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闭岛》观后感【精彩5篇】

时间:2017-07-06 04:24:4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禁闭岛》观后感 篇一

电影《禁闭岛》是一部由马丁·斯科西斯执导的心理悬疑片,影片通过令人出乎意料的剧情和扣人心弦的表演,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心灵游戏。在观影过程中,我被电影所展示的深邃思考和道德困境所吸引,同时也被电影中的演员们出色的表演所震撼。

整个故事的背景设定在1954年,主人公泰迪·丹尼斯在调查一起禁闭岛精神病院的女性病人失踪案时,来到了这个名为“禁闭岛”的神秘地方。影片通过一系列的悬疑事件和线索,引导观众一同追寻真相。而在这个过程中,观众也不禁思考了很多关于道德、自由和真相的问题。

首先,电影中对于道德问题的探讨令人深思。在禁闭岛,病人们被隔离在一个严密的环境中,接受着各种心理疗法,但这些疗法背后是否存在着伦理问题呢?影片中,泰迪不断质疑医生们的治疗方法和对病人的伦理道德。他认为,医生们在试图通过人为制造恐惧和痛苦来治疗病人,这样的方法是否真的能够帮助他们康复?这个问题让我不禁思考起来,作为医生,他们是否应该尊重病人的尊严和权益,而不是用各种手段试图改变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其次,电影中对于自由的探讨也引人深思。禁闭岛上的病人们被认为是危险的罪犯或精神异常者,因此被剥夺了自由。然而,他们内心的渴望自由的情感却一直存在。泰迪本身也是一个渴望自由的人,他试图揭开禁闭岛背后的真相,为自己和其他病人争取自由。影片通过这样的设定,让观众思考什么是真正的自由,自由是否只是身体的束缚,而心灵是否可以在束缚中自由飞翔。

最后,电影中演员们出色的表演也是吸引观众的一大亮点。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在片中饰演的泰迪·丹尼斯展现了他出色的演技,让观众完全沉浸在角色的情感之中。他用细腻的表演将泰迪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为之动容。同时,本·金斯利和马克·鲁法洛等演员们也都有出色的表现,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更多的张力和真实感。

总的来说,《禁闭岛》是一部让观众深思的电影。它通过深刻的道德思考、自由的探讨和出色的表演,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思维上的盛宴。观影后,我被电影中所探讨的问题所触动,也更加珍惜自由和真相的重要性。这部电影不仅让我在思想上有所启发,也让我对电影艺术产生了更深的兴趣。

《禁闭岛》观后感 篇二

电影《禁闭岛》是一部令人深思的悬疑心理片,通过扣人心弦的剧情和出色的演员表演,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紧张而神秘的氛围。观影过程中,我被剧情的发展和角色的扮演所吸引,同时也思考了电影中所探讨的道德和心理问题。

《禁闭岛》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主人公泰迪·丹尼斯是一位联邦警官,他接受了一个任务,调查一起禁闭岛精神病院的女性病人失踪案。禁闭岛是一个被海洋包围的神秘地方,病人们被隔离在一个严密的环境中接受治疗。泰迪来到禁闭岛后,他发现这里不仅有许多未解之谜,还有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他开始怀疑医生们的治疗方法和对病人的伦理道德,同时也开始质疑自己的记忆和身份。

影片通过剧情的发展和角色的演绎引导观众思考了很多关于道德和心理的问题。首先,电影中对于道德问题的探讨令人深思。禁闭岛上的医生们试图通过人为制造恐惧和痛苦来治疗病人,他们认为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病人康复。然而,这种治疗方法是否违背了伦理道德呢?医生们是否应该尊重病人的尊严和权益,而不是用各种手段试图改变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这个问题让我深思,也引发了我对医学伦理的思考。

其次,电影中对于心理问题的探讨也引人深思。影片中的禁闭岛是一个充满谜团和心理游戏的地方,病人们的思维和行为受到了严格的控制和影响。观众通过主人公泰迪的视角,看到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同时也意识到了人类心理的脆弱性。电影让我思考了人类的心灵世界的复杂性,以及我们对自己思维和记忆的信任和怀疑。

最后,电影中演员们出色的表演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在片中饰演的泰迪·丹尼斯展现了他精湛的演技,让观众完全沉浸在角色的情感之中。他通过细腻的表演将泰迪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展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本·金斯利和马克·鲁法洛等演员们也都有出色的表现,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更多的真实感和张力。

总的来说,电影《禁闭岛》通过扣人心弦的剧情和出色的演员表演,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紧张而神秘的氛围。观影后,我被电影中所探讨的道德和心理问题所触动,也更加珍惜自由和真相的重要性。这部电影不仅是一场思维上的盛宴,也让我对电影艺术产生了更深的兴趣。

《禁闭岛》观后感 篇三

  就《禁闭岛》故事本身的悬念来说,并不是特别的强,但是,影片在谜底揭开之前铺设的那些精巧的细节却值得我们玩味。整部影片仿佛就是一座精心堆砌好的沙雕城堡一般,精巧而又充满韵味。

  对于观众来说,在观看悬疑影片的同时寻找着可以揭示谜底的细节,并一同参与着解谜,这过程本身便是一种快乐。

  下面,我就把我寻找到的一些可以揭示莱昂纳多身份的有趣的细节和各位分享一下。

  第一次铺垫莱迪斯对水的敏感。

  关于妻子闪回,镜头很快又切换到了水上。

  激流。

  高度紧张的持枪警卫

  查克,也就是西恩医生,拔枪的动作很不专业,预示着他的身份有疑点。

《禁闭岛》观后感 篇四

  禁闭岛观后感(一)

  本周在周四下午的消费心理学课程上观看了影片《禁闭岛》。观看电一影的起初并不能理解讲述精神病人的故事与“消费”有什么关系,但是再反复的观看后才渐渐理解在讲述查克的故事的过程中,用了许多心理学的原理。

  在心理医生告诉查克他才是真正的雷迪斯的时候,他说查克想象出的所有的人物的名字都是同样字母的不同组合,用的就是弗洛伊德对梦的解析中用到对近似读音和字母顺序形成联系的方法。

  同样的,在消费心理学中可以用类似的方式,比如广告中不断用产品名称和适用产品的场景等相关单词不断用同样的字符进行颠来倒去的重复,给消费者实际造成不断强化的刺激。造成甚至日常生活的场景中,只要听见或看见广告词中的任意一个字符就能够联想到该产品的印象,并进行消费。这种利用消费者潜意识达到目的的同时有着一个好处,消费者会认为有着极大的自主决定消费的能力,并不会意识到自己已经实际是按照商家设计的方式进行消费。

  人的潜意识是一个完全唯心的世界,因为在意识中很难像跳出意识的维度去真正分辨意识的范畴,就像在梦里很难发现自己在做梦那样。商家可以很容易的利用消费者的潜意识,来实现刺激消费者消费的目的。

  禁闭岛观后感(二)

  今晚看了《禁闭岛》,那种局中局的感觉让我颇有深思啊,什么是事实,什么又是真相,在禁闭岛那里是模糊的,又是融合的黑暗。看着主角泰迪的纠结,以及他的无处可躲,我在频幕之外感到焦急,一步步的逼近真想,又或者是一步步的把自己逼向死亡,正如他最后说的一句话:“在这里我想到一个问题,我是像怪物一样活着,还 是像好人一样死去?”

  恩,从前看到后,发现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动荡,以及人类的贪婪,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在这个问题上无法去纠结…看到泰迪的幻想,我分不清了什么是现实,就好像单单一个幻想中的人,可以有那么多的思想,又是那么鲜活,就像是还 活着似的,这不单单是精神上的错乱,这何尝不是内心的呼唤呢?在一次次梦中,一次次的相遇中,最终分不清前路到底在何方,想着自己搭档,而是却不知自己从来没有所谓的搭档,那一声声的boss在耳边嘲讽着,似乎是说自己无法摆脱受摆一布的结局!

  或许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些精神病人离我们太远,又或者说那些那病人做生物实验是存在的,就好像是我们一直在回避着社会的`一陰一暗面,可是我们在正视它的时候,何尝不会失望呢?影片中的泰迪追求着真想,却在一步步地迈向死亡,如果在最后,他选择了另一种结局是不是可以活得更久一点呢,但是这又是不确定的,所以影片看不到明确的结尾,只是在猜测中相信泰迪会有更好的选择,即使心中知道,他会被带到灯塔中被做实验,开颅做一个怪物!这也仅仅是我的猜测,似乎这样的结尾是悲剧的,但是却是现实的,在那么样的强大组织面前,个人的力量总是渺小的,我们不能期待奇迹的发生,因为即使是邪不胜正,少数服从多数的定理也是不可违背的…

  或许《禁闭岛》会有第二部,但是我不想去考虑那样的结局,因为那样的结局是虚伪,是为了大众的英雄主义而改编的,这样的结局是虚伪而更加遗憾的!所以看到泰迪跟着他们走的时候,自己已经将他当成另一个试验品了,这样的结局难道不是最真实的吗…

《禁闭岛》观后感 篇五

  电影《禁闭岛》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研究心理学的大学生乔治从一家精神病院出来后,连杀三个人,在法庭上,他对他所犯的罪行供认不讳,但他恳求法官不要再将他投进那所精神病院。一个纵火犯雷德斯纵火烧死了法警泰德的妻子,雷德斯在被投进乔治所说的精神病院后没了任何消息,像从人间蒸发了。这些让法警泰德对这所精神病院充满了疑虑,他推测这所精神病院其实是一个迫害人的监狱。泰德在集中营时亲眼目睹一场谋杀,这让无法容忍任何迫害的存在,他决定调查并揭开真相。于是,他和他的助手扎克借着一个女病人走失的机会进入了这所精神病院。泰德执着地查找证据,却不知道危险近在咫尺。原来,请他来调查这个案件根本就是当局设下的圈套,当局早就注意到他对这所精神病院的质疑,所以才故意将他派到这里,而他的助手扎克其实是这家精神病院的医生。了解了这一切的泰德再也无法离开这所精神病院,然而院方并未罢休,他们还要将泰德变成了一个精神病人,可惜泰德的自我防御机制太强,于是他们只能借助残忍的外科手术来实现……

  这无疑是一部多义而且复杂的电影,我主要就其中几点谈谈我的感受,先从受害者的角度来说。这所精神病院关押的犯人分为两类,一类是犯了罪被放到这里做人体实验的,一类是了解这所精神病院的真相然后被强制关押在这里的,如泰德、瑞秋、乔治。第一类人的设置是对暴力的批判,对所谓正义革命的嘲讽。正如精神病医生瑞秋所说,这所医院从事的工作和纳粹没有两样。这让我想到,许多时候,革命的胜利者和失败者本身并没有实质的区别,所谓的胜利者除了取得战争的胜利之外在精神上并不比失败者更优越,更高尚,所以,他们一旦成功之后就会用和失败者同样的暴力血腥方式来对待自己的人民以及敌人。因此,历史不一定是文明取代野蛮,它更多地是不同利益集团的搏杀,在这种搏杀中,暴力周而复始地循环着,而文明就只能饮泣吞声。第二类人体现的是强权对异己的迫害。一个政权越邪恶、越狭隘,就越容不得异己的存在。他们会从肉体上禁锢他们,进而从精神上迫害他们,这点在泰德、瑞秋、乔治身上得到了绝佳的体现。如果你不认同强权,他们就会宣布你为精神病人,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如果那么多所谓的权威专家都有理有据地说你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他们会根据你的经历来制造出合理的精神病理由),谁还会相信你的辩解?于是,你就被合理地驱逐到了人群之外。需要指出的是,精神病人和正常人涉及到的其实是个身份的问题。什么是精神病人?什么是正常人?这两者之间如何界定?谁掌握界定的权力?这些都很难说,所以一旦权力失去科学正义的保障,就会成为强权迫害异己的手段。对强权来说,将异己驱逐出人群还远远不够,它还需要进一步地改造他们。这种改造分两种,一种是迫使你认同强权,心甘情愿地承认自己错了,这个广泛体现在建国后的知识分子改造中,还有一种就是电影中对泰德的处理,先是让他觉得自己是个病人,这个不成,就干脆让他成为一个没感觉没感情的活死人。

  接着从精神病院的控制者来说,电影中的他们除了瑞秋全都麻木不仁。但我想他们最初一定不是这样,没有人天生就是刽子手。是谁把他们变成了这样,又是谁赋予了他们对罪恶的认同感?一种可能是广泛存在的罪恶让他们失去了对罪恶的判断。这个环境里,每个人都在作恶,就没有人认为自己在作恶,错也成了对。正如文革中到处打打杀杀的红卫兵,他们成长于那样的环境,从来体会

不到暴力的血腥。这些行刑者是施暴者,也是受害者。这让我想到独立思想与自由人格的可贵,只有拥有独立的判断,人才不会成为傀儡以及暴政的工具。

《禁闭岛》观后感【精彩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