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性禅心句子 篇一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人们常常被琐事困扰,心灵无法得到平静。然而,佛性禅心的句子却能帮助我们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心若静,万事安。”这是一句非常经典的佛性禅心句子,它告诉我们只有当心灵平静时,才能真正体会到万事如意的境界。在面对烦恼和困扰时,我们不妨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去感受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行者如水,心若明镜。”这句古老的禅心句子告诉我们,心灵应该如同明镜一般清澈透明,不受外界杂念的干扰。只有当我们保持内心的清净和明澈时,才能做到心无杂念,行事不受困扰。
“当下即是修行。”这句简洁而深刻的禅心句子告诉我们,修行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远方,而是在当下的每一个瞬间都可以实现。只要我们能够专注于眼前的事物,用心去体会当下的一切,就能够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放下执念,放下烦恼。”这句佛性禅心句子告诉我们,执念和烦恼都是让我们心灵无法得到平静的根源。只有当我们能够放下执念,放下烦恼,才能真正体会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心中有佛,心中无事。”这句佛性禅心句子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佛,心中就没有事。当我们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时,就能够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
佛性禅心句子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让我们能够远离烦恼和困扰,体会到心灵的自由和解脱。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常常提醒自己这些佛性禅心句子,去感受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佛性禅心句子 篇二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人们常常迷失在功利和欲望之中,心灵变得浮躁不安。然而,佛性禅心的句子却能帮助我们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心如止水,寂静致远。”这是一句非常经典的佛性禅心句子,它告诉我们只有当心灵如止水般平静时,才能达到内心的深远和宁静。在面对纷繁的世界和烦恼时,我们不妨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去感受内心的安宁与宁静。
“修行在当下,心无挂碍。”这句古老的禅心句子告诉我们,修行并不是远方的追求,而是在当下的每一个瞬间都可以实现。只有当我们能够专注于眼前的事物,心无挂碍,才能真正体会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放下执念,豁达无边。”这句佛性禅心句子告诉我们,执念和欲望都是让我们心灵无法得到平静的根源。只有当我们能够放下执念,放下欲望,才能体会到内心的豁达和无边。
“心中有佛,心中无恐。”这句佛性禅心句子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佛,心中就没有恐惧。当我们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时,就能够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一丝安宁和无畏。
佛性禅心句子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让我们能够远离烦恼和困扰,体会到心灵的自由和解脱。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常常提醒自己这些佛性禅心句子,去感受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佛性禅心句子 篇三
1. 爱本来就无穷无尽,扩大可以利益天下,增长慧命;缩小则成自私自利,增长恶业。
2. 只愁不作佛,莫愁佛不解语是也。
3. 现在的心念——好的,应该精进;坏的,应该去掉。
4.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5. 在那个时刻,财富不过是空洞的数字,事业不过是逝去的旧梦,家庭不过是难以割舍的牵挂。往往是,生前拥有得越多,离开时的遗憾也就越多。
6. 没有天生的弥勒,也没有自在的释迦。
7. 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文殊说般若经》〖22字〗
8. 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9. 一个人要先点亮自己的心光,才能引发别人的心光。人要真诚苦干才能领导别人,而非光靠能干。待人要以宽大的心胸去接纳、包容--发广。
10. 当于佛法中,勇猛常精进。譬如微少火,樵湿速令灭,于佛教法中,懈怠者亦然。如钻燧求火,未出而数息.火势随止灭,懈怠者亦然。《华严经》卷十三,菩萨问明品〖63字〗
11. 禅师讲经:大鸟怕小鸟从窝里掉下来,每天都把窝移低一点,灾难也因此发生,人们把小鸟都捉走了。过度的溺爱是害不是爱。
12. 人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看不清自己。所以,修行的首要任务是了解自己知道究竟什么代表着你,什么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我们每天都在关注自己,处处以自我为中心。那么,我们现在认定的这些身份、相貌、想法等,究竟是不是我?事实上,这一切都是无常变化的,也许现在与你有关,但并不是你的本来面目,不是生命的真实写照。可我们往往不了解这些,因为生命中除了觉悟潜质,还有另一种力量,那就是无明,就是不觉。
13. 无欲无求,少烦少烦,就容易打开心门,有智慧。
14. 这个无知的人,不真实的人,比如梦中人,梦时不无,至于醒来,什么都得不到;如果所有的空华都被摧毁在虚空中,不能说有一个固定的灭绝。为什么?没有牛处故。《圆觉经》卷上
15. 禅是一种方法,一条路,一种境界,一种用途。
16. 宁愿做过了后悔,也不要错过了后悔。
17. 勇於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18. 恐惧不会产生智慧,只有恬静的心境才会盛开智慧的莲花。私欲使人患得患失,私欲使人身不由己。
19. 如果你不伤害万物,万物也必将不伤害你,这就是平安。
20. 哀哉三界,爱欲为根。根株不拔,莫望生西!莲花国土,永离尘情,此缘能断,彼质斯成。
21.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斌宗法师
22. 于千万人之中,
23. 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24. 一切皆为虚幻。
25. 即使这些尚未发生在自己身上,但由此而来的危机感,总会或多或少地对我们产生冲击,使我们内心蒙上阴影。
26. 莲花合掌禅意深,莲花合掌代表永恒的信心,像无尽的灯一样相互传递。
27. 想用谎言欺骗人,其实就是欺骗自己;说谎的人不相信真相。(萨迦格言)
28. 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杀人无血,其过甚恶。
29. 心地若能时时现光明,与人坦诚相待,则不必怖畏人生道路有障碍,也无需担忧别人是否不利自己。
30. 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31. 客观世界原本是平等的,但由于我们每个众生的主观见解、心智和智慧不同,客观世界反映在我们的主观世界上是非常不同的。
32. 性相二门,是自心之体。……性穷相表,相达性源。体用相成,性相互显示。(五代)延寿《宗镜录》卷一,序列
33. 真正的看破是提起,积极地为大众服务。〖16字〗
34. 佛心禅语 汝诸人如坐在海里,没头浸泡,甚至向人乞水。-玄沙师备禅师
35. 禅是禅非:一切因缘而起,因念而生。执着于某一事或某一物,就会患得患失,烦恼也接踵而至;如能看开一切,心无挂碍,就会无所畏惧。人生往往是怕什么来什么,当你看淡得失、无谓成败的时候,反倒顺风顺水、遇难成祥。人生最宝贵的,就是有一颗平常心,远离混浊,平静如水,不为世间五色所惑,不被人生百味所迷。
36. 世人言忍,忍字最难,非大智慧,断然不能。
37. 生命是缘起的,关键在于,我们以什么因缘去塑造它,培养它。若能奉行如法,清净的生活,就能给心灵创造良好的氛围。
38. 佛教的真正精神在于不为自己,一切只为众生求安乐,宁可拾己,以自己的牺牲使他人得到安乐。
39. xxx佛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40. 禅把粗话打磨成艺术的是文字高手,把艺术还原成粗话的是高手中的高手。
41. 谁把谁的明媚尽收眼底.谁把谁的难过感同身受。
42. 适当的欲望,是人类所必须的,但超过了范围,痛苦、罪恶,便如影随形。
43. 律己要严,待人要宽。
44. 毗婆舍那支,最初必用善友为依;奢摩他支,尸罗圆满之所摄受,又依善友之所摄受。(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二十〖48字〗
45. 从佛法来看,这个身份却是巨大的宝藏。因为一切众生都具有和佛菩萨相同的生命层面,只是这种潜在品质尚未产生作用而已。
46. 暂时的成败对生活来说是一场小感冒。如果冒。如果心累了,让它休息,灵魂的修复是生活永不枯竭的希望。
47. 佛祖妙道径截,唯直指人心,务见性成佛尔,但此心源,本来虚静明妙。
48. 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
49. 知识渊博的人就是如来。《华严经》卷68,入法界品
50. 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51. 那么,我们所认定的这些构成我的部分,究竟是不是真我?其实不是。因为无明,我们发展出很多心理,发展出很多情绪,这些心理和情绪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而这个自我并不是真实的存在,只是我们的错误设定.所以就会发展出种种烦恼,如瀑流般挟裹着我们,使我们沉沦其间,身不由己。
52.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53. 如果我们破除一切执着尘劳,丢掉身外乱性的贪婪和物欲,找回自己,这样就能获得身心的自然安宁、惬意、舒适、安逸;幸福的生活也随之而来。
54. 人要学习经得起周围人事的磨练而心不动摇,并学习在动中保持心的宁静。
55. 凡事要随缘,不要攀缘。〖9字〗
56. 所谓门槛,过去了就是门,没过去就成了槛。
57. 这种孤独感的根源,也在于我们找不到自己,不知道生命的本来面目。在我们的错觉中,我就是我,众生就是众生,世界就是世界。当这一切分离时,我们会感到,自己永远是在四顾茫然中踽踽独行。不管家人对你多好,不管事业做得多大,当你离开这个世界时,还是独自一人,两手空空。所以,生命始终伴随着恐惧感、失落感和匮乏感,担心我们抓住的东西会失去,更担心自我会因此受挫当所有这些渐行渐远,哪里又是我的安身立命之处呢?
58. 生死契阔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缘无故地狂笑无缘无故地哭泣,即使有笑声也像冰一样。白落梅《爱如禅,你如佛》
59. 社会形态源自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源自于个人的修养。若能先培养好个人修养,进而料理好家庭,社会秩序自然能渐上轨道。〖51字〗
60. 不可说。
61. 多闻圣弟子离贪伺,断贪伺。心不怀诤,见他财物诸生活具,不起贪伺,欲令我得,彼于贪伺,净除其心。《中阿含经》卷三,业相应品
62. 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63. 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64. 拥有财富的人,不如拥有智慧的人
65. 生命无常,慧命永存;爱心无涯,精神常在。
66. 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
67.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68. 人生最有价值的,是健康的身体;比健康更有价值的,是正确的人生方向。
69. 佛陀一再教诫我们:要好好调节自心,把瞋恨怨嫌之心转化为爱心宽心,时时刻刻宽恕别人,发挥爱念。〖41字〗
佛性禅心句子 篇四
1. 我们应该学习圣人包容万物的宽大心胸,心境才能超脱;否则尽管信仰虔诚、礼敬拜佛,终究还是会堕入魔道。
2. 天下、国家、社会、家庭之所以不得太平、安宁、和睦,皆因人人只知争取生存,而不探究生存的真諦。
佛性禅心句子 篇五
4. 以佛陀普爱天下众生之心为己心。佛陀能为一切众生牺牲,我们也能为济助众生的志业不惜辛劳付出。
5. 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6. 得失心不放下,想要不痛苦,都不可能。
7. 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8. 最禅意的句子随分随力,涓滴爱可以积累成就。
9. 自性本来不生也,本来不生即是本来不动。生灭即指无明,意谓自性中本无无明,说有无明,由于妄见耳。
10. 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11. 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23字〗
12. 体会到生命无常的人,便不会再放荡和贪逸,所以说对于生命无常的觉醒是智慧的开端。
13. 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之所不能为。
14. 云何心一趣性?谓寻伺寂静故,心不散不乱不流,安住一境,故名心一趣性。(古印度)目连《法蕴足论》卷六〖42字〗
15. 真正的布施,是把烦恼、忧虑、分别、执着,通通放下。
16. 天天禅语遇事,若能平心面对,很快就会度过。
17. 佛心禅语 菩提没有树,镜子也不是台湾;本来什么都没有,哪里有灰尘?·行由第一》
18. 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19. 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20. 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现前,步步极乐家乡,何必远企十万亿土。
21. 怨言是上天得至人类最大的供物,也是人类祷告中最真诚的部分。
22. 有志气的人发一次愿,终身坚持。没志气的人天天发愿,浮而不实。
23. 我不是我你转身一走苏州里的不是我。
24. 上根菩萨居露地,中根菩萨居叶中,下根菩萨居石室,未成佛道常不卧。《心地观经》卷五,阿兰若品虽行苦行,不惮劬劳,恒无退转。《心地观经》卷八,成佛品〖63字〗
25. 从没有杂念、恶意,培养善念,还要进一步——不执著。
26. 学佛的修养,是要每个人保持平等心,看见任何人都能起欢喜心。用佛心看人,人人都是佛。
27. 佛心禅语 因为执着于自己的角度,在文字中写文章,所以烦恼无法打破。-惠律师
28. 知神走五道,无处不更,舍身复受,如轮转着地。《法句经》卷下,生死品
29. 佛学不分高低,对任何人都是一样平等的,没有厚此薄彼之分。只要能发心出家,只要能用心办道,任何人都有开悟、解脱的可能。所以不要认为出了家就高人一等,那是错误的。没有哪个人高人一等,佛法是平等的。
30.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名大雄,故名大雄宝殿。即佛也。
31. 随缘开妙法,教众得真情。圣道多辛苦,西方一路平。
32. 智慧的代价是矛盾。这是人生对人生观开的玩笑。
33. 心若能无造作的安住,则无论是持咒、绕塔、禅修或行持任何善法,都能成就最殊胜的功德。
34.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35. 如果的时候要净三轮:所谓为众生,我得不到,我也不是自己当法师,所以我不住在所说的地方。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叫一相法门。《大宝积经》卷60,文殊师利教会
36. 犯错是平凡的,原谅才能超凡。
37. 因为世上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地球尚有毁灭的一日,何况我们脆弱的色身?
38. 若无是非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39. 愿要大,志要坚,气要柔,心要细。
40. 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
41. 不能把握现在,就无法获得永恒。[由整理]
42. 一瞬间,土中各有佛兴世,一切刹中佛,亿数不可思议。《华严经》卷七,世界成就
43. 不谋期前,不虑其后,不念当今。
44. 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45. 欲成就菩萨道业,必须拥有不畏心劳、不惧身苦的精神毅力,勇往直前,方能达成。
46. 人心与佛陀一样,都有同等的'爱心;但因后天的习惯及习气不同,以致有不同的言语行动。所以,修心养生必须自己下功夫。
47. 美玉藏顽石,莲花出淤泥,须生烦恼出,悟得即菩提。
48. 守住现在,就是守住未来。
49. 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法句经》卷上〖27字〗
50. 人若开口便刻薄尖酸,好批评人者,不惟无福且无寿。
51. 轻信道听途说,就像一只傻狗,别人随便扔了一块石头就急忙跑去捡。〖28字〗
52. 人往往为了爱自己而损害别人,所以佛陀教导我们:修养的第一个条件,就是不去伤害别人。
53. 菩萨不是土塑木刻的形象,真正的菩萨能做事、能说话、能吃饭,能寻声救苦随处现身。
54. 苦依于行业,行业依于结,苦、行、结无所依,必然常净。如果你知道,所有的法律都没有根本,也没有什么可住的。《大集经》卷十五
55. 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无有一心一行空过,不向萨婆若者。《胜天王般若经》卷六,平等品〖38字〗
56. 佛语心经 修行的根本在于修心。一个人是不是人格完善、品德高尚,关键就在于他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
57. 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58. 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59. 生活中有太多你不喜欢的东西。如果你看得清楚,理解它们,你发现自己很难过。给生活蒙上一层薄雾,不是自欺人,而是保护自己。一切都太认真了,苦了,累了。
60. 真心是菩萨净土。
61. 愿是成功的起点,愿也是希望。人生最需要的就是愿,一切事业要成功必须有愿。
62. 智者知幻即离,愚者以幻为真。
63. 丈夫使用无障碍.不为戒律所制,持犯本无生,愚人被他禁系。·梁)宝志《十四科念持犯不二》
64. 无量众生修佛道,多有退转,时有一个人就能得到道,如庵罗花、鱼子等。《优婆塞戒经》卷一,解脱品
65. 诸有持明人,远离诸有相,勿生取着心,造立塔庙等,勿读诵经典,勿建曼荼罗。若自性相应,斯即为最上。《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卷一〖60字〗
66. 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67. 诚实守信是与他人相处的要诀,结缘交友的前提,唯
68. 这世上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一是吃进胃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三是读进大脑的书。
佛性禅心句子 篇六
1. 济贫要用爱心,教富要用耐心。
2. 家庭和谐,即使物质贫乏,依然富裕;否则,再多的钱,也抵挡不住家庭不和谐的痛苦和缺点。
3. 人生难得洒脱,要洒脱必须拥有宗教精神及人生目标,才能得到真正有意义的洒脱!
4.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5. 正信的佛xxx称之为敬佛,不仅仅是拜佛
6. 禅诗-《行看流水坐看云》:闲居无事可评论,一柱清香自得闻。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了庵清欲。
7.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8. 能善意掩盖他人不良习气,弘扬其良好德性,且不评论他人是非,这样的人一定可爱又可敬。
9. 能觉他人之诈,不形於言,受人之辱,无动於色,道成近矣!
10. 莫轻小恶,以为没有灾难,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累。莫轻小善,以为没有福,水浦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维中积累。《法句经》卷上,恶行
11.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12. 一切都按照因果报的规律,这样才能自由自在。
13. 佛心禅语 徒然羡慕别人,不能让自己进步,反而会让我们看不到自己的长处。
14. 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18字〗
15. 佛语禅心经典语录: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16.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7. 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
18. 很多人都刻意去追求轰轰烈烈荡气回肠的爱情生活,而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身边的生活本来就应该是平淡的,平淡的就是幸福的。爱情带给我们的幸福首先是心灵的幸福,只要有一颗能感受幸福的心就能创造幸福。不奢求过多的一生是幸福的一生,简单真实的一生也是幸福的一生,淡泊宁静的一生同样是幸福的一生。
19. 佛心禅语 生活紧张焦虑的人很难品尝到宁静的芬芳和宁静,因为身外有太多的噪音和噪音,以至于忽略了自己的内心。
20. 佛语禅心经典语录: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21. 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22. 一切诸苦树,放逸为根本,是故欲离苦,应当舍放逸。《正法念处经》卷五十七不放逸不死,放逸是死处。不放逸不死,放逸常生死。《正法念处经》卷二十五〖62字〗
23. 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24. 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27字〗
25. 佛心禅语 如何面对每一分钟的不幸,我们都能摆脱重担,放开过去的一切,开始下一段精彩。
26. 凡夫取境,道人取
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16字〗
27. 悟是教育家,不是政治家。他慈悲地教导众生,从不控制众生。
28. 佛心禅语 痛苦总是由内而生。虽然生活是痛苦的,但它也充满了快乐。你可以从哪个角度选择如何看待它们。
29. 花儿不为谁开,也能够为自己开,世界不为谁存在,也能够为自己存在。〖28字〗
30. 人生随缘便会活的自在,能够安分守己,不被环境所转,心中就不会有障碍。
31. 要净化人心,应先点亮自己的心灯,再做提灯照路人。
32. 从佛教角度来说,自我正是有情最大的误解,是我们因为不了解生命真相而产生的错误设定。无论身体还是情绪,都不具有永恒不变的内涵,都不能代表所谓的我。所以,佛教提出无我的思想。这也是佛陀对众生最大的贡献。或许不少人会觉得费解,甚至对此感到恐惧:如果无我,那现在这个会说会动的又是什么?又会消失何方?其实,无我所否定的,只是加诸于我的错觉,而非现象本身。
33. 禅语一生垃圾变黄金,黄金变爱,爱化清流,清流遍布世界。
34. 欲修六度,当净六根,先降六贼。
35. 如果
36.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14字〗
37. 佛是众生界了事汉,众生是佛界不了事汉。
38. 知者是身之主.遍行各体,身有所为,莫不由自主。《大宝积经》卷--。,贤护长者会
39. 佛经告诉我们有生无不死。若是我们把色身执为永恒不变的实体,就难以面对它的衰老,面对终将来临的死亡。
40. 身做好事,言说好话,心存好念。
41. 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42. 不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用甜蜜的口舌迷惑他人,以免到头来落得伤身败德,害了他人也害了自己。
43. 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内在安详,才是下手之处。
44. 实践不能远离社会人群,也不能逃避现实生活。我们想要的是面对生活,提高自己,净化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努力。
45. 如果你只是等待,发生的事情只会是你变老了。
46. 真诚修行身心并重,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婪与愤怒;修身先修口,修心胜修行。
47. 学佛要注重道与理,关心人及事。能以众人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日常人事中自我磨练,以毅力、勇气突破障碍,才是真正学佛的精神。
48. 寂若無人:寂:寂靜。寂靜得就像沒有人一樣。〖17字〗
49. 无明但是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50. 有情被执著所缚,拥有什么,就会牵挂什么。若是拥有财富,就害怕别人惦记他的财富;拥有地位,就害怕别人嫉妒他的权位;拥有娇妻,就害怕被别人窥视他的家庭。即使只是穿上一件贵重新衣,也害怕弄脏了,小心翼翼地不敢乱动。总之,只要执著于自己拥有的,就会因为这种执著而害怕失去,终日处于恐怖中。
51. 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52. 要普及众生,就要从爱护大地的每一粒沙、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苗、每一寸土地开始。
53. 人事的艰难,不但是智慧的磨刀石,也能长养毅力与勇气。
54. 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口中言少,自然祸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心中欲少,自然忧少!大悲无泪,大悟无言。缘来要惜,缘尽就放。这世上,笑笑人家,也给别人笑笑自己,放轻松,给自己快乐。
55. 一杯茶一杯茶,文人看风月,哲人看生活,市场看谣言;恋人看情,痴人看怨,佛家看空;儒家看礼,商家看利,道家看气。
56. 若要明日平安,就要将今日做好。
57. 多做多得,少做多失。
58. 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着,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59. 学悟,就是要你认识自己,找到永恒的生命。
60. 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
61. 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沉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62. 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63. 菩萨行者心怀慈悲,常起利益众生的念头,无论到任何地方,心都无畏惧。因此,若能做到以爱待人、以慈对人,则不惹人怨,亦能结好缘。
64. 人常在什么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时候,却被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蒙蔽,虚掷时光而毫无觉知。
65. 动於欲,欲迷则昏。任乎气,气偏则戾。〖14字〗
66. 以分别为道,以烦恼为道,以疾病为道,以鬼神为道,以苦为道,以死为道。(宋)藏巴嘉热大师“六平等”〖38字〗
67. 人自身的烦恼,比身外的冤家更厉害!因此,应该常常警惕自己,莫让良知睡着了。良知一旦睡着,则杀、盗、淫、妄等种种罪业都会侵袭你的思想。
68. 因果者,所谓缘会所生也。
69. 梦想是一个
70. 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悯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於顺违境,无爱恚心。
71. 哲学家:不用语言能告诉我真理吗?佛陀沉默。哲学家:你的慈悲使我进入了真理之道。佛陀:好马在鞭子的影子下也能跑。
72. 时时以清净解脱的爱心,秉承过去生所播下的远因,成就现在的近缘,更扩展长情于未来。
73. 善事多做,长存善念,问心无愧,理得心安。
74. 一切恶友诸烦恼业,即是菩萨道庄严伴。《优婆塞戒经》卷二,义菩萨心坚固品〖32字〗
75. 知昼则知夜,知始则知终,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处。
76. 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77. 人的习性不同,各如其面。修行必须走入人群,和不同习性的人互相磨练、适应,并圆融共处、和睦相待。
78. 怒为万障之根,忍为百福之首。
79. 爱不是要求对方,而是要由自身付出,无条件地奉献,做到事事圆满。
80. 凡爱说人不是者,往镜前一站,镜中出现一个丑陋的影子,才知正是自己尊容。
81. 生死在片刻间,成功在片刻间,失败也在片刻间。一切,都要抓住当下的念头。
82. 幸福,不是收获的多,而是抱怨的少。于人不苛求,遇事不抱怨。只有善于驾驭自己情绪和心态的人,才能获得平静,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83. 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