本合约。

第十一条合约终止效果

一、本合约依前条规定终止后,无过失之一方,得向他方要求损失赔偿。

二、甲乙双方除因前条规定或中止营业理由外,不得要求终止或解除本合约。

三、本合约终止或解除后,甲乙双方应立即将他方交付之所有文件数据、复印件及手抄本返还他方,并不得自行或使任何非合约当事人使用上述他方交付文件或任何与本合作案有关之技术。

四、本合约终止后,双方得按附件(合作计划书)规定之进度及经费分配比率清算经费,双方应于财务中优先给付本合约经费。

第十二条有效期间

一、本合约经双方依法签章后生效。

二、甲乙双方在本合约第七条款之责任,不因本合约终止或解除而免除。

第十三条合意管辖

若因本合约而涉讼时,双方特此同意以__________法院为第一审管辖法院。

第十四条完整合意

本合约书未约定事项,双方得以换文方式另行约定,修正时亦同。

一、附件(合作计划书)之效力与本合约同。但两者有抵触时,以本合约为准。

二、乙方应提出公司执照、__________、__________影印本交由甲方。

第十五条合约份数

本合约书正本壹式二份,副本四份,分送双方保存,以资信守。

第十六条本合约书经双方首长暨计划主持人签署后生效。

第十七条本项目计划主持人中途如因有事故变更,须征得双方同意。

立约人:__________________

甲方:________________大学

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

计划主持人: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股份有限公司

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司统一编号:____________

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附件:合作计划书(略)

使用合同范本的流程 篇四

(一)核实确认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

1、合同对方为自然人:核实并复印、保存其身份证件(勿以名片代之),确认其真实身份及行为能力。

2、合同对方为法人:

到当地工商部门查询其工商注册资料并实地考察其公司情况,确定其真实性;

核实订约人是否经其所在公司授权委托,查验其授权委托书、介绍信、合同书;

签订合同必须加盖对方单位公章、合同专用章。

3、合同对方为“其他组织”:

对方当事人为个人合伙或个人独资企业,核对营业执照登记事项与其介绍情况是否一致;由合伙人及独资企业经办人签字盖公章。

法人筹备处:确认经办人身份及股东身份,加盖法人筹备处和股东公章。

4、合同对方除加盖公章、私章外,要亲笔签名。

(二)合同形式:

1、必须以书面形式签订合同;

2、采用口头、信件、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必须签订确认书并盖章签字;

3、倒签合同要标明合同背景。

(三)合同的必备条款要具体、明确:

1、当事人名称须真实、一致;

2、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包装方式要具体、明确;

3、注意验收方法、程序和时间;

4、履行方式须具体:交货方式、结算方式;

5、履行期限须确定某一时间点或时间段;

6、尽量明确本司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

7、违约责任要量化为违约金或确定违约赔偿金的计算方法;

8、解决争议办法为协商、诉讼,约定由本司所在地法院管辖或广州仲裁委员会仲裁。

(四)订约前的合同义务:

1、尽协助、通知义务;

2、订约时获取的对方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和使用。

(五)对公司开出的授权委托书、介绍信、盖章的合同书等授权性文件要跟踪管理,出具时应标明合同对方名称及授权范围、有效期限,业务结束要及时收回。

业务人员离职要及时收回上述文件,无法收回的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相关单位并做证据保全。

发现业务人员在委托授权终止后仍以本司名义签订合同的,及时确定是否追认;不予追认的要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并进行证据保全。必要时要求警方介入,追究其刑事责任。

(六)遇有重大误解、显失公平、受欺诈、胁迫、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及时收集保全证据,在除斥期间内行使撤销权(即一年)。

(七)合同签订后,合同原件须交公司统一保管。

(八)合同内容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得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的利益,不得含有造成对方人身伤害或因故意及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

使用合同范本的流程 篇五

经甲方: 与乙方: (身份证号: )友好协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制定以下培训项目合作协议。

一、合作培训项目内容为广州市秘书学研究会教育培训中心拥有的《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考证班》、《速记技术培训》、《信息化商务秘书》等,其他现有或以后推广的项目经双方同意也可列入本次协议内。

二、甲方为乙方的管理机构,负责提供相关的项目资料和必要的协助。乙方为甲方的培训顾问,负责按照双方商定的项目内容开展推广工作,招收学员。

三、双方仅为项目合作关系,不存在员工与企业的性质。甲方仅按照协议要求支付乙方合作项目的提成,其他费用乙方自负。

四、合作期从200 年 月 日至200 年 月 日止。合作期满,除非经双方商定再续,否则合作关系自行中止。

五、合作项目提成如下:

1、 (提成 %)

2、 (提成 %)

3、 (提成 %)

4、 (提成 %)

5、 (提成 %)

六、提成办法。甲方在完成招生手续,收取学员所有费用后,以双方商定的形式支付乙方提成。提成额以学员收费的总额为基础计算。

七、乙方在利用甲方名义进行招生的过程中,需遵守甲方的管理规定,保守甲方的商业秘密,不得向第三方透露。不得将由合作项目招收的学员转移到第三方。

八、甲方在合作的过程中会介入了解调查乙方开展招生的情况,若发现乙方有违反协议条款,甲方有权单方面中止与乙方的合作。若乙方有损害甲方利益的行为,追究相关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九、若双方出现不可调解的矛盾,提交仲裁机构予以裁决。若本合作项目出现不可抵抗的因素需暂停或结束,双方应本着谅解的原则协商解决。

十、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自签定之日起生效。

甲方: 乙方单位(学校):

代表: 乙方:

执照号: 身份证号:

使用合同范本的流程 篇六

劳动合同订立与劳动关系建立是我国《劳动合同法》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决定了劳动合同订立与劳动关系建立时常处于分离状态。为此,有必要从法律上进行识别,以利于对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权利的救济。

基于劳动关系建立的实践性考量,《劳动合同法》第10条将劳动合同订立与劳动关系建立预设为三种可能情况:其一,劳动关系建立与劳动合同订立同时发生。其二,劳动关系已建立,但劳动合同并没有订立。其三,劳动合同已订立,但劳动关系并没有建立。为此,正确识别《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才能有助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及其适用。

一、“理想模式”与“现实模式”的一般法律识别

从通常意义上讲,上述第一种情况可谓“理想模式”,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用工”的同时订立劳动合同。为此,上述第二、第三种情况可谓“现实模式”,即先建立劳动关系(指用工发生)后订立劳动合同(指书面形式),或者先订立劳动合同(指书面形式)后建立劳动关系(指书面合同)。

对于上述第二种情形,《劳动合同法》第10条第二款规定,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同时,为固定劳动合同之证据功效,《劳动合同法》又为用人单位违反上述规定设置了严厉的法律责任。其中第82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至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依《劳动合同法》第81条规定,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从用人单位违法成本看,上述条文可促使用人单位主动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从劳动者权益救济看,上述条文明确为劳动者指明了法律救济的路径;从行政执法效率看,上述条文为劳动行政部门依法行政提供了法律依据。另外,对于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1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形,《劳动合同法》第14条第三款规定,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由此可见,对于先建立劳动关系后订立劳动合同,无论从法律责任讲还是从稳定劳动关系讲,立法者都是着眼于追求劳动合同订立与劳动关系建立共存的效果。因为,这不仅符合劳动关系建立的客观要求,而且符合劳动合同订立的实际需要。

对于上述第三种情形,《劳动合同法》第10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此谓先订立劳动合同(指书面形式)后

建立劳动关系(指书面合同)之情形。无论是立法者还是法律适用者,乃至一般理性之人,从语意上解释或者理解此条款是容易的,即劳动合同订立与劳动关系建立是有区别的。也就是说,劳动合同订立并不意味着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合同订立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为判断根据,劳动关系建立以“劳动者为用人单位实际劳动”为判断根据。对此等情况识别有两种途径:其一,劳动合同订立后,劳动者按照劳动合同约定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这种情形既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并建立劳动关系的常态,也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实现各自利益的法律手段。其二,劳动合同订立后,劳动者并没有按照劳动合同约定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这种情形并不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并建立劳动关系的常态,也不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时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二、劳动合同订立后劳动用工未发生的特殊法律识别

对于劳动合同订立后,劳动者并没有按照劳动合同约定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之情形。《劳动合同法》并未就权利救济及其法律责任作进一步明确规定,此种情形将直接影响法律的适用。

(一)劳动合同订立后劳动用工未发生之情形

基于客观原因,劳动合同订立后,劳动用工未发生之情形有:其一,就劳动者而言。例如,劳动者病故或者需要住院治疗(包括劳动者全部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不符合劳动合同订立时所要求的劳动行为能力),或者劳动者因其他客观原因不能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如劳动者需要照顾家庭、需要在国内学习或者出国深造,等等。其二,就用人单位而言。例如,用人单位因市场经营变化,在原有员工已满足的情况下招用新劳动者实属不必要。又如,用人单位因违法经营已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或者用人单位已依法进入破产还债程序,等等。一般来讲,上述情形可称为“履行劳动合同客观不能”,且非由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过错所致。一般来说,基于客观原因阻却劳动用工发生的,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不应承担法律责任。

基于主观原因,劳动合同订立后,劳动用工未发生之情形有:其一,就劳动者而言。例如,劳动者因其他单位给予的条件优越而已与其他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并建立了劳动关系。或者说劳动者以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业已订立的劳动合同。其二,就用人单位而言。用人单位已招用了其他劳动者,或者说用人单位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业已订立的劳动合同。一般来讲,上述情形可称为“履行劳动合同主观不能”,且是由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过错所致。一般来说,基于主观原因阻却劳动用工发生的,劳动

者或者用人单位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二)劳动合同订立后劳动用工未发生之性质

《劳动合同法》第16条规定:“劳动合同由用人

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从条文本身解释或者理解,劳动合同生效的时间,是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为判断根据。也就是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协商一致(即实质要件)的基础上,已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即形式要件),劳动合同就生效。需要说明的是,已生效的劳动合同是否有效,则属于法律评价,即劳动合同的生效并不必然导致劳动合同的有效。一般来讲,合同生效的法律意义是,合同经依法成立,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由此可见,劳动合同订立后,即使劳动用工未发生,该劳动合同已不是一个处于“事实状态”的劳动合同,而是一个处于“法律状态”的劳动合同。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应以《劳动合同法》为依据解决。

(三)劳动合同订立后劳动用工未发生之解除或者终止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39条、40条规定,劳动合同法定解除是以劳动合同处于“实际履行状态”为发生根据。也就是说,劳动者已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在用人单位正在从事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劳动合同解除。由此可见,对于劳动合同订立后,劳动用工未发生,只能适用协商解除,不可能适用法定解除。《劳动合同法》第36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此条可适用于劳动合同订立后劳动用工未发生的解除。需要说明的是,劳动合同的解除是针对已生效且尚未履行的劳动合同,或者正在履行的劳动合同。另外,法定解除仅适用于履行过程中的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4条规定,劳动合同终止有:劳动合同期满;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根据上述规定,从时间角度看,劳动合同的终止可分为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过程中的终止和履行期满的终止三种状态。劳动合同订立后,劳动用工未发生的劳动合同,应属于尚未履行的终止。

(四)劳动合同订立后劳动用工未实际发生的几种特殊情形

正如前文所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劳动用工未实际履行而发生的特殊情形,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的权利救济及其法律责任应如何处理,是一个十分棘手而又现实的问题。本文就此问

题作一讨论。

第一,劳动者初次上班或者因工外出受伤是否应认定为工伤。属于此种假设的情形有:其一,劳动者第一次上班途中受到的伤害事故。其二,劳动者受用人单位临时指派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工作受到的伤害事故。

就第一种情形而言,是否认定为工伤应以《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六)项、第15条第(二)项规定为根据,即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职工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视同工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职工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劳动者,但可定性为“准劳动者”,以此求得成文法律的根据。至于其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酗酒导致伤亡的、自残或者自杀的,则依《工伤保险条例》第16条规定,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为工伤。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劳动者在第一次上班途中受到的伤害不是机动车所致,而是由于他人的不法侵害,那么,他的请求权根据就不是《工伤保险条例》,而是《民法通则》或者《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就第二种情形而言,尽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约定的履行劳动合同期限尚未成就,但劳动者因受用人单位指派临时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工作受到的伤害事故,是否应认定为工伤则应依不同情形而定:其一,如果劳动者连续不间断地执行用人单位指派的工作,应视为劳动用工提前发生,在此情形下发生的伤害事故应认定为工伤。因为,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五)项规定,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其二,如果劳动者受用人单位指派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工作,是基于委托代理产生,那么,由此发生的他人侵权行为,应依《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由侵权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如果侵害人无力赔偿或者没有侵害人的情况下,劳动者提出请求的,由用人单位给予劳动者适当补偿,也符合最高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2条的规定。

第二,劳动者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劳动合同。劳动关系建立实质上讲就是劳动者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开始实际履行劳动合同。那么,对于劳动合同订立后劳动关系未实际发生前,劳动者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劳动合同,这在合同法理论上被称为“预期违约”。其基本含义是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由于这种单方解除合同的行为导致合同目的落空,并给对方造成损害,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对上述问题的法律规制主要有如下规范性法律文件:其一,《劳动法》第90条规定,劳

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其二,原劳动部《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

第99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本法中的“依法”是指《民法通则》等。其三,原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第17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职工时应查验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以及其他能证明该职工与任何用人单位不存在劳动关系的凭证,方可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其四,《劳动合同法》第91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可见,上述事实虽然为劳动法所规定,但从内容上看显然属于民事法律规范的内容,体现了劳动法规范的私法特性。

应该说,上述规定同样适用于劳动合同订立后劳动关系尚未建立之情形。不论是权利救济还是法律责任承担都应以民事法律规范为根据。其中,一方当事人在有过错的情况下给对方造成损害,应是识别法律责任的关键。另外,对于劳动合同订立后劳动关系尚未建立,用人单位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行为表明不履行劳动合同之情形,仍应依上述劳动法规范为识别依据。

总之,立法技术本身决定了法律条文的设计采“归纳”方法,同时,司法性格决定了法律条文的适用采“演绎”方法。所以,对劳动合同订立与劳动关系建立的识别,应立足于上述两个层面上的分析。

(原载《中国劳动》2008年第1期)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王立明

使用合同范本的流程(优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