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句子(精彩6篇)

时间:2014-07-02 03:10:3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佛教中的句子 篇一

在佛教经典中,有许多深邃的句子,它们不仅是修行者们的指南,也是人们在纷繁世界中找到心灵平静的一剂良药。其中一句经典的佛教句子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句话传达了佛教对于万物皆有佛性的理解。每一个微小的存在都蕴含了无限的智慧和潜力,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就能在平凡中发现奇迹。

另一句让人感悟的佛教句子是“放下执著,放下烦恼,放下痛苦”,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学会舍弃那些束缚我们的执着和负面情绪,从而获得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当我们放下执著的眼光,放下对外在世界的过度要求,我们就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体验到心灵的平和与喜悦。

佛教中还有一句非常有启发性的句子是“不可说”,这句佛经中常见的句子告诉我们,有些事情是难以用言语来描述和理解的,因为言语往往只是思维的表达,而真正的智慧和体悟需要通过心灵的静默来领悟。通过冥想和静心,我们可以超越言语的局限,直面内心的本质,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启示和领悟。

总之,佛教中的这些句子不仅是对修行者们的教导,也是对所有人的启示。它们提醒我们要放下执著,要珍惜眼前的每一个瞬间,要用开放的心态去面对世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平凡中发现不凡,体验到生命的真谛,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喜悦。

佛教中的句子 篇二

佛教中的句子充满了智慧和启示,它们不仅是对修行者的教导,也是对所有人生活的指导。其中一句深刻的佛教句子是“若以善报恶,此即不如法;若以恶报善,此即不如法。”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以善报恶,以慈悲和宽容来回应他人的恶意和攻击,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恶性循环,化解纷争,获得真正的解脱和平静。

另一句让人深思的佛教句子是“行住坐卧,一心不乱”,这句话强调了内心的专注和平静对于修行的重要性。只有在行住坐卧之间保持内心的平和和专注,我们才能够避免被外界的诱惑和干扰所困扰,真正领悟到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佛教中还有一句富有启发性的句子是“一念清净,一念清净,即是佛地。”这句话传达了佛教对于心灵净化和觉醒的理解,只要我们能够保持一颗清净的心,摆脱杂念和执著,我们就能够达到最高境界,实现内心的平和与智慧。

综上所述,佛教中的这些句子不仅是对修行者们的教导,也是对每个人生活的启示。它们提醒我们要以慈悲和宽容回应他人,要保持内心的平和和专注,要通过内心的净化和觉醒来实现真正的解脱和平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尘世中找到真正的快乐与满足,体验到生命的深层意义。

佛教中的句子 篇三

1.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2. 有人说男人一旦变心,九头牛也拉不回,难道女人变心,九头牛就拉得回来吗?男女之间只在生理上有差异,心理方面大同小异。

3. 佛曰: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4. 佛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即使是一个**犯,当他放下恶念一心向善时,也会最终得到善报。

5. 念佛无难事,所难在一心。一心亦无难,难在断爱根。

6. 如何衡量一个人的修养?应该存在于内而外。待人接物,言谈举止,一切行动都充分体现了内在修养。

7. 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8. 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及涅盘寂静,是三是法印。——源自:《莲花面经》

9.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10. 释迦文佛寿命很长,所以,虽然肉体被取灭,但法身存在。《加一阿含经》卷44

11. 若无‘是非’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12. 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13. 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盘。

14. 我们的精神面貌是另一个境界,让我们的心从各种分离和执着中解脱出来,让我们的自脱离一切攀缘。

15. 人生之间,有些偶遇,因为行色匆匆,我们擦肩而过;有些机缘,因为缺少珍惜,我们失之交臂。有时由于任性,我们错失了一段光华;有时太过冲动,我们错过了一生的相守。有些人,因为陪你走的时间长了,你便淡然了,漠视了,其实是他们给你撑起了生命的天空;有些人,分开了,就忘了吧,残缺是一种大美。

16. 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17. 很久以前,有一位年长者的儿子,到海中打捞沉香这种木料。过了一年,才打捞了一车,并把它运回家。他把沉香木拿到市场上去卖,由于价格昂贵,一直没有人买。过了许多天,他都没能卖出去,感到很疲劳厌烦,十分苦恼。他看到卖木炭的,都很快地将木炭卖了出去,便想不如把沉香烧成木炭,这样就可以很快卖出去了于是就把沉香木烧成木炭,运到市场卖掉,只卖了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世间上的愚人也是这样,本来按照佛教里的各种修行方法,努力精勤地修行,希望得到佛的果位,因为难以达到,便退失菩提心,想不如去修声闻乘法了生死,证

18. 佛教告诉我们,在家里,信徒应该通达世事,如法求财,做一个诚实的工人,才能自强自立。这是学佛成佛的基础。 (造句大全 )

19. 对朋友,不要念旧恶;对自己,不要忘记你的主动心态。(当代)星云《人间佛教戒定慧》

20. 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21. 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22. 佛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3. 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

24. 佛曰:一切皆为虚幻。

25. 后来他“死了”,他那淡淡的印象也就消失,仿佛水消失在水中。

26. 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27. 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分世缘无挂碍,涅盘生死等空华。

28. 随心、随缘、随性。

29. 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30. 无情何必生斯世,有好终须累此身。《楞严经》

31. 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32. 佛说,前世的500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顿生气馁,这辈子是没的指望了,和谁路遇和谁接踵,和谁相亲和谁反目,都是命定,挣扎不出。

33. 用忏悔净化身心,过去造成的恶业,都是从无始贪婪.愤怒.痴呆,从身语意义出发,我今天都忏悔。

34. 寻佛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35. 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

36. 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37.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大佛顶首愣严经》

38.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39.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40. 佛心禅语 本来深山卧白云,偶然来这里闲着。莫来问我禅,我是吃屎的人。——《育王净昙禅师》

41. 路鸣泽在雨中张开双臂,嘶哑地咆哮,满脸笑容,这一刻他是这世界上最忘我的戏子,在演出世界上最经典的悲剧,全世界的悲辛都融于他癫狂的独白中,他背后站着巧巧桑、李尔王、美狄亚和俄狄浦斯的群像。他看着路明非,却仿佛在质问整个世界。

42.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43. 枯坐在佛前木鱼空等,诵经念你几柱香的虔诚,谁写的禅字无一横,我倒叙此生。

44. 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愣严经》

45.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46. 言若离相,言亦名解脱;默若着相,默即是系缚。

47. 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48. 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49. 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50. 有出格见地,方有千古品格;有千古品格,方有超方学问;有超方学问,方有盖世文章。——源自:《灵峰宗论》

51. 佛说: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

52. 念念无滞为功德,那如是天魔,本性极恶,依本性恶念,横行杀戮,是否为功德?佛曰:是功德,天魔本性极恶,认识本性,横行杀戮,即成自在,与佛平等。

53. 风亦不动,树亦不动,乃汝心动也。

54. 心尘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55.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56. 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阿赖耶微密产品《大乘密严经

57. 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错误的东西。

58. 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59. 众生界在法界没有区别,一切都知道,这就是来境。《华严经》卷十三,光明觉品

60. 破迷 迷,就是失去方向。如果你能在迷茫中豁然开朗,保持清醒的头脑,静心破迷而不慌张,那就是智慧。

61. 不要把自己放在烦恼的中心,冷静下来是突破的方向。禅宗就是把握当下生命的智慧。

62. 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我归依,我以所修诸善根,为利有情愿成佛。——源自:《密答喇百法主尊像》

63. 净土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64. 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

65.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赤惩罚自己。

66. 你的温柔还清晰如昨,伸出手仿佛就能触摸。

67. 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68. 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又如善导,导人正道,闻之不行,非导过也。——源自:《佛遗教经》

69. 生命里某些当时充满怨怼的曲折,在后来好像都成了一种能量和养分,因为若非这些曲折,好像就不会在人生的岔路上遇见别人可能求之亦不得见的人与事;而这些人、那些事在经过时间的筛滤之后,几乎都只剩下笑与泪与感动和温暖,曾经的怨与恨与屈辱和不满仿佛都已云消雾散。

70. 毫厘系念,三途因,瞥尔生情,万劫羁锁。(唐)德山宣鉴禅师(《传灯录》卷十五)

71. 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72. 苦乐不是外在的“缘”决定,而是我们内心产生出来的。

73. 只有完全认识了自己,才能更好地去接触世界,但是往往认识自己比认识世界要困难得多。

佛教中的句子 篇四

1. 一心有滞,诸法不同。

2. 幻灭佛曰:从忘我到无我,那就是禅心的显现了。

3. 先遮止非福,中间破除我,后断一切见,如此为善巧。——源自:《四百论》

4. 月影松涛含道趣,花香鸟语透禅机。

5. 上课闻道要有欢喜心,指导训话要有接受心,做事担当要有勇敢心,和人相处要有恭敬心。

6. 她已经不在他的视野内出现,也不会在她的生活中出现,他们各自有着自己的生活。仿佛,他们所拥有的只是对方的名字,以及那点残存的回忆。他们不再联系,尽管他很想她,也只能驻足在只属于他们两个人的世界缅怀过去。曾经过去的种种及那些想象出来的未来,随着她的离去慢慢消散。他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把xxx我爱你xxx永远藏在心底。

7.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8. 我们的孤独就像天空中漂浮的城市,仿佛是一个秘密,却无从述说。

9. 佛国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10. 佛说: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11. 知足者虽贫而富,不知足者虽富而贫。

12.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一念不如少一念。有念必有事,无念便无事。除非南无xxx。

13. 佛心禅语 悟与不悟,佛性就在那里,或悲或智,与你同体光明,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来不去。

14. 佛说,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有些人,有些事,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是强求不来的,既然这样,就放宽心态,顺其自然。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拥有一颗安闲自在的心,保持豁达的心态,不让自己活得累。

15.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16. 在那一刻,我仿佛看见整个世界崩溃在我的面前。废墟中那一片片的瓦砖都刻有鲜活的记忆,现在安静地贴在大地上,即便我有多小心保持行走的安静,终究会发现,自己只是一个被记忆放逐的人。

17. 沙门问佛:世间为何多苦恼?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18. 佛心禅语 依赖的习惯是阻止你成功的绊脚石。如果你想成就一件大事,你必须一个接一个地把它们踢开。

19. 人心比武器更强大!因为武器是由人心创造的,无论是好是坏,都起源于一颗心。

20. 并不是说追求不好,而是因为我们容易盲目追求,却忽略了生活中每一个真实的'“当下”。

21. 过客问佛∶世间为何有那麽多遗憾?佛说∶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22. 众报严经》卷十三,菩萨问明品

23.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愣严经》

24.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源自:《地藏经》

25. 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26. 佛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27. 众生皆平等。

28. 天天禅语我宁愿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也不愿把自己的幸福和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29. 念佛时,即见佛时,亦即成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亦即度生时。

30. 我觉得,任何事(身外的事,心内的事),处理得好,最高境界是:如果你要,便“遇父弑父,遇佛弑佛”。如果你不要,便“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要很坚决和沉默,方可办得到。

31. 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32. 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33. 把握住这个关键,内心摆脱痛苦的力量会逐步增强,慢慢地,就会痛苦少了,快乐多了。

34. 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35. 佛心禅语 僧问:佛法怎么大意?师日:春草自青。-云门文偃禅师

36. 若有疾病,了不念佛,便呼巫师,卜问祠祀,请乞邪神,天神远离,不得善护,妖魅日进,恶鬼屯门,令之衰耗,所向不谐。现世罪人,非佛弟子!——源自:《事佛经》

37. 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

38. 聪明的人时常清除内心的污秽,就如同工匠清理银矿中的杂质。

39. 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40. 澄境佛曰:一切皆为虚幻。

41. 有时觉得自己其实一无所有,仿佛被世界抛弃;有时明明自己身边很多朋友,却依然觉得孤单;有时走过熟悉的街角,看到熟悉的背影,突然就想起一个人的脸;有时突然很想哭,却难过的哭不出来;有时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觉得寂寞深入骨髓;有时突然找不到自己,把自己丢了。

42. 四季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43. 红尘万丈,困却多少芸芸众生,仁心虽小,我佛也能慈悲无量。情之一字,犹如太平洋,人人怀揣各种美好梦想,自愿坠入汪洋,有的欢快畅游,有的疲惫不堪,有的痛苦煎熬,有的被水淹没,有的岸边清凉。故此,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44. 在所有的威仪中,常念佛功德,昼夜无间断,如业应作。《华严经》卷十三,光明觉

45. 明亮的星把乌云化成了鹅毛轻轻。这一点光明正在沉思,它也有生命;这光明已使波涛不在海礁上翻滚;仿佛能透过珍珠看到一个灵魂。天色尚黑,黑暗的统治已好景不长,上帝的嫣然一笑,使天空豁然开朗。

46. 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47.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48.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49. 没有永远的痛苦,也没有永远的快乐。

50. 只要我们合理建设自己的内心,就能远离痛苦,获得快乐。

51. 千悟万悟悟不到,原来一句佛名号。

52. 禅静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53. 世界的艰辛与磨炼,是一种考验与修炼,也可能是幸福与财富的 基础。

54. 佛曰: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55. 信为手,入宝山中自在能取,……无信如无手,无手人入宝山中,则不能有所取,无信亦如是,入佛法宝山,都无所得。——源自:《大智度论》

56. 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源自:《大日经》

57. 人不如我意,是我无量;我不如人意,是我无德。

58.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59. 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60. 礼佛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61. 佛说: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平平淡淡才是真如言:执子之手,与子谐老。

62. 佛心禅语 世人外迷相,内迷空,若能相离相,空离空,即内外不迷。·机缘第七》

63. 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源自:《楞严经》

64. 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65. 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66. 我仿佛那株幸福树的叶子你便是那根没有你的滋养我便糜烂消失

67. 我不信佛,我只信你!

68. 经常听说男人味女人味,你知道男人味是一种什么味道,女人味又是一种什么味道吗?男人味就是豁达勇敢,女人味就是温柔体贴。

69. 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70. 诸法共相依止,如草木山河依止于地,地依止水,是一切各各相依。——源自:《大智度论》

71. 希望你常对自己说,闻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这幸福外,再没有别的了。

72. 从未有一刻心情如此温柔,就连望见的每一粒尘埃都仿佛熠熠生辉,我笑着走过这世间,所有的苦难都融化成幸福,流连在弯起的嘴角。

73. 魅力是什么?魅力不是漂亮,漂亮的女人不一定能吸引我,端庄幽雅的女人我才喜欢。所以你不用担心自己不够漂亮。

74. 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75.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76. 佛心禅语 佛教强调布施,即愿意把自己的东西给有需要的人。

77. 他好像在听一个不可及的梦想,又仿佛在夜行暗路上突然听见熟悉的声音,轻轻呼唤自己的名字,带点不可思议的向往与情怯:是啊,太湖边,柳树下,线装书......

78. 不要认为,我是我,佛是佛,这都是分别,就会离开佛,我们和佛是没有距离的,佛即是我,我即是佛。

79. 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80. 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81. 不睹恶生嫌,不观善劝措,不舍智就愚,不抛迷就悟。

82. 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83. 自美三寸舌头,一日改头换面,辗转吞食,那时痛苦恨悔,无人能释。

84.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85. 知足常乐。(人生感悟 )

86. 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87. 以德报怨是美德,以直报怨也是美德。以德报怨日仁,以直报怨日智,仁者爱人,智者渡人。

88.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89. 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90. 风平浪静,训练不出良好的水手。

91. 每一个当下、每一个细节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是我们生命内涵的展现。

92.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93. 如果你以律己见,你就不会停下来。只忍能止律是法可尊贵的。《中阿含经》卷十七,《长寿王本起经》

94. 使汝流转,心目为咎。《楞严经》

95. 一切众川流,皆悉归大海,若饭佛及僧,福归已亦然。——源自:《大般涅盘经》

96. 一切都会过去,我们要有接受一切事物的勇气。

97. 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98. 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99. 但性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100. 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101. 一切皆为虚幻。

102. 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103. 凡圣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104. 佛性没有文字可以描述它,没有例子可以指出它;轮回没有使他更坏,涅槃没有使他更好;它未曾生,它未曾死;它未曾解脱,也未曾迷糊;它未曾存在,也未曾消灭;它毫无限制,它不属于任何类别。

105. 佛心禅语 欲望的无限来自人心的贫穷,心灵充实的人懂得喜舍才是真正的财富。

106. 快乐属于感恩者,幸福属于知足者。用*常心对待生命中的每一天,用感恩心对待眼前的每一个人,快乐就会不请自来。懂得感恩的人,遇到祸也可能变成福;只知抱怨的人,碰上福也可能变成祸。顺境中学会感恩,逆境中不灰心。幸福的秘诀,就是不抱怨过去,不迷茫未来,也不执着现在,只享受当下的美好!

107. 念佛当发志诚心,深信心,回向发愿心。(谓以己念佛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悉皆往生西方。)若有此心,功德无量。若只为己一人念,则心量狭小,功德亦狭小矣。譬如一灯,只一灯之明。若肯转燃,则百千万亿无量无数灯,其明盖不可喻矣。而本灯固无所损也。世人不知此义,故止知自私自利,不愿人得其益。

108. 无数劫,解之即一念,知念也无念,如看世界。《华严经》卷xxx产品

109.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110.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世间过,即非真修者。

111. 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112. 佛心禅语 滔滔不守戒,唐唐不坐禅。三两碗浓茶意在锄头边。一个仰山慧寂禅师

113. 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114. 在人群中偷看你的笑脸,恍惚间彷佛回到从前。会不会有一天我们再一次地偶然相遇,一见钟情,然后彼此相恋?

115. 乐于做人,坦然做事,不以物喜,不以自己悲,急人所难,济人所需,以诚信,自由行事,或不可及,孜孜不倦追求。

116. 须具只眼,莫依他人作眼。——源自:《黄蘖传心法要》

117.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118. 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119. 是菩萨摩诃萨随喜福德,与众生共同,回到阿默多罗三轻三菩提,其福最高。《大般若经》卷十一,随喜品

120.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121. 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122. 生活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时时处处都是享受,关键是你有没有发现美好事物的心。这颗心就是我们所说的“活在当下”。

123. 一切法各各为因,各各为果,是各因果相。——源自:《大智度论》

124. 比丘诸戒属于菩萨戒中摄律仪戒的一部分。人菩萨戒应该和比丘律一起学习。(民国)弘一《四分律注戒本》

佛教中的句子 篇五

1. 以己为洲,以己为依处,不以他人为依处;以法为洲,以法为依处,不以他为依处。——源自:《南本大般涅盘经》

2. 如实知一切法,故名为佛。——源自:《摩诃般若经》

3.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4. 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谛,不可令异。——源自:《佛遗教经》

5. 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6. 失败意味着剥光所有无关紧要的东西。我失败后,不再假装我是某种其实我不是的人,而开始将我的精力投入于我真正在乎的工作。人生的谷底,变成我重建人生的坚实基石。所以不要畏惧失败;只要活着就必然要面对失败,除非你小心翼翼到仿佛一生都没有活过。如果这样,你的失败将来自于放弃生活。

7.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8. 我仿佛听见所有人都在否定我的等待可我还抱着一丝丝希望我还在期待哪怕我还是要接受残酷的事实让我痛一次我可能才会想起你从未爱过我的事实

9. 佛心禅语 如果失去了心,那就是忏悔。忏悔的方法是清凉。(《金刚三昧经》)

10. 佛心禅语 始终保持年轻的心态,即使冬天万木凋零,依然可以看到青翠的眼睛,生命之树永远是绿色的。

11. 佛曰: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造塔功德经》

12. 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13. 有其因,必有其果。

14. 佛典里说,慈,既是予乐。悲,既是拔苦。拔除众生的痛苦,给众生以快乐,就是慈悲!

15. 不同情况的人,内心的感受不一样,有的是苦,有的是乐。

16. 事无难易,惟心坚忍可成矣!所谓金刚非坚,愿力唯坚。

17. 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源自:《楞严经》

18. 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19.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法华经》

20. 未证言证,未得言得,是大妄语。《愣严经》

21. 故一声xxx,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22. 诵持佛名故,超亿千万劫,一切诸烦恼,疾得成菩提。——源自:《八佛名号经》

23. 量大福大。

24. 一切法门,明心为要;一切行门,净心为要。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净心之要,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25.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xxx《心经》

26. 天天禅语爱的力量的不安,让社会稳定祥和,消除一切灾难。

27. 众生身在其中,完成心灵净化,自发自觉地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才是应循之道。

28. 佛心禅语 不求真,不断妄想,知二法空无相。无相无空无空,即如来真相。-永嘉证道歌

29. 佛说: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佛说:凡事都是有定数的,不能强求。

30. 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

31. 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

32. 真正的布施,是把烦恼、忧虑、分别、执着,通通放下。

33. 佛性是每个人的心,所以自己就是主宰。

34. 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35. 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6. 即种因,则得果,一切命中注定。

37. 清净心智,如世万金,般若法藏,并在身心。

38. 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39.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

40.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41. 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42. 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43. 佛说:沉默只因爱恨一朵朵,荡起的涟漪旋转爱情的执着;即使修百世方可同船渡,转读三寸经纶,终究曲终人散,往事落魄。

44. 离心者,非是远离于心,但使不着心相。

45. 我仿佛只有脚离开现实,遨游于天空中了!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死亡等于拒绝一切理解人是不断消失在过去的日子里的美,一旦在这个世界上表现持来就不会泯灭

46. 今生的相识是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来的。

47. 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楞严经》

佛教中的句子 篇六

1. 童年时刻在长满青苔的青石板上的约定,如今,在甘苦共盈的岁月里,被淡淡的风蚀,成为记忆中浅浅的光影,就像不被遗忘的记忆,永远存在于心中的一方土地,亦佛如被打上了一万年不许变的烙印……

2. 佛心禅语 菩提般若智,世人本有之,只是心迷,不能自悟。·般若第二》

3.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4.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源自:《大般泥洹经》

5. 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6. 不要因为自己的错误而害怕再遇到同样的事情;相反,我们应该纠正错误,重新面对它,把它做好。

7. 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8. 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9. 佛曰: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佛说八大人觉经》

10. 我们一辈子为这些所谓的“享受”拼命,以至于等拥有以后,才发现一点儿也不快乐,一点儿也不享受。

11. 行者诸心数起时,反照观察,不动转,以义故为意三昧。(隋)智颧《意三昧》

12.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13. 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14. 佛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5. 男人有钱就变坏,是的,很多男人这样,不过,一有钱就变坏的男人就算没钱,也好不到哪里去。

16. 凡迷者,迷于悟;悟者,悟于迷。

17.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18. 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19. 父母是孩子的模特,老师是学生的模特;以好的外表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

20. 我们仿佛世界上最聪明的两只鸵鸟,灵光乍现之后悄然的彼此学会了把头和记忆埋在时间的沙子中,以此来抵御所有现实的残酷。

21. 妄有非实故,与所见不同。由境相虚妄,能缘也不存在。陈那的《掌中论》(古印度)

22. 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23. 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甚至在梦中,还没有忘记菩提的心,情况复觉。《胜天王般若经》卷2

24. 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25. 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26. 佛曰:为何不必?

27. 又如大海同一咸味,佛法亦尔,同趣涅盘,一味解脱。——源自:《佛说华手经》

28. 在心理建设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认识自己当下的状态和主动希求改变的心。

29. 佛说: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着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30. 着相修行百千劫,无相修行刹那间,若能万法尽舍却,顿悟入道须臾间。

31. 悟与不悟,佛性就在那里,或悲或智,与你同体光明,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来不去。

32. 一切众生无始以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楞严经》

33. 人既生亦死。

34. 佛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35. 逆境是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36. 乌鸦反馈天地,悲母恩情高于山古来痴心父母多.学会爱父母.父母是你要感恩的第一个人。

37. 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38. 一个心态光明、有力量的人,即使遭遇癌症,也依然能快乐无比。

39. 一切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识心性非形象,湛然不动自真如。

40. 甩掉你的假面具,你就能享受到自然的喜悦。

41.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42. 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43. 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源自:《金刚经》

44. 因小果大,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45. 时时好心就是时时好日。

46. 季节变迁,人事沉浮,在微凉的夜晚,静坐室内,一卷卷散发着浓浓墨香的书籍,在手中慢慢翻阅,时间仿佛过得很快,任思绪在不停漂浮,那丝丝缕缕,点点滴滴,似一段古韵弦语,激越铿锵,余韵悠长,如同一壶茉莉花茶,馥郁芬芳,回味无穷。天空飘飞的雨丝,如同弥漫的思绪,袅袅翩跹,畅游于天地,寻找安静,让心静谧。

47.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48. 四种往生正念往生、狂乱往生、无记往生、意念往生。正念往生是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而得往生;狂乱往生是人在生时作恶多端,临终时见到地狱之猛火一时俱来苦逼,于狂乱中,忽然遇到善知识教他作一声或十声之念佛,即得往生;无记往生是人于平日发心皈命于佛,到临终时,虽然心神衰弱而成为无记(非善非恶),不能念佛,但是乘著他以前念佛的功德而得往生;意念往生是人临命终时,虽然不能出声念佛,但中意念xxx,一样可以往生。

49. 目中有人助缘多,口中有德福报多,耳中清净和谐多,心中有佛欢喜多。

50. 佛心禅语 水位上升,船体上升;土壤越多,佛像就越大。

51. 要让自己活的快乐,下手处就是我们的内心。

52. 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53. 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54. 佛曰:一切皆为虚幻。

55. 比如有我的人,不是有我的人,凡夫的人以为有我的人。佛说一切,没有我,没有人,没有众生,没有寿者。

56. 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57. 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58. 升华道德的关键在于忍耐。假如每个人都有忍辱精神,就不会斤斤计较一切。

59. 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60. 善知识者,即是得道全分因缘。——源自:《付法藏经》

61. 一念离真,皆为妄想。佛经名言

62. 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63. 施舍者,心中常常得到平和快乐的感觉;施舍者不仅在生活中得到充分的温暖,而且在心中也能感受到世界的温暖。

64. 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65.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心经》

66. 一切及其果,都给人舍心生。布施波罗蜜是故彼唯的心理。(古印度)月称《菩萨行论》

67. 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68. 世出世间思维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69. 上等禅,两袖清风,来去自如;中等禅,背包,负担适中;下等禅,一肩挑。

70. 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71. 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72.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73. 佛曰: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楞严经》

74. 知己、律己,是立身处世之要道;容他、助他,是人际相处之良津。

75. 若于出家一切人边起恶心者,则同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等前为恶无异。——源自:《大方广十轮经》

76. 圣僧者,谓正行、应理行、和敬行、质直行,所应礼敬,所应合掌。清净功德,净诸信施,所应惠施,普应惠施。——源自:《随念僧经》

77. 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

78. 不要把悲伤传染给别人,不要把烦恼带到床上。(当代)星云《人间佛教戒定慧》

79. 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80. 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xxx《心经》

81. 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82. 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

83. 用一颗干净的心去看人,就不会碰撞了。声音无形无量,色彩是假的,不必用声音.色彩来压迫自己的心。

84. 闻所说而信者,不名为信;智慧知己,名为信。——源自:《大智度论》

85. 面对现实,逆境也会变为顺境,总有机会转机。逃避现实,虽暂时偷安,但没有翻身余地。

86. 心中无三毒者,是名国土清净。

87. 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88. 心无去来,即入涅盘。是知涅盘,即是空心。

89. 知昼则知夜,知始则知终,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处。

90. 实智慧者,则是度老病死海坚牢船也,亦是无明黑暗大明灯也,一切病者之良药也,伐烦恼树之利斧也,是故汝等,当以闻思修慧而自增益。——源自:《佛遗教经》

91.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92. 人生要时刻清除心中的杂念,如果常常留下过去的幻想,时刻停滞在过去,就无法前进。

93. 当我们发现自己不快乐,就要马上转心,让自己快乐;如果心的力量不足以转动郁闷的情绪,那就离开那个境界,等平静之后再来看破它,最后放下它。

94. 若有诸众生,未发菩提心,一得闻佛名,决定成菩提。——源自:《华严经》

95. 佛不染世法,如莲花处水,善断有漏种,永度生死流。《一般涅聚经》卷寿命品

96. 诸利根本,信为大力。——源自:《大智度论》

97. 寂寞是听见某个熟悉名字不小心想起某些故事仿佛心里有一把钥匙而回忆它不出声看着你眼角渐渐潮湿孤独是路过我身边的影子笑着对我说似曾相识。

98.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一切随缘,一生随缘,方得自在。”《心经》

99. 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100. 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101. 本性体若太虚,无内无外,非来非去。

102. 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103. 填得饱你的肚子,却填不满人心贪念。

104. 觉者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教中的句子(精彩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