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的观后感【最新6篇】

时间:2016-04-07 05:11:3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港珠澳大桥》的观后感 篇一

《港珠澳大桥》是一部展现中国工程奇迹的纪录片,通过对大桥的建设过程和背后的故事进行深入的探讨,让我对中国的工程能力和创新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部纪录片首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是大桥的规模和复杂性。从片中展示的场景来看,大桥的横跨海峡的壮丽景象令人叹为观止。而在建设过程中,工程师们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不仅需要克服海上强风大浪的影响,还要解决沙洲、浅滩等地质条件不利的问题。在这些困难面前,工程师们不畏艰险,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智慧,一次次攻克难关。他们运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采用了预制装配式建造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工程效率,确保了大桥的质量和安全。

除了规模和复杂性,大桥的建设还体现出了中国的创新精神。片中展示了中国工程师们自主研发的一系列先进技术和设备,如桩基础施工机械、桥梁拼装平台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程的效率,还降低了施工成本,为中国工程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大桥的建设也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这一切都彰显了中国在工程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创新能力。

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工程的辉煌成就。大桥的建设不仅是一项技术工程,更是中国人民勇往直前的精神象征。在国家的支持和工程师们的努力下,中国工程已经走向了世界舞台,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焦点。

《港珠澳大桥》的观后感 篇二

《港珠澳大桥》这部纪录片让我对中国的工程实力和创新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对中国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从片中展示的大桥建设过程中,我看到了中国工程师们的聪明才智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他们在面对各种自然条件和工程难题时,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坚定的信念,通过创新和合作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敢于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勇于尝试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推动工程的进步。这种勇于创新的精神让我深感钦佩,也让我对中国的工程实力有了更高的评价。

在这部纪录片中,我还看到了中国的工程实力已经走向世界的证据。大桥的建设不仅仅是中国内部的一项重要工程,更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合作的成果。片中展示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参与,他们共同为大桥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样的合作不仅加快了工程的进展,也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桥梁。大桥的建设已经成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合作的象征,也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

观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中国的工程实力和创新能力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相信在中国人民的努力下,中国的工程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中国的工程成就感到骄傲,并且愿意为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观看《港珠澳大桥》这部纪录片,我对中国的工程实力和创新能力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大桥的建设展示了中国工程师们的智慧和勇气,也展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我相信,在中国人民的努力下,中国的工程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为世界作出更多的贡献。

《港珠澳大桥》的观后感 篇三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桥梁建设史上长度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而且包括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堪称桥梁建筑史上的奇迹,也是中交集团历史上的石破天惊的壮举!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2009年12月15日开工,投资约700亿元,建设周期约6年。他设计寿命120年,不采用美标、欧标,只用“定制”的港珠澳大桥技术规范。因此,其对钢板的材质、表面质量、尺寸、质量稳定性、焊接性、钢厂保供能力及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要求极高,钢板不平度小于千分之三更是一道世界难题。复杂的海床结构,超长的跨海距离,台风、巨浪、地震、海水侵蚀,对它来说都是致命的威胁。这里每天约有4000多艘船只通航。有三个重要国际机场,大量航班往来穿梭。还是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地,破坏环境的建设方案自然无法接受。

  然而,聪明勤奋的中交人不畏困难,战天斗地,发扬了现代愚公的精神,一个个困难的啃,一遍遍试验的做。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对试验数据不厌其烦地搜集和反复推敲。轨道下沉中钢缆牵引的模拟压力试验、高架桥的共振试验以及为了给大桥寿命提供验证数据,工程师们早在20年前就已经准备了氯盐试验。

  大桥建设彰显了中交人的严谨。沉管的装配,总共33节,每节8万吨,1400个日日夜夜。堪称“深海8万吨级的接吻”,对接的允许误差只有2~3cm。安装第15节沉管时,遇到回於,无法安装,要整体撤回岸边,大家想想多日的辛劳,无法接受,然而严谨的态度让大家含着眼泪选择回撤。

  大桥的建设彰显了中交人的奉献。视频中我们看到,大桥建成后林鸣总工程师也青丝变成了白发。不少年轻的工程师更是在大桥工地上举办了自己的婚礼,他们纷纷表示,自己有两个爱人,一个是大桥,一个是自己的妻子!

  大桥的建设彰显了中交人的协作。大桥采用模块化建设,每个分片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单位建设,大桥的安装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需要海事、航空以及各工作组的配合。这早已不是一份合同的约束,是每个人心血的投入。

  港珠澳大桥,巧妙的东西人工岛修筑方案,仿佛像大海上的银线,直接将了珠三角地区串在了一起,对于促进港珠澳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现代机械和建筑的工程奇迹,是中交精神的彰显,更是中国力量的体现!壮哉!大桥!伟哉!中交!

《港珠澳大桥》的观后感 篇四

  今天,我看了一部名叫《港珠澳大桥》的电影。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它就像一条长长的巨龙横跨在广阔无垠的伶仃洋上,这条长长的巨龙把珠海、澳门和香港连起来了。

  港珠澳大桥最难的工程就是建造水下40米,长6.7公里的海底隧道。可是,当在沉放第15个沉管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工人们两次尝试将大大的沉管放入深不见底的海水里时,都被勇敢的潜水员阻止了,潜水员说:“海底有大量的淤泥不能放下沉管。”可是工人们并没有放弃,一个月后仍然进行了第三次尝试。终于,第15个沉管成功放入了大海里。

  我觉得工人们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港珠澳大桥》的观后感 篇五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因为有了比天空更宽阔的人的胸怀,一架倾注了施工人员十几年心血,联通香港、珠海、澳门的跨海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了,这就是伶仃洋上腾飞的巨龙——港珠澳大桥。一个伟大的奇迹!

  影片《港珠澳大桥》以大桥建设最后一节沉管E30号沉放安装过程为主线,真实地反映了工程的巨大及施工的艰辛。整个施工期间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建设沉管隧道,沉管一共有33节,每节重达8万吨,在海底对接的误差率只能在2—3厘米,如此高难度的精细工作,稍有疏忽就会前功尽弃。在沉管的关键时期,工作人员几天几夜不眠不休,对数据进行反复的测量、计算和调配。在建第15节沉管时,遇到海底淤泥填平了历经重重困难构建的沟槽,导致安装失败,要将沉管重新运回岸边,令很多经过多日劳累的工程师都流下了眼泪。是啊!多么沉重的打击,看的我也是泪流满面。

  在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对接成功后,工程人员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们终于可以安心地好好睡一觉了,看他们不择而眠,我已经难以自抑,和他们相比,自己是那么的渺小。港珠澳大桥全线贯通了,总工程师林鸣完成了他的大桥马拉松梦,看的出他是那么的自豪,沧桑的脸上挂着的笑容看起来是那么的美。年轻的工程建设人员,带着自己的爱人和他的“第二情人”合影留念是那么的幸福!这其中又有多少人在建大桥的过程中结婚生子,有多少对夫妻并肩作战,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观看影片《港珠澳大桥》,从开始感叹这一超级工程的宏伟、壮观,到后来对晒得黝黑的工程师们油然而生的敬意,我感觉到了路桥人的伟大与不凡。是什么样的情怀让他们不畏艰难,不分昼夜的为一件事去坚守、去努力、去付出!是他们宽阔的胸怀!是他们坚定的信念!是他们忘我的崇高境界!港珠澳大桥的成功通车,向世界展示了我们祖国的强大,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勤劳!从此以后,香港、珠海、澳门的距离不再遥远,伶仃洋上人们将不再“叹息”!向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师以及千千万万的建设者们致敬!

《港珠澳大桥》的观后感 篇六

  5月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等联合出品的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在全国院线上映。

  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全长70分钟,历时8年不间断跟踪拍摄,是在电视纪录片《港珠澳大桥》的基础上,二度创作而成的一部全新的电影纪录片。

  影片总导演闫东:当一座雄伟的大桥建设在我面前的时候,我觉得不光是看到桥,更想表现的是建设这座大桥的一线建设者,这个片子在今年五一劳动节上院线,向全国的各界的职工致敬,他们分守在各个职业当中,是工匠精神铸造了国之重器。

  看了电影以后,心潮澎湃、倍感振奋!因为作为一名钢铁人,我们也是支撑“国之重器”的坚强力量!

  港珠澳大桥可谓是中国钢铁行业一次空前的“大阅兵”,中国宝武是港珠澳大桥最大的钢材供应商,供材覆盖了桥、岛、隧三大主体工程,合计约50万吨。而宝钢股份供货合计约34万吨,在大桥主体工程用钢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港珠澳大桥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港珠澳大桥》的观后感【最新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