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见利忘义
见利忘义指见到有利可图就忘记道义;比喻为了私利,而不顾正义和道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成语见利忘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汉字书写】
见利忘义
【汉语注音】
jiàn lì wàng yì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樊郦滕灌靳周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成语语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指人见钱眼开,为了私利而不讲信义。
【见利忘义的意思】
利:利益;义:义气、道义;看到眼前有利可图就忘记了道义,形容人因为贪婪而变处自私自利。
【见利忘义的近义词】
见钱眼开、利令智昏、唯利是图、忘恩负义、背信弃义;
【见利忘义的反义词】
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义勇为、急公好义;
【见利忘义的故事】
汉朝时期,汉高祖刘邦死后,朝廷的政权落到了吕后手上,吕后为了让吕氏家族能够坐稳天下,于是想把原来的大臣、将军们全部一网打尽。吕后将自己的侄儿吕禄、吕产封为王,把朝廷的军政大权掌握在手中。吕后死了以后,陈平以及周勃等老臣们便开始策划如何将吕氏家族灭掉。当时北军由吕禄掌管,周勃无法靠近他,在这举足轻重的关键时刻他们想到了老丞相郦商,郦商的儿子郦寄跟吕禄是推心置腹的好朋友,这样可以把吕禄骗出来除掉他。郦商体弱多病在家休养,他让儿子郦寄把吕禄骗出来。吕禄不明真相跟着郦寄出城打猎,周勃乘着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带兵将北军控制住,随后吕氏家族被灭。郦商病入膏肓死后他的儿子郦寄被封为将军。《汉书.郦寄传》中记载了这件事情,郦寄在自已有利可图的.时侯出卖了自已的朋友,是不顾道义的行为。
【见利忘义例句】
唐.王勃《送劼赴太学序》:“若意不感慨,行不卓绝,轻进苟动,见利忘义,虽上一阶,履半级,何足恃哉!”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三十二章:“贪得无厌的张作霖,见利忘义,自食诺言,入关后将河北一下攫夺到手。”
成语寓意
出卖朋友的人总是在有利可图的时侯,就不顾道义了,这是在社会上存在的普遍真理。这里的“义”就是假的意思。社会上,不论是人和人或者是人和物之间有了利益才能共存。但生活不是物质利益的全部,在外界的诱惑下,也许会迷失,但能守住那份义,人们的心才不会空虚。在这个高物质的时代,利益人们要,这是资本,道义人们更要,这是根本。利益和道义面前,应该选择道义,利益如过眼云烟,而道义会创造无法比拟的利益,会让人们活得问心无愧。
成文用法
“见利忘义”指见到有利可图就忘记道义;比喻为了私利,而不顾正义和道义。
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运用示例
明·徐畛《杀狗记孝友褒封》:“柳龙卿、胡子传见利忘义,反复小心。”
清·包世臣《安吴四种总目序》:“唯以三事(指河工、漕运、盐法)皆近利,司事久则见利忘义。”
作家·欧阳山《三家巷》:“杨志朴说:‘是呀,流氓政客,都是见利忘义的。’”
作家·舒湮《愚昧比贫穷更可怕》:“有的群众受‘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腐蚀,见利忘义。”
作家·程树榛《大学时代》:“郭亚不是那种见利忘义的人,更不是那种穿着钉子鞋踏着别人肩膀向上爬的无耻之辈。”
【见利忘义造句】
很多人总觉得别人见利忘义而为此义愤填膺,却没感觉到自已往往也成了一丘之貉。
道德底线是做人的基础,实事求是是做事的根本,因此我们不要做那些见利忘义的事情。
见利忘义造句
1、然而,就是这么一位绝顶高手,却是个见利忘义的小人,最终落得命丧白门楼。
2、夏侯渊不像其他那些贪生怕死见利忘义的人,他视死如归赤胆忠心。
3、你这样见利忘义,没人敢和你做朋友。
4、人的本色应该如此崇尚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之义举;鄙薄见利忘义忘恩负义之恶行。
5、他虽然很能干,但见利忘义,得小心提防。
6、他是个见利忘义的小人。
7、故事中的漆工举手之劳与人为善不见利忘义,船主知恩图报,这两者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8、做人要讲义气,不能见利忘义。
9、他一向见利忘义,贪污、收贿样样都来。
10、做人万不可见利忘义,应时刻坚持自己的原则,坚守道德防线。
11、小人通常是见利忘义的。
12、在生活中,我们绝对不能做见利忘义背信弃义的事,因为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是诚实和信任。一个能永远得到别人信赖的人,他们的世界也一定是美好的。
13、这次对其内部的惊鸿一瞥会让批评者更容易描绘它的形象:它并非只是见利忘义,而且也是可笑之至。
14、可见岳飞不受金钱诱惑,不是一个见利忘义的人。
15、我们常常对社会上的见利忘义之人义愤填膺,却不知自己也成了其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