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乌鸟私情 篇一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一则著名的典故叫做“乌鸟私情”。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当时有一对乌鸟,它们相亲相爱,一起筑巢育雏,生活得非常幸福美满。然而,一天突然来了一只猫,它想要吃掉乌鸟的雏鸟。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乌鸟们开始大声呼叫,想将猫吓走。但是,猫并不害怕,反而更加猖狂地向乌鸟的巢穴靠近。
在危急时刻,乌鸟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它们用自己的羽毛搅动了巢中的水,使得水花四溅,仿佛下起了大雨。猫被水花打湿了身体,感到非常不适,于是匆匆逃走了。乌鸟们成功保护了自己的孩子,重建了巢穴,继续过着幸福的生活。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危险时,要勇敢面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乌鸟们团结一心,齐心协力,最终战胜了强敌,保卫了自己的家园。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团结合作,发挥团队的力量,共同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历史典故:乌鸟私情 篇二
乌鸟私情这个典故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广为流传,在现代社会中也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乌鸟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不惜一切代价,最终取得了胜利。这种团结合作、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只有像乌鸟们一样,团结一心,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在团队合作中,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的目标。正如乌鸟们用自己的羽毛搅动水花,最终赶走了强敌,我们也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智慧,克服一切困难,迎接挑战。
乌鸟私情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团结合作、勇敢面对困难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只有在困难面前坚定信心,勇敢前行,我们才能战胜一切困难,迎接更美好的未来。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像乌鸟一样,勇敢面对挑战,不畏困难,勇往直前。
历史典故:乌鸟私情 篇三
历史典故:乌鸟私情
乌鸟私情: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
【出处】(晋代)李密《陈情表》。
【释义】乌鸟:古人传说,小乌能反哺老乌。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历史典故】
李密,名虔,字令伯,武陽人,西晋文学家。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六个月就死了父亲,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何氏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李密以孝敬祖母而闻名。相传,祖母生病的时候,李密痛哭流涕,每天晚上衣不解带,守在祖母的.身旁,侍奉其左右。所有的食物、汤药,一定要先自己尝过,然后才给祖母进食。
蜀国灭亡后,晋武帝准备让李密做太子洗马这个官,郡县不断催促他前去任职。这时,李密的祖母已九十六岁,年老多病,李密舍不得离开祖母,于是,就上书给晋武帝,陈述家里情况,说明祖母年老多病,需要人侍奉,这就是著名的《陈情表》。李密在《陈情表》中恳切地说:“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我,今天祖母需要我,否则就不能安度晚年。据说乌鸦都知道喂养衰老的母鸟,人岂能不如鸟呢?况且陛下是以孝道治理天下的,许多官员都受到您的垂怜,何况我比他们更加特别。我请求陛下准许我奉养祖母,让她安度晚年!”
《陈情表》言语恳切,委婉动人,晋武帝看了,为李密对祖母的一片孝心所感动,赞叹李密“不空有名也”,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嘉奖他孝敬长辈的诚心,赏赐奴婢二人,并指令所在郡县,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成长心语】
孔子说一个人有没有学问,就在于这个人能否对父母尽孝,对兄弟姐妹、亲朋好友乃至陌生之人是否友爱。“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语句直白而深刻。孝是一切道德和爱心的根源,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根本,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其实,孝敬父母,不需要作出多伟大的事业。每天早晨,让我们用一句关爱的话语、一个亲热的动作,或任何一个微小的进步,就可以表达我们对父母的爱与孝心。最重要的是,当父母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在他们触手可及的地方,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父母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