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发展的建议

时间:2018-09-09 09:19:2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对学校发展的建议

  篇一:对学校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拔尖教师

  一个学校中拔尖教师的数量也集中反映了该校教师队伍的实力和面貌层次。因此,我们必须培养一定数量拔尖的、专家型的教师来带动整个教师队伍。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战略,使我们的教师队伍建设走出一般或低迷。

  (二)加强教研组、学科组建设,建设一流学科

  在高中教育如此火爆的今天,作为重点高中,我们也必须有自己的带头学科,加强学科教学研究。我们必须建设一批省级、市级的的学科,以此带动所有学科的建设。

  (三)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战场。常规教学管理是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稳定的提高,也主要靠常规的教学管理。首先我们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从根本上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此外,要切实加大集体备课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集体备课的正常进行,集思广益,确定重点,攻克难点,设计教法,优化结构,使我们每一位老师的每一堂课都成为较高水平的课,真正做到堂堂有高潮,节节有绝招。

  (四)加大教改力度,革新教学方法。

  首先,要加强在岗的理论学习和进修。学习什么,什么时候学习,如何反馈,都要定出适当的计划,做到人人都要学,个个有获。

  其次,创造条件支持老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和进修,进一步发扬请进来、走出去的办学风格,开阔教师眼界,活跃教师思维,提高教师素质。

  第三,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为了推进教法改革,我们首先必须提出一些适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有较高效率的且又合理的基本教学模式。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讲评课都要有一个基本的规范,这就是模式。有了模式,我们的公开课、优质课、一般课就有了统一的稳定的标准。你要写某课的教案,就要写出它是什么课型,用什么模式。

  第四,开展各学科有效性教学。课堂教学设计除强调有效性和创新性外还特别强调原创性,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设计独特的有个性的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常教常新。同时教学设计要求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参加,以推进教师间的相互协作。

  第五,开辟第二课堂,开设选修课和活动课,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习兴趣,发挥特长优势,进行能力“扶贫”,优生“优惠”,“差生”挖潜,尝试分层次教学,务必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在这方面,要下大决心和气力办出我们的特色,力争走在高中教育发展的前列!

  篇二:关于学校发展的建议

  我们XX小学无疑是通城县的窗口学校,在全市乃至全省也是颇有名气的。但面对寄宿学生不断增多、课程改革日益深化、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值逐步提升的现状,学校还应在硬件和软件建设上多下功夫。下面谈谈我个人对学校发展的几点粗浅建议。

  硬件建设方面

  1、目前,我县的公立、私立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而且均能“服务到家”。我校虽有十多年幼儿园的办学经验,但由于教室简陋、住房拥挤、师资相对薄弱,虽然生源一直未减,但家长们都有一个共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启蒙开始就能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成长。所以,如果我们的幼儿园想吸引更多的孩童,就应该着手改善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提高办园力量。因此,建一所对幼儿有吸引力的新型幼儿园已是迫在眉睫的关键一着。

  2、外出打工人员迅增,加上农村“头胎是女孩,五年后允许生育第二胎”的政策,这几年,留守儿童呈现增长趋势。从去秋和今春的招生情况来看,我们学校生源已达饱和状态,不能再容纳更多的学生了。但这些年学校的名气已经打出去了,教育教学质量也是家长们有目共睹的,他们信赖我校,慕名将孩子送来就读,而我们却因缺教室、宿舍而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建第二栋学生公寓也是当前的要务。

  3、每逢下雨天,总有数百个家长拿着雨伞等在学校门口。铁门一开,他们蜂拥而入,很不利于安全管理。建议在后操场新建停车棚,将现有的停车棚改为学生下雨天出校门的通道,将校门口的理发店拆除,将其改成一条阳光通道,一直连接到现在的停车棚。这样,就能将家长婉拒在校门外。

  4、教师办公室零散,显得拥挤,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原舞蹈室改成的教师办公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天花板常往下掉)。办公室的安排有待调整。

  5、学校后操场闲置土地太多,能否充分利用,种上蔬菜、苗木?建鱼池、假山、盆景园?还是文化长廊、休息亭?或者兼而有之?我想,改观后的后操场一定是学校的又一道靓丽风景,也会是学生课余驻足停留的好所在。

  6、面对当今考试的试题与课程设置中信息量越来越大、课外知识越来越广的实际情况,使用多媒体已成为辅助教学的必要手段。如今,学校仅有一个有大屏幕的多媒体教室,大家争相预约,显然不够用。能否再装备一到两个多媒体教室?或像以前一样,每个教室里都安装电脑和大屏幕?

  软件建设方面

  1、前几年,我们一直兑现给家长的承诺:每个班的学生数不超过45人。这两年,我们的班额明显扩大,家长对此有点看法在所难免。能否继续原来的承诺?

  2、学校网站建起来后,教师读博、写博已成为良好习惯。但学校网站还没有充分利用起来。我建议开设一个教研论坛,每周围绕一个专题(或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开展网上交流活动,可以发帖子、跟帖子、写评论,改变原来的集体备课方式,在网上掀起教研高潮(每次活动,都可在论坛中查阅,不必担心教师不参与)。另外,网站还可开辟两个新栏目:学生天地和摄友空间(展示学生的习作和其它类别的作品,还有摄影爱好者的作品)。

  3、本学期全市举行了一次美术优质课竞赛活动,据有关人员告知,在场听课的老师仅仅是参赛的十几个老师。参赛教师也有不少敷衍了事的。这充分说明大家对小八科的教学极不重视。我们学校有这么几句口号:学校有特色,班级有特点,学生有特长。虽然我们一直在朝着几个方面努力,但“学生有特长”这一块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这跟我们的认识跟不上和专业教师不足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我建议,以后每学期不但要举行语文、数学教学交流活动,小八科的公开课、观摩课、展示课、示范课也要跟上来,真正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建议粗浅,很不成熟,仅供参考。

  篇三:初中学校发展建议

  促进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突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校园物资文化建设的同时要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良好校园精神文化,有利于浓厚的教育、学习氛围的形成,也能在教育直接难以达到或不能充分发挥效用的地方产生影响,成为教育的向导和有益的补充。校园精神文化是不断适应社会精神文化发展要求的,是校园主体精神社会化的过程和缩影,能通过其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使校园内的每个人在潜移默化之中,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与现存社会文化趋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因此,各中小学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也要大力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坚持“两手抓”的政策,使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性,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个性化、特色化。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学校,须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但是要赋予制度以文化色彩,使制度“文化”化。学校在制订规章制度中,应突出价值观念、素质要求、态度作风等,给制度以灵魂、强调人的理想信念、奋斗方向、做人准则,把精神要求与具体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软文化”与“硬制度”熔于一炉,铸造出刚柔相济、软硬相容的“合金”式的规章制度。使之既能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的作用。使师生在执行制度、遵守纪律的同时,享有自尊,实现自我价值。

  各中小学要创建的校园文化,既要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摈弃那些不合时宜的旧思想、旧观念,同时又要积极吸收有益的外来校园文化的新观念、新经验,使传统的文化向现代文化方向发展,使校园文化更具有时代性、科学性、独创性。由于各中小学所处的地理位置、民族特征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在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学生的发展经历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所以,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趋同性的同时,还要继续保持各自独特的风格。

  (三)加强校园活动建设,突出师生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育人主要通过学生的活动展开(认知活动、养成活动、培养活动、训练活动等)。根据学生的身心特长,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求真、求知、求乐,使他们在参与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的认识结构、兴趣特点、能力水平和心理、生理特性,设计和采取多样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才干。

  校园文化的主体结构中,学生是校园文化的聚焦点,教师是校园文化的晶核,要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首先,发挥先进学生的榜样作用。在中小学,少先队员的榜样作用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有着重要贡献。少先队员们在学校生活中,以他们的天真活泼、纯朴可爱、助人为乐等展示了新时期少年儿童的美好心灵。一所学校,这样的优秀学生越多,这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得就越好。

  其次,要努力发挥教师的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中,教师是核心。教师担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合格人才的繁重任务,因而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孔子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优秀教师崇高的师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与人为善的处事原则,对人生观、价值观均未确立或正在确立的中小学生来说,会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对学生的人生发展会起重要作用。

对学校发展的建议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