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观后感【精彩3篇】

时间:2017-02-09 02:41:4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爱的教育观后感 篇一

《爱的教育观》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以一对夫妻对孩子教育方式的不同观念和冲突为主线,展现了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困惑、迷茫和成长。通过这个故事,导演生动地诠释了爱的教育观,让我对于教育的真正含义有了更深的思考。

影片中,父亲和母亲对于教育的方式存在着巨大的分歧。父亲认为应该以严格要求和训练为主,而母亲则更加注重孩子的情感和内心发展。这种对立的观念引发了一系列的争执和冲突,使得孩子在教育中变得困惑和无助。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父母逐渐明白到,教育并不是简单地要求孩子达到某种标准,而是要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

影片中有一场令人难忘的情节,是当父亲意识到自己一直在对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时,他深感内疚和悔恨。他意识到,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理解,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完美。这个场景让我深思:作为父母,我们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往往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我们应该学会放下对孩子的过高要求,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去探索和发展。

另外,影片中的父母也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和互动,逐渐理解到爱的教育观的重要性。他们开始倾听孩子的想法和需求,与孩子建立起了更加亲密和真诚的关系。这个过程让我深受启发。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学会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理解他们的心声和需求。只有真正关心和理解孩子,才能够为他们提供真正有益的教育。

总的来说,影片《爱的教育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明白到教育并不仅仅是传递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情感和内心世界。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只有真正倾听、关心和理解孩子,才能够培养出健康、自信和快乐的下一代。

爱的教育观后感 篇二

《爱的教育观》是一部充满温情和教育智慧的电影。影片通过描述一对夫妻之间对于孩子教育方式的不同观念和冲突,展示了爱的教育观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考和启示。

影片中,父亲和母亲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存在着差异。父亲以严格要求和训练为主,而母亲则更注重孩子的情感和内心发展。这种差异引发了一系列的争执和冲突,让孩子在教育过程中感到困惑和无助。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父母逐渐认识到,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求孩子达到某种标准,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

影片给我最深刻的启示是,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理解,而不是一味追求完美。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情感和品德。只有父母真正关心和理解孩子,才能够为他们提供真正有益的教育。

另外,影片中的父母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和互动,逐渐理解到了爱的教育观的重要性。他们开始倾听孩子的想法和需求,与孩子建立起了更加亲密和真诚的关系。这个过程让我深受启发。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学会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理解他们的心声和需求。只有真正关心和理解孩子,才能够培养出健康、自信和快乐的下一代。

总的来说,影片《爱的教育观》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考和启示。它让我明白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孩子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只有真正关心和理解孩子,才能够培养出健康、自信和快乐的下一代。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对于爱的教育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爱的教育观后感 篇三

爱的教育观后感(精选篇)

  《爱的教育》观后感(1)

  霍懋征,1921年9月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教师之家。194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后留任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工作(即今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担任语文、数学教学兼班主任工作。由于工作努力,成绩突出,1956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特级教师。之后,多次荣获北京市模范教师,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多种荣誉誉称号,并先后担任北京市妇联副主任、全国妇联执行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务。曾当选为民进中央常务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被评为中国现代百名教育家之一。

  看过《爱的教育》,霍懋征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名教师,第一个反应是感动,接下来就是惭愧。

  感动之处有六

  一、 一个工作了六十年如今已八十三高龄的老人家精神居然这么好,慈眉善目,话语平实,声如洪钟。一种敬佩油然而生。

  二、 1943年从北师大毕业后主动要求到小学任教,不为名利所动,始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而且数学出生改教语文,却又都做得一样出色。

  三、 当她遭到不公正的待遇时,当她的女儿、儿子相继病逝、遭到迫害后,她没有被这种莫大的痛苦所击倒,没有改变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而使她更加下定了决心,要做好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把自己对孩子的爱倾注到了学生身上,并影响自己的家人,使自己的家成为一个“教育世家”。

  四、从事小学教师工作60年,从没有对学生发过一次火,从没有惩罚过一个学生,从没有向一个学生家长告过状,从没有让一个学生掉队。她的信条是: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

  五、当她离开教育的第一线后,还仍然在为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还在进行教育研究,虽然很累,但却感到其乐无穷。她真正的把教育事业当成了自己的生命去对待。

  六、霍懋征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小学教育专家,而且是一位成绩卓著的社会活动家。她担任的社会职务很多,凡是党和人民交给她的任务,或是她认为对党对人民有利的事情,都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地努力去完成,她认为参政议政是她应尽的职责。

  对照一下工作六十年如今已八十三高龄的霍老师,惭愧也就不言而喻。曾几何时,为命运给我安排的这条教师之路暗自懊恼,总是想着教师那点微不足道的工资得陇望蜀;曾几何时,那些不完成作业的学生就能让我火冒三丈;曾几何时,看着两个班将近一百二十篇作文一下就没了工作的热情;曾几何时,学生在课堂上反映不好,却总是把原因归在他们身上;曾几何时,一点不顺心就把它当困难挫折,大发感慨,甚至悲观消极;曾几何时,耕好自己的一亩二分地成了人生的唯一目标……

  也许,我只是把教育当成职业而不是事业,我只是把学生当成孩子而不是祖国的未来,我只是把四十五分钟看成我今天的一个任务而不是可以改变学生的时刻。

  “见贤思齐焉”,霍老师,从今天起,我要向您学习:学习您那对教育的热忱和认真,学您那对学生的友爱和责任,学您那高尚的人格和博大的胸怀,学您那永无止境的学习精神和无怨无悔的奉献!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是什么力量把一个人见人烦的孩子,变成人见人爱的孩子?是爱。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这些将成为我的座右铭,让我受用终身。

  《爱的教育》观后感(2)

  《爱的教育》原名《库奥累》,它采用了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一个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长的故事,详细地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

  《爱的教育》全书100篇,其中《仁慈的花朵》最让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它描述了女子学校的女同学们帮助一个因在扫烟筒时丢了三十个铜板的小少年,并且还瞒着校长——做了一群“无名英雄”。英国哲学家洛克说得好:“我始终认为人们的行动是他们的思想的最好证明。”这个故事中闪耀着的崇高的品质和道德的光辉,给我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

  而如今的社会上,有些人则非常势利,他(她)们的行为准则是看是否对自己有利,即使在道义面前也不放弃讨价还价。这种人是非常渺小的,他们的处事哲学必然会遭到人们的鄙弃。因为虚伪换不来真情,冷酷换不来热忱。冷漠自私者失去了做人的道义,他们就很难得到别人尽心尽力的帮助,有失道之因,必然有寡助之果。人生的错误,往往在于“自私自利”四个字,私利不去,公道则亡。

  反之,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善待别人,等于善待自己;给别人幸福,就是给自己幸福;温暖别人的同时,也温暖了自己。一个人心里有别人,总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并有真情的奉献,那么得到的将是内心的充实,高尚的人格,爱心的照耀,真情的温暖。甘愿给社会付出真情和爱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为幸福总是偏爱那些热爱生活而乐于奉献的善良的人。

  “人间情,不分天南地北,暖你暖我;献爱心,莫谈贫富‘贵贱’,人人可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献给他人一份爱心,留给自己一份春天。”真情,让你我心灵相通;真情,使世界不再孤单。只要你我伸出温暖之手,让世界充满爱,真情可以到永远。

  愿生活中处处开满真、善、美的鲜花。

  《爱的教育》观后感(3)

  为了响应学校的号召。我们全家早早就坐在电视机前。准备观看《我爱你祖国》开学第一课主题晚会。在看这台晚会的过程中,我懂得了爱是分享,是力量,是承担,也是荣耀。

  伴随着优雅动听的上课铃声,我们来到了课堂上,我看到了拥有智慧的喜洋洋、勇敢的长江七号、小哪吒......听到了春春和S·H·E优美的歌声;也品味到了于丹、李连杰对爱的理解。

  在观看的同时,我也参与了娱乐互动环节,就是为“莫拉克”台风受难同胞献上小小的爱心,爸爸、妈妈也非常支持我。我相信,我们大家共同关心,共同分享爱,就一定会把困难、灾难打跑!

  在这堂课中,最令我感动的故事就是:鹏飞侍候奶奶的故事,他八个月大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从小和奶奶相依为命,奶奶患上了不能治愈的糖尿病,失去了双眼,鹏飞每天跑着上学、放学侍候奶奶,给奶奶做饭菜,喂药。在他八岁那年,他用卖废品积攒下来的钱为奶奶过了生日,生日中,没有香喷喷的蛋糕,没有丰盛的饭菜,也没有亲人的祝福,只有他买的一条鱼和一根香肠,但他用爱唱出的生日歌却让奶奶终身难忘......此时此景我们全家都感动的留下了眼泪。我和他相比,实在是差得很远很远,我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孝敬父母。

  在学校里,我要和同学和睦相处,就像一个家庭一样,老师是妈妈,我们就是孩子。只有团结、友爱,我们这个大家庭才能变得更美好。

  当爱的种子播种下去,它必将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结出爱的果实,那就是“爱让中国更美丽。”

  《爱的教育》观后感(4)

  一个工人的儿子,13岁时离开了家乡,独自一个人到美洲去寻找他的母亲。六千里寻母,从亚平宁山脉到安第斯山脉,克服了千辛万苦,他的名字叫马尔科。

  我们不得不佩服一位仅有13岁的孩子能有如此的勇气!孤独一人登上客船,周围没有一个认识的人,年轻的孩子面对无边无际的大海孤身漂泊,有时候大海风平浪静,海水变成暗灰色,酷热的天气闷热难熬,人们无聊至极,仿佛烦恼的日子永无止境,疲惫不堪的旅客仿佛死人一般,四脚朝天地躺在甲板上一动不动。旅程没有尽头。昨天是大海,天空。今天还是大海,天空。明天还是这样,天天如此!永无变化!但仅有13岁的马尔科没有因为这一成不变的环境而吓倒,这娇小削瘦的身躯有着坚定的信念去寻找他许久未见的母亲。

  马尔科不断地辗转在各个地方,但消息总是令他绝望,他身无分文,幸亏在老乡的帮助下才凑得一笔钱,但每到一个地方他心中的信念总遭受着打击,但他的信念却没有动摇。他坐着火车到梅奎纳兹工程师的家,没有找到其母亲,又恳求车队的首领试求他帮忙搭车,在车队里马尔科帮着生火做饭打水烤肉,给牲畜喂草,擦洗灯笼,路程极其漫长,烦恼没有止境。他不仅成为了为车夫们服务的小奴隶,而且车夫们对他一天比一天凶狠,有些人对待他十分粗暴恐吓他,毫不客气地让他伺候,没有一点人情味,但他为了寻找母亲他忍受了下来,他坚持了下来!

  从货车上下来,他徒步走了几百英里的路,他全力赶路,一直到精疲力尽,他走不动了,鞋底磨破,脚走出了血因为饮食不良没有胃口吃东西。夜晚来临,他停下脚步静听似乎有丝丝地爬行声,他顿时感到毛骨悚然,拔腿就跑。历尽千辛万苦他终于找到了已经病重的母亲,由于他的出现,他的母亲也鼓起勇气让医生进行手术。

  我们不禁会对如此年幼却具有的勇气和信念感到惊讶,这是爱的力量,是一位孩子对母亲的爱与思念所爆发出来的力量。我让马尔科对母亲深深的爱肃然起敬,再想想自己曾经为了一点小事而与母亲闹别扭而感到羞愧,或许当我们的人和我们深爱的人在远方时,我们才能感到我们的身边缺少了什么,从而期盼着他们回来,回到我们的身边,继续感受他们爱的温暖。让我们接受爱的教育,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爱的教育》观后感(5)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部流传世界各地的名著,它是以日记方式来写的,每篇的篇幅不长,但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这本书表达了作者对家庭、学校、父母、兄弟姐妹、师生之间关系的看法。

  看完这本书之后,其中有几篇是我特喜欢的。例如《高尚的行为》,内容是这样的:作者上课室时,看见三四个同学正在戏弄红头发的克洛西,他是一只胳膊残废的小孩,他的母亲卖菜为生。有的同学用尺子捅他,有的同学拿栗子壳掷他,还有人学他一只手挂在脖子上的样子。克洛西坐在座位上,脸色苍白,用求饶的眼光望着他们。那几个戏弄他的同学见他这样,越发起劲了,弗兰谛这个无赖还跳到凳上,扮着克洛西母亲挑菜担的样子来,学生们见了便哄堂大笑起来。这时克洛西气极了,从桌上抓起墨水瓶,向弗兰谛掷过去,但是弗兰谛闪在一边,默水瓶恰好打在正走进课堂的老师的身上。大家见了,都逃回自己的座位上去,老师变了脸色,厉声问:“这是谁干的?”没有人回答,老师提高了声音再问,这时,卡隆突然站起来,承认是自己干的,但老师说不是他。过了一会儿,老师说决不处罚扔墨水瓶的人。克洛西站了起来,哭着把事情的经过告诉老师。教师便叫那四个顽皮的学生站起来,教训了他们一顿,然后走到卡隆面前,赞扬他的心灵是高尚的。卡隆还求老师饶恕那些顽皮的孩子。

  我觉得克洛西虽然残废,但他也是一个人,大家应该尊重他,帮助他,使他不会因为残废而难过。但是那四个顽皮的同学竟拿他的残废来嘲笑他,当他是怪物。他们欺负侮辱一个不幸的人,他们做法是可耻的。

  人类不应该互相仇视,不应该侮辱别人,不应使人难堪。如果我仇视你,你仇视我,世界就会发生战争。我们要尊重别人,不要看不起别人,这样,世界就会和平,人类才会过着幸福的生活。

爱的教育观后感【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