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的名言 篇一
笛卡尔(René Descartes)是17世纪法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被誉为“近代哲学之父”。他的名言“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被广泛引用,成为了西方哲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笛卡尔这句名言来源于他在哲学论著《第一哲学沉思》(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中的论证过程。在这部著作中,笛卡尔试图通过怀疑一切来寻找真理的方法,他认为唯一不容置疑的是“我思”,即思考这一行为本身。因为思考是一种活动,只有活着的人才能进行思考,所以“我思”就意味着“我存在”。
这句名言强调了人类思维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认为思考是一种独特的能力,通过思考可以证明自己的存在。笛卡尔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他的“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强调思维的重要性,提出了“心灵与物质是不同的实体”的观点。
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不仅在哲学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提醒人们要关注自己的思考过程,要珍视自己思维的能力,要对自己的存在有清晰的认识。同时,这句名言也启示人们要怀疑一切,要不断追求真理,要探索人类思维和存在的奥秘。
因此,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不仅是一句简单的哲学命题,更是一种对人类思维和存在的深刻思考,是一种对自我认知和自我探索的启示,是一种对真理追求和知识探索的激励。
笛卡尔的名言 篇二
笛卡尔(René Descartes)是17世纪法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他的名言“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被誉为西方哲学史上的经典之一,对后世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笛卡尔这句名言体现了他的哲学立场和思想方法。他通过怀疑一切来寻找真理,但在思考自己是否存在时,他发现思考是一种不容置疑的活动,从而得出“我思故我在”的结论。这句名言强调了思维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认为思考是人类存在的根本条件。
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需要不断思考、反思和探索,要保持清晰的头脑和独立的思维。只有通过思考,才能真正认识自己、理解世界,才能不被外界信息和干扰所左右。
此外,笛卡尔的名言也提醒人们要珍视自己的思维能力,要重视内心的声音,要相信自己的直觉和判断。在现代社会,面对各种信息和观点的碰撞,人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审慎思考,不能被外界舆论和声音所左右,要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
因此,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不仅是一句经典的哲学命题,更是一种对当代人们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的启示,是一种对自我认知和社会关系的反思,是一种对真理追求和自由探索的激励。愿我们能够像笛卡尔一样,保持清晰的头脑和独立的思维,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思考和存在,勇敢地探索真理和知识的奥秘。
笛卡尔的名言 篇三
笛卡尔的名言 篇四
笛卡尔 一个为情感所支配,行为便没有自主之权,而受命运的宰割。
笛卡尔 当感情只是劝我们去做可以缓行的事的时候,应当克制自己不要立刻作出任何判断,用另一些思想使自己定一定神,直到时间和休息使血液中的情绪完全安定下来。
笛卡尔 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
笛卡尔(法国) 愈学习,愈发现自己的无知。
笛卡尔(法国) 所有的好书,读起来就像同过去世界上最杰出的人们谈话。笛卡尔(法国) 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笛卡尔(法国) 恐惧的主要原因是惊奇,摆脱它的最好办法是临事先思考,并使自己对所有不测事件(惊奇是由对它们的害怕引起的)有所准备。(法)笛卡尔 我思想,所以我存在。
(法)笛卡尔 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
笛卡尔 我思故我存
1. 反对的意见在两方面对于我都有益,一方面是使我知道自己的错误,一方面是多数人看到的比一个人看到的更明白。
2. 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
3. 所有的好书,读起来就像和过去世界上最杰出的人们的谈话。
4. 尊敬别人,才能让人尊敬。
5. 当我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时,我却不用怀疑我本身的思想,因为此时我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
6. 我思故我在。
7. 读好书,有如探访著书的先贤,同他们促膝谈心,而且是一种精湛的交谈。
8. 行动十分迁腐的人,只要始于循着正道前进,就可以比离开正道飞奔的人走在前面很多。
9. 在这个世界上,良知被分配得最为公平。
篇二:笛卡尔的智慧-学说版
笛卡尔的智慧
笛卡尔帮你成为自然的主人获得幸福。
笛卡尔(Rene Descartes 1596-1650),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同时也因为其突出的成就被世人称为“近代科学的始祖”。笛卡尔的一生成就辉煌,他对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尤其是哲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巨大的研究成果。
在数学领域,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学,把几何问题化成代数问题,并提出了几何问题的统一作图法。在物理学领域,笛卡尔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动量守恒定律:物质和运动的总量永远保持不变。在天文学领域,他第一次依靠力学而不是神学,解释了天体、太阳、行星、卫星、慧星等的形成过程。在生理学领域,笛卡尔提出了刺激反应说,为生理学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哲学领域,笛卡尔更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内容包括方法论、“我思,故我在”、天赋观念论、论世界等。
内容简介
1596年3月31日,笛卡尔出生于法国图赖省拉艾市的一个贵族家庭。笛卡尔对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尤其是哲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巨大的研究成果。而在本书中,我们将对笛卡尔在哲学研究上所取得的硕果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主要内容包括:
“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在”是整个笛卡尔哲学体系的基石。天赋观念论:“天赋观念论”是笛卡尔的重要理论之一,也是笛卡尔哲学乃至唯理论哲学的基础。
关于上帝和外部事物的存在的证明:“上帝”是笛卡尔第一哲学的中心范畴之一。
灵魂与肉体的关系:笛卡尔利用二元论把物质的世界和精神的世界直接地对立起来,认为物质和精神、灵魂和肉体是两种绝然不同的实体。
论世界:笛卡尔在《论世界》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物理学和宇宙学观点。
灵魂的激情:《灵魂的激情》一书是笛卡尔于1645年至646年间完成的。 目录
第一章 关于学习的思考
论学习方法
论学校教育
各学科的批判
人类知识之树
第二章 方法论
惟一的方法
怀疑的方法
直观和演绎
分析和综合
列举和归纳
第三章 我思,故我在 第一真理 我,思,故,我在 “我思,故我在”和近代哲学 第四章 天赋观念论 观念和天赋观念 直接呈现说 潜在发现说 能力潜存说 第五章 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上帝的存在 上帝存在的第一论证:先天论证上帝的存在 上帝存在的第二论证:从上帝之观念的来源证明上帝的存在 上帝存在的第三论证:由自我之存在证明上帝的存在 第六章 关于外部事物存在的证明 物质事物的存在 物质事物存在的证明 第七章 灵魂与肉体 二元论 灵魂 灵魂与肉体的区别 灵魂与肉体统一 第八章 论世界 感觉与产生感觉之事物 火焰中的光和热 空气 元素 一个全新的世界 人 第九章 灵魂的激情 激情生理说 激情心理学 特殊的激情 附录 致神圣的巴黎神学学院院长和圣师们 蜘蛛启发了笛卡尔 笛卡尔名言录
书摘
第一章 关于学习的思考
论学习方法
笛卡尔是方法论的疯狂推崇者。我们不管是学习还是搞研究,甚至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需要方法论。从某种意义上讲,方法论是判断人类、人类社会进化发展程度的一个最基本的标准。笛卡尔把普遍怀疑当成是怀疑的起点和方法论的开端。他并不承认人和人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如果真的存在差别,那也只是因为“我们由不同的路径引导我们的思想”。当然,方法并不能像良知那样是我们每个人天生就有的,如果是那样的话,人和人之间就不会存在意见上的分歧。但是,方法从哪里来呢?笛卡尔认为他研究哲学的使命就是在探索新的方法、发明新的方法。在这里,我们要说明的是,笛卡尔认为,方法并不像“良知”那样是天生的,而是需要我们在后天的生活中研究才能得来的。
笛卡尔是方法论的疯狂推崇者。这从他的“普遍怀疑论”里就可以看出来。在普遍怀疑里,笛卡尔把普遍怀疑当成是怀疑的起点和方法论的开端。实际上也正如笛卡尔论述的那样,我们不管是学习还是搞研究,甚至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需要方法论。从某种意义上讲,方法论是判断人类、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最基本、的标准。
在笛卡尔看来,从本质上讲,所有人都是平等的。笛卡尔在这里所说的平等是从人类的本性的角度来说的。例如笛卡尔说:“良知是世界上分配得最公平的东西,因为每个人都拥有足够的良知,就连那些在别的任何事情上最难满意的人,也不能希望获得比现有的更多的良知。”在这里,笛卡尔所说的良知就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智慧、天性。从天性的角度来看,我们都是人类之种群的,我们天生遗传了人类应该拥有的所有天性。从智慧的角度来看,笛卡尔认为,我们任何人从一生下来就获得了我们应该有的,足够帮助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智慧。更具体一点讲,这里的良知可以理解为——“辨别真伪的天性”。意思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一样多的同质智慧和作为人应有的天性,都拥有一样多的同质的辨别真伪的天性——良知。即使是那些对自己的很多地方不满意的人,他也拥有像那些对自己任何地方都满意的人一样多的“良知”。例如,有的人认为自己五官长得不够美,有的人天生就是残疾——但是不管他们的身体有什么缺憾,他们的天性,他们所拥有的“良知”却像所有人拥有的一样。也就是说,人,至少在拥有天性或者辨别真伪的能力上,天生就是平等的。用笛卡尔的话说:“因为理智和良知是惟一使我们人之所以为人并与动物有区别的东西,我相信它是完整地存在于个人身上的。”
篇三:笛卡尔的开创性影响
从哲学的意义谈起
哲学的意义是什么?从百度上搜,有各种表述,但那些答案不属于我,我得找到专属于我的.语言表述方式.我这样理解,哲学从一系列的追问开始,例如:我是谁?
这个问题随自我意识发展不期而来,我的父母我无法选择,虽然我十分热爱我的家庭,并深深为之庆幸,有这么关爱我的爸爸妈妈,但为什么我就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为什么我不是其他家庭的小孩?成千上万个精子中的一个与卵子结合,孕育了我,我存在的这种偶然性,让我容易陷入茫然,万一我就是那个失败的精子,我没有获得存在机会,这个世界的存在对我还有什么意义,一切都是空了。
“我”存在这很重要,那么,我是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吗?怎么来证明呢?
幼儿的游戏,自己用手蒙上眼睛,或者藏到沙发后面,与人藏猫猫,自己看不见了,看不见这个世界,我也就不存在了,别人也就看不见我了。幼儿的思维起点是从他那小小的自我意识开始,“我”是谁?”我”是一个起点,从这个起点出发,认识这个世界,我周围的世界是怎样的?而我为什么能认识这个世界?不知不觉中我就走进了哲学家的思考方式。
至于死亡,也是许多中国父母的忌讳,因为这很不好谈,且因自己没有信仰可言,心怕一谈就给孩子留下“怕死”的恐吓与后遗症。
中国不少教材里学的“辩证法”往往是个大忽悠,令许多人深感困惑,却又无从反驳。赵汀阳却用简短的篇幅讲清楚了古希腊的辩证法,是如何被黑格尔“弄坏”,而我们又是如何简化黑格尔这“坏”的辩证法,以至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中遍布这样的套套逻辑。
简言之,黑格尔辩证法最严重的问题,是认为辩证法既是思维规律又是事实的规律,他举例说“黑格尔是人”与“黑格不是人”两个反对命题不能同时为真,但现实的贫富与好坏,却不能只承认一种,而是要两种都承认。“矛盾律就仅仅是思想所需要的逻辑条件,真实世界的万物并不构成矛盾,最多存在着差异与冲突。矛盾的东西不能同时为真,而冲突的东西却可以同时为真”(页38)。逻辑命题里的矛盾与现实里的冲突(好坏,贫富等)是两类根本不同性质的事,若把这两种东西绞在一起,“不是搞乱了思想就是搞乱了现实”(页27)。我们的教育很不屑的诡辩,在赵汀阳看来这只不过是用正确的逻辑说错误的话之技艺,意谓着“事实上错,逻辑上对”。比较恰切的表达便是:“思想的情况和事实的情况是不同的,思想中的真理和事实上的真理是不同的真理。这两种真理各有各的用处,思想上正确的未必事实上正确,事实上正确也未必在思想上正确”(页
31)。这种看上去是常识的道理,有多少人又是真了解的呢?
谈到人类为何有历史,除了人类会创造文字、能思考外,是因为人天生就有历史感。因此李公明在《历史的灵魂》一书里说:“从人天生是一种懂得记忆的生物,可以说明人同时也就是历时性的生物,因为记忆的东西就是已经成为历史的东西,依赖记忆也就说明人在客观上是无法割断历史的。”(页14)至于历史学家就更是有自觉的历史意识,研究历史真相、复杂原因、漫长过程乃至探索规律的人。李公明在书中有极强的问题意识与现实感,问题藏在因与果、偶然与必然、人能否自由地创造历史、史料真伪、历史如何书写死亡等章节的叙述中,而现实感则是通过《在你身边进行的世界历史》等章节来变相体现出来,因为直接说中国的现实,也许这本书就无法出版。如他写苏联极权主义历史博物馆与莫斯科耸立的苏联受迫害死难者纪念碑,你就觉得作者在文字背后提醒你注意不忘我们的现实。当然前提是你对中国的现实苦难,有相应的认知,否则你就会觉得苦难是遥远的且是别人的事,甚至与自己无关。不过遗憾也是有的,李公明没有拿一节来谈历史哲学,不然的话,我们就会看到他对康德、黑格尔、科林武德、克罗齐、
沃尔什、海登·怀特、贝克尔等人关于历史的哲学看法。
宗教学者何光沪这么多年参与了不少基督教书籍的翻译与研究工作,这本《信仰之问》凝聚了他对信仰与宗教的一些有意思的思考。他在书中引述了几乎所有关于上帝的“证明”,有坎特伯雷大主教安瑟伦、科学家兼哲学家笛卡尔的“本体论证明”,但这样的论证受到天主教教士高尼罗和哲学家康德的反驳;而神学家兼哲学家托马斯·阿奎拉则用“五项论证”(five ways)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当然也有一些人指陈其不是。上帝是否可证,一直是争讼不休的话题,但最重要的是不回避。但我觉得何光沪所引哲学家麦克因泰尔的一段话,却可以给证明上帝存在与否的事做一个清醒的注脚:“如果我们能够造成逻辑上有力的论证,就会造成那么一种不容人选择的确定性:凡有证明之处,便无选择。对于欧几里得的结论,我们不是自己选择去接受的,我们只是看到他的证明之严密才去接受的。假如上帝之存在竟能够证明,我们就会被剥夺自由选择去爱上帝的可能性,正好像假如每一点怀疑或不信的表示都引起了天上雷霆的回答,这种可能性就会丧失一样。”(页93)
上面这段话,蕴含着如下的意思:既然信仰必是自由意志下的产物(有可信可不信的选择自由),那么证明其有就会使人彻底丧失人作为人的自由意志,意谓着丧失了人之为人的根本。何光沪是否解决了人们关于信仰的疑惑,我认为反而是次要的了。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读他这本书,让我们知道信仰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非常重要地影响我们的观念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诚如他一句对科学与宗教的分别之论,“科学关心的是世界怎样存在,宗教关心的是世界竟然存在”(页70),令人难忘。但即便如此,我们肯定也还有许多疑问不能释怀,这就是这套书的封面上写着“哲学来自对世界止不住的惊奇”一语的真正因由。学会怀疑、提问、论证、反驳,培养审辩式思维,是我们对哲学的最高敬意,也是爱智慧的具体表现。
正当我准备结束这篇推荐文章之时,读到了澎湃新闻对史学家张广达的专访《中国历史的实态与表述》一文。其中一段特别谈到了真正的哲学学习,对改善我们的认知能力,摒弃那种注重记诵之学的古老传统,有很大的启发。在一个知识折旧率越来越加速的时代,学会思考,习得审辩式思维,对我们的生活与治学,有莫大的教益。这段话是张广达在谈到欧洲汉学泰斗沙畹的治学方法与所涉学术领域时说的,选录如下,以飨众位:
“沙畹充分肯定中国文学或文献在维护中国大一统局面中的作用,但也指出,中国文学和文献构成一种传统,使得中国人在培育后代上过于强调背诵。过犹不及,过分强调博闻强记,必然忽视独立的理性思维。人们应付的现实在改变,但人们的思维定势则是墨守圣贤、君主和祖宗的教训,遇到问题总是求诸‘经典’,而不是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就这一点来说,我们必须注意沙畹早年的哲学训练,我们今天把哲学当成一门专门的学科,但事实上,哲学和数学一样,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意在培养一个人基本的逻辑思维,而不仅仅是普及知识。”
人类固然离不开记忆,也需要利用记忆,但人类更需要利用自己的思辩能力、逻辑才能,以及良好的想像力,才能更好地梳理、参与对复杂的世界管理与认知。那种以为只须记住与学会过往经验,便可以应对越来越繁复的、多变的世界的想法,如死记硬背之所谓读经,除体现主事者的谵妄与敛财外,不会有什么好的未来。 自古以来,
西方哲学的主要倾向之一就是为一切科学陈述找到一个绝对的、
不
容怀疑的基础。
哲学家们在试图为整个世界和人自身寻找确定性时,
不能回避哲学的基本问
题,
即人与世界的关系或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在近代西方理性主义哲学家看来,
应通过
纯粹理智的思考,
通过直观的认识和逻辑的论证来获得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真正把握和对人的
本质真正理解。
处在不同时代的哲学家们在寻真去疑的过程中,
常常怀疑以往哲学的正确性,
并通过对以往哲学怀疑和批判,企图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
在《致神圣的巴黎学院院长和圣师们》信中,笛卡尔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
“我一向认
为,
上帝和灵魂这两个问题是应该用哲学的理由而不应该用神学的理由去论证的主要问题。 ”
〔
1
〕笛卡尔指出宗教信仰的局限性,认为只有用自然的理由即人类的理性来加以论证上帝
和灵魂这两个问题。
而对上帝的认识,
不是本书的目的,
本书的研究的重点是采取一定的办
法和方式研究
“灵魂和肉体”
的关系。
笛卡尔自信自己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
为什么要研究 “灵魂和肉体”的关系?因为笛卡尔怀疑以往理论尤其是宗教神学对二者关系论述的真实
性。
哲学作为把握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
就是从世界观的高度说明人与世界的关系,
灵魂和
肉体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是每个哲学家无法回避而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笛卡尔以
怀疑精神、批判精神“敢于在本身里执行这个任务”——“全力以赴地去阐明真理” 当时经院哲学的认识事物方法
是以某些宗教信条为根据,按照一系列固定的逻辑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