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天津博物馆观后感(精简6篇)

时间:2012-05-08 05:49:2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参观天津博物馆观后感 篇一

在我参观天津博物馆的这一天,我被这座博物馆的丰富展品和深厚历史底蕴所震撼。这座博物馆位于天津市中心,是一座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遗产。我有幸能够亲身体验这座博物馆所带来的文化魅力,对我而言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进入博物馆的大门,我立刻被气势恢宏的建筑所吸引。这座博物馆的外观设计独特,结合了现代和传统的元素,给人一种庄严而又现代的感觉。一进入馆内,我便被展览的丰富性所震撼。这座博物馆拥有多个展厅,每个展厅都展示了不同的主题和时期的文物。

我首先参观了陶瓷馆,这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陶瓷作品。从古代的青铜器到明清时期的瓷器,每一件作品都展现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卓越之处。我尤其被唐代的三彩陶俑所吸引,它们栩栩如生的表情和精细的工艺令人惊叹。

接下来,我参观了古代书画馆。这里展示了许多中国古代文人的书画作品,其中包括了名家的真迹和仿古作品。我特别喜欢明代画家唐寅的作品,他的笔触细腻而有力,作品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最后,我参观了中国历史馆。这个展厅展示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从远古时期的文明起源到现代的革命斗争,每个时期的历史都被生动地展现出来。我被展览中的文物和图片所吸引,仿佛穿越了时空,亲眼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

参观天津博物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座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展览文物的地方,更是一个承载着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通过参观博物馆,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对我自己的国家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到这座博物馆,感受其中的魅力,并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参观天津博物馆观后感 篇二

参观天津博物馆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这座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展览文物的地方,更是一座展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宝库。在我的参观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样。

进入博物馆后,我首先参观了青铜器馆。这里陈列着各种不同时期的青铜器,从商代的青铜鼎到西周的青铜爵,每一件作品都展示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独特魅力。我特别被商代的青铜器所吸引,它们的造型优雅,纹饰精细,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审美。

接下来,我参观了瓷器馆。这里展示了许多不同时期的瓷器作品,从唐代的三彩瓷到明清时期的青花瓷,每一件作品都展现了中国古代瓷器的独特魅力。我特别喜欢元代的青花瓷,它们的青花图案色彩鲜艳,纹饰细腻,给人一种高贵而优雅的感觉。

最后,我参观了中国历史馆。这个展厅展示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从远古时期的人类起源到现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每一个时期的历史都被生动地展现出来。我被展览中的文物和图片所吸引,仿佛穿越了时空,亲眼见证了中国历史的辉煌。

参观天津博物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座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展览文物的地方,更是一个承载着中国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通过参观博物馆,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对我自己的国家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到这座博物馆,感受其中的魅力,并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参观天津博物馆观后感 篇三

  天津作为中国近现代的先驱城市,百年激荡征程所留下的文物史迹都需要珍藏,也正因此天津博物馆在展示近代中国历史方面拥有着无可比拟的权威性。天津博物馆新馆开门纳客已将近半月,很多人的观后感都是新馆充满时代感、突破了博物馆的传统印象,总之归纳起来就是很“潮”。然而您可知它的发展史其实几经曲折?此次“重展新颜”的天津博物馆又有什么“门道”可看?

  萌芽中国博物馆的沃土

  天津的沃土滋养了近现代博物馆的萌芽。据天津博物馆研究馆员陈克介绍,中国早期的博物馆的产生基本是沿着两条路径,一种是由外国传教士创建的或是附属在教会学校中的博物馆,另一种就是由国人自己建的博物馆,多少与当时的博览会有点关系。而谈及国人自建博物馆的拓荒者,就要说到创建了天津教育品陈列所的陈宝泉。陈宝泉是近代教育家,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在策划效仿日本博物馆成立中国人自己的博物馆。陈回国经过准备,于1905年2月10日在玉皇阁成立了教育品陈列馆,并受到社会的热烈欢迎。据当年《教育杂志》引用《日日新闻报》9月1日—29日统计,陈列馆共接纳了观众7121位,特别是其中有女观众2251位,这个观众量今天看来对于一个小博物馆也不算少了。

  陈克特别指出天津的这座教育品陈列馆,其实比现在被很多人认为的中国第一座国人创办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还要早,除了根据张謇日记记载南通博物苑在1906年还在规划外,《南通市志》也认为南通博物苑在民国元年(1912年)才建成开放,而天津教育品陈列所早在1905年2月已经开门纳客了。虽然只是个专题博物馆,虽然后来被合并只存在了三年,但教育品陈列馆应该是中国人建的第一个博物馆。

  那它跟现在的天津博物馆又有什么关系呢?您接着往下看。

  博采众长汇集一馆

  现在的天津博物馆主要由天津博物院、广智馆、市立美术馆汇集而成。先说说这天津博物院,据陈克介绍,它的创办人严修的次子严智怡与陆辛农、李琴湘、华石斧等人在教育品陈列馆的原址处设立了天津博物院筹备处,向社会广泛征集文物,很快征集到自然标本1400种,古代文物2300种。原计划1917年正式成立博物院,结果当年的大水把建馆时间推迟了一年,1918年天津博物院成立开放。该院在新中国成立前因为太乱,直到1950年才改名为天津市立第一博物馆。

  既然有第一博物馆,那肯定就有第二博物馆了。这第二博物馆就是平民教育家林墨青创办的广智馆。林墨青在1923年曾经参观过山东济南广智院,济南广智院是一座将宗教宣传与科学、娱乐结合起来的文化馆性质的机构。受济南广智院启发,林墨青于1925年成立了天津广智馆,其中陈列部共有3700余件展品,内容多是一般常识性的资料实物,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向公众展示自然、社会知识,包括天文、地理、动物、植物以及人类的衣、食、住、行等共六个部分。广智馆更名不像天津博物院那么频繁,只在1950年改名为天津市立第二博物馆。

  到了1952年天津市文化事业管理局开始筹划第一和第二博物馆合并,同年10月初两馆合并工作完成,组建成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年底又并入了被称为中国第一座美术馆的天津市市立艺术馆。1955年3月在原华北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基础上建立的华北人民博览馆也被并入历史博物馆。不光合并,也曾拆分了一个博物馆,1957年底在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艺术部的基础上,成立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天津市政府于2001年决定将天津市历史博物馆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再重新合并,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天津博物馆。直到2004年落脚于银河广场,天津博物馆这才算经历完了前50年的曲折多变和后40年聚散两依的发展史,然后就是众所周知的,在2012年5月迁址到了天津文化中心绽放“新颜”。

  古文物也可以很“潮”

  据天津博物馆馆长陈卓介绍,新的天津博物馆新馆常设三个基本陈列:《天津人文的由来》(古代天津)、《中华百年看天津》(近代天津)和《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重点展示天津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历史意义和重要地位。

  去过新博物馆的人刚一进门就会为内部空间构造所吸引,地上五层,地下一层,历史大厅的逐层递进与中庭空间的错落交叠交相呼应,仿佛一条时光隧道连接了从古至今的各个展厅。关于老馆与新馆最大的区别,记者询问了多位刚刚参观完的市民,得到的答案大部分是“空间变大了很多”和“很有现代感”。确实如此,老博物馆的展厅面积只有9000多平方米,而新馆目前利用的陈列展厅面积已经近15000平方米。以前在老馆有部分字画类的展品因为空间所限没办法全貌展出,《万笏朝天图》和《河上花图卷》两件文物长为17米和13米,到了新馆都以全貌姿态呈现于广大参观者面前。

  除了旧貌变新颜以外,有的文物也搭上了高科技时代的“便车”。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出了一幅动态的《清明上河图》,将文物与高科技完美融合在了一起,获得了中外游客的一致赞赏。在天津博物馆有一幅宋代的画卷叫《金明池争标图》,描绘的是皇帝在皇家园林赐宴群臣,观龙舟竞渡的场面。但是这幅图在30厘米见方内描绘了1000多人,大多数参观者即便是近距离观看也觉得费劲。新馆通过运用高科技手段,让参观者不仅可以清晰地观看这幅名画,最绝的是图中的部分内容“活”了起来,比如宫女会翩翩起舞,龙舟也划动了起来,将时代感充分带入了古文物中。

参观天津博物馆观后感 篇四

  我参加了新华社的摄影小记者培训班。5月16日,齐老师又组织外拍活动了,这次,我们去了天津自然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可真大呀!齐老师说它像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可是,我看着像一个大白面包。

  我们一进入博物馆就被两只巨大的恐龙化石吸引住了。它们可太大了,太高了,比双层公交车还要大还要高,都快到屋顶了;长着很长很长的脖子和长长的尾巴,头却很小,简直跟脖子不成比例。它们叫马门溪龙。在它们旁边的那只霸王龙的样子凶猛极了,巨大的头颅,张着血盆大口,露着尖利的牙齿,后腿粗壮有力而前肢很弱小。

  抬头一望,屋顶上还悬挂着翼龙的化石。齐老师说,摄影师要用和普通人不一样的视角拍摄景物,这次我们学习仰拍。可是,仰拍很难,相机总在抖动,很难对准焦距,脖子很累。最后,在爸爸的帮助下才完成拍摄。

  在二楼我又看到了甲龙、兰伯龙、李氏蜀龙,长着三只犄角的三角龙和小巧可爱的鹦鹉嘴龙等各式各样的恐龙化石。还有很多海洋动植物的化石和标本。二楼的光线暗,我们要用慢的快门速度、大的光圈和高的感光度,才能完成拍摄。在拍摄一个鸮鸟贝化石时,由于快门速度很低,为防止相机抖动,我不得不把两只胳膊肘支在台子上拍摄。我还拍摄了猛犸象、大白鲨和很多古生物化石的照片。

  记得《小哥白尼》和好几本书上说过,生物是进化而来的,包括我们人类。可是,很多生物都灭绝了。有的科学家推测说,地球温度突然下降,恐龙身上没有毛又没有冬眠的习惯,就冻死了;还有人说,地球上的哺乳类动物变多,它们吃恐龙蛋,使恐龙灭绝了;还说,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火山喷发,恐龙来不及逃跑,就灭绝了。现在小鸟也快灭绝了,因为很多人砍伐森林,小鸟没有家了;可爱的小海豹也要灭绝了,因为,很多人把它们杀死,用它们的皮毛给女孩子做大衣。它们都是可爱的生物,所以,我们要保护动物,保护森林。

  一上午的拍摄活动结束了,我真的很累了,必须用一根烤肠来补充能量。摄影真的很有意思。

参观天津博物馆观后感 篇五

  元旦歇班,闲着也没事儿,报纸上一直在报道的天津博物馆开张的事情,心向往之,于是二号下午决定去逛一逛。

  进到博物馆里,第一感觉很宽敞明亮,楼上楼下,电灯的分配恰到好处。大柱子二柱子,外加金属结构等等,看上去很大气,还带着点儿明快的现代气息,第一感觉不错。

  前台买票,如早先的报道,25块钱一个人。一楼好象是共享空间等,没有展览,直接乘扶梯上二楼。迎面就是书法馆,进去转了一圈儿,主要是明清两朝的作品,在下比文盲强点儿有限,也看不出个门道来。出来到绘画、陶瓷等馆分别参观,大致每馆都要花半小时以上时间,感觉比预想的要好很多,天津博物馆的馆藏还是很丰富的,比如藏有两件钧窑的对盘,很珍贵。

  进了大厅一转身就看见传说中的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雪景寒林图》,咱也不是搞美术的,看不出个门道来,只知道范宽的画绝对是极品的文物,天津的这个藏品与他的《溪山行旅图》齐名,后者藏于台北故宫。好象金庸哪部小说里也提到过《溪山行旅图》吧?忘了,想不起来了。

  大厅中央引人注目的摆放着数个青铜制的鼎、钟等文物,多是商代的古物,这样的珍品世所罕见,很多青铜器的说明文字中都是一些收藏家捐献给政府的,或者是大炼钢铁期间天津的文物工作者在天津电解铜厂的废品中找到的,不知道还有多少珍品毁于那个年代,真是可惜。 写的有点儿多,我累了……

  俺曾经参观过上海博物馆,这次参观了新落成的天津博物馆,总的感觉从馆藏方面,我们绝对不输于上海,甚至还要略强于上海博物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也非常有礼貌,态度很好,玻璃展柜不时有工作人员擦拭。在参观过程中还遇到一件事情,有一对盲人夫妇和他们的孩子也来到博物馆参观(孩子不是残疾人),博物馆专门派了一名工作人员陪同这一家三口,并为他们讲解,天津博物馆这种人性化的管理,值得我们称赞!

  希望大家有时间都去参观一下, 不但可以丰富历史文化知识,也能增强天津人的自豪感。

参观天津博物馆观后感 篇六

  来天津上学有一段时间了,好多朋友同学问我天津好不好玩,我只能遗憾的说我还没有机会游玩天津,主要因为地形不熟、时间不充足。不过机会来了,12月5日在社研会的组织下,集体去观看天津博物馆,给我提供了一个机会。以前没看过博物馆之类的,也不能想象,也不知做什么没准备,仓促的就去了。

  下了车,本以为天津博物馆是个高大雄伟的建筑,可环顾四周没有发现,只看见一个低的圆形建筑,在带路的指引下,那应该就是了。没有高大但有奇特,它的建筑风格很吸引我,钢筋、玻璃,是我喜欢的玻璃式建筑,它会给你宽广明亮的感觉。它的外形奇特,从网上搜索,它的建筑外形为仿天鹅造型建筑,建筑平面呈半圆形,屋盖为钢网壳,基础形式为桩,是什么承台基础。我们围着博物馆转了半圈,算找到了门。心情很是轻松愉悦……

  进去了,第一感觉是宽阔明亮,从外面看不是太高,可里面却是三层。没来得及看一层是什么,就顺着电梯上了二楼。迎面是书法厅,进去一看墙壁上玻璃柜里是各种各样的字,甲骨文、隶书、草书、金文……都是墨宝。可怜对书法一窍不通的我,只能回应三个字“看不懂”,那甲骨文只不过是古人在石头上画两笔而以。没办法只能花钱请导游了,不然真的是白来了。

  导游先把我们带到精品厅——百年集珍,向我们介绍第一件镇馆之宝——范宽的《雪景寒林图》。它是三张画粘在一起的,给人的感觉是寒气逼人,这是导游说的。又带了我们看了几件镇馆之宝,大都不记得了,叫不出名字了。还记得有一个康熙请选的花瓶,据证明是全世界唯一的一个。还有一个翡翠蝈蝈白菜,是用一块整玉雕的,上面有两个蝈蝈虫和一只蟑螂,这也是雕刻着的精明之处,把绿色的玉雕成了虫。全世界仅有三块这样的玉。下面介绍给我们的是文房四宝之一的砚,这可是古代文人的青睐品,这个砚的奇特之处在于夏不热、冬不凉,很奇怪。最后呈现给我们的镇馆之宝是一幅画,清代的一位有功之将,他平定了大小和卓,并有康熙的御题,弥足珍贵。

  观看完精品展,导游把我们带到中华百年看天津展,在这里看到了天津的迂回曲折而又灿烂辉煌的发展历史,清楚了天津名称的由来,知道了天津曾是9国租借,了解了天津有一百多个国家建筑风格的建筑,看见了毛泽东在开国大典时穿的衣服,见识了一副让人震惊的天津发展史油画,还有我很感兴趣的各种机器……天津是本深厚的历史书。

  导游介绍完后,我们以火红的油画为背景拍了个集体照。之后自由观看。

  我又观看了好像叫“西汉玉衣”的展厅,让我一饱眼福。一件件出土的玉衣,感觉皇权、权力的高大和封建社会的迷信。也了解了一些常识,如死后手中握玉蝉,是代表生命延续。

  走出博物馆后,我们又拍了一些集体照,接着大家就撤了。

  这次参观让我长了见识,原来只是听说的,现在终于见到了,找到了历史的根源。在观看的过程中,有些历史是我们学过的,可不能很好的回忆。还有很多是我根本就不知道的,感觉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自己知识的肤浅。我对天津了解只是冰山一角,这次参观让我受益匪浅,激励我更多的了解天津、了解历史,不枉来天津上学。

  如果你没去过,我真心的建议你去看一看。

  通过我从网上了解的,我们这次观看并不全面,无论如何,我会再去参观天津博物馆。

参观天津博物馆观后感(精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