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闹天竺观后感 篇一
《大闹天竺观》是一部由刘镇伟执导,黄渤、佟大为等主演的喜剧电影。这部电影以喜剧的形式展现了一个平凡人追求梦想、拯救家庭的故事。通过观影后,我深受启发,对电影中的一些情节和主题有了深入的思考。
首先,电影中的男主角小光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工,他为了治病救父,决定前往天竺观祈福。在路上,他遭遇了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他从未放弃,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这让我想到了生活中的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境,只要坚持相信自己,勇往直前,就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其次,电影中的女主角小强是一个爱音乐的女孩,她对音乐有着执着的追求。然而,在家庭的压力和社会的评判下,她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梦想。直到遇到小光后,她重新找回了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这让我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热爱,不应该被外界的压力和评判所束缚,要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最后,电影中的父亲角色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他为了家庭,默默地承担着责任,从不抱怨。即使在生命即将结束时,他还是选择了默默离开,不给家人带来额外的负担。这让我明白,家庭的重要性远胜于任何事物,我们应该珍惜和爱护自己的家人,尽一切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
通过观影《大闹天竺观》,我深刻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和生活的真谛。电影中的情节和角色都让我反思了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正如电影中所传达的那样,我们应该勇敢地去追求梦想,珍惜家庭和爱护亲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大闹天竺观后感 篇二
《大闹天竺观》是一部以喜剧形式展现人生真谛的电影。通过观影后,我深深被电影中的情节所打动,对一些主题有了新的认知。
首先,电影中的男主角小光是一个典型的农民工,他为了治病救父,背井离乡前往天竺观祈福。在路上,他遭遇了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他从未放弃,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这让我明白,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其次,电影中的女主角小强是一个音乐爱好者,但由于家庭的压力和社会的评判,她放弃了自己的梦想。然而,在遇到小光后,她重新找回了对音乐的热爱。这让我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但往往在现实的压力下放弃了自己的追求。电影通过小强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要被他人的眼光束缚。
最后,电影中的父亲角色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他为了家庭默默承担责任,从不抱怨。即使在生命即将结束时,他还是选择了默默离开,不给家人带来额外的负担。这让我明白,家庭的重要性远胜于任何事物,我们应该珍惜和爱护自己的家人,尽一切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
通过观影《大闹天竺观》,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知。电影中的情节和角色都让我反思了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应该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在追求梦想时,我们要勇敢追求,不受他人眼光束缚;在家庭中,我们要珍惜亲情,为家人创造幸福的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大闹天竺观后感 篇三
昨天看完《大闹天竺》,周围的观众甚至还没有等到四位主创演唱片尾曲,就已经急急忙离场了。
只有我一个人与两位打扫卫生的大妈一起坚持看完了黄渤的彩蛋,以及最后那些拍摄的穿帮花絮。
实际上,看到那些穿帮视频,我倒是有些同情王宝强,感觉确实不容易,一边导一边演,是肉体和心灵的双重折磨,而且,你能看出来,他在现场还是很拼,很努力的。
只可惜,拍电影不是扛大包,没办法按力气计件。不是说你有多努力,付出多少心血,你的电影就一定能好看。
而不管春节档如何争吵不休,《大闹天竺》却始终在几个片子里评分垫底,坐定了这个档期最差,估计也很难翻身了。
不光豆瓣,就算猫眼,同样是本片最低,这就更能说明问题了。这片确实很差劲,方方面面的差劲除了投资大点,挤到了春节档,其实没有任何
值得说的地方。国内每年都有N部这样的烂喜剧,估计你们看都看不到,只不过这部投资大些罢了。
前阵子看直播,正好在放《大闹天竺》的发布会,先是大老板在台上一通 ,然后请上导演宝强,读了一封信,讲了讲他的初心与电影梦。语气很真诚,也提到了导演梦。
我相信,那都是他的心里话。只可惜,愿望是美好的,但导演还真不是谁都能当,也不是谁都能当得好。
写它可能还需要点天赋,需要点悟性,需要点……
当下国内电影市场好,钱多项目少,拍电影确实容易,这两年已经见识了各种跨行做导演的事。其实导演嘛,有什么难的,只要团队配置得好,各部门都给你准备上,只是喊个开麦啦,再喊个卡,照样可以当导演。
只不过,那样的导演,就很难有好作品了。
而作为演员这种自己就是资源的,转行做导演更是非常方便。而这几年,做导演或者准备做导演的演员不知有多少,成功的也不是没有,包括本片模仿的《泰》,不也是大卖。当年香港和好莱坞,这样的例子就更多了,《萨利机长》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拿奥斯卡之前不也是西部片偶像,还有《血战钢锯岭》的梅尔吉普森,也是80年代的代表硬汉。
从来没有歧视演员转行导演。在众多行业里,演员转导演其实挺方便的,起码能保证戏好看,不会太闷,毕竟表演这块不用操心。
但是,并不是说,谁都能转行做导演,或者说,谁做导演都能成。这东西,还是要看自己。
实际上,《大闹天竺》是有一定保障的项目,当初的《泰》大获成功,几位主演也都迅速成为国内一线。《大闹天竺》其实就是套用了《泰》的模式,也就是很多人说的“印”,包括编剧也是《泰》《港》而大热的束焕。
剧情设置是老的套路,公路片的模式,白客与宝强搭档上演印度大冒险,一路爆笑经历之后,增进了感情,实现了目标,大团圆结局。无论外在的花招怎么变化,核心其实就是这个,非常套路的公路片模式。
虽然在这个基础上,加上了岳云鹏和柳岩,搞成四人组,去迎合西游记师徒四人的设定,但核心一直没变。
另外,不知道故事怎么设定的,岳云鹏与柳岩这条线基本是废线,基本也没参与到主线剧情里,也没什么意思,大概只是讲了几个冷笑话,就莫名其妙搞到一起了,还多了条爱情线,特别离奇。
实际上,《大闹天竺》整部片子,也基本都是这样的问题,整个故事混乱又奇怪,设计的矛盾也没有一处是合理的。
可以跟当初的《泰》对比一下,《泰》起码会针对最终的目标,设计持续的障碍,逼着两个主角一路闯关,螺旋前进。而《大闹天竺》就好像小孩子胡闹一样,似乎也没什么真正的障碍给到两个人,反正大家就在那瞎胡来打发时间。
甚至,我现在仍记得几年前《泰》中的很多剧情和细节,但是几个小时前看过的《大闹天竺》,却基本什么也想不起来,因为感觉也没什么情节,资料共享平台
大闹天竺观后感 篇四
很多时候,角色做的事情未必是必要的,而做了之后,对他们的目标也没什么影响,那设计这些环节又有什么用呢?
电影展示出的更像是创作者的恶趣味,就好像那两个智障一样的杀手,放屁辣眼睛这种烂梗,以及各种莫名其妙的所谓笑点。也许,主创是想将笑点下沉到更边缘的市县吧。坦白说,以我看这么久的快手经验,这里很多笑话,都不如那些农村小孩拍的自制搞笑视频有趣,虽然人家那东西粗糙,起码还是有设计过的。
王宝强是个很有喜感的演员,也确实出演过不少让人印象深刻的喜剧角色,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就能拍好喜剧。起码从这一部,你能感觉到,他对喜剧的理解还是装疯卖傻哈哈哈的东西。
当然,难以理解的还有西游梗,这真是全片特别莫名其妙的一个地方。甚至在最后,还专门请到了六小龄童客串,这估计也只是在帮导演自己还愿吧,其实没有任何用处。
总之,《大闹天竺》基本就是当下这个畸形电影市场的畸形产物,急功近利与赶快捞钱的心态,让那些原本还未准备好当导演,或者并不适合当导演的人,被一群谎言与忽悠架起来,成了导演,也就有了一部又一部烂片。
暂时,应该还没有尽头。
大闹天竺观后感 篇五
感觉王宝强在电影里表达了很多个人情感,我挺感动的。
宝宝挺可怜的,弟弟被某人找人弄死(你不会真的以为出了车祸吧?),他自己在情感上又被耍了。他的事儿被曝出来之后,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出大众的普遍情绪是“高兴”。
我看着电影,就像看着王宝强在通过各种人物来哭诉情感,挺心疼他的。
虽说有一大票朋友精神上支持他,结尾的鸣谢名单有很多大腕儿,但是他经历的打击只能一个人承受。
电影结尾孙悟空带着宝宝一起飞,我的感觉就是这是一个童话式的结尾,宝宝就像是在现实里找不到慰藉、就在电影里寻找希望,希望有一个孙悟空一样的英雄带他飞、给他力量。“俺老孙回来啦” “这是俺老孙的家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孙悟空说的这句话都让宝宝感受到一个英雄的存在,给他心灵的温暖。我觉得也有挺有童心的。
这个镜头结束,电影院的灯就都亮了,我身边的人就都开始走。我很心疼宝宝,所以没走,听完了歌,还看到了黄渤结尾的自白。让我很震惊的是,在最后的最后,出现一行字,大概意思是:此片谨献给我最爱的弟弟。
我看完这行字特意环顾了一下电影院,观众席除了我一个人都没有了。多讽刺啊。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宝宝的心思,我要再次强调,《大闹天竺》的结尾写的是把此片献给他的弟弟。
跳出这部电影,说说写电影观后感的事儿。
每次写完观后感都会有朋友发给我一些影评,问我觉得怎么样。其实我都不太想看那些东西。大部分影评写的都是以一个“评论员”身份对电影的评论,我又不是拍电影的,没有发言权。再一个,一部电影拍得好不好,是不可知的,因为每个人面对客观世界,都在盲人摸象,谁也别说谁就一定对,各有各的说法,所以让我这个电影外行去评价一部“客观”的电影,实在是赶鸭子上架。
我只关注一部电影带给一个人的感受。
其实你仔细留意一下身边的人对一部电影、一本书的评价,大部分都是“评论员”的分析。我喜欢“感受员”的话。两者对比例子如下。
评论员:这部电影拍得挺好的。
感受员:我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很感动/兴奋/开心/伤感/百感交集。
评论员:王宝强演得真好。
感受员:我看着王宝强哭,自己都想哭了。
评论员:这部电影动作戏很多。
感受员:动作戏看得我好爽啊,感觉既热闹、又欢乐。
大概就是这意思吧。
最近听到好几个专栏提到一个事儿,说现在很多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跟人聊天的“图灵测试”,原因不是因为机器聊天太像人了,而是人的聊天太像机器了。
其实通过一个电影的观后感就能看出来。技术流的话,机器都能说出来,但是感受流的话,机器就不一定能说出来了。
就好像《太空旅客》那个吧台的机器人一样,只要涉及到情感的东西,他都给人感觉冷冰冰的、离你很遥远。
特此呼吁,每个人都深挖一下自己的感受,这样你才会更幸福,你身边的人也会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