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论语》语录 篇一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于丹是一位著名的文化学者,他对《论语》有着深刻的解读和理解。在他的著作中,常常引用《论语》中的经典语录,给读者带来启发和思考。
在《论语》中,孔子对待人生、学问、为政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于丹通过对这些语录的解读,引领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处世态度。他认为,孔子强调的“礼义廉耻”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是人们应该遵循的准则。例如,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衣食之美,居家之礼;及其老也,仁爱之行。”这句话告诉我们,少年时要戒除色情,壮年时要注重礼仪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老年时要以仁爱之行来完成自己的一生。
另外,于丹还解读了孔子对待学问和为政的态度。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要注重思考,思考要结合学习,两者缺一不可。而在为政方面,孔子强调“政之道,财用之事也”,即政治的核心在于为民谋福祉,而不是贪图私利。于丹认为,这些经典语录对当代人仍然有着深刻的启示,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处世态度。
综上所述,于丹对《论语》语录的解读不仅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儒家经典,还能引导人们在当代社会中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和谐共处。
于丹《论语》语录 篇二
《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于丹作为一位文化学者,对《论语》的研究具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理解。他通过解读《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帮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处世态度。
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生、学问、为政等方面的观点和原则。于丹将这些经典语录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解读,引导人们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例如,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告诉我们,言辞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仁爱和真诚。于丹认为,这句话提醒我们要注重真诚和仁爱,而不是只追求表面的虚荣和功利。
另外,孔子还提出了关于学问和为政的原则和方法。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要持之以恒,不断地积累和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而在为政方面,孔子强调“政在民,财在民”,即政治的根本在于为民谋幸福,财富也应该用于造福民众。于丹认为,这些经典语录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为人处世的准则。
综上所述,于丹对《论语》语录的解读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儒家经典,还可以引导人们在当代社会中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和处世态度。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能够更好地面对当下的挑战,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和谐共处。
于丹《论语》语录 篇三
于丹《论语》语录
1,心理学上的“非爱行为”,就是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非爱性掠夺,它是以一种爱的名义进行的一种强制性的控制,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母子之间,父女之间,也就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之间。
2, 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有。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就像禅宗所推崇的一个境界,叫做“花未全开月未圆”。
3,说话要用脑子,做事要考虑后果,要先往远处想想,谨慎再谨慎,以求避免对他人的伤害,减少自己日后的悔恨。
4,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处世艰难。其实,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如果我们真的能做到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很多烦恼,就自然会懂得为人处世之道。
5, 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就能成功。
6,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7,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8,我们面前有半瓶子酒,悲观主义者说,这么好的酒怎么就剩半瓶了;乐观主义者则说,这么好的酒还有半瓶呢!表述不同,缘于心态不同。
9,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让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广阔的社会,从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欣慰的理由。
10,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11,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帮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刻就是当下,一点不能拖延。
12,每个人的一生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13,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14, 一种遗憾,其实可以被放的很大很大。它可以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阴影,影响到你的生命质量。
15, 印度诗哲泰戈尔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16, 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生活质量。
17,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遗憾。
18, 要做到内心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患得患失的人,不会有开阔的心胸,不会有坦然的心境,也不会有真正的勇敢。
19,当一个不幸降临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尽快过去,这样你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才会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20,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21,最恰当的距离是彼此互不伤害,又能保持温暖。
22,距离和独立,是对人格的尊重。
23,花未全开月未圆。
24,过犹不及。
25,多思多想多看,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
26,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
27,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28,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29,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
30,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31,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
32,所谓体验就是“以身体之,以血验之”,那是一种非常深刻的浸润。
33,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断地参悟、历练,就是你心中有一种仪式。
34,中国一直以和谐为美,而真正的和谐是什么?就是在坚持不同声音、不同观点的前提下,对于他人的一种宽容、一种融入。其实这就是君子之道。
35,评估一个国家是不是真正富强,不能单纯看国民生产总值的绝对量和速度,更要看每一个老百姓内心的感受—他觉得安全吗?他快乐吗?他对他的生活有认同吗?
36,我喜欢把生活分成两个层面:生命层面,生存层面,而且年纪越大越能分得清了。所谓生命层面,就是自己的内心要有所执守的东西;而所谓生存层面,就是你在现实中建功立业的东西。
37,一个人,在你年轻的时候,你有责任把你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你不能说在你年轻的时候一个人就逍遥去了。其实,年轻时不入世,会让人没有一种价值实现感,而且你也挺不负责任的。
38,人生其实就是木桶效应,你永远不要追问你那块最高板—你什么地方更优秀,而你最低的板,最该去考虑。
39,一个人的生活完全是可以由态度来改变的。一个人先天的性格、后天的机遇、固有的价值观,最终会决定自己的命运。
40,我们经常说,命运这个东西太客观了,完全依附于机遇。其实,你自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决定你的取舍。
41,我们需要一种清明的理性。这种理性是在这个嘈杂的世界中拯救生命的一种力量。同时,我们也需要一种欢欣的感性。这种感性之心可以使我们触目生春,所及之处充满了欢乐。
42,今天我们都在说避免资源的浪费,却忽视了心灵的荒芜和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费。
43,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有太多人应对挑战的时候,感到失去了心理的平衡,那是因为世界在动,而你不动。
44,“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就是说,你在什么位置上,要做好本分,不要越俎代庖,跳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这是当代社会特别应该提倡的一种职业化的工作态度。
45,禅宗有这样一句话,叫做“眼中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眼睛里要是有事,心中就有事,人就会看得“三界窄”。三界是什么?前生、此际、来世。只要你眼里的事化不开,心里成天牵挂着,你就会把前生来世、上辈子下辈子都抵押进去。但是,如果你胸怀开朗,心头无事,用不着拥有多大的地盘,坐在自家的床上,你都会觉得天地无比宽阔。
46,我们今天常常说,人生要少走弯路。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生没有弯路可言。如果你没有走过那一段路程,怎么能抵达到现在?如果不站在现在,你怎么能回头去看,说那是弯路呢?
47,人生的每一条路都是你必须要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的。而在这个过程中,让我们发现自己并且得到了确认。
48,世俗的评判标准,未必真的能评价一个人的真正质量。只有我们的内心能做出准确的回答。
49,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
50,梦也许在现实中不是一种生产力,不能带来一种物质的结果,它给我们带来的却是对自己灵魂上的一种开掘。今天的我们不仅仅是远离了一个古典的时代,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一种悲悯的情怀和从容做梦的心境。
51,就在今天紧张繁忙的生活之中,在我们必须遵守的过分现实的秩序之外,是不是还有可能给我们一个梦想的空间?也许我们每个人在梦幻中可以触摸到的是心灵最深处那份最真挚的情感。
52,也许是我们的时代太繁荣,也许是我们的时间太短促,所以我们有很多感情不缺乏强度,却缺乏富有韵味的表达方式。靠琴寄情、以琴谈心的现在还能有几人呢?
53,深情之美,不在于这份情感最后能不能够成正果,而在于它成长的过程,广而弥深,可以在我们的心中激起阵阵涟漪。这个世界上有一些情怀是不问结果的,有一些情怀是不记成败的,充满深情的人不要求非要有一个圆满、妥贴的结果,非要给他一个交代,他要的只是自己的投入,如果不让他投入,他会觉得辜负了自己的心。
54,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人人都怀抱着自己的故事,很多人都会认为自己是隐蔽在人群中的异类,我们带着相似的笑容,温文尔雅,互通言语,我们有自己的职业,有自己的妆扮,但是又有几个人的心事是真许人知道的?
55,今天,有很多人心中并不缺少爱的意愿,但是我们真的缺少爱的能力。能力关乎细节,能力关乎过程,能力其实也关乎一个人的价值观。当我们甚至在爱上都要计较得失与最后的结果时,我们就真的失去了深情的本能。
56,真正的英雄不是一个职业,不是一个名分,而是一种情怀。英雄,可以成、可以败,但他的情怀一定是且悲且壮,有对历史的沉静的投入与内心的反省。
57,苍凉是一种复杂的人生感受,同是悲情,悲壮是高昂的,激扬慷慨;苍凉是无奈的,而余韵深远。苍凉能够唤起我们一种辗转于心、不绝如缕的激荡,就在于它表现出来的是命运深处的一种无奈。
58,真正有苍凉之感未必是人生的不幸,它是人生的一种自我意识,是一种生命的反省,它使人保持着一种清静,保持着自己对人生不足的透彻的反观,从而获得对天地万物的格外的珍惜。这个世界上那些永不妥协的乐观主义者,一定是经历过人生浮沉懂得悲观的人,只有真正被悲观磨洗之后的人才会拥有一种永不放弃的乐观精神,因为他知道有太多的东西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所以这样的心拥有的是在苍凉映衬之下的希望,是在苍凉之美萦绕于心之后能够表现出来一种达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