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的《穹顶之下》观后感:关注雾霾【精彩6篇】

时间:2013-06-04 09:37:4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柴静的《穹顶之下》观后感:关注雾霾 篇一

《穹顶之下》是柴静拍摄的一部关于中国雾霾问题的纪录片。通过镜头中的真实画面和深入调查,柴静向观众们展示了雾霾对中国人民生活和健康带来的巨大影响。这部纪录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使更多的人了解到雾霾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激发了对环境保护的共同关注和呼吁。

观看《穹顶之下》后,我深感雾霾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纪录片中展示的雾霾所带来的恶劣天气和健康问题让人痛心。在中国,雾霾不仅仅是一个气象现象,更是一个环境和健康问题。雾霾不仅污染了空气,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纪录片中呈现的那些罹患疾病的孩子们和呼吸困难的老人们,让人触目惊心。

雾霾问题不仅局限于某个地区或某个国家,它是全球性的问题。纪录片中通过对比国内外的数据和调查结果,向观众们展示了中国雾霾问题的严重性。在国外,许多国家都采取了措施减少空气污染,而在中国,我们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纪录片中揭示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让我深感担忧,同时也给了我更多反思和思考的空间。

《穹顶之下》并不仅仅是告诉我们雾霾问题的严重性,更重要的是呼吁每个人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参与到环境保护中。纪录片中通过介绍一些环保组织和个人的努力,向观众们传达了环保的重要性和每个人都可以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的信息。我被柴静所展示的那些积极向上的力量所感动,也被她所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所启发。

观看《穹顶之下》后,我深刻地认识到雾霾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解决雾霾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政策的监督和执行,促使企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企业应积极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作为个人,我们也应该从自身做起,提高环保意识,减少能源的浪费和污染物的排放。

总之,柴静的《穹顶之下》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纪录片,通过真实的画面和深入的调查,向观众们展示了雾霾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观看这部纪录片后,我深感雾霾问题的严峻和复杂,也认识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希望这部纪录片能够引发更多人的关注和行动,共同为改善环境、保护健康做出贡献。

柴静的《穹顶之下》观后感:关注雾霾 篇二

《穹顶之下》是一部令人震撼的纪录片,它向观众们展示了中国雾霾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柴静通过深入调查和真实的镜头,让我们看到了雾霾所带来的恶劣天气和健康问题,以及雾霾背后的深层原因。这部纪录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激发了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的共同呼吁和行动。

观看《穹顶之下》后,我对雾霾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和清晰。纪录片中呈现的雾霾所带来的影响让人痛心。那些罹患疾病的孩子们和呼吸困难的老人们,让人感受到雾霾对人们生活和健康的巨大威胁。在中国,雾霾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不仅仅是一个气象现象,更是一个环境和健康问题。

雾霾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它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纪录片中通过对比国内外的数据和调查结果,向观众们展示了中国雾霾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在国外,许多国家已经采取了措施减少空气污染,而在中国,我们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穹顶之下》并不仅仅是告诉我们雾霾问题的严重性,更重要的是呼吁每个人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参与到环境保护中。纪录片中通过介绍一些环保组织和个人的努力,向观众们传达了环保的重要性和每个人都可以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的信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提高环保意识,减少能源的浪费和污染物的排放。

观看《穹顶之下》后,我深刻地认识到解决雾霾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促使企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企业应积极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作为个人,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减少能源的浪费,选择更环保的出行方式,鼓励身边的人一起参与到环保行动中。

总之,柴静的《穹顶之下》是一部令人震撼的纪录片,通过真实的画面和深入的调查,向观众们展示了雾霾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观看这部纪录片后,我对雾霾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意识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希望这部纪录片能够引发更多人的关注和行动,共同为改善环境、保护健康做出贡献。

柴静的《穹顶之下》观后感:关注雾霾 篇三

  “拒绝雾霾,还我一片蓝天”这应该是我们共同的心声。昨天我看了央视记者柴静的公益片——《穹顶之下》深有感触。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揭开了雾霾是什么?它是从哪来的?我们应该怎么办?雾霾是飘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它被吸入人体的呼吸道后给人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它最大的原因来之于我国当前燃煤和燃油存在四大问题——“消耗量大”、“质量低劣”、“缺少清洁”、“排放失控”。北方的许多钢铁厂,大量用的劣质煤不经过清洁,以至黑色浓烟从烟囟排到半空,使我们看不到了蓝天。城市里,每天这么多辆汽车,也会排放出许多PM2.5。但同样日本的东京和我们的北京都汽车这么多,但他们的城市为什么这么干净呢?原因是我们很多车用的油品达不到国四标准,而且很多汽车的排放都达不到要求,这也关系到我们国家在体制上出现的种种问题。

  而作为我们现在能做到的是什么呢?我们应该少开车,叫大人少抽烟,出门骑车、坐公交,还有一点就是做到不要放鞭炮、烟花,今年过年烟花爆竹声虽然少了,但我想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治好雾霾,我们一定会重新看到蓝天和星星的。

柴静的《穹顶之下》观后感:关注雾霾 篇四

  完整的看完穹顶之下,心情复杂,甚至可以用毛骨悚然来形容。震惊于柴静能交出这样一份作品,不简单。作为普通人,我们其实是生活在一个对咨讯难辩真假的时代。平心而论,这篇报告所叙说的数据和实例,如此坦白和赤裸裸,是能让我信服的。

  世界性难题这么多,柴静偏偏选了这个治理污染的课题,除了受到女儿病因的启发,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个课题是有解决方案的,并不像医学难题那样需要前沿科技来突破。当每一个普通个体认识到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意识到一丝微小的力量也可以是有用的,那么,它就有被改善被改变的可能。

  尽管如此,为何普通大众仍不愿付出这微小的力量?因为我们觉得,这样的努力根本就是杯水车薪。事件的核心不是这么简单。如果政府的改变,政策的改变可以做到更有效更务实更专业更有决心,那么问题就能得到更高效的解决。所谓的新闻调查之所以被大众信服,原因就是它能深入挖掘到事件的最初和核心从而理清来龙去脉。但当结果出现,我们发现这一切原来都还是政策引导下的结果,很多悲剧的发生是长期惰政甚至渎职造成的',我们心底就会涌出无限的失望,这股失望之气会毁掉很多正能量!看似单纯的治理污染的课题,其实不可避免的牵扯到能源问题和腐败问题。当今世界能源有多重要,想想中东战争,冠冕堂皇的借口背后抢的是什么?想想被拿下的中国贪官里有多少是能源系出身。大家就该明白了。

  看到后半部分,英国能源大臣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你知道吗?负责整个伦敦电力分配的,是一家中国公司!这足以证明中国科技是有实力的,只是在国内受限于体制,英雄无用武之地!这又让我联想到众多知名企业,赚着中国百姓的钱跑到纳斯达克去上市,玩转资本市场并让美国人分享红利,个中道理异曲同工啊!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的中国,体制改革之路很难走,这块硬骨头不从根上一刀刀把肉剔下来,任何理想都只是幻想。

  写这些文字之前,我特地去刷了一下很久都没刷的微信,想看看朋友们对此事的评论。结果是什么?大家好像反而更关心柴静本人,她为何在美国生孩子?她孩子的先天缺陷是否与其私生活不正常有关?呵呵,有一丝失望。比知道真相更可怕的是什么?是漠视真相!

  大家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呼吸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保护环境其实就是保护我们自已……

柴静的《穹顶之下》观后感:关注雾霾 篇五

  柴静,一位曾经当选中国记者风云人物、央视十佳主持人的美女记者,一位思想锐利、口齿伶俐、目光犀利的“女汉子”,在2014年低调辞职沉寂一年后,又风尘仆仆地站上了演讲台,向现场观众汇报她一年来所做的事情:调查大气污染尤其是雾霾泛滥的真相。她也因此一夜爆红,瞬间成为无数网友和无数“哥”心中最耀眼的女神。

  就在两会筹备之际,柴静将她的调研资料都提交给了全国人大,引起了有关部门和专家的高度关注。也就在2015年初的腊八节,她站在了星光影视园的演讲台上,面向观众和摄像机背后的大众,心情起伏地讲述着雾霾是什么、它从哪里来、我们怎么办?不需要任何讲稿,那些想要说的话,已经在她心底憋了太久。2月28日,柴静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上线仅一天,就被播放了近亿次,片中,一次次的采访、一组组的对比、一个个的案例、一串串的数字,令听众们不禁陷入深思。与人们休戚相关的大事让观众心有戚戚,“同呼吸,共命运”在这样的背景下,已不是冠冕堂皇的口号,而是实在紧迫的问题。

  拜访国内外多家研究大气污染的权威部门和学术机构,调研污染空气的企业、事主及其背后的执法困境,柴静用了数百个数据、几十张图表,为我们拨开雾霾背后的层层真相:燃煤和燃油消耗量大、相对低质、前端缺少清洁、末端排放缺乏控制,而这些问题的监管执法又很难落实。没有严惩不贷的手段,就难有改进和创新,就会让金山银山和矿山毁掉青山绿水和蓝天。为此,她呼喊,她奔走,她在担当曾为新闻媒体人的社会责任。关心每个人健康,带给每个人希望,这不是女神是什么?

  当然,个人调研毕竟并不专业,难以概全,角度和辨析也可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些内在的关联性还不直接,一些系统的解决方案亦有待商榷,但它至少起到了启蒙引导的科普作用,让人们对雾霾、空气乃至水源清洁等诸多令人怵目惊心的环保问题倍加关注。有关注就会有监督,有呼吁便能有进步,而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往往能决定至少是影响解决问题的速度。我们衷心期待着互联网的公民行动精神,能够尽早尽多地从线上走到线下,能够从一人一事一时一地的一言一行做出改变。

  据柴静自述,促使她展开雾霾调查的原因是她的女儿没出世便患有肿瘤,从一出生就接受手术,因此她决定辞职,打算用相当一段时间照顾孩子,并帮助更多的孩子寻找雾霾的真相。柴静这种因为心底有爱惜而去做什么的初衷的确让人感动,不过,我们不禁思索这样的调查报告的撰写者为什么是柴静?我们更加希望下一次这样的报告不再是公益性质的个人调查,不再是柴静和雾霾的私人恩怨。柴静的声音,打开了一个黑匣子,应该让更多的民众“看见”,也需要让更多的高层听见,正如人民网在官方微博中所言:“穹顶之下别让柴静太孤单”。

  新的《大气防治法》正在酝酿,环保部门和环保组织的权力将被加强,也许能就此长出“铜牙铁齿”。然而,我们不应就此静默等待,而应立即采取行动,因为,每一天我们都在呼吸,每一天我们都被伤害,我们又岂能等待?作为个体,我们能做的或许不多,但纵观历史,许多深刻的重大改革往往萌发于每个微乎其微的努力汇聚起来的力量。公众监督的力量是绝对不能低估的,因为它无处不在,特别是在现代科技如此发达、网络覆盖如此广泛的今天,群众的眼睛更加雪亮,民意的渠道更加畅通,我们岂能懒于作为?

  从公权力部门抓起,落实各项法规,重拳惩治不作为的部门、钻空子的企业、无视法的个人;从身边改起,与有污染的企业、有扬尘的工地、冒黑烟的车辆、排油烟的饭店作坚决的斗争;从自己做起,少烧煤炉子、少开私家车、少买排碳量大的企业产品……包括这次她拿出自己前年出书赚来的百万稿费拍摄和制作了这部让人震撼的纪录片,以及由此引发人们对环境保护、绿色发展、能源体制改革话题的升级式讨论,也是一个唤醒人们麻木神经的实实在在的行动。若是人人都这么毅然决然地捍卫我们这颗蓝色星球的环境,人类的健康才有真正持久的保障。

  “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推诿,我要站出来做一点什么。我要做的事情,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是此身。”柴静的呼唤让人怦然心动。从自传性作品《看见》到空气污染深度调查《穹顶之下》,我们蓦然发现退隐一年的柴静能够再次走红是必然的,因为当她把关注的目光从自己身上放大到整个星球时,她就已经成熟了。

柴静的《穹顶之下》观后感:关注雾霾 篇六

  刚开始看这部纪录片只是因为看到标题,柴静自费百万拍摄雾霾报告,能让一个人不惜花费巨资也要说出来的东西,想必真诚至极。刚开始看觉得无聊,这么多数据,看起来也费劲,那么多化学名称根本不理解。可是越来越看到,越有心痛之感,有一种黑色幽默在弥漫。那些为了利益不停追逐的人们啊,那些利益链上的权力者。柴静有一句话说的真好:人性啊!

  越看越让人觉得沉重。这已经不仅仅是一篇雾霾报告。我已经理解了柴静为什么会觉得随时都想是在过一种临时的生活。中国用三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别人近一个世纪的路。其中还有一句话说得好:不是会影响到发展,我们取得了利益,我们之前做错了,现在就要来付出代价,不关乎发展。是啊,我们本就做错了,为什么还要环境替我们承担过错?我们该去认错,承担代价,一错再错,只会让原本的环境负荷量提前缩小。柴静说,每次我望着这个在宇宙中孤独旋转的星球,就像是在望着我的亲爱的人。

  我要保护她们,所以我要保护地球,我要保护地球,才能保护我爱的人。是啊!这星球上生活着我们,我们每一个细微渺小的存在,人性就是这样欺软怕硬,法律的尊严在于执行。当我们的执法者不再执法,也就给了人性罪恶的沃土。法律能管得了90%的人,那就够了,不是每个人都有良心的。但是如果连执法都没有,那大气法真的就只是摆设,再次修订也只是0次执行。

  要让空气维持APEC蓝很难吗?难。对一个大国来说,尤其难。治大国如烹小饪,但是如果我们能每个人都出一份力,都用自己人性善良的一面去善待我们的环境……我们常说善待他人,为何偏偏不能善待环境?现在是用生命在换取金钱,每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后果如何,那将来呢?子孙后代呢?鼠目寸光。可即使我们有的人知识学得再多,不愿意放下手中那一点点利益,现在怎么不去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只记得奋斗,忘了退路。

  幸好,我们还有那么一些人,还在保留着那么一点认知。或许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有这个认知的,只不过,我们选择的是戴上口罩,而他们选择的是带上责任。

  一个国家,假若到了民众都麻木的状态,真的是可悲。有些人一辈子都不明白自己到底干了什么,无知真的太可怕。可是当你拥有知识,却改变不了现状的时候,无奈呵。幸好,幸好终于有人觉醒。

  希望,我们不再重复伦敦和洛杉矶的悲剧。

柴静的《穹顶之下》观后感:关注雾霾【精彩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