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的观后感【最新3篇】

时间:2014-01-04 07:28:2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安娜卡列尼娜的观后感 篇一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近期观看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故事情节曲折动人,人物形象生动鲜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影以19世纪俄国的社会背景为背景,通过描绘主人公安娜的生活和感情经历,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安娜是一个美丽而聪明的女性,她被一个富有的贵族男子列文爱上,两人展开了一段激情四溢的恋情。然而,由于社会的偏见和道德观念的束缚,他们的爱情最终以悲剧收场。安娜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离开了丈夫和儿子,最终陷入了绝望和孤独中。

电影中的安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一个勇敢而独立的女性,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她对爱情的执着和牺牲让我感动不已。尽管她最后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她坚持自己的选择,不为社会的压力所动摇。这让我思考了很多关于爱情和婚姻的问题。在当今社会,我们是否真正有勇气去追求自己的爱情?我们是否会为了自己的幸福而放弃一切?

除了安娜的形象,电影还通过其他角色的描绘展现了社会的黑暗面。比如,安娜的丈夫亚历克谢·亚历山德罗维奇·卡列宁是一个虚伪的人物,他对妻子的背叛和冷漠让我深感愤慨。而列文则是一个充满欺骗和自私的男人,他不顾一切地追求自己的欲望,最终导致了安娜的悲剧。这些人物形象让我反思了社会道德观念和人性的复杂性。

总的来说,电影《安娜卡列尼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形象的人物描绘,展现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复杂性。它让我思考了很多关于爱情、婚姻和道德观念的问题。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艺术品。我相信它会继续影响和启发更多的观众。

安娜卡列尼娜的观后感 篇二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根据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这部电影讲述了19世纪俄国社会中发生的一段悲剧爱情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触动。

电影以安娜·卡列尼娜为中心,展现了她与列文·伏龙芝之间的禁忌之恋。安娜是一个美丽而聪明的女性,她被列文深深吸引。然而,他们的爱情遭到了社会的谴责和道德观念的束缚。安娜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最终离开了丈夫和儿子,但这样的选择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结局。

电影中的情节曲折动人,人物形象鲜明。安娜的形象让我感到震撼和敬佩。她是一个勇敢而独立的女性,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她对爱情的执着和牺牲令人动容。然而,她的选择也引发了我对婚姻和道德观念的思考。在当时的社会,安娜的行为被视为不道德和可耻。然而,我认为她的选择并没有错,她只是追求自己的幸福,不应该受到社会的约束和指责。

除了安娜的形象,电影中还展现了其他人物的复杂性。安娜的丈夫亚历克谢·亚历山德罗维奇·卡列宁是一个虚伪的人物,他对妻子的背叛和冷漠让我深感不满。而列文则是一个充满欺骗和自私的男人,他的行为导致了安娜的悲剧。这些人物形象让我对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新的认识。

总的来说,电影《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引人思考的作品。它通过讲述一个悲剧爱情故事,展现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复杂性。安娜的形象让我深感敬佩和感动。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不受社会的束缚。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爱情、婚姻和道德观念有了新的思考。

安娜卡列尼娜的观后感 篇三

关于安娜卡列尼娜的观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根据列夫·托尔斯泰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影片主要由凯拉·奈特莉和裘德·洛等出演,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01

  影片开头是一幕幕的剧场形式,安娜哥哥的不忠,安娜去莫斯科看望嫂子道丽,安娜问:结婚九年还有孩子,还比不上婚外情。火车上遇到的夫人说:爱了再后悔总比不敢做强。

  火车到站后,夫的儿子来接她,她遇见了改变她一生的男人:帅气骑兵团军官佛伦斯基(裘德洛饰)夫人评价安娜:迷人。

  第一面:佛伦斯基看到的是温柔活泼的的安娜,安娜看到的是绅士慷慨的佛伦斯基。

  第二面:佛伦斯基来看吉宁,楼上的安娜与佛伦斯基对视,安娜匆匆走开。

  第三面:舞会上:安娜与佛伦斯基的舞蹈真的太美了!佛伦斯基邀请安娜,这也是佛伦斯基来舞会的唯一目的。

  安娜美丽善良,佛伦斯基爱上她,为了她愿意放弃晋升的机会,不顾母亲反对。

  安娜最初拒绝佛伦斯基,因为她有家庭(即使是无爱婚姻)她有孩子,还有吉宁喜欢佛伦斯基。最初的安娜是善良的。

  佛伦斯基是完美的,是那个时候上流社会女人的男神,那个时代上流社会许多婚姻都是政治牺牲品,所以许多女人有情夫,男人有情妇。但是为什么安娜就被别人指指点点呢?因为安娜和佛伦斯基拥有的不只是男女关系,更有其他女夫人得不到的东西—爱情,所以安娜被人指点议论。

  但是佛伦斯基提出娶安娜的时候,安娜却不离婚,这又是为什么?

  不是孩子的原因,如果为了孩子,安娜一开始就会拒绝佛伦斯基;不是怕被指点,拥有佛伦斯基她不在乎这一切;不是因为离婚分不到财产,佛伦斯基有雄厚的资产。

  其实整部小说不是安娜在探寻爱情之路,而是列夫托尔斯泰在寻找无爱婚姻里的女性的出路。安娜不离婚,是佛伦斯基十年后也许会是另一个卡列宁。

  佛伦斯基现在看中安娜的美貌,可当安娜老去,他也许会再找第二个安娜,安娜就是重蹈现在的婚姻的覆辙。所以安娜不离婚。

  结局是安娜自杀,是托尔斯泰也找不到安娜的出路吧,除了自杀那个时代的女性也找不到无爱婚姻里的出口。

  02

  电影的`剧情以安娜与渥伦斯基的命运纠葛为明线,以康斯坦丁与凯蒂的感情发展为暗线展开,最后为我们分别叙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爱情结局。前者的爱情走向极端的毁灭,后者走向永恒的田园式的幸福。以传统东方道德视角来看或许会单纯认为前者是背离道德的堕落爱情的报应,后者则是淳朴爱情的善果。但置于沙皇俄国那段新旧交替紧张惶恐的历史背景中,或许托尔斯泰正是通过塑造这个为爱沉沦,为爱反叛,为爱疯狂,为爱毁灭的安娜·卡列尼娜来歌颂传统压抑社会中躁动叛逆的灵魂。安娜·卡列尼娜无疑是一场盛大的悲剧,因她惊心动魄的美,不羁的灵魂,狂烈的心,疯狂的爱,最后却只毁灭了她自己。托尔斯泰精心安排了她的死法,影片开头碾死工人的列车便是她陷入爱情的地方,爱情在哪里开始,生命就在哪里结束。在那浮动于安娜死去面庞的火车光影下,影片达到高潮的尾声而又归于一种柔和的平静。在绝美的华尔兹中让人感受到这场盛大无比的悲剧的美与魅力。

  偶然听见有人批判电影里面人物冲动而不理性的爱情。我想,或许现实中的我们往往歌颂理性,但在伟大的著作中,正是这些极端暴烈、酣畅淋漓的人物命运才会触动到我们沉睡着的渴望的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永远离不开诗歌,小说,电影等伟大艺术的原因。

  12年版的这部电影评价并不可观。可能因为没读过原著,大体而言,我对这部电影恰到好处响起的华尔兹,频繁而富有节奏性的舞台剧形式的场景转换,人物精致的妆容服饰,夸张而极具艺术感的动作表情,乃至沙皇贵族奢靡生活的生动再现,都甚为满意。

  03

  看到最后一幕ANNA跳下火车的一瞬间,仿佛让我想起也许曾经看过这部电影,但是有些过往的确需要新的记忆去迭代。

  而这一幕,也让我突然挺直身躯,忍不住唏嘘一句“啊?!”尽管大家评价这是一部不怎样的电影,但是我依旧被这一幕震撼了,一位勇敢想追求自由的女性,却依旧没有承受住来自社会、来自大众的眼光。不过显然剧中某些剧情Anna有些太过于强势,面对表现深情大度的Karenina,她依旧选择了放任自我。如果她是单纯的情感追逐,一切任性都是可以原谅的,但是她却伤害了另外一个人的感情。

  所以片中后对Alexei的猜疑、她自己的崩溃,也算是一定程度的自作自受,却也是现实中很多女性在感情中的写实,大多时候,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女性大多没办法避开是弱势群体之一。

  边看边尝试去搜索片头的舞种,若即若离的华尔兹,无疑散发出无限悸动。

  也许我更应该去读读原著,一部来自电影的启发。

安娜卡列尼娜的观后感【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