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南京长江大桥【精简3篇】

时间:2018-04-03 02:40:2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5 南京长江大桥 篇一

南京长江大桥,中国著名的景点和地标之一。它横跨在长江之上,连接了南京市鼓楼区和浦口区,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公铁两用桥梁。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不仅使得南京市的交通更加便利,也成为了中国工程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始于1960年,历经4年的艰苦建设,终于在1964年成功竣工。这座大桥全长约6.78公里,其中桥面长约3.8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公铁两用桥梁。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采用了大跨度刚构桥的结构形式,整体呈现出简洁、大气的风格,成为了南京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南京长江大桥也因其独特的历史价值而备受瞩目。大桥上建有双层结构,上层为公路桥,下层为铁路桥,这种设计在当时的中国尚属首次。而且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也标志着中国桥梁建设水平的飞速提升,为后来更多的大型工程建设奠定了基础。

如今,南京长江大桥已经成为了南京市的一张名片,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车辆和行人在这座桥上穿行。大桥两侧的桥塔被灯光点缀,夜晚时分更是美不胜收,成为了南京市夜景的一大亮点。此外,南京长江大桥也是中国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夜晚,南京长江大桥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作为中国的一处重要地标,南京长江大桥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历程,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5 南京长江大桥 篇二

南京长江大桥,一座连接南京市鼓楼区和浦口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地标之一。这座桥梁的建成,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南京市的交通状况,也成为了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始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正值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为了解决南京市的交通压力,中国政府决定兴建这座连接长江两岸的大桥。经过四年的艰苦努力,南京长江大桥终于在1964年建成通车,成为了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梁。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极大地促进了南京市的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南京作为中国的古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更是将南京市与长江两岸连接起来,为南京市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除了在经济上的重要性,南京长江大桥在文化和旅游领域也占据着重要地位。每年,无数游客慕名而来,登上南京长江大桥,观赏长江美景,感受中国的桥梁建设成就。南京长江大桥的夜景更是迷人,夜幕降临时,桥面上的彩灯亮起,桥塔被灯光照亮,呈现出绚丽多彩的景象,成为了南京市夜间的一大亮点。

总的来说,南京长江大桥不仅是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南京市的一张名片。它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历程,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南京长江大桥的美丽风景和独特价值,将继续吸引着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成为中国桥梁建设的典范。

5 南京长江大桥 篇三

5 南京长江大桥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的17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理解其他新词语。

2.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3.以第1自然段为例,指导学生着重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句和引用诗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6.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意义,激发学生对祖国建设成就的自豪感,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结合插图和重点词句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二是着重弄清课文第1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是理解引用诗句的含义。

教学思路:

本文的教学步骤是: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读音,了解全文的大体内容;细读课文,具体理解词句的意思及各段课文内容;精读课文,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体会思想感情;综合训练,熟读课文并背诵第1自然段,掌握生字字形并读写有关词语。

细读、精读课文这两步,运用“读——议——导——练”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理解词句与自然段的意思及其联系。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插图理解有关词句和课文内容,获得真切的认识。

对于意思相近的词语,如“挺立”、“耸立”,采用比较法理解;对于难懂的词语,如“天堑”、“通途”,运用对比法理解。

教学各段课文注意防止平均用力。要以第1自然段为例,引导学生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分析句子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以突出连句成段的训练重点。

教学资料: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江苏南京市下关和浦口之间,跨越长江,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铁桁梁桥。铁路桥全长6772米,双轨。公路桥全长4589米,宽19.5米。正桥长1577米,有10孔钢梁,跨度除江北第1孔为128米外,其余均为160米。江中桥墩9个,高约80米,扎根在江底岩盘上。正桥两端各有桥头堡一对,高70米。公路桥两侧人行道各宽2.25米,两岸公路引桥由富于民族特色的双曲拱桥组成。1960年初动工,1968年底全部建成通车。它连接津浦、沪宁两铁路以及苏南苏北的公路,加强了我国南北的.交通联系,在政治、经济和战略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理解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南京在什么地方?你到过南京长江大桥吗?你见到的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

3.结合学生的回答作简要介绍。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汉语拼音把生字词读准确,并把句子读连贯。同时思考问题:(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再想想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2)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检查。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让学生正音、正读。

(2)回答:

①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我”参观南京长江大桥的事。)

② 课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先写了从远处看长江大桥,后写了在桥上看到的和听到的,最后写了“我”的感受。)

(3)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4)结合学生的回答作简要的概括。

三、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2.回答。

3.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4.议论——引导。(7句话:①时间、地点;②天气;③大桥壮丽;④桥墩;⑤正桥连接着引桥;⑥大桥分两层;⑦公路上行人车辆多。)

议论每句话的意思,要先引导学生结合句子理解有关词语,再结合词语理解句子;对两个比喻句,要着重引导理解。万里碧空:碧空,浅蓝色的天空。形容天气非常晴朗。

明媚:鲜明可爱。

显得:表现出。

壮丽:雄壮而美丽。

稳稳地:结合插图理解,说明桥墩的巨大、坚固。

仿佛……巨龙……:结合插图引导想象,体会大桥宏伟的气势。

双轨:可供两列火车同时运行。

穿梭似的: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形容来往行人车辆很多。

5.默读课文,思考:这7句话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6.议论——引导——练习。

(1)议论7句话的顺序。(先写参观的时间、地点、天气,再总写大桥的壮丽,接着从下到上写桥墩、正桥与引桥、下层与上层、公路上。)

(2)引导的重点是第3句与以后各句的关系(总分)。(3)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你体会到了什么?

7.概括段意。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议论。

(3)概括:这一自然段写了“我”从远处看到的南京长江大桥十分壮丽。

四、练习。

熟读并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背诵第1自然段。

2.说说第1自然段的大意。

二、细读

课文。

1.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回答。

(3)课文中写“我”的观察点是一处吗?请划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4)“我”在走近正桥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

(5)议论——引导。

工农兵塑像、桥头堡、红旗、玉兰花灯柱,联系插图让学生认识;对比喻句要认真引导理解。

挺立、耸立:都有高高地立着的意思,但前者侧重于“直”,后者侧重于“高”。

检阅:高级首长检验军队或群众队伍的仪式。

(6)你从这几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大桥雄伟壮观。)

(7)这几个句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按照“我”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

(8)指名朗读第5句。思考:这句话写了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

(9)议论——引导。

(看到和听到的情景;大桥雄伟。)

扁舟:小船。

时起时伏:一会儿升起来,一会儿落下去。

侧耳倾听:形容集中注意力听的样子。

呼啸而过:本课指火车发出长而高的声音迅速通过。

(10)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议论后概括:这一自然段写了“我”在桥上看到和听到的情景,南京长江大桥既雄伟又壮观。

2.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我”的感受)

(2)议与导。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浩大。

天堑: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

通途:畅通无阻的大道。

引导的重点:“我们”指谁?水势浩大的长江自古被称作天堑,结果被我们征服,变天堑为通途,说明了什么?(“我们”指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说明“我们”具有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3)默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议论后概括:这一自然段写了“我”

5 南京长江大桥【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