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的观后感 篇一
西南联大是一所极具历史底蕴和人文氛围的学府,我有幸在这里参观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篇观后感中,我将分享我在西南联大的参观经历和对这所学校的感受。
首先,西南联大的校园环境令人叹为观止。漫步在这片宽广的校园里,我感受到了它的宁静和美丽。校园内绿树成荫,花草盛开,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尤其是校园中的湖泊,清澈的湖水映照着周围的建筑和树木,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眼前。这样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也让我对这所学校的学习氛围产生了极大的期待。
其次,西南联大的历史底蕴令人钦佩。这所学校成立于20世纪30年代,是当时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所重要学府。在这里,许多杰出的学者和革命先驱曾经学习和工作。参观校园内的历史纪念馆,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西南联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他们为国家的独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精神将继续激励着我们这一代的学子。
最后,西南联大的学术氛围令人着迷。在参观期间,我得以进入一些教学楼和实验室,亲眼目睹了这里的学术研究成果。这里的教师和学生们都非常专注和努力,他们对知识的追求和创新精神令人敬佩。我还有幸参加了一场学术讲座,听到了一位教授关于最新研究成果的分享。这样的学术交流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和研究充满了憧憬。
总之,西南联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有着美丽的校园环境和悠久的历史底蕴,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我相信,在这样的学府里学习和成长,我将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西南联大的观后感 篇二
西南联大是我一直以来梦想中的学府,当我有机会参观这所学校时,我激动不已。在这篇观后感中,我将分享我在西南联大的参观经历和对这所学校的深深喜爱。
首先,西南联大的建筑风格令人倾心。这里的建筑设计兼具现代感和传统元素,给人一种古朴而又典雅的感觉。校园内的教学楼和图书馆都展现着现代化的风貌,而博物馆和历史纪念馆则保存着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积淀。在参观校园的过程中,我不禁被这些建筑的美丽和庄重所吸引,仿佛穿越了时空,进入了一个充满智慧和艺术的世界。
其次,西南联大的人文氛围让我感到宽慰。在校园内,我看到了许多学生在图书馆和教室里专心学习,他们的认真和努力让我深感震撼。与此同时,我也看到了许多老师和学生在校园中的交流和互动,他们友善而热情,彼此尊重和帮助。这样的学术氛围让我感到自己置身于一个大家庭中,我相信在这里我能够得到充分的学习和成长。
最后,西南联大的学科设置和师资力量令人羡慕。这所学校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和丰富的学科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这里的学科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多个领域,而且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卓越的研究成果。这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和研究充满了期待,我相信在这里我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为之努力奋斗。
总之,西南联大是我心目中的梦想学府。参观这所学校,让我对它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喜爱。我相信,在这样的学府里学习和成长,我将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西南联大的观后感 篇三
近年来以传统文化、科技创新掀起了一番热潮,也因业务上的需要,寒假时间也特地观看了《西南联大》、《假如国宝会说话》、《书迷》、《创新中国》四部纪录片。换做平时,我对这些枯燥无味的纪录片是不感兴趣的,因为我此刻正在惬意的享受着安逸的生活,无需忧虑,可仔细看看中国一路走来的艰苦历程,才能真切感受这种安逸的珍贵。
看完,我觉得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有强大祖国的庇护,有稳定的生活和工作。而当时的老师和学生为了中国的教育甚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不畏艰难,从北平、天津等地先后前往云南,为的就是保存号文化的种子,国家的明天。西南联大之所以会出现,跟日本的侵略有直接关系。她的成立当然也离不开那些为了中国教育事业而做出巨大贡献的联大教授。梅贻琦、蒋梦麟、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等等。这些都是中国近代教育的肱骨,也培养了邓稼先、杨振宁等等一大批著名科学家和新中国的栋梁。
有时候我们总是说,设施条件不好,影响教和学。西南联大当年却是以几间茅草屋、几支粉笔在日军狂轰滥炸之中培养出无数国之栋梁。故,物质不是主要的,主要在于教育的理念是否先进,教育的信念是否坚定。如果你把教书当做一份工作,那你在乎的就是工作条件和薪水;如果你把教书当做一种职业,你就会在乎你的工作成就,如果你把教书当做一种情怀,你便会用这种情怀去教育每一个孩子。我想《西南联大》中的教师便是那个有情怀的老师吧。
西南联大的观后感 篇四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不得不说,看完《西南联大》这部纪录片之后,我被它的氛围感染了。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文人言语之间,描绘出那令人神往的年代,还有时代文人可敬可叹的风骨。所谓风骨者,置生死于度外,千金不改其志,万难不屈。国难当头,又是“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各地爱国青年离开家乡,求学归来。
他们用先进的思想与杰出的才华,挽救水深火热中的中华民族。他们在大学中传播西方先进文化,探索知识,冲击着旧中国的思想、文化、家庭与教育,同时还组织反抗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日本发起全面侵华战争之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为躲避战乱,三所一流大学齐聚昆明。“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在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等人的带领下,三校团结到了最后。在面对外敌入侵的情况之下,我们不再是一盘散沙,在有多少困难,都要克服,最后要把它联合到底。
正是这些大师,正是这些民族脊梁,把西南联大办好,培养了一代代像杨振宁、李政道这样的,在学术上有相当成就的人才。“但我们若着眼于文化的更可贵的一方面,则八年多的西南联大,始终都在雍容和睦的气氛中长成,这非特是我们教育史上的佳话,亦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有光辉的事情”。
这部纪录片,最终反映了西南联大为什么如此成功,同时也提现了我们作为大学生的使命。西南联大与许多优秀的前辈体现出来的艰苦奋斗、敬业勤学的精神,现在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所以我认为现今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学者之谓也,应有学实也。我们应该反省自身,坚定信仰,无畏无惧,忍辱负重,教书育人,著书立说,科研立国,为中华之崛起而奋力拼搏!
西南联大的观后感 篇五
自由的学术风气,严谨的教学态度,众多世界顶尖的学术泰斗,以及一群认真求学的学生,一同构成了那绚烂明媚的八年。这是最震撼,也最令我泪目的地方。
山河破碎、烽火硝烟的年代,这群读书人不畏枪林弹雨,不惧条件艰苦,凭着一身风骨,守护国家文脉。是他们,书写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担当着民族脊梁,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在于有没有好教授),它是一个传说,更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奇迹。纵然岁月匆匆,历史不断在时光中揭开了一页又一页,它也会一直为无数人所深深铭记,持续绽放着璀璨光芒。
心神往之的一段历史,务实又浪漫,艰苦而又活泼,大师星布,浩篇充栋,可是联想到他们在浩劫中四散,命运不一,心里不免震撼,再联想如今大学的氛围和状态,我们应该自省和反思,在最和平的年代,却浪费了最好的资源。
西南联大的观后感 篇六
观看了《西南联大》历史纪录片之后让我感触良多,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挺惭愧的,我们现在的条件多好啊。可是还在抱怨学校这样差那样差,甚至以这些借口来逃避我们应该学的很多专业知识,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处在和平年代,可以放心的在学校里汲取丰富多样的知识,却不懂得珍惜,还经常想尽各种办法来逃课“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要知道,当时联大的学生正处在水深火热的战争年代,依然是那么的渴望学习,甚至连生活都令人堪忧,但还是不能阻挡他们学习的决心。
他们在校舍被摧毁后没有就此放弃学习,而是抓住了每一个学习机会。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依旧坚持学习,真的让人十分震撼!古有勾践卧薪尝胆、苏秦头悬梁锥刺股等故事都是发人深省的,至近代的联大学生同样在艰苦的时代,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抱负。他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忍辱负重,敢于与恶势力斗争到底。联大师资雄厚,尽管当时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依然坚守“刚毅坚卓”的校训,培养了不少人才,当时的就有朱自清、梅贻琦,闻一多、冯友兰等著名教授。联大也因为有这些学富五车、爱国学士的`存在,联大也因此蓬荜生辉,联大的莘莘学子也在他们的教导下学到了很多知识,有所成就,例如:邹承鲁、杨振宇、华罗庚等人才均出于此。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便是学校环境。当时联大的办学理念是“适应社会,培养通才,追求真理,学术自由,民主办学,教授治校;汇聚名师,培养精英”,正确的办学理念是西南联大办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宽松的学习环境和严峻的教学要求也是西南联大办学的一大特点,西南联大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以及淘汰制,重视基础,强调课程要以基础为重心,这使得学校立德气氛十分浓厚。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西南联大培养了大批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