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词基本格式
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怀念之情,时常需要用到悼词,悼词是在为逝者举行的追悼会上所作的讲话或文章。悼词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悼词基本格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悼词基本格式 1
悼词,在为逝者举行的追悼会上所作的讲话或文章,专用于对逝者的哀悼。悼文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点明悼念对象,通俗介绍其生前身份、简历、因何逝世、逝世时间、终年岁数等。
二、扼要地介绍逝者生前的事迹,突出其对社会的贡献,恰如其分地评价其一生。
三、对逝者表示哀悼,并勉励生者化悲痛为力量,以实际行动做好工作来纪念逝者。悼词一般由较有威望或地位的人宣读,国葬的悼词,在中国习惯上由继位者宣读。
【悼词的基本格式】
概况
通常来讲悼词没有固定的格式,但宣读体悼词形式却相对稳定,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宣读体悼词的格式写法。宣读体悼词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标题
标题的组成方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由文种名称承担标题。如《悼词》。另一种由死者姓名和文种名共同构成。如《在宋庆龄同志追悼会上的悼词》。
正文
悼词的正文通常由开头、中段、结尾三部分构成。
1、开头以沉痛的心情说明召开或参加此次追悼会的目的,尽可能全面而准确地说明死者的职务、职称和称呼,以示尊崇,要注意这些称呼之间的先后排列顺序。接着简要地概述死者何年何月何日何时何原因与世长辞,以及所享年龄等。
2、中段承接开头、缅怀死者。这是悼词的主体部分。该部分主要由两方面组成。一是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即对死者的籍贯、学历以及生平业绩进行集中介绍,应突出死者对人民、对社会的贡献。二是对死者的思想、精神、作风、品质、修养等作出综合的评价,介绍其对他人和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如鼓舞、激励了青年人,为后人树立了榜样等。该部分的介绍可先概括地说,再具体介绍;也可先具体地介绍,再概括地总结。
3、结尾主要写明生者对死者的悼念及如何向死者学习、继承其未竟的事业、化悲痛为力量,为国家、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等内容。最后要写上“永垂不朽”、“精神长存”或“安息吧”之类的`话。悼词的结尾要积极向上,不应该是消极的。所以最后的结尾尽量不用“安息吧”这句话。因为“安息吧”是西方天主教为死者举行仪式时用的一句话,这里面含有人生在世是痛苦的,只有死后才能幸福的消极思想。
落款
悼词一般在开头就已介绍了参加追悼会的人员情况,所以悼词的最后落款一般只署上成文的日期即可。
【注意事项】
1、明确写悼词的目的是主要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歌颂死者生前在革命或建设中的功绩,让人们从中学习死者好的思想作风,继承死者的遗志。但是这种歌颂是严肃的,不夸大,不粉饰,要根据事实,作出合理的评价。
2、要化悲痛为力量。有的死者生前为党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他们的美德会时时触动人们的心灵,悼词应勉励生者节哀奋进。
3、语言要简朴、严肃、概括性强,这也是写悼词应注意的问题。
悼词基本格式 2
悼词,即逝者的亲属或领导在逝者的追悼会或者葬礼上宣读的演讲式的文稿。通过悼词,我们有机会去了解了一个人的一生,这也是对逝者最大的纪念。一篇好的悼词,会让你跟随着宣读人一起回忆逝者,那么悼词的基本格式是怎样的呢?
悼词本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为了体现这种文体的独特性,悼词也就有了基本的格式。悼词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和日期组成。
1、标题
悼词标题一般有三种格式:
(1)直接写悼词。这种是最简洁的形式,一般只用在家庭内部的追悼会上。
(2)可以写"沉痛悼念×××",这种标题较为正式,可用在上级为下级写的悼词中。
(3)可以写"在×××追悼会上的讲话",这是最为正式的标题形式,一般用在比较重要人物的追悼会上,如《在宋庆龄同志追悼会上的讲话》。
2、正文
悼词的正文是悼词的核心部分,一般分为开头、中段、和结尾。
(1)正文开头一般是介绍参加追悼会的目的,逝者的生平,以及逝者是什么原因去世的。
(2)正文的中段最重要的部分。总体思想是追述逝者的过去经历,对其各方面进行一番综合评价,通过其生平事迹来总结逝者的一生,然后再表达自己的沉痛的心情。
(3)再次表达自己的沉痛心情,或者写明生者对死者的悼念及如何向死者学习,继承其未竟的事业,为国家、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等内容。
悼词的素材要真实,评价要恰如其分,语言要亲切、质朴、悼念和敬意,以及化悲痛为力量的决心。
3、落款和日期
落款写上自己的名字或者自己和逝者的关系就可以了。日期一般写追悼会当天的日期。
虽然以上是悼文的基本格式,但评价悼文的好与否并不拘于这种基本格式。如1946年10月4日,在李公朴、闻一多的追悼大会上,邓颖超代表周恩来在会上宣读了一篇极其悲愤、坚毅的简短悼词。全文如下:
《悼李公朴、闻一多词》
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两先生,时局极端险恶,人心异常悲愤。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道者默誓:心不死,志不绝,和平可期,民主有望,杀有者终必覆灭。
因此一篇好的悼文,最重要的是其表达的情感能否引起他人的共鸣和是否能起到号召作用,当然也在于宣读者对于追悼会现场的把握。因而悼词的基本格式只是悼词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