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老区看新貌观后感【推荐6篇】

时间:2012-03-09 07:48:1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走进老区看新貌观后感 篇一

近日,我有幸走进了老区,亲眼目睹了老区的新貌。这次经历让我深受触动,对老区的发展变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老区是指那些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停滞或者相对滞后的地区。在过去的年代里,由于各种历史原因,这些地区的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发展严重滞后。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发展和扶贫政策的实施,老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老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过去,由于交通不便、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老区的经济发展一直无法起步。然而,现在的老区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政府大力引导投资,发展新兴产业,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资金流入老区,带动了就业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一些传统产业也得到了改造和升级,形成了新的竞争优势。老区的人民也从经济发展中获益,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其次,老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过去,老区的基础设施严重落后,道路狭窄、电力供应不稳定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老区的发展。然而,如今的老区已经拥有了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宽阔的道路和电力供应的稳定为老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水利设施的完善和农田的整治也为老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显著的提升。老区的人民在新的基础设施下享受着更加便利和舒适的生活。

最后,老区的教育和医疗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过去,老区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匮乏,很多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很多病患无法得到及时的医疗帮助。然而,现在的老区已经建立了一批现代化的学校和医院,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和医生前来工作。老区的孩子们可以接受到与城市孩子相当的教育资源,老区的居民也能够享受到现代化的医疗服务。这无疑为老区的发展培养了更多的人才,也提高了老区人民的生活质量。

走进老区,看到这些发展变化,让我深感欣慰和振奋。同时,我也意识到老区的发展还需要我们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应该加强对老区的扶贫政策,进一步改善老区的发展环境,为老区的发展注入更多的动力和活力。让老区的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走进老区看新貌观后感 篇二

走进老区,我看到了一片焕然一新的景象。这次的观察让我深受震撼,也让我感受到了老区发展的巨大潜力。

老区是指那些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滞后的地区。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地区的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发展严重滞后,人民生活贫困。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发展和扶贫政策的实施,老区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首先,老区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和升级。过去,老区的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然而,现在的老区已经转变为了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政府引导企业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提升了老区的产业竞争力。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纷纷在老区落户,为老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其次,老区的人文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过去,老区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无法形成独特的吸引力。然而,现在的老区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旅游热点。政府加大了对老区文化和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一些历史文化遗址和景点被修缮和开放,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老区的人们也通过文化和旅游产业获得了新的经济收入。

最后,老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治理。过去,由于长期的资源开采和环境污染,老区的生态环境严重受损。然而,现在的老区已经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力度。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一些湿地、山水等生态景观得到了有效保护。老区的人民也积极参与到生态保护中,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走进老区,看到这些发展变化,我不禁为老区的未来感到乐观。老区的发展潜力巨大,只要我们继续努力,老区一定会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我们应该加强对老区的支持和扶持,为老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让老区的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让老区成为一个繁荣发展的地方,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和目标。

走进老区看新貌观后感 篇三

  4月24日上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新闻频道推出特别节目《走进老区看新貌·湖南篇》,以《红色热土谱壮歌 三湘大地闯新路》为题,生动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革命老区,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和加快区域发展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报道引发我省老区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热议,大家表示,在革命战争年代,英雄的三湘儿女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而又气壮山河的革命斗争;新时代,老区人民要延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努力拼搏,奋勇前行,推动革命老区取得更大发展,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湖南贡献更多力量。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矮寨镇排兄村,晨曦微露,翻耕灌溉后的稻田如一面面镜子,云朵倒映在水面,满是诗情画意。丰收的白云贡米、金秋梨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这是央视《走进老区看新貌》中展现的革命老区湘西的一个镜头。

  从央视上看到村里的报道,排兄村党支部书记杨卫忠激动地说,排兄村紧靠5A级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地理优势明显。近年来,村里通过精准引入市场主体,大力发展乡村游,村民收入稳步提升,日子越过越舒坦。

  “央视的报道,让我们很自豪,因为贫困,我们曾远走他乡打工。如今,30亩炎陵黄桃林,不仅结束了我们漂泊的日子,还让我们的生活变成小康。”炎陵县下村乡坳头村村民肖贵平自豪地说,好日子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

  “在央视的报道中,醴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乡村变美,产业兴旺,令人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醴陵市枫林镇宣传专干蔡思源说,近年来,枫林镇隆兴坳村以红色文化为核心,将耿飚故居打造为党性教育培训基地、红色旅游研学基地,并利用村民闲置房源,建设民宿集群。“隆兴坳村未来发展潜力更大。”

  “早知道要上电视,就得好好打扮一番。”在央视报道中看到自己,刘菊绒激动之余,流露出“后悔”的神情。她说,现在不比以前,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我要和城里的女人一样过得光彩亮丽。”俏皮话刚落,便引来一阵笑声。

  刘菊绒是桑植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桑瑞家园的搬迁户。xx年来,作为安置点粽叶扶贫车间的首批工人,她不仅实现了“楼上住新家、楼下把活干”的梦想,每年还能拿到四五万元的工资。

  “以前的村道是泥巴路,坑洼不平,如今,村道全部硬化,路边种上树木、花草,到处都是风景。”常德市鼎城区草坪镇枫林口村党总支书记刘慧介绍,作为文甲起义策源地,近年来,该村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提升文旅、农旅融合质量,老区旧貌换新颜,村容村貌。

走进老区看新貌观后感 篇四

  新探索让老区焕发新活力。这几天,三明市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林业站的工作人员正和村干部一起,利用无人机航拍和罗盘仪测绘,给山林“摸家底”,测算碳汇量。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将乐县是中央苏区东面的重要门户。近年来,这里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是一张碳票,xx年,全国第一张林业碳票就颁发给了将乐县的常口村。

  碳票,是将一片森林的固碳释氧功能作为资产交易的“凭证”,换取生态收益。常口村的人结婚,碳票都成了新娘的嫁妆。守护绿水青山的接力棒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传给了下一代。

走进老区看新貌观后感 篇五

  湘西北边陲的群山中有座小县城叫桑植县。1935年11月,为突破国民党大军的围剿,红二、红六军团告别湘鄂川黔根据地,从这里出发踏上了战略转移的伟大征途。当年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出发时的队伍中,桑植籍的红军战士就有4000多人。如今,这片长征出发地的人民群众抱着永远思念红军亲人、铭记长征精神的信念,踏上追求幸福生活的新征程。

  在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一种圆形的“坨坨饺子”是白族乡亲们“舌尖上的乡愁”。白族姑娘刘娟告诉我们,这种饺子其实有一个动人的来历。

  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长征村村民 刘娟:以前自己的亲人去打仗的时候,家家户户给他们包饺子,(因为)比较匆忙,饺子就包得一坨坨的,乡亲们就自称这个饺子为“定心丸”,(吃了饺子)就不用担心自己家的家事,就安心地去打仗。

  离刘娟的饺子店不到一里路,就是中国工农红军团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所在地。xx年11月19日,红二军团在这里举行誓师大会,踏上了穿越武陵山、突围转移的艰辛路途。这片山区沟深林密,曾是保护革命有生力量的屏障,但后来却成为阻碍老区经济发展的壁垒。

  这几年,一支支对口帮扶工作队来到这儿,让一个个云雾缭绕的村庄通了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眼下,半山腰的箬竹基地已是清香满园,包粽子用的粽叶就是这种植物的叶片。

  桑植县瑞塔铺镇芦溪村党支部书记 黄建平:你看一下,这就是新发出来的新芽,今年发的,长了这么多,(品种)改良了以后,你看,(叶片)这么柔软。

  桑植县有一万多座山头,分布野生粽叶26万亩。过去几年,粽叶采摘、加工、销售已带动当地6万多人就业。

  一边摘叶忙,一边加工忙。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从“山尖尖”上搬下来的284户人家住进崭新的小楼房,政府引导、企业帮扶的粽叶加工扶贫车间就开到了楼下。

  桑植县瑞塔铺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居民 张生妹:快要到端午节,好多都要买叶子包粽子,就是很忙的时候。现在这个生活没有说的,很满意的。下楼就上班,一下班就上楼回家,小孩子上学也很近。

  一车车冷链运输的粽叶运向全国各地,一拨拨远道而来的客人来到桑植旅游、研学。刘家坪白族乡长征街变成进村旅游的必经地,刘娟的饺子店现在一天能卖300多碗“坨坨饺子”,她希望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一起传唱送别红军长征时留下的民歌。

走进老区看新貌观后感 篇六

  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上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如今,新时代的湖南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奋力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湖南湘西属于湘鄂渝黔革命老区,十八洞村地处湘西的大山深处。眼下,村里的油菜、桃花进入盛花期,村民正忙着给养殖的蜜蜂分箱。

  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 龙先兰:通过养蜂一年也有几十万元的收入,以前真的不敢想。

  从昔日的贫困苗乡如今发展成为小康村寨,十八洞村的发展也正是湖南革命老区的生动写照。

  十年来,湖南累计争取、安排中央及省预算内资金67.5亿元,支持老区近2000个项目发展,从基础设施到民生改善,老区面貌焕然一新。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所有县市区30分钟内上高速,建制村百分之百通客车。去年底刚开通的张吉怀高铁结束了湘西不通高铁的历史。

  湖南麻阳市民 付文华:我因为在家乡做冰糖橙产业,可以在家门口就坐火车(高铁)到达全国各地了。

  聚焦高质量发展,湖南的革命老区努力向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目标发力。在湘赣边革命老区的浏阳市,一座35平方公里的现代工业新城拔地而起,形成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为主导的产业格局,聚集了1700多家企业,xx年实现总产值1280亿元,同比增长12.5%。

  湖南浏阳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 管委会主任 喻辉:智能制造龙头企业集聚效应明显,推动着产业链不断向中高端发展。我们将进一步推动智能技术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制造产业的深度应用和转化,激活发展动能。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去年,湖南革命老区GDP达11138亿元,是xx年的2倍多,占全省比重24%。

走进老区看新貌观后感【推荐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