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贼引盗成语解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藏贼引盗成语解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成语原文】:
藏贼引盗
【标准发音】:
cáng zéi yǐn dào
【繁体写法】:
藏賊引盜
【藏贼引盗是什么意思】:
藏:隐藏;引:勾引。包庇小偷,勾引强盗。形容与坏人狼狈为奸
【藏贼引盗成语接龙】:
尾巴难藏 → 藏贼引盗 → 盗亦有道
【用法分析】:
作谓语、定语;指包庇
【读音预警】:
注意多音字:藏 ① cáng 矿藏;② zàng 宝藏。
【出处说明】: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3回:“其中夜静人稀,趁便藏贼引盗,什么事情做不出来。”
拓展阅读:夺笏击贼的成语典故
典源出处
《旧唐书 ·段秀实传》:“明日,(朱)泚召秀实议事,源休、姚令言、李忠臣、李子平皆在坐。(段) 秀实戎服,与泚并膝,语至僭位,秀实勃然而起,执休腕,夺其象笏,奋跃而前,唾泚面大骂曰:‘狂贼,吾恨不斩汝万段,我岂逐汝反耶!’遂击之。泚举臂自捍,才中其颡,流血匍匐而走。凶徒愕然,初不敢动; 而海宾等不至,秀实乃曰:‘我不同汝反,何不杀我!’凶党群至,遂遇害焉。”《新唐书·段秀实传》亦载。
释义用法
唐德宗时,朱泚欲谋反篡位 在商议时,司农卿段秀实勃然大怒,夺过别人的象笏来击中朱泚的面颊,因而被杀害。后以此典形容忠臣不惜生命,拼死击贼的壮烈气概。
用典形式
【段笏】 清·宋荦:“颜舌段笏今有无,杏山铁汉建昌守。”
【击贼笏】 宋·文天祥:“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司农击贼】 清·王士禛:“真见司农生击贼,还同车右死鸣君。”
【夺笏击贼】 明 ·李东阳:“司农手中无寸铁,夺笏击贼贼脑裂。”
【段尉惭无笏】 清 ·王夫之:“段尉惭无笏,王丞敢著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