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狡兔三窟是贬义词吗
狡兔三窟是一则汉语成语,狡兔三窟指的是狡猾的兔子会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用来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但在现代汉语中,该成语具有贬义色彩,通常在表示某人工于心计为人狡猾的时候使用。该成语在句中作宾语、定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狡兔三窟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成语狡兔三窟是贬义词吗1
一、成语基本信息
【成语】狡兔三窟
【色彩】贬义
【拼音】jiǎo tù sān kū
【基本解释】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用来比喻藏身的地方多或有多种避祸方法。
二、成语造句
1、尽管这帮歹徒狡兔三窟,但最终还是难逃法网。
2、尽管犯罪分子狡兔三窟,但仍然被干警们一网打尽。
3、如今罪犯都是狡兔三窟,我们必须严加防范,多布几个点严阵以待。
4、那些毒枭狡兔三窟,到处流窜,让警方经常扑空。
5、我能够在动乱中逃脱出来,全靠平时有准备,所谓狡兔三窟,就是这个道理。
6、狡兔三窟,我们得再仔细搜一搜,看有没有其他窝点。
7、你一下说住台中,一下又说住台北,究竟住在哪裡呢?人家说狡兔三窟,我看你大概不只吧!
8、在旧社会,官僚政客们常常八面玲珑,为自己多留后路,正所谓狡兔三窟。
成语狡兔三窟是贬义词吗2
中文名
狡兔三窟
拼音
jiǎo tù sān kū
近义词
移花接木、掩人耳目[1]
反义词
瓮中之鳖、坐以待毙[1]
出处
《战国策·齐策四》
语法
作宾语、定语[
成语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其免死身,今君在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1]
这个故事后来被提炼为成语“狡兔三窟”。
成语故事
春秋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非常喜欢与文学家、侠义之士交朋友。为了能与他们常讨论国家大事,孟尝君经常邀请这些人到家中长住。其中有位叫冯谖的人,常常住很长时间,但却什么事都不做。孟尝君觉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仍然热情招待冯谖。
有一次,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讨债,但他不但没跟当地百姓要债,反而还把债券全烧了,薛地人民都以为这是孟尝君的恩德,对他充满感激。
后来,孟尝君被齐王解除相国的职位,前往薛地定居,受到薛地人热烈的欢迎,孟尝君这才知道冯谖的才能。这时,不多话的冯谖才对孟尝君说:“通常聪明的兔子都有三个洞穴,才能在紧急关头逃过猎人的追捕,而免除一死。但是你却只有一个藏身之处,所以你还不能高枕无忧,我愿意再为你安排另外两个可以安心的藏身之处。”
于是冯谖去见梁惠王,他说如果梁惠王能请到孟尝君帮他治理国家,那么梁国一定能够变得更强盛。于是梁惠王派人邀请孟尝君到梁国,准备让他担任治理国家的重要官职。
可是,梁国的使者一连来了三次,冯谖都叫孟尝君不要答应。梁国派人请孟尝君去治理梁国的消息传到齐王那里,齐王一急,就赶紧派人请孟尝君回齐国当相国。冯谖要孟尝君向齐王提出希望能够拥有齐国祖传祭器的要求,并将它们放在薛地,同时兴建一座祠庙,以确保薛地的安全。
祠庙建好后,冯谖对孟尝君说:“现在属于你的三个安身之地都建造好了,从此以后你就可以垫高枕头,安心地睡大觉了。”
成语寓意
狡兔三窟指的是狡猾的兔子会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用来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这个成语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要学会留退路。给自己留一个退路,就多了一个发展的空间,多了一份希望,是一种谋生之道。为自己留一条退路,就等于给成功更多的机会,给自己更多的选择。
成文运用
狡兔三窟在句中作宾语、定语。
狡兔三窟在现代汉语中,是贬义的,通常在表示某人工于心计为人狡猾的时候使用。
运用示例
东汉·三国·吴质《答东阿王书》:“深蒙薛公折节之礼,而无冯谖三窟之效。”
唐·李白《送薛九被谗去鲁》诗:“孟尝习狡兔,三窟赖冯谖。”
唐·陈陶《悲哉行》:“狡兔有三穴,人生又何常。”
唐·杜甫《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赋诗二首》之一:“鹏碍九天须却避,兔藏三窟莫深忧。”
《晋书·王衍传赞》:“夷甫两顾,退求三穴。”
唐·温庭筠《开成五年秋书怀一百韵》:“处己将营窟,论心若合符。”
唐·苏拯《狡兔行》:“草中三穴无处藏,何况平田无穴者。”
北宋·苏轼《用和人求笔迹韵寄莘老》:“君不见夷甫开三窟,不如长康号痴绝。”
北宋·黄庭坚《次韵答张沙河》:“正令夷甫开三窟,猎以我道皆成禽。”
北宋·苏轼《过岭二首》之一:“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
北宋·黄庭坚《二月二日寄陈遒用》:“政恐利一源,未塞兔三窟。”
北宋·黄庭坚《次韵吉老十小诗》之四:“藏拙无三窟,谈禅剧七禽。”
南宋·陆游《秋思》诗之三:“迂疏早不营三窟,流落今宁直一钱。”
南宋·陆游《初夏杂咏》之二:“本不营三窟,何由挫一毫?”
元好问《燕府白兔》:“褐衣扰扰皆三窟,几在祥经咳唾间。”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九娘》:“(妻)见柴曰:‘汝狡兔三窟,何归为?’柴俯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