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名言 篇一
王阳明(1472-1529)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阳明强调心学,主张“心即理”,认为人的心灵是最重要的。他的许多名言都表达了对人性、修身养性和立身处世的深刻见解。
其中,王阳明的一句名言“知行合一”被后人广泛传颂。这句话意味着知识与实践要相结合,不能光说不练。王阳明认为,只有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道理,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他认为,只有将所知应用于行动中,才能实现自我完善和社会进步。知行合一的理念至今仍具有启示意义,提醒人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要脱离实践,要注重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另外,王阳明还曾说过一句名言:“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每天三次反省自己。王阳明强调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及时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错误。他认为,只有不断反省自己,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不断完善自己。这句名言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警觉,不断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才能不断成长。
王阳明的这两句名言,都体现了他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和指导。知行合一和吾日三省吾身都是他对修身养性、实现自我完善的重要观念,对我们当代人来说,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该学习王阳明的这些名言,时刻保持警觉,勤于反省自己,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才能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王阳明名言 篇二
王阳明(1472-1529)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阳明强调心学,主张“致良知”,认为人的内在本性具有良知,只有顺应良知才能实现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他的思想深刻而富有启发性,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思想家和学者。
王阳明曾说过一句名言:“格物致知”,表明了他对于实践和知识的重视。王阳明认为,通过观察事物的表象,可以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从而获得真知。他主张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通过观察事物来领悟道理,只有将实践和知识相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知识和智慧。这句名言提醒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重实践,要注重观察和思考,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获取知识和智慧。
另外,王阳明还曾说过一句名言:“存天理,去人欲”,强调了人应该追随天理而不是个人私欲。王阳明认为,人应该顺应天理,遵循道德规范,而不是被个人欲望所左右。只有摆脱人欲的束缚,才能真正实现自我完善和道德升华。这句名言告诉我们,要时刻警惕个人私欲的影响,要追随天理,遵循道德准则,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
王阳明的这两句名言,都体现了他对实践、知识和道德的深刻思考和指导。格物致知和存天理,去人欲都是他对人生道路的重要观念,对我们当代人来说,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该学习王阳明的这些名言,注重实践和观察,追随天理,遵循道德准则,才能实现自我完善和道德升华。
王阳明名言 篇三
王阳明名言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名言都很熟悉吧,名言是人们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的提炼和总结。什么样的名言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王阳明名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王阳明,又叫王守仁,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的哲学著作有:《答顾东桥书》、《传习录》、《答友人问》、《大学问》、《语录》;诗歌有《立春》、《观傀儡次韵》、《舟山除夕》;散文有《瘗旅文》、《与毛宪副》;散曲《归隐》;作品集有《王文成公全书》亦称《阳明全集》等。
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
【译文】用事实记述的叫做史,用道理记述的叫做经。
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译文】人必须在做事上磨炼,才能真正站得住脚;才能做到于静中能安定,在动中也能安定。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译文】坚持自己的理想就像心痛。一心就在疼痛上,哪有时间说闲话、管闲事?
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译文】善念生发时心里知道了,就扩充它;恶念生发时心里知道了,就制止它。
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
【译文】悔悟是去除病的药物,但最为重要的是改正错误。
与朋友论学,须委曲谦下,宽以居之。
【译文】与朋友谈论学问,必须婉转曲从谦虚下问,与之宽和相处。
圣人亦是学知,众人亦是生知。
【译文】圣人也是通过学习才了解道理的,众人也是天生就具备了解道理的本能。
读书作文安能累人?人自累于得失耳。
【译文】读书写文章怎么能累人呢?是人自己被读书作文的得失观念所拖累了。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译文】你没看着这花的时候,这个花和你的心同归于寂静。当你来看这个花的时候,这个花的颜色和你看的同一时刻明白起来。因此知道这个花不在你的心外。
目无体,以万物之色为体;耳无体,以万物之声为体;葬无体,以万物之臭为体;口无体,以万物之味为体。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
【译文】眼睛没有本体,以万物的颜色为本体。耳朵没有本体,以万物的声音为本体。鼻子没有本体,以万物的气息为本体。口没有本体,以万物的味道为本体。心没有本体,以天地万物感应的是与非为本体。
本心之明,皎如白日,无有有过而不自知者,但患不能改耳。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人孰无过?改之为贵。
【译文】初始之心的明亮,皎洁的就像白天的太阳,没有犯了错误而自己不知道的',但是令人担心的是不能改正错误。一念之间改正了错误,当时就获得了初始之心。一个人谁能不犯错误?改正错误是可贵的。
古人之学,切实为己。不徒事于讲说。
【译文】古人留下的学问,是切切实实对自己有好处的,不只是用于讲学谈论。
时习之要,只是谨独。
【译文】孔子“学而时习之”中“时习”的要领,只是独处时要谨慎小心。
人在仕途,比之退处山林时,其工夫之难+倍。
【译文】人在官场中修行,和隐居山林修行相比,功夫难上十倍。
此心之良知,昭然不昧,万古一日。
【译文】这颗心的良知,显著、明显地挂在那里不曾晦暗过,万古以来就像那个不变的太阳。
学本于立志,志立而学问之功已过半矣。
【译文】做学问的根本在于立志,志向一旦立定那么做学问的功夫已经成功一半了。
恶念者,习气也;善念者,本性也。
【译文】恶念,是后天形成的习气;善念,是先天的本性。
繁华过眼三更促,名利牵人一线长。
【译文】繁华过眼只有三更那么短,名利牵人也只有一根线那么长。
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译文】山中不要说没有好东西供你享用,这里的明月和清风是不用花钱买的。
万理由来吾具足,《六经》原只是阶梯。
【译文】万般真理我自己本身就具足,《六经》原来只是求得真理的阶梯。
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两字是参同。
【译文】问问您什么事情让您每日心神不定?原来是在烦恼场中错用了功夫。不要说圣人之门没有口诀,“良知”两个字就是修行参证的秘诀。
良知即是独知时,此知之外更无知。谁人不有良知在,知得良知却是谁?
【译文】良知就是时时独自觉知,这个“知”之外更没什么别的什么“知”。谁不知道有良知存在呢,但是谁又知道和获得了那个良知呢?
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译文】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就按这个修行看起来很玄妙。把这个方法说给世人听却没有人相信,反而从身体之外寻觅神仙。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译文】我的心中自有一轮光明的月亮,千古以来一直团团圆圆、永无缺憾。山河大地簇拥着这清澈明亮的光辉,观赏心中的月亮何必等到中秋呢?
君子之学以明其心。
【译文】君子做学问是用来明心见性的。
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译文】立志成为圣人,就能成为圣人。立志成为贤人,就能成为贤人。
人言不如自悔之真。
【译文】别人说的不如自己悔悟获得的真切。
君子小人之分,只是能诚意与不能诚意。
【译文】君子与小人的区别,是在于能否诚心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