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2010录取分数线为520分左右
专业培养民族素养,很不错!咨询QQ 527668368
百科名片中南民族大学校徽
中文全称为中南民族大学,英文名称是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坐落于武汉南湖,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前身为中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1年,2002年3月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学校占地1446亩,校舍面积70万平米,学校馆藏图书250余万册,拥有全国高校第一家民族学博物馆。
目录[隐藏]
基本信息学校师资学科建设科技研究对外交流荣誉称号历史沿革校训释义历史沿革校园环境现任领导社团组织校园媒休院系介绍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学校全称:中南民族大学
前身:中南民族学院
英文名称: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民院路708号
邮编:430074
校训:笃信好学,自然宽和
[编辑本段]
学校师资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季,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中南民族大学
,湖光山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学校现有55个民族的全日制在校生21402人,折合学生数达到22657人。教职工1807人,其中专任教师1093人。教师中,现有正副教授547人(其中首席教授2人),博士、硕士导师264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24人,省部级专家32人,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较高、发展良好的师资队伍。
[编辑本段]
学科建设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为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服中南民族大学
务,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学校开设了9大学科门类的57个本科专业,10个专科专业;有覆盖10大学科门类的硕士学位点44个,其中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2005年,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民族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1门国家精品课程,12门省级精品课程,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湖北省高校优势学科,2个湖北省高校特色学科,13门省部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品牌专业,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008年,学校成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学校设有少数民族经济、女书、土家族、应用化学、等离子体、生物医学工程等48个研究所(中心)。
[编辑本段]
科技研究"十五"期间,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5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40余项;教学科研人员出版各类著作近200部,发表论文4000余篇。学校高度重视对学生的素质中南民族大学
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以"笃信好学,自然宽和"的校训激励学生奋发图强,鼓励学生全面发展。50多年来,学校已累计培养了约60000名各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他们遍布祖国的四面八方,为维护民族团结与稳定,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编辑本段]
对外交流中南民族大学杰出的办学成就赢得了广泛
的国际声誉。随着教育改革与中南民族大学开放的不断深入,学校加快了对外交流、开放办学的步伐。目前,学校已与美国的威斯康星Plattville州立大学、La Crosse州立大学,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北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加拿大的圣2010高考分数线-弗朗西斯2010高考分数线-泽维尔大学,德国路德维希堡财政与公共管理大学,日本的东京学艺大学、文理大学、文教大学,韩国的全北大学、全州大学、庆熙大学、全南大学,法国波尔多四大等20余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定期选派优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到国外访问、交流、学习,选派教师出国讲学、进修和科学研究,也聘请外国专家来校执教和开展合作,扩大了学校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
[编辑本段]
荣誉称号近年来学校事业获得了飞速发展,2001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中南民族大学
随机性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2年学校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2003年9月,学校成为国家民委与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建院校,2001-2002年、2003-2004年、2005-2006连续3次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2005年5月学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该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我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再度荣获优秀。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1950年,为了适应少数民族地中南民族大学区的工作需要,满足培养各少数中南民族大学
民族干部的迫切要求,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发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方案明确提出了创办民族学院,并对民族学院的培养目标,学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经费来源、学生生活待遇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1951年1月,中南军政委员会遵照国家政务院颁发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的规定,委托中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筹办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并由中原大学副院长孟夫唐(1951年-1953年11月)兼任院长。同年四月开始选择校址,经过三次移动,于12月最后确定校址在武昌洪山南麓(现湖北省军区大院内)。
1951年5月,中南军政委员会下达征调学员通知,全中南地区总数为200人,征调对象以行政干部为主,主要培养县、区级干部(其中也有县级文科科长及其他教育行政干部),他们学习期满后仍回原籍工作。所有学员全部学习6个月。从征调的学员身份来看,一开始学校的定位在于干部培训方面,而学校也就相当于干部进修"基地"。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第一期学员,于1951年八月开始入学,他们分别来自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包括苗、瑶、壮、黎、回、侗、毛南等11个民族。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主要只有初中和小学文化,还有的是文盲。他们来自不同的区域,民族众多,语言不通、风俗习惯互异,文化水平悬殊、宗教信仰不一,这给学院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但是能做好这方面工作,在当时来讲有着极大的政治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952年7月新校舍的建设工作正式动工,同年10月完成第一期工程。首批建成行政楼、学生宿舍、教室等四栋楼房,这时学院迁入新校址。
1952年11月27日,经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将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改名为中南民族学院。由中南民族事务委员会领导,院长仍由孟夫唐兼任。第二期学员336人包括19个民族于1952年10月开始入学,并在洪山新校址举行开学典礼。
中南民族事务委员会为了集中力量办好中南民族学院,决定将1953年着中南民族大学
手筹办的广东民族学院停办,把已集中到中南民族大学该院的干部、学员调到中南民族学院,作为中南民族学院的干部和学员。1953年4月,广东民族学院迁入中南民族学院。1953年7月,学院教职工达130人学员569人。学校组织形式由院、科、组三级改为院、处、科三级组织系统。另外还设立了院刊编辑委员会,领导院刊编辑出版工作。中南民族歌舞团则是院长领导下的附设机构,后并入中央民族歌舞团。
1953年十一月,孟夫唐辞去院长职务,后由中南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熊寿祺兼任院长。1954年调李守宪出(1954年8月-1958年4月)任院长一职。
1954年中南行政取消后,中南民族学院改属中央教育部领导,湖北省教育厅代管。1956年秋开学后,中南民族学院在校学生达1062人。
[编辑本段]
校训释义民大校训为"笃信好学自然宽和"校训
笃信好学。语出《论语2010高考分数线-泰伯》:"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笃",忠实、忠诚、专一之意。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礼记2010高考分数线-中庸》),"小民笃于农,则财厚而备足。"(《管子2010高考分数线-君臣下》)等。"信"在《论语》中共出现过38次,孔子认为,"信"是一个涉及做人、交友、社会、治病、取人、治国诸方面的伦理范畴,是其"刚、毅、恭、敬、忠、信、宽、敏、惠、勇"等"仁"的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之一。"笃信好学"中的信,指的是"信仰"、"信念、""信心"之意。"笃信好学",意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并勤奋学习。孔子认为,"笃信"与"好学"是一个人道德修养过程中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对真理的服从既要绝对"笃信",还要"好学"。"学"指的是学习知识,提高认识,充盈其身。"人不学,不知道"。每个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高道德认识,加深道德情感,完善道德修养。"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孔子认为一个人尽管有上述"六言"的美德,但如果不学习,就会偏而不舍,产生"六蔽",所以君子必须"学以致其道"。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好学堪为表率,正是他对学习重要性充分认识的缘故。
自然宽和。"自然"引自蔡元培先生"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的教育思想。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教育家,"发展个性,崇尚自然"是他一以贯之的教育思想。蔡元培十分强调按照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实际来进行教育,要尚自然,展个性。为此,他反对在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教学,主张启发式教学。强调要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重视学生自动、自学、自助、自己研究的方法。"宽和"在中国古代哲学典籍中虽不是一个独立的名词,但"宽"与"和"分开来用,含义颇丰。"宽"在古代哲学中是"仁"的内容之一,有宽弘、宽厚之意。宽弘意在宽之范围、广大,与宽广相通。对物的宽弘表现在与万物同体,不设界、不分内外、不分物我、与整个世界合而为一。对人的宽弘表现在能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