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实用3篇】

时间:2013-05-09 03:29:1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司马光》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篇一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曜山,汉族,河南开封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他曾任翰林学士、权相、枢密副使等职,是北宋政治改革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他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史,被誉为史学圣典。

以下是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的开篇原文注释翻译:

原文:夫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以知盛衰,可以知疾德,可以知嗣主,可以知治乱。

注释:司马光在这里论述了编写史书的目的和意义。他认为通过史书可以反思历史的兴衰变迁,可以看清德政的真相,可以明辨君主的贤愚,可以分析治乱的原因。

原文:国者,人之所共有也;政者,国之所因有也。国虽大,政无理,用不足,何益於民?

注释:司马光强调政治对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他认为国家虽然由人民共同拥有,但政治是国家存在的根本。即使国家再富有强大,政治不得人心,也无法造福于民众。

原文:是故明君之于国也,若鼓之以德,劝之以利,申之以刑,禁之以威,故民从之易也。

注释:司马光提出了明君治国的方法。他认为明君应该以德行感化人民,以利益激励人民,以刑法约束人民,以威势震慑人民,这样人民才会心悦诚服地跟随。

司马光作为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著作《资治通鉴》不仅是中国史学的巅峰之作,也对后世的史学研究和政治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39316

《司马光》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篇二

司马光(1019年-1086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著作《资治通鉴》被誉为史学圣典,为后世的历史研究和政治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以下是《资治通鉴》开篇的原文注释翻译:

原文:盖闻古今贤圣治国之法,所由同异,未有不本于治道,不因于经纬者也。

注释:司马光在这里指出,古今贤圣治国的方法虽然各有不同,但都源自治道,根植于经纬之中。这意味着治国之道必须建立在道德准则和政治原则之上。

原文:是以史者,所以睹前人之兴衰也,参今人之治乱也,不可不察也。

注释:司马光认为历史是观察前人兴衰和今人治乱的重要途径,必须认真研究历史,以便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指导当今的治理。

原文:昔者夏禹负命而治,殷汤执玺而兴,周文武守道而安,汉光武图治而霸。

注释:司马光举例古代圣君明君的治国典范,如夏禹以天命治国,殷汤执政兴盛,周文武守道安邦,汉光武图治称霸,都是值得后人学习借鉴的楷模。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史,对于后世历史研究和政治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其著作的研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风貌和历史演进的脉络。

《司马光》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篇三

《司马光》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司马光》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品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此句被选为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司马光》。)

  作品注释

  1、生:长,长到。

  2、凛然:稳重的样子。

  3、如:像。

  4、成人:古代成年指弱冠,并非如今的18岁。

  5、闻:听。

  6、《左氏春秋》:是左丘明给《春秋》作注的.一部史书。

  7、之:它,文中指《左氏春秋》。

  8、退:回去。

  9、了:清楚。

  10、指:通假字,通“旨”,主要意思。

  11、自是:从此。

  12、释:放下。

  13、至:甚至。

  14、戏:玩耍。

  15、瓮wèng:一种口小腹大的盛器,大缸。登瓮:站在大缸上。

  16、足跌:失足。

  17、没:沉没。

  18、皆:全,都。

  19、去:离开。

  20、迸:水涌出。

  作品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年一样(古代成年指弱冠,16岁,并非如今的18岁)特别喜欢听人讲《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后回来讲给家人听。从此对《左氏春秋》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冷热。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故事介绍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稳重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手里放不下书本,甚至到了忘记了饥渴,冷热的程度。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作品背景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 “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字君实,陕川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此外,还有一件事使小司马光闻名满九州,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汴京、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广为流传。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人物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二年进士,官至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主持编撰了大型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等。其词仅存三首。

《司马光》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