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
一、颁奖词的基本写法
(1)大笔写意,点明人物的事迹。
指从大处着眼,抓住人物最主要的令人钦敬的事迹,简要概述,如同画写意画,力求用最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丰满的笔下之物。因此,颁奖词不要求详尽地交代人物事迹的来龙去脉或是细枝末节。人物事迹点到为止。
(2)纵深开掘,彰显人物的精神。
对人物精神的赞美是颁奖词写作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人物的事迹,引出对人物精神的评价。因此,在颁奖词中,要体现出人物的闪光心灵、人格魅力,或是坚强的意志、崇高的思想品质等,最好能体现一定的哲理。
(3)综合表达,事、理、情有机融合。
颁奖词在表达方式上,需要将叙述、议论、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将人物事迹、精神以及对人物的赞美之情有机融合在一起。
(4)言简意赅,自然流畅。
颁奖词一般很简短。这就要求语言高度浓缩,言简意赅。这样的语言往往字字珠玑、意蕴丰富,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同时还要自然流畅,音韵铿锵悦耳,富有音乐美。
三、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通用11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颁奖词吧,通过宣读颁奖词,可以让大众了解获奖对象的事迹以及所体现的一种超乎寻常的人格精神,从而取得一种教育的效果。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颁奖词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通用11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1
毕生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女学者叶嘉莹
王宁:诗词经典一直是融入在我们每一个人血脉当中的文化基因,有一位老师,她爱诗词、讲诗词、传播诗词之美,她以诗歌为舟,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摆渡人。
颁奖词:
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人物事迹:
2020年9月10日,鲐背之年的叶嘉莹例行给南开大学新生讲了开学第一课,她用一生的时间只做了一件事,将中国古诗词的美带给世人。
1924年,叶嘉莹出生在北平的一个书香世家,10岁前都在家中接受父母的教育,诵读经典,由此开始与诗歌结缘。叶嘉莹17岁时,母亲因忧劳成疾溘然长逝,面对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她写下了八首哭母诗。
1948年冬,叶嘉莹随丈夫到了台湾。不久,因为丈夫没有了工作,叶嘉莹靠辛苦教书承担起养活家中老小的重担。叶嘉莹的学生中不乏后来的知名大家,而诗词也给了她面对人生坎坷的精神力量。
20世纪60年代之后,叶嘉莹先后担任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她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了国外。
1978年暮春,叶嘉莹在报纸上看到内地的学校需要教师,便即刻给国家教委写了一封申请信,她希望不要任何报酬回国教书。从1979年开始,叶嘉莹每年假期都会从加拿大回到国内辗转各地数十所大学讲学,来回机票都是自己掏的腰包。如此奔波30多年,直到2014年叶嘉莹选择定居南开。
为了让孩子们从小受到诗词的熏陶,涵养心性,叶嘉莹不顾自己年事已高,每天工作至深夜两点,精挑细选出200余首适合儿童阅读的古诗词,推出了《给孩子的古诗词》一书,而她呕心沥血写成的19部有关诗词的著作成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经典之作。
叶嘉莹对学问的要求很严谨,但对生活的要求很低,谁也不会想到,这个蜚声海内外大师的生活简单到极致,一人独立生活很多年,只有晚上请一个保姆做顿饭、打扫清洁。第二天中午,叶嘉莹就吃剩菜剩饭。
近几年,她设立“迦陵基金”将自己的积蓄和变卖房产收入累计3568万元全部捐赠支持南开大学古典文化研究。叶嘉莹说,要把自己体会到的古典诗词里边美好高洁的世界告诉年轻人,她希望能把这扇门打开,把不懂诗的人接到里面来。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2
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公益校长张桂梅
王宁:在深山里建一座女子高中,不仅仅让贫困的女孩子能够免费入学,还能让她们考上大学改变命运,这是一个女老师的梦想,她拼命干了十几年,让这些都成为了现实。
颁奖词:
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人物事迹:
2002年,中学教师张桂梅为了自己的一个理想,开始四处奔波筹集资金。张桂梅想要创办一所专门招收贫困女生的免费高中,是因为当地贫困山区存在重男轻女现象,一些女孩上学困难。因为个人力量有限,张桂梅努力了五年也才筹集到1万元。
2007年,张桂梅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到北京开会,她把办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告诉了一位记者。一篇名为《我有一个梦想》的文章见报引起轰动,之后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桂梅办校。2008年9月,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开学,张桂梅担任校长,并招来了16名教职员工。感觉自己梦想成真的张桂梅却很快发现即使女高免费,大山里的家长们还是不愿意把女孩送来读书。
很多女孩就是这样被张桂梅从山区带到女高。但山区的女孩基础差,有的连小学都没上过,让她们考上大学困难重重。巨大的压力和长时间高负荷的工作让张桂梅的身体每况愈下,她患上了肺气肿、肾囊肿、颅骨骨瘤等23种疾病。张桂梅每天靠吃止疼药坚持工作,拒绝住院治疗,她要把时间留给女孩们。
2018年4月的一天夜里,张桂梅疼得失去了意识,一个小时后她被送往县医院抢救。以为自己将死的张桂梅熬过了那一晚,第二天上午张桂梅不顾医生劝阻又回到了女高。在学生面前她隐藏起重疾缠身的一面,她依旧是那个严厉的女校长。只有张桂梅自己知道,她是在与时间赛跑。华坪女高建校12年,已经有1804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本科上线率排名丽江市第一。
12年间,张桂梅走过11万公里的家访路,在崎岖的山路上,她摔断过肋骨、发过高烧,也曾昏倒在路上,她把别人捐给她个人的钱和大部分工资累计100万元全部捐给了山区的女孩们。每个女孩后面都有一个家庭,每个女孩未来都将成为一名妈妈,张桂梅拿命在践行让女孩受高等教育就能改变三代人命运的初衷。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3
创办爱心厨房温暖无数人的万佐成、熊庚香夫妇
王宁:在江西南昌一家医院旁边的小巷子里有一个特殊的厨房,每到饭点这里都特别热闹,空气当中混杂着各种饭菜的香味,虽然这里没有什么山珍海味,但是却处处充满着亲情的温暖。
颁奖词:
微弱的灯,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红的灶,氤氲出亲情的味道。这陋巷中的厨房,烹煮焦虑和苦涩,端出温暖和芬芳,惯看了悲欢离合,你们总是默默准备好炭火。
人物事迹:
在这条两米多宽的小巷里,每天一到饭点就热闹起来,小巷与江西省肿瘤医院一墙之隔,这些忙碌着的都是病人家属。他们来到这里炒几个菜,让病床上的亲人能吃到熟悉可口的家的味道。一日三餐,炉火熊熊,人流熙攘,这个专为病人提供炉火的厨房被人们称为“抗癌厨房”。厨房的主人就是万佐成、熊庚香夫妇。
万佐成夫妻俩原本在小巷里租几间房炸油条卖早点,勤劳人家小本生意,它是如何变成了今天的模样,故事要从18年前说起。2003年的一天,他们的早点铺来了一家人,一对年轻父母带着生病的儿子。
这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小炉火,对于他乡求医的人竟是如此难得珍贵,它甚至给一家人带来莫大的心理安慰。这个意外的收获也让万佐成夫妻俩感到格外欣慰。
早点铺免费提供炉火给病人做饭的消息在病友家属间传开了,十几个人二十个人、一百个人涌向这里,夫妻俩新添置了炉子厨具调料都无偿供大家使用。煤球炉从六个增加到二十几个,一家人的早点铺变成了千百个家的厨房,而一个病人家属的一席话让万佐成夫妇更加坚定了决心。
或许是一次偶然改变了万佐成夫妇的人生轨迹,但这偶然中蕴藏着一种必然,那就是他们的善良。一拨人走了再来一拨人,与癌症病人相伴看尽了人间生死离别。
来到这里的人也许是第一次下厨,不管会做不会做,在他们亲自买来食材,洗菜切菜翻炒时的每一个动作中,浓浓的情感全放进这一盘菜一碗汤里。四面八方的人因为同样的原因聚在了一起,这个特别的厨房给悲伤的人带去多少慰藉。
春去秋来,万佐成、熊庚香夫妻的厨房已经走过了18个年头,已近70的他们依然凌晨四点起床备好炉火,迎接每一天的新老客人,365天从不离开。儿女劝他们去旅游,都被两人一一拒绝。
18年,爱心厨房从最初的免费到收费五毛,再到如今的一块钱,万佐成夫妻俩从贴钱维持到勉强收支平衡,只为能把这项服务延续下去,从未想过从中盈利。
18年来,来过的人难以计数,万佐成、熊庚香也许记不住每个人的名字,但所有人却都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在于病魔抗争,在与亲人相守相伴的日子里,一定有一份温暖和欢乐来自爱心厨房。医院里亲人间相互守护,院外爱心厨房完成了另一种守护。无论白天或夜晚,这里总会为你留一个炉火。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4
为救援群众牺牲在洪水中的消防员陈陆
王宁:2020年的夏天,我国的南方多省遭遇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在危急的时刻,我们总能看到一些逆行的人们,一个始终都坐在救援冲锋舟最前面的身影永远地被定格在了这个夏天。
颁奖词:
最先出发,最快抵达,为危难的乡亲奉上最好的年华。欠身体一台手术,欠妻子一个告别,欠父母一次团圆。洪水汹涌,你是浪尖上的逆行者,大雨过后,你是天空中灿烂的霞。
人物事迹:
这是陈陆第一次抽出时间和家人拍一张全家福,其乐融融的一家人不曾想到,这竟是他们的最后一次合影,就在几个月之后的一场抗洪抢险中,陈陆永远离开了他们。
7月,连续的特大暴雨让庐江县的降雨量超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值,庐江县很多村庄被大水淹没。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的接警电话再次响起,同大镇连河村紧急求助,正在其他村救援的教导员陈陆带领着消防战士们迅速前往,这已经是陈陆第411次连续接警了。
水涨得很快,很多村民被洪水围困,村子原本的马路都已经变成河面。水位不断地快速上涨,陈陆反反复复地在村里寻找,跟死神在争夺着百姓的生命。而这时的陈陆几乎96个小时没有休息,由于长时间的日晒水泡,他已经双腿红肿行走艰难。体力已经透支的陈陆再一次咬牙登上了冲锋舟,这时水位已经越涨越高,险情突然发生了,由于水流太猛,大圩上的溃口突然被冲开,水流大量涌入。
40分钟后,船上另外三名落水战士被战友们救起,而陈陆这次却再也没有力气游出水面。两天之后,在下游两公里的地方,人们最终找到了陈陆的遗体。
陈陆出生在军人家庭,父亲是第一代安徽边防军人,妻子是一名公安民警,一年里陈陆有300多天都住在大队,一个月才能回来一两次跟家人团聚。
2008年的汶川地震,陈陆拖着伤腿在震区连续10天搜寻生命。2020年初的冶父山大火,休假中的他听到消息马上直奔火场中心。
在陈陆一家的微信群里,还留着出事前他和父亲的这样一段对话。“我会守好庐江”是陈陆对父亲最后的承诺,也是他用生命来兑现的对国家和人民的承诺。
办公桌上一辆崭新的消防车模型是陈陆还没来得及送给儿子的礼物,从结婚到现在,他甚至没有陪妻子和孩子过过一次春节。
在生命的最后一次任务中,陈陆连续接警411起,解救疏散群众2665人,许多被救的村民来为他送行。他36岁的青春年华,永远定格在了抗洪防汛的第一线。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5
与时间赛跑的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
王宁:仰望星空,我们头顶上的北斗七星,自古以来就为我们指引着方向。而如今,苍穹之上又添了一个北斗,它是由55颗星组成的,它是中国航天人创造的奇迹。
颁奖词:
滴答,滴答,中国在等待你的回答。你的夜晚更长,你的星星更多,你把时间无限细分,你让速度不断压缩。三年一腾飞,十年一跨越。当第五十五颗吉星升上太空,北斗,照亮中国人的梦。
人物事迹:
2020年6月23日,随着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顺利升空,北斗全球组网就此完成。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而打造北斗就像攀登太空中的珠穆朗玛峰一路艰难曲折。
2006年,刚刚起步不久的北斗二号就差点夭折,时任北斗二号卫星总设计师的谢军对此记忆犹新。根据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的规则,北斗卫星必须在2007年4月17日前成功升空并传回信号,中国才能拥有自己的卫星导航信号频率,而星载原子钟是导航卫星的核心部件,没有它卫星就上不了天。在背水一战的形势下,不依赖进口,改用国产原子钟是唯一的选择。但是,仍处于研发阶段的国产原子钟与已经成熟的进口产品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攻下难关是谢军团队必须接受的挑战。
谢军带领的国内数家科研院所同时行动,他们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实现技术突破并成功生产出中国自己的星载铷原子钟。
2007年4月14日4时11分,北斗二号首颗卫星发射升空,并于16号晚10点传回信号,此时,距离国际电联规定的频率启用最后时限仅剩下2个小时,北斗几乎是在大门即将关闭的最后一刹那终于挤进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俱乐部,而这份胜利的背后是超乎想象的付出。
在北斗二号首颗卫星升空前,由于长期连续工作,经常几天几夜不眠不休,谢军三次晕倒在卫星发射现场,每一次醒来后他都立即赶回岗位。
2009年北斗三号卫星开始布局,作为首席总设计师谢军进一步提出北斗三号所有关键器部件必须全面国产化,这个目标对于起步晚、研发中的中国北斗来说要想实现非常艰难。
十多年来,谢军带领团队与全国400多家科研院所,30多万名科研人员一起披荆斩棘一路向前,北斗终于爆发出磅礴的力量。从2017年11月开始,中国在32个月内发射了30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和2颗北斗二号备份星全部顺利组网,创造了100%成功率的新纪录,为中国增添了又一件大国重器。
今天的北斗三号,已开始为全球上百个国家上亿用户提供智慧城市、交通运输、减灾救灾、农林渔业、气象环境等方面多样化的服务。
如今,出色完成了北斗三号组网任务的谢军和他的团队正在向新的目标发起挑战。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6
向绝壁要天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当代“愚公”毛相林
王宁:在大山深处,一位村支书心里最大的事情就是开一条走出大山的路,一年又一年,他和乡亲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作咬定青山不放松。
颁奖词:
绝壁上打响了抗争命运的第一炮,山坡上种下了向往美好的第一棵苗。不信天,不认命,你这硬实的汉子,终于带着乡亲们爬出这口井。山到高处你是峰,路的尽头是家园。
人物事迹:
2020年11月的一个晚上,重庆市大大小小的室外巨屏忽然为一个人点亮,他叫毛相林,是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的村委会主任。
下庄村地处山谷底部,这里四面绝壁,从谷底到山顶的距离达1千多米,被称为“天坑村”。村里人要出村就要在接近90度垂直的悬崖上攀爬稍有不慎就会坠崖,这个近400人的村庄被大山阻隔,成了一个深度贫困村。在下庄村土生土长的毛相林当时任村支部书记。
没有路就没有出路,毛相林立志改变村庄的命运,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要为下庄村修一条通往山外的路。悬崖绝壁几乎无处立足,在这里修路就好比愚公移山,可毛相林下定了决心,他给大家算了一笔账,公路预计七八公里,每天哪怕只修一米,20年也能完成,只要全村人齐心协力,修路就是可行的。为了动员村民,毛相林带头卖猪卖粮,捐完了自己的所有积蓄,又求母亲拿出攒了一辈子的700块养老金。在他的带动下,每家每户挤出10块钱来,就这样筹集了近四千元钱的启动资金。
1997年腊月初八,毛相林一声令下,下庄人在绝壁之上打响了向命运抗争的第一炮,而他们面临的挑战是如此艰难。放炮震碎后的石头在崖壁上滚动,随时有砸中人的危险,每当这时毛相林都会身先士卒第一个下去。
修路的艰险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1999年秋,两名村民被落石砸中摔下了万丈山崖,就在意外发生的前一天,特意赶回家修路的黄会元留下了最后的影像。面对黄会元的父亲,毛相林哭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毛相林带着村民们又一次向大山发起了挑战,村民们住山顶、喝泉水、睡山洞,没有炮眼儿放绳凿,没有挖机就用双手挖,用大锤钢钎簸箕等简单的农用工具开凿希望。而这期间又有几名村民修路时牺牲,下庄人擦干眼泪,默默地安葬他们后又继续修路。下庄人修路的决定让社会各界为之动容,源源不断的物资被运到了下庄。
2004年4月,历时7年毛相林带领下庄人硬是凭借着决心和毅力在陡峭的崖壁上凿出了一条长8公里的“天路”,
出山的路通了,但是如何摆脱贫困依然是道难题,毛相林还要带领大家走出一条致富路,他动员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同时在村里发展种植业。在毛相林的带动和帮助下,乡亲们学会了种脐橙、种西瓜,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收获的果实通过这条天路源源不断运往山外,每年带来上百万的收入。
2015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下庄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一万两千多元,比路通前翻了40多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回到下庄建设家乡,如今年过六旬的毛相林依然闲不下来,对于下庄村的未来,他还有更大的梦想。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7
【颁奖词】
誓言无声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事迹】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8
战功赫赫的志愿军英雄王海
王宁: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架编号为079的米格15歼击机,在它的机身上绘有9颗红星,70年过去了,红星依然熠熠生辉。
颁奖词:
在朝阳下俯冲,迎着西风开火。空中的尖刀,以一当十;疆土的坚盾,巡天卫国。山河已无恙,祖国的雄鹰已飞得更高,你刻在机身上的星星,是战士们的巡航坐标。
人物事迹:
2020年9月19日,军地各界人士前往北京八宝山送别一位老人,他是空军上将、原空军司令员、抗美援朝一等功臣王海,人们缅怀他,缅怀70年前无数不畏牺牲保家卫国的英雄们。
1950年当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为了保卫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1年4月,作为志愿军空军入朝时,王海担任空三师九团一大队大队长,年仅25岁。
抗美援朝战争空战初期,美军的参战飞机多达1100余架,而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参战飞机不足200架。美军飞行员飞行时间均在1000小时以上,而志愿军空军飞行员平均飞行时间不足100小时。
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边学边建、边打边练,每个人都在努力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最多的技术,而无论技术全不全面,只要在空中与敌人相遇,每个志愿军空军飞行员都表现出不畏强敌的勇敢。
1951年11月18日,空三师9团16架飞机奉命升空作战,王海所率一大队6架飞机参加了战斗,他们迎战的是美军60多架F-84战斗机,在双方实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王海和年轻的战友们毫不畏惧。当左前方的低空发现敌机后,王海果断下令攻击,他率领本大队飞机猛冲下去,从6000米的高空直接俯冲至1500米的低空,利用米格15战机垂直机动性强的优点在对方机群中反复近身穿插,敌机措手不及队形被彻底打乱,王海和战友们趁势发起猛攻,短短十分钟内,王海击落两架敌机,他所在的大队共击落5架敌机,自己则无一伤亡,打出了5比0的战果。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王海共击落、击伤敌机9架,因战功卓著,王海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他率领的空三师九团一大队共击落击伤敌机29架,战绩突出荣获集体一等功,被誉为英雄的王海大队。
今天,王海驾驶过的战机依然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机身上耀眼的红星代表着王海击落击伤敌机的战绩,也向后人展示着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而英雄们的丰功伟绩将被永远铭记。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9
身患绝症坚守抗疫一线的“人民英雄”张定宇
王宁:刚刚过去的2020年,在我们的记忆深处留下了很多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的身影,他们和病毒短兵相接,他们为我们筑起生命的防线,而在这其中有一个脚步蹒跚的身影,尤其让我们难忘。
颁奖词:
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只想为患者多赢一秒;身患绝症与新冠周旋,顾不上亲人已经沦陷。这一战,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间;那一晚,歌声飘荡在城市上空,我们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人物事迹:
2020年9月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在雄壮的《向祖国英雄致敬》乐曲声中,习近平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一一颁授勋章奖章,湖北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迈着病痛的双腿,张定宇曾经日夜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金银潭医院是湖北省唯一一家传染病定点医院。2019年12月底,相继入院的7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的病情引起了院长张定宇的警惕。为了尽快查明病因,张定宇果断采用肺泡灌洗的方法及时采集到患者肺部深处的样本,为后来成功分离出病毒颗粒和基因序列,发现并确认新冠病毒争取了宝贵时间。
随后几天,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越来越多,张定宇察觉到了疫情的严重性。非常时期,金银潭医院以超常规的方式高速运转,作为一院之长,张定宇几乎一刻也不停下来,超强度的工作让拖着病体的他有些吃不消。
2018年,张定宇被确诊患上了运动神经元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渐冻症”,这种罕见病目前无药可救,患者通常会因为肌肉萎缩而逐渐失去行动能力,就像被慢慢冻住一样,最后呼吸衰竭而失去生命。
张定宇的病情发展很快,下肢肌肉严重萎缩,他感觉自己的腿脚越来越不灵便。在当时,医院里唯一知道张定宇秘密的人是他的工作搭档金银潭医院党委书记王先广。在很多不知情的同事们眼里,院长的性子似乎越来越急了。怕同事们为自己担忧分心,张定宇一直隐瞒着病情,直到2020年1月27日,他改变了想法。
当得知院长的病情后,全院职工被感动了。就在张定宇拖着行走不便的双腿,夜以继日带领全院医护人员救治患者的同时,在另外一家医院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的妻子却感染了新冠病毒,入院接受隔离治疗。面对越来越多的病人,张定宇分身乏术,妻子住院期间只去探望过一次,病愈出院后也不能常在身边照料,这让他深感愧疚。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张定宇率领的金银潭医院医疗团队为患者建起了一道生命屏障。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10
不畏艰险丈量祖国山河、六十七年初心不改的国测一大队
王宁: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一年四季攀高峰、走荒原、入沙漠,中国的版图在他们身后徐徐展开,他们是默默无闻的开路先锋。
颁奖词:
六十多年了,吃苦一直是传家宝,奉献还是家常饭。人们都在向着幸福奔跑,你们偏向艰苦挑战。为国家苦行,为科学先行,穿山跨海,经天纬地,你们的身影,是插在大地上的猎猎风旗。
人物事迹:
这是2020年5月,国测一大队在第7次测量珠峰高度。8848.86米,这是最新测定的珠穆朗玛峰高程,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测绘科技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是取得这个成果的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建队67年以来达到的新高度。这支被习惯称之为国测一大队的队伍创建于1954年,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国民经济发展亟需测绘数据,国测一大队承担的测量任务大多位于高寒缺氧、物资匮乏、交通、信息极差的生命禁区。
吴昭璞在国测一大队是个耳熟能详的名字,1960年4月底,31岁的吴昭璞带领一个水准测量小组来到南湖戈壁进行测绘,让吴昭璞没有想到的是一个意外发生了,盛满水的水桶漏了,他意识到在戈壁沙漠中从断水的那刻起就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为了让队员们轻装撤退,吴昭璞留下来看守进口仪器和机密资料,三天后队员们竭尽全力返回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队员们发现,公文箱里的机密资料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但所有的牙膏吃光了,所有的墨水喝干了。队员们含泪用一个装满水的水壶陪伴吴昭璞长眠于戈壁沙漠。
从第一代队员开始,不畏困苦、不怕牺牲,用汗水乃至生命默默丈量着祖国的壮美山河的精神就在国测一大队扎下了根。1975年,郁期青和队友们一起完成了珠峰重力点测量,创造了当时的世界重力测量之最,8848.13米的珠峰精确高度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承认,然而郁期青却因劳累过度引发肺水肿和胸膜炎并发症经过20多天抢救才从昏迷中醒来,体重由70公斤下降到35公斤,牙齿基本掉光。
2005年,国测一大队再次承担了珠峰复测的任务,参与的队员换了一批年轻人,虽然技术装备比30年前先进高端了许多,但依然是绝壁陡崖、严重缺氧、暴风雪频发的恶劣环境。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任秀波主动请缨承担冲击珠峰峰顶的重任,当行至7500米时突遭特大暴风雪,指挥员下令撤退,然而任秀波坚持要测到7500米的重力值。为了方便操作,他冒着手冻僵被截肢的危险,摘下羽绒手套操作十几分钟,最终任秀波和队友们将重力测量推进到7790米,突破了当时的重力测量世界纪录。
67年来,国测一大队两下南极、7测珠峰、39次进驻内蒙古荒原、52次深入高原无人区、52次踏入沙漠腹地,67年来他们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用血汗乃至生命绘出祖国的壮美蓝图,为国家经济建设,为守护祖国的利益作出了突出贡献。
国测一大队的历史,也是一部挑战极限不畏牺牲的英雄史,67年来有46位队员牺牲在工作岗位上,他们用生命在祖国的大地上留下传奇。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11
疫情中志愿服务、守护医护的快递员汪勇
王宁:在湖北抗疫最紧张的时期,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有不少的后顾之忧亟待解决,交通往返、一日三餐、物资补充等等,为了解决他们的困难,有一个普通人,他几乎做到了无所不能。
颁奖词:
没有人能百毒不侵,热血可以融化恐惧;没有人是生来的勇者,责任催促你重装上阵。八方统筹,百般服务。你以凡人之力,书写一段传奇。
人物事迹:
2020年农历大年三十,湖北市民汪勇在一个志愿者群里看到一条信息,因为湖北全城公交停运,医护人员上下班交通成了问题,在群里询问有没有志愿者能帮忙接送,但是一直没人回应,汪勇决定前去帮忙。
汪勇是一家快递公司的快递员,自认身体不错,还有六个KN95口罩,这些让他觉得自己当志愿者不会有太大风险,但医护人员真的上车后,还是让他感到了担心。
汪勇家中有父母需要照顾,女儿只有两岁,每月的房贷车贷全靠自己的工资和疫情前工余时间跑网约车才能还清。万一自己感染,他更担心的是家人。
第二天,汪勇从凌晨5点开始,义务接送60多名医护人员,一直到第三天凌晨1点。后来,驰援湖北的医生越来越多,汪勇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他开始招募志愿者,车队人数迅速扩展到30人,出行需求解决之后,汪勇又发现了新问题,医院需要防疫装备,医护人员的一日三餐也需要保障。于是,汪勇发出求助信息,希望更多的志愿者加入为医护人员解决困难,很多各自为战的志愿者找到了汪勇。
为了让医护人员随时吃上免费的热饭,汪勇发动志愿者寻找便利店、餐馆、酒店,他一个个去谈。后来,汪勇他们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组的局也越来越大,对接行业协会组织三千人次的理发,找到公司谈判,在医院周边投放共享单车和电动车,解决医护人员短程通勤问题,他甚至和政府部门协商让一家被临时停产的快餐生产企业迅速复工,为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继续提供餐饮服务。而完成这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快递员汪勇靠的只有坦诚相见和持之以恒。
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每一个细密的需求,汪勇都可以察觉,也都能够解决。从几千套羽绒背心、洗漱用品、秋衣内衣到在封城的湖北几乎当天修好手机、眼镜、汽车,汪勇甚至为医护人员开发了一些需求,譬如送书送零食,假日时送花,微信群里组织红包雨。
集结起一群素不相识的同伴,搭建起一条温暖的后勤服务保障线,从1月25日到4月8日,志愿者汪勇每天只睡4个小时,他每天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你安心上班交给我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