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2018-03-04 05:26:1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教学教研组活动记录(精选7篇)

  记录活动记录需要记录活动的时间地点及活动内容,那么,以下是CN人才公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教学教研组活动记录,供大家阅读参考。

  教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篇1

  教研组名称

  各科教研组

  主持人

  胡传斌

  活动时间

  xxxx年9月27日

  活动地点

  办公室

  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活动内容

  全体教师讨论:

  一、对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

  李成付老师

  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深刻地感受到它对学习产生的积极作用。

  1、教师评价学生。

  在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肯定、赞赏和鼓励,给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除了口头评价外,还可以采用一些奖励性的手段评价学生,如糖果、饼干等等。

  2、学生自评、互评。调动竞争意识,培养合作的好习惯。

  3、邀请小朋友做老师定期批阅作业,进一步养成良好做作业的好习惯。

  韩云老师

  我实行评价标准的多样化与层次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差异的不同需求。评价时采取“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方式。再如单元测验后的评价,根据卷面的难易程度推出不同的评价标准,使每个孩子都知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发展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准确找出自己的能力坐标。

  胡校长

  低年级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这样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上课认真了奖励一颗五角星,回答得好奖励一朵小红花。但也发现不少孩子已经对类似方法不大感兴趣,即使加大“剂量”也无济于事。为什么呢?

  1、学生长时间沉浸在被表扬的喜悦中,根本没办法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

  2、对于答题错误的学生关注不多,其积极性和兴趣受到了抑制,学习效果不好,心理压力也比较大。

  所以,课堂教学中评价不能过多,不能太“廉价”。

  教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篇2

  活动内容:

  活动地: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历史教师

  主持人:谢xx

  记 录:谢xx

  活动内容:

  一、史学理论学习,基于问题学习

  “基于问题学习”是建构主义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由师生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个人、小组搜集材料、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合作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

  1、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即使中间穿插一些提问,也主要是对一些事实现象的再现,没有多大的思考余地。建构主义以相反的思路来设计教和学,主张"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同时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探索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善于挖掘素材,努力创设各种问题情境,鼓励、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深入探索问题,用疑问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启迪学生智慧,帮助他们不断挑战自我,挑战极限,享受到探索问题给自己所带来的快乐。从而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将知识的理解引向深入。

  3、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也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从而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4、激活学生求知欲望

  求知欲是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的内在动力。求知欲越强,学习的自觉性越强。教学过程是教师导,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效果既受教师主导作用的影响,也受学生主体作用的影响;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通过学生的主体作用来实现。所以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学就能取得最佳效果。很多时候,学生有学习的欲望,有动机,有上进心,却不知道如何去学,或学习的效率低下。建构主义理论关于“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理念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激活求知欲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

  二、确定下阶段教学活动目标:

  依据建构主义问题学习的理论探究高中历史课程中有效设计问题。

  活动分析与反思(关于主题确定、教师态度、形式与内容、经验与不足等):

  教师需要理论修养,理论学习为教学提供了方法和策略

  教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篇3

  活动时间:

  主持人:邹xx

  参与:全体教师

  活动记录:赵正平

  活动主题:如何让学生的书写更加规范

  活动目的:通过校本教研活动交流彼此的经验与想法,共同探讨教研主题。

  活动重点:交流彼此的实践心得

  一、交流我们的实践过程

  一年级老师(吕淑德):老师的书写示范非常重要。在教学时提醒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培养学生一次把字写规范的习惯,不依赖橡皮,尽量不用橡皮。

  二年级老师(郭连香):教学生字时,示范完之后让学生直接去写,且让学生进行互评,效果明显。(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作业展示,并请教师为学生撰写评语)

  三年级老师(赵永德):在教学时,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的好习惯,老师时刻提醒。

  四年级老师(张胜先):教师注意自己的书写习惯,必须认真做好学生的书写榜样,身教重于言传。对学生的书写教育从思想上入手,“字乃人之脸面,字如其人”,让其明白写规范字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书写姿势进行强调,好的书写姿势是写好字的关键,做好“三个一”,再者教师在教学生字书写时,注意每个字的起笔、运笔、落笔,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生成过程。

  五年级老师(赵正平):作业不宜过多,时间充分才能写好每个字。让写字差的同学照着书写好的同学的作业去摹写,有一定帮助。

  英语老师(夏艳):让学生牢记字母,书写好的同学做示范,老师提醒,在班级展示优秀的作业。

  二、在实践中我们有了新的困惑

  1、书写笔顺总是记不住。

  2、学生好的行为不能坚持长久?如何让其自始至终的保持?

  3、如何让学生时刻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三个一”?

  4、如何解决好与快的矛盾?

  三、活动总结

  教研主任:活动中我们欣慰地看到了老师们都在思考我们该如何让学生的书写更加规范,但我们还只是停留在思考阶层,因为我们大都谈的是我们该怎样做,我们该做什么,而很少有人谈及自己是如何去做的,做的效果如何,活动完了之后,给人一种很空的感觉,说了一大堆,似乎什么也收获,只因我们的实践少得可怜,没有总结出我们的实际做法,没有得出我们自己的策略。所以教研重在去行动,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就是告诉我们要真正把思与做结合起来,我们才会有真正的提高!在这里我倡仪我们每个老师做学生的好榜样,从一笔一画给学生写好评语开始,写规范字从我们自己开始!

  教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篇4

  时间:20XX年2月28日

  地点:会议室

  主题:解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人员:全体数学教师

  内容:

  一、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1、 提高学生的教学素养,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

  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教育以及自学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和观念,以及由此形成的数学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总合。

  2、 构建所有学生必需的共同基础和加强数学的应用和实践

  应与时俱进地重新审视数学基础,根据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及构建简明数学知识结构的要求,确定数学课程的内容,应抓住数学知识的主干部分,突出基本原理和通用方法,切实加强数学课程的基础性。

  3、 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需要,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

  学生群体中存在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数学发展,应提供具有差别性和多样性的数学课程设计,增加课程的可选择性,使数学课程适应与全体学生。

  4、 充分关注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探索求知

  要遵循认识心理发展的规律,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要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过程,加强数学学习的活动,提供学生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

  5、 强化评价的教育功能,鼓励学生奋发进取

  数学学习评价是对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所取得的成果和达到的水平作出评判,同时对学生改进学习和完善自我进行导向;它又是实施教学反馈、评估和策略的重要环节。

  6、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数学课程必须大力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课程改革的积极作用,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有效手段和工具,成为获得信息资源和开展学习交流的广阔平台。

  二、对各年级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1、三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诊断中关于“根据问题把所需的条件用直线连起来”中的“每本相册可以放几长照片”应该连几项。

  结果:学生如果能列出相对应的算式,就应该算他的是正确的。

  2、用两种方法比较,并说明理由。这题比较速度大小与计算速度差是否属于一种方法。

  结果:这属于一种方法,这里只能比较“路程”作为第二种方法。

  3、五年级数学教学中,解方程的错误率非常的高,必须借助于验算才能提高正确率。

  新教材中的解方程是比较容易出错的环节,因为没有正负数加减乘除作为基础,学生很难正确解比较复杂的方程。可以用“移负不移正,移小不移大”的方法,补充解题方法。

  教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篇5

  活动时间: 20xx年4月11日

  地点:会议室

  主题: 今天,教师应该怎样上课?(一)

  人员:全体数学教师

  主讲:孙xx

  内容:

  今天,我们教师应该怎样上课?应该怎样使教师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发挥出来?应该怎样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下面,我从教学管理的角度,谈谈我的认识:

  课堂是教师工作、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怎样构建高效课堂,怎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一名教师所追求的基本目标。有一次,我问一位很优秀的教师:“你上课成功的最大秘诀是什么?”那位教师告诉我:“课堂教学中,当我的心与学生的心融在了一起,教学肯定成功!”这位教师的话对我们很有启发,课堂教学的效率,实际上就表现在教师“用心”教和学生“用心”学上。师生之心相融,才能实实在在地获得教学的成功。

  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做到师生心心相融呢?我提倡,课堂教学要有“三声”:

  1、课堂教学中要有“笑声”

  我们有些教师上课,严肃有余,活泼不够。课堂“火药”味太浓。课堂上教师老绷着脸,想用严厉来镇住学生。有时课堂上会出现斥责声、挖苦声,甚至出现哭声(不是感动)。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只会停滞或低效。课堂教学中要有“笑声”,我们要懂得,师生之笑能舒缓紧张情绪,激发师生教学的积极心态,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树立欢乐课堂的观念,使课堂有教学内容引发的笑声;有教学情境设置引发的笑声;有教师幽默语言引发的笑声;有学生机敏语言动作引发的笑声。有笑声的课堂,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注意力集中,学生学习参与度更大。我认为,每一节课,教师至少要让学生笑一次。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快乐中学习,学习更主动,接受知识更快。有笑声的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会更高。

  2、课堂教学中要有“赞美声”

  我们有些教师上课,习惯于做“纠错”的工作(这也是必要的),教学中经常出现“批评声”、“叹息声”,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无声”。其实,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如果没有错,那就不需要教学了。教学中,我们要改变那种一味批评纠错的方式,用激励赞扬之声来促使师生进入教学的积极兴奋状态。课堂教学中要有“赞美声”,教学中要有师生对教学内容的赞美;要有教师对学生学习进步和取得成绩的赞美;要有学生对教师精湛教学技艺的赞美;要有学生对学生学习创新的赞美。这些“赞美”,催发师生学习进取精神,激活师生沉淀的潜力,提高师生的美感品位。这样教学,使教学的内涵更加丰富,师生教学互动更为融洽,必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课堂教学中要有“惊讶声”

  我们有些教师上课,比较注重教学任务按部就班地完成,但教学没有特点,少有亮点。有的教师只强调学生的机械记忆(对某些知识是必需的`),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上的“枯燥感”,学习缺乏激情。课堂教学中要有“惊讶声”,我们要明白,每一教学内容必有令学生“惊讶之处”。这要看教师是否能够挖掘教学内容并巧妙设置情景。教师本身也能呈现“惊讶之举”,这要看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素质并拿出教学绝活。“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惊奇感,要引发学生的惊讶声。这样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惊讶声的课堂,教学质量一定很高。

  课堂教学中的“三声”,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师与学生心心相通,心心相融。这时的教学定能迸发出成功的火花!

  教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篇6

  时间: 20xx年4月4日

  地点:会议室

  主题: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员:全体教师

  主讲:马冲

  内容:

  对一年级新生的身心特点,使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能对自己和他人作出较适当的评价、能做到活动操作整理有条有理、作业认真、书写整洁等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教研组主要工作安排:

  一、学习教材特点,增加实验意识。

  教师进行集中、集体备课。要求每位教师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纵观全书,吃透教材,做好教材分析。

  二、重视课堂教学,活跃研究气氛。

  课堂内外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创设多种语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能落实实验教材倡导“多认少写,及早阅读”的识字新理念,应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玩中学,体验学习的快乐。做到每星期写教学随记一篇,每学期每人准备一个教学困惑和反思本,认真反思,至少做好一个个案研究,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并在教研活动中进行探讨研究,提升自己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三、抓好常规教育,培养学习习惯。

  针对一年级新生的身心特点,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能对自己和他人作出较适当的评价、发言有序响亮、活动操作整理有条有理、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等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教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篇7

  研讨时间10月23日研讨地点多功能厅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主持人韩雪峰

  研讨主题如何充分运用户外游戏材料,促进幼儿上下肢协调发展

  研讨目标探索如何利用有效的材料,促进幼儿上下肢动作协调发展。

  研讨方式问题式研讨方式参与式研讨方式

  研讨过程:

  一、提出教研主题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们今天研讨的主题是:如何充分运用户外游戏材料,促进幼儿上下肢协调发展。首先请各级部主任介绍一下自己的年级组在促进幼儿上下肢动作协调发展方面是如何运用材料的。

  二、各级部主任反思及讨论前的质疑

  1、小班级部运用游戏材料情况介绍

  韩於香:幼儿上下肢动作协调我们针对投掷区和跳跃区开展的,在投掷区以投掷沙包、流星锤为主,我们发现的问题是幼儿幼儿只会前后移动,只是上肢在动,下肢得不到活动,所以,我们就投放了不同层次的材料:大小不同的报纸球、小动物投掷箱等,以增加孩子下肢的运动量。我想听一听大家更好地意见和建议。

  2、中班级部运用游戏材料情况介绍

  白瑞芳域,在本区孩子能通过材料与玩具互动达到跳跃动作水平的发展,有单脚跳、双脚跳等动作技能,由于设置的游戏活动较多,孩子们的兴趣高,有的孩子不愿意换区,这些孩子下肢活动运动量大,上肢活动少,怎样使上下肢活动协调发展呢,这是我们困惑的问题,根据研究主题我们采取添加适量促进上肢活动的玩具,如:增加了一些吊饰(如自制的布偶、沙包沙袋等)让孩子在跳的过程中增加一些击打动作。二是增设一些促进上肢发展的活动:如在小青蛙学本领的游戏中增加了原地套圈的活动,我觉得这是我们初步的尝试,希望多听听大家的意见。

  3、大班级部运用游戏材料情况介绍

  李纳:我说一下我们的投掷区,我们投放了沙包、流星锤、投篮架、套圈,在活动时,孩子只是前后移动,左右平移,动作单一,幼儿上肢容易疲劳,下肢得不到活动,产生上下肢运动量不均衡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们也是投放了不同层次的材料,还投放了跳绳,还利用篮球编排了球操,让幼儿上下肢动作也得到充分的锻炼。老师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主持人:刚才听了三位老师的介绍,共同存在的问题是局部身体运动多,老师很关注孩子的发展,发现问题了,孩子到这个区域时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参与式讨论

  主持人:围绕今天教研的主题,结合下午三位老师的发言,请大家发表各自的见解,以年级组分三小组讨论,园长参与讨论。

  主持人:

  三组教师有这样一些共识:一是充分挖掘玩具材料的教育价值,增强玩具的挑战性和趣味性,做到巧妙利用。二是为幼儿提供更多自主活动的空间。在使用上引导孩子主动探索,引发孩子去想,去思考如何运用玩具,充分体现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三是将游戏区域进行综合运用,可采取交换区域、整合区域、等多种管理方法,为孩子创设更多的游戏情境,使幼儿上下肢得到协调发展。

  研讨小结:

  《纲要》中提出培养体育活动的兴趣是体育活动的重要目标,最终是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纲要》中也提到要通过环境的利用有效促孩子发展,从这两点分析,区域游戏组织是多种多样的,是满足不同兴趣,不同需要的孩子的。在区域游戏中如何既满足兴趣又促进孩子的发展,区域体育活动的研究至今要重新审视,思考,是否还要按基本动作要求去分区,我们发现了跳跃区投掷区孩子的问题,如何根据孩子的发展进行分区,再者创设适宜环境,投放适宜玩具材料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能不能突破传统做法,不用动作技能的名称框住我们的思维,建议可否开展勇敢者等区域,有所创新。

教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