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中考历史复习计划(精选11篇)
复习是学习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基本知识是学习的基础,复习阶段就不能只满足会背诵会证明,复习的目的就在于查漏补缺,所以复习的重点应该是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复习。那么怎么安排好复习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中考历史复习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中考历史复习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严格遵循开卷考试的规律,紧扣教材,精心安排复习计划,整合知识点,科学组织复习,收集焦点和热点,迁移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全力迎接中考。
二、学情分析
1、现在的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复习的最大特点就是普遍不够重视,或者说重视程度偏低,明显表现为上课情绪激情不足,平时主动复习的欲望淡薄,有些学生甚至出现练习马虎应付的现象。
2、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牢,能力欠缺,一是平时积累少,或者根本没有积累;二是平时练习时间少;三是平时练习的一些比较有创新的题目依赖性较大,表现为等待老师的答案,或者干脆置之不理。
3、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特别是在辨析这个环节上,学生语言的组织非常混乱,答题结构不完整,导致失分的现象严重。
4、学生自己可控的时间少,自主学习能力非常有限,在各科的复习时间上的安排欠缺合理性,以致于在一些他们所认为相对不是很重要的科目上的复习不够认真,导致复习效果欠佳。
5、学生对练习的巩固情况令人担忧,大部分对练习没能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整理和概括,思想上仍是单纯地认为练习过的习题就是不需要再进行巩固了,甚至个别的学生眼高手低,对多次出现的习题视而不见,失分严重。
6、许多学生的书写仍是比较潦草不清,答案不讲格式,学习习惯比较差。
7、学生对于复习大部分是“西瓜芝麻一起抓”,以致于经常顾此失彼,首尾不得相顾,复习的质量大打折扣。
三、复习方法
历史中考已从应试型考试向能力型考试方向发展。在历史中考复习中,离开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去谈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历史中考复习必须做到知识和能力并重。
1、历史事件的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的,历史教材的编撰也是有其经纬逻辑的,要紧扣课程标准,理清历史事件脉络。
2、历史学科讲究系统性和连贯性,要学会把课本中的知识纵向排列、横向比较,这样能够比较容易地在整个历史长河中,找准该历史事件的地位作用、影响大小,从而有利于我们记忆和理解。
3、课文中的遣词造句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我们要尊重历史,用与书本中相同尺度的语言来讲述历史事实,切忌随意发挥,画蛇添足。要想取得好成绩,还要注意课本中页脚注释、补充段落和照片下面的小字所述内容。要做到这一点,细是基础,懂是关键,活是技能,从而达到用的目的。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习惯。把课本中的文字转变成一目了然的表格,使历史知识条理化、简单化、小专题化,可以很好地增强我们读题、解题、做题、答题的能力。
5、课堂以读议练为主,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内容,都是经过认真思考和准备的,重点、要点、难点分明,学生以听记为主。复习中,思考自查,学生则要以思考为要,找出自身的弱点、肓点,要从追求有趣的故事情节,提高为得出有用的历史结论。
6、既要掌握历史知识,也要学会考试技巧,一道结构完整的历史试题,通常由4个部分组成,即提示语、主干语、限定语、项目语,答题时要有意识地按照这4个方面去认真分解试题,答题书写要做到“四化”,即构思目标化、层次条理化、答案要点化、书写序号化,尤其是书写序号化要再三向学生强调它的重要性,使用它,可以帮助学生让答卷显得条理清晰,格式规范,这有助于提高得分率。
四、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时间到五月上旬。复习内容为:依据课标,引导学生过好教材关。复习任务:课堂复习和练习尽量与考试说明保持一致性。学生在读好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完成课时练习,真正做到查漏补缺;教会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学会选择答题方向;重视书写和格式,提高应考能力。
利用3周复习中国近现代史,因为这部分内容中考所占比重最大,头绪多,知识点多,学生遗忘的也多,先从这里下手,就切入了重点和难点。
利用2周左右复习中国古代史。
利用2课时复习世界古代史。
利用3周左右复习世界近现代史。
第二轮专题复习。初步拟定以下专题:
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中国中央及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3、中外改革
4、中外思想解放运动
5、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6、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与演变
五、课堂复习模式
坚持以教材为中心,以单元模块为线索,以学生识记、创新思维为主导,精心设计复习训练题,快节奏大容量,落实课堂效率。具体复习模式:
第一步:依据知识网络,学生熟读教材,初步建立知识体系。
第二步:整合知识点,突破重难点,形成知识平台。
第三步:课堂训练,说写结合,提高应考能力,发展创新思维。
第四步:注重知识的迁移,建立知识间的纵横向联系
第五步:课堂练习,量少质高,达到巩固和提高。
总之,历史科目的中考复习,没有定式,只有规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捷径,来不得虚假,一份付出一份回报,在最后的时刻,师生共同努力,为实现终极目标付出所有的细心、耐心和恒心,胜利就在前方。
九年级中考历史复习计划 篇2
学生方面:
1、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比较牢固,但能力欠缺,对于平时练习的一些比较有创新的题目依赖性较大,表现为等待老师的答案,或者干脆置之不理。
2、大部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较差,特别是材料分析这个环节上,学生对于书写文字的组织非常混乱,导致不必要的失分的现象屡屡有之。
3、学生对练习的巩固情况令人担忧,大部分
对练习没能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整理和概括,思想上仍是单纯地认为练习过的习题就是不需要再进行巩固了。4、学生对于复习大部分是西瓜芝麻一起抓,以致于经常顾此失彼,首尾不得相顾,复习的质量就是大打折扣。
计划达到的目标:
1、以知识结构为复习的线索,引导学生在知识结构的帮助下,对初中历史基础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建立符合自己复习特点的知识网络。
2、强调以基础知识为主,以能力提高为理念,在复习中着重要求学生具有时代性、发展性和科学性的思维,最大程度体现中考对学生的素质要求。
3、在平时的复习中,强调以练习促质量、以探讨促思维,更多关注学生不同阶段的复习效果,及时对复习的阶段计划进行适当调整。
4、以考试标准为准,课堂复习和练习尽量与考试说明保持一致性。
复习计划及实施方案:
(一)系统复习,夯实基础
为全面迎接20xx年中考,打好20xx年中考攻坚战,整个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2月4月份月底):梳理教材,即按照教材的编写体系,以《中考历史考试标准》规定的考试内容为重点,提纲挈领地复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同时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线索有一定的了解。
第二阶段(20xx年5月份):专题复习,经历第一阶段的复习,学生掌握了较多的基础知识,但知识是零碎的,孤立的,没有从宏观上整体把握知识脉络。因此在复习的第二阶段,可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列成专题归类总结,比较对照,形成知识网。
第三阶段(20xx年6月初至中考前):综合复习,将六本书的知识有机融合,根据中考的具体要求,选择若干题目进行一系列综合训练,目的是将第一阶段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进综合、形成能力。查漏补缺、热点讲解、模拟测试,每一周一次强化训练,根据多次训练的情况,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再进行讲解、训练,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二)抓住重点,加强训练
六本书的内容很多,在复习时教师首先要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根据《株洲中考历史考试标准》里的考查内容及要求,复习这部分内容要强化。教学时要强调,平时的训练要强化,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注重应试能力的提高
基础知识掌握了,能力提高了,还要提高考试、答题的能力。特别是应试的技巧,我们认为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审题,在平日练习和考试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审题,题目问的是什么要弄明白,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回答,千万不能草草看一眼就解答。
(2)对课本内容一定要熟悉,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做选择题尽量不看书,材料题和问答题一定要看书。
(3)注意合理地安排考试时间。
九年级中考历史复习计划 篇3
九年级历史复习的时间短,任务紧,复习内容较多,共涉及六册教材内容,但课时较少,因此我们必须合理地利用时间,全面地有重点地复习,这样才能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从容面对中考。为了更好地提高复习效果,特制订如下复习计划:
一、复习进度安排:
计划三月下旬结束九年级下册新课内容的教学,然后进入考前综合复习阶段。
综合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梳理教材,细化知识点,夯实基础。
内容:1-----6册历史课本内容
时间安排:3月26日---4月27日
根据每一单元内容多少不同,预定一节课复习2-3个单元。注重基础知识,特别是主干基础知识,尤其是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历史作用和影响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制度政策等,对知识的把握不能仅仅停留在识记上,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运用。
2、第二阶段:专题复习,强化训练、热点讲解
时间安排:5月2日---5月31日
历史知识包罗万象,相互联系,千丝万缕。作为历史教师要通过“专题”的形式将零散的知识梳理和归纳成条理和体系,通过一系列“专题”引导学生将点点滴滴的零散知识变成了系统化、体系化。专题的设计要灵巧、细小。切记不能设计过大的专题,进行大的专题知识梳理;要从社会现实热点问题的角度、重点问题的角度、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角度,设计一些轻巧灵便的小专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以课本为主的前提下,为学生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案,包括知识结构归纳和习题训练两部分,知识结构归纳使学生对本专题涉及内容有提纲挈领的认识,习题训练涉及所有题型,突出重点知识。使所复习的知识得到巩固,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同时我们通过集体备课等形式,搞好热点问题的梳理,找准社会现实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切入点。通过热点讲解教会学生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三阶段:综合复习,查漏补缺;模拟测试,提高能力。
时间安排:6月5日---6月13日
将六册课本的知识有机融合,根据中考的具体要求,选择若干针对性较强的题目进行一系列综合训练,目的是将第一阶段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进行综合、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根据每次训练的情况,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再进行讲解、训练,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二、具体复习方法措施安排
1、系统复习,夯实基础
以xx年中考大纲为参考,依其规定内容为重点,提纲挈领地进行复习。具体做法,依据内部资料(历史复习资料)为主,备课时结合考纲、历届中考试题,将重点补充到复习资料上,讲、练、背相结合,以背为主,随机考察学生背诵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
2、抓住重点,加强训练
六册课本的内容较多,在复习时教师既要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同时又要有侧重点,所谓重点就是历史考试说明里的考查内容及要求,复习时这部分内容要强化。同时还要大胆取舍,去粗取精。我们认为八年级上册第一、二、三、四单元,下册第一、二、三单元,九年级上册第四、六、七单元,下册第一、二、三、四、七单元是整个初中阶段历史复习的重点内容。对于上述内容,教学时要强调,平时的训练要强化,内容都是滚动式的,带着学过的内容一起考察,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注重应试能力的提高
基础知识掌握了,能力提高了,还要提高考试、答题的能力。特别是应试的技巧,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我们认为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审题,在平日练习和考试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审题,题目问的是什么要弄明白,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回答,千万不能草草看一眼就解答。
(2)对课本内容一定要熟悉,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做选择题尽量不看书,材料题和问答题一定要看书。
(3)注意合理地安排考试时间。
四、历史复习中注意事项
1、加强复习的力度和广度,使学生更加熟悉课本,保证基础的方面少丢分。第一轮,全面复习,细化知识点,打好基础.即讲课时要注意课程标准的要求,要线索清楚,重点突出,逻辑严密,时间空间概念明确,语言精炼,并辅以条理化的板书.通过看、读、写、记等方式强化训练,一章一节的基础知识,做到人人过关。第二轮,比较对照,纵横串连,辨异求同.经过系统复习,学生掌握的知识是更牢固了,但知识是零碎的、混乱的、孤立的,这一段复习要求师生双边互动,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重新组合教材,进行知识归类,触类旁通.把已掌握的知识前后左右贯通起来,形成网络,把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进行联系,总结寻求历史事件的异同点,强化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
2、增强练习的针对性,尽量寻找一些较好的材料,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多创设一些与生活情境相关的试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知识点,促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以史为鉴,评论古今,提高能力。
3、增加考试次数,把握好时间和解题速度,练练学生的应试能力。我们要指导学生紧扣课程标准,扎实基础,以课本为本,全面系统地做到五看三抓,即看提示、看正文、看插图、看资料、看大事年表;抓线索、抓网络、抓重点。同时通过模拟训练,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及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努力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科学的复习。复习中不能走向“放羊式”、“灌输式”两个极端,做到导与学两个方面紧密结合。要让学生动手、动笔、动脑,不能简单的动口,要让学生能把基础知识正确反馈到试卷上,避免出现会说不会写或者写错字、别字、白字的.现象,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5、要加强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特别是要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述能力。
6、加强学生心理辅导,使学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轻松应考。
总之,九年级历史复习的时间紧任务重,可谓任重而道远,作为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考前指导,并做到自己心中有数,扎实研究九年级历史复习课的教法,全面提高复习效率,为中考做好充分准备。力争在xx年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九年级中考历史复习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为了积极备战20xx年中考,使历史复习做到有章可循,提高教学的质量,让学生的中考成绩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在复习过程中我们采取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诱导学生对历史的直接兴趣,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特拟定该复习计划,
二、具体措施
(一)、全面分析学生基本情况,分类型制定学生备考计划。
教师要根据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的检测情况,把我们的学生分出四类基本学生(不含体育分数):尖子生(72分以上)、学困生(10分以下)、目标生(55分以上)、临界生(31分以上)。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要在第二次月考后制订出四类的学生的名单和培辅计划并交到教务处,教务处将根据此计划来跟踪老师们的辅导情况。九年级全体科任教师要清楚各班确定的培优对象,对本学科比较薄弱的培优生要利用课余时间(每天晚下午放学的半个小时或晚自习)加强辅导,使之平衡发展。同时顾及全面,努力提高中等生,转化学困生,做到以点带面,争取全面提高。
(二)准备工作: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放下包袱,树立自信心,让学生明白
①学习历史并不难,让学生相信,通过自己的复习,一定能考好;
②开卷考不等于抄书,它更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2、将省里下发的考试说明、试卷结构、考试范围印发给学生,让学生目标明确。
(三)抓住重点,加强训练
在考试说明没有出台之前,我们仍是全面复习,但复习中结合多年的中考热点进行重点讲解。我们认为八年级上册第一、二、三、四单元,下册第一、二、三单元,九年级上册第四、六、七单元,下册第一、二、四、七单元是整个初中阶段历史复习的重点内容。对于上述内容,教学时要强调,平时的训练要强化,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四)历史复习中注意事项
1.在教学中教会学生一些答题技巧,让他们学会审题,并在平时考试中强调学生注意合理地安排考试时间、注意书写和答题的规范,注重提高学生应试的能力。
2.加强复习的力度和广度,使学生更加熟悉课本,保证基础的方面不丢分或少丢分。使知识系统化,重新组合教材,进行知识归类,触类旁通;把已掌握的知识前后左右贯通起来,形成网络,把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进行联系,寻求历史事件的异同点,强化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
3.利用读报的时间加强检查的力度,即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余时间多找学生谈心,鼓励学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坚持分工合作,集体备课的原则。善用辅导资料,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参加教研活动、上网并与同行交流的机会,多渠道获取中考信息。
(五)、制定规划,分阶段备考
第一阶段(现在——第二学期第7周):本阶段必须完成所有新课的教学工作。1班要在下学期第4周结束新课教学,2班、班要在下学期第七周结束新课教学工作。包括《海南历史》的教学工作。
第二阶段(第二学期第7周——第11周):本阶段师生20xx年中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为纲,以课本为本,结合《中考历史一本通》。要求师生认真扎实地把中考所考知识全面复习一遍,对课本上的每一单元、每一章、每一个知识点都必须熟练、吃透。本阶段复习结束后,老师认真总结第一轮复习情况,研讨下一轮复习重点、方法、对策。利用两操及课余时间针对体育考试科目和实验操作考试内容进行强化训练作好充分准备迎接考试,本阶段进行第一、二次模拟测试。
第三阶段(第二学期第12周——第14周):本阶段以专题分类复习为主,以突破难点、解决重点为重点,落实第二轮复习,在学生全面把握基础知识上,突出抓好考点、难点、重点。以精讲带练,以练形成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要求,本阶段的强化练习以套题练习为主,兼顾教师自选例题作必要的补充。小结第二轮复习情况,研讨第三轮复习对策,本阶段进行第三次模拟测试。
第四阶段(第二学期第15周——第16周):本阶段以综合练习为主,以适应性练习及检查反馈指导为重点。以模拟练习作为检测复习效果及学生对“双基”的掌握情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辅导工作,做到定对象、定时间、定任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提高,落实第三轮复习,通过训练、模拟测试,使学生能熟悉题型,把握解题方法。做好本阶段的复习情况小结与分析,本阶段进行第四次模拟测试。
第五阶段(第二学期第17周——第18周):本阶段教师主要以近三年的中考试题作随堂讲练,用收集到的信息题作适当的补充,深入实际做好查漏补缺,进一步对考试重点、难点、热点、考点进行整合强化,同时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心理状态和应考心态,迎接中考,本阶段进行第五次模拟测试。
九年级中考历史复习计划 篇5
一、基本情况:
中考即将来临,最后一百天的复习成为关键。当前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中等生所占比例不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对学习热情高;但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30%,学习发展生占50%。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历史学科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历史成绩的优劣越来越大地影响到中考总成绩的提高,影响到升学。历史学科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过去长期以来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又可以全面提高初中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为了能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考取理想学校,我在复习中以《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方向,以教材为根本,突出复习过程和检查评价的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指导和要求。不断变革教学方法,指导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实现我校今年中考既定的总体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考试说明》, 把握历史中考的方向。《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是供复习时使用的主要参考资料。要做好备考复习,首先就必须研读《课程标准》,明确考试的范围要求、内容要求,应该对照教科书,逐个板块、逐个单元、逐个知识点,逐条逐项地落实知识点。
2、仔细研究教材,落实基础知识和主体知识。中考试卷相当数量的题目来源于教材,即便是综合题也是基础知识的加工、组合和拓展,只有讲好、学好、用好教材,发挥教材的优势,挖掘教材潜能,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主体知识是最基本的历史知识,它包括了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线索等。
基础和主干知识是载体,是分析问题的依据,是理解、思考问题的依托,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为了更有效地记忆、掌握基础和主干知识,教师要教会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和线索,教会学生全面系统地阅读教科书,熟练使用教科书中提供的目录和大事年表,教会学生善于归纳和总结知识之间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与对比等。
三、方法措施:
(1)备课
针对九年级的复习课,我的教学设计尝试以下五步骤:第一步,理清单元阶段特征或专题特征,由学生自主完成本单元基础知识的梳理。第二步,由讨论思考题组成。针对单元重点和近年来中考的试题,教师设计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题目,简单的东西由学生回答即可。疑难点,尤其是热点、预测到的考点问题由老师引导分析、作出解答。这一部分是课堂操作的主体部分。
通过分析加深教材或专题知识点的理解,这一部分主要强调的是老师“导”的作用,学生是思维的主体。第三步:巩固练习。学生完成本单元的试题,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评,巩固本单元知识的作用。这样通过上面几个环节,“梳理”、“探究”、“训练”三环节完成。第四步是课后反思。对老师来说,本单元有什么不足和遗憾及补救措施可总结一下,对学生来说,本单元有什么缺憾的地方,或者有什么补充,甚至是对教师讲课的建议都可以相互交流。
(2)上课
高质高效的上课,在课堂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习过程交给学生,反对全面讲,讲全面。努力删除教学中的无效环节。随着命题思想的逐渐转变,中考改革探索的不断完善,对一线的九年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复习课,我们必须要从“细讲”过渡到“精讲”,讲要讲出新东西、新意境;从“演员”过渡到“导演”,充分发挥教师的“导”的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要“授之以渔”,而不要“授之以鱼”,重点、难点问题要讲深讲透,把大量的剩余时间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最大限度的提高自习效率,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3)布置作业和训练
九年级中考历史复习计划 篇6
一、复习时出现的问题
1、大部分同学基础知识比较牢固,但能力欠缺,对于平时练习的一些比较有创新的题目依赖性较大,表现为等待老师的答案,或者干脆置之不理。
20xx、大部分同学的文字表达能力较差,特别是材料分析这个环节上,同学们对于书写文字的组织非常混乱,导致不必要的失分的现象屡屡有之。
3、一些同学对练习的巩固情况令人担忧,大部分对练习没能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整理和概括,思想上仍是单纯地认为练习过的习题就是不需要再进行巩固了。
4、也有一些同学对于复习大部分是“西瓜芝麻一起抓”,以致于经常顾此失彼,首尾不得相顾,复习的质量就是大打折扣。
这些都是值得注意并有意识进行更正的,复习时出现的错误,望同学们警惕!
二、计划达到的目标
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历史复习中,应该达成以下学习目标:
1、以知识结构为复习的线索,在知识结构的帮助下,对初中历史基础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建立符合自己复习特点的知识网络。
20xx、以基础知识为主,以能力提高为理念,在复习中着重要求具有时代性、发展性和科学性的思维,最大程度体现中考对学生的素质要求。
3、在平时的复习中,强调以练习促质量、以探讨促思维,更多关注自己不同阶段的复习效果,及时对复习的阶段计划进行适当调整。
4、以考试标准为准,课堂复习和练习尽量与考试说明保持一致性。
三、复习计划及实施方案
20xx年中考历史虽然是开卷,但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知识网的建立都不容忽视,遵循以下三个阶段的复习方案,相信同学们的成绩一定会得到提升!
(一)系统复习,夯实基础
为全面迎接20xx年中考,打好20xx年中考攻坚战,同学们的整个复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20xx月——4月份月底):“梳理教材”,即按照教材的编写体系,以《中考历史考试标准》规定的考试内容为重点,提纲挈领地复习,目的是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同时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线索有一定的了解。
第二阶段(20xx年5月份):专题复习,经历第一阶段的复习,同学们掌握了较多的基础知识,但知识是零碎的,孤立的,没有从宏观上整体把握知识脉络。因此在复习的第二阶段,同学们应该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列成专题归类总结,比较对照,形成知识网。
第三阶段(20xx年6月初至中考前):综合复习,将六本书的知识有机融合,根据中考的具体要求,选择若干题目进行一系列综合训练,目的是将第一阶段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进综合、形成能力。查漏补缺、热点讲解、模拟测试,同学们可以每一周进行一次强化训练,根据多次训练的情况,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再进行理解、训练,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二)抓住重点,加强训练
六本书的内容很多,在复习时同学们要注意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根据《中考历史考试标准》里的考查内容及要求,复习这部分内容时就要格外注意。此外,同学们对自己常犯的错误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自己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注重应试能力的提高
基础知识掌握了,能力提高了,还要提高考试、答题的能力。特别是应试的技巧,同学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审题,在平日练习和考试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审题,题目问的是什么要弄明白,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回答,千万不能草草看一眼就解答。
(2)对课本内容一定要熟悉,中考历史对学生的考察要求是做选择题尽量不看书,材料题和问答题一定要看书。
(3)注意合理地安排考试时间,可以在平时考试和练习中进行实训。
九年级中考历史复习计划 篇7
为了莘莘学子实现九年以来的伟大理想与报复,为了父母谆谆教导与期望,为了xx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蒸蒸日上,我作为九年级的一名历史教师制定了如下的总复习计划,希望在其他老师与我的勤恳、勤奋、敬业与智慧之下,能为20xx年xx市xx学校中考再创佳绩。
第一阶段复习计划 完成教材,夯实基础
(一)、时间安排:
第1周: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单元~第4单元
第2周: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单元~第3单元及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单元
第3周: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第5单元
第4周: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单元~第5单元
第5周:九年级世界历史上、下册
(二)、复习的具体步骤:
课上时间应该做到:
(1)按单元梳理知识脉络,夯实中考基础知识。
(2)分析每课中考热点、重点、预测2016年中考试题走向。
(3)学生记忆10分钟左右,夯实基础知识。
(4)课上测试以选择题和材料题为主。
(5)讲评试卷,查缺补漏。
(6)每单元集中测试,总结单元内容,弥补知识漏洞。
课下复习安排计划:
(1)早自习再现课上复习的基础知识。
(2)课间抓时间知识点测试。
(3)周周测试以基础知识为主。
(4)抓时间补习弱科生,促其全面发展。
(5)精选试题,面批面改
第二阶段复习计划 专题复习,强化训练
(一)、时间安排:第6周至第7周:
专题(一)、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
专题(二)、近代化的探索
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专题(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专题(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专题(六)、经济和社会生活 科技与思想文化
第8周至第9周:
专题(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专题(八)、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专题(九)、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专题(十)、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建设与外交成就
专题(十一)、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0周至第11周:
专题(十二)、欧美主要国家的巨变和第一次工业革命
专题(十三)、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无产阶级的斗争
专题(十四)、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专题(十五)、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
专题(十六)、第二次世界大战
专题(十七)、二战后世界的发展变化和世界格局的演变
专题(十八)、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二)、复习的具体步骤
(1)按线索讲解历史知识将历史知识系统化、线索化,清晰明了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2)教师精选本专题知识性试题将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线索化。
(3)对筛选的试题做到面批面改。
(4)对本学科后进生的试题应更加关注、耐心辅导指明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
(5)专题训练时穿插时事政治热点、重点与难点训练与测试。
第三阶段复习计划:综合复习与模拟演练
(一)、时间安排:第12周至第15周:
综合复习与模拟练习、讲练结合重点解剖、重视答题技巧与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熟悉中考题型,掌握审题解题的方法与规律进一步查缺补漏。
(二)、复习的具体步骤
(1)分析试做三年中考题,进一步的揣摩中考考题走向。
(2)教师精选模拟试题做好模拟演练。
(3)及时辅导查缺补漏,使学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向中考挑战。
(4)认真研究“中考说明”和收集整理中考信息。
(5)面向全体学生,培尖扩优,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
第四阶段复习计划:自由复习阶段
(一)、时间安排:第16周:自由复习、备战中考
(1)重视基础知识的回顾、回归课本、熟悉教材防止知识的忘与陌生。
(2)穿插模拟训练。
(3)对学生进行考前辅导与心理调节,使学生有信心、有精力冲刺中考。
九年级中考历史复习计划 篇8
一、识记的知识:
概括,系统整理,提高学生识记的效率,这些在平时上课时笔记都有所体现,只需要学生整理,识记就可以,督促学生的方法:课代表是每个班的最高领导,分派几个小组的组长,具体到每个同学,检查笔记是否完整,识记的知识是否掌握,及时反馈,及时纠正督促。
二、理解的知识:
变换练习题的方式,多次训练。每天留作业,针对需要训练的知识点做填图练习,作业评价,100分为完成,低于100分分别划分档次,完成作业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把作业完成的得分作为平时成绩和评优评好的依据。
三、制定目标:
每个同学制定自己的考试目标,赶超对象。
四、明确考试意义:
巩固所学知识,为后面的会考做好充分准备。
五、考试答题技巧培养:
1、态度第一,认真的态度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答题认真读题,遇到不会的题目、读不懂的题目不气馁,不放弃,跳过最后检查时再做。
2、答题技巧:认真阅读每一道题的题干,很多隐含的信息会帮助你解决问题。必须认真阅读,否则会因为粗心导致错题,不是不会,是不够认真。认真答题是一种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粗心就等于不会。
3、答卷要求:字写清楚端正,否则会影响自己的成绩。字迹潦草,成绩会大打折扣。
4、检查:每一次考试、每一科考试都要养成检查的好习惯,检查能充分发挥出你的所学,避免因为粗心而出现所谓的“发挥失常”。我们很有感触,每一次考完试总有10分甚至更多不是不会而是粗心看错题或者没有看到题。
九年级中考历史复习计划 篇9
一、主要思路
1.进一步夯实基础。通过各种形式,检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背诵情况,强化基础知识的记忆。
2.以专题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整合,突出知识点的横向、纵向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3.增加能力型习题的训练量,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综合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4.侧重于提优。关注优生中历史学科薄弱的学生,分析这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及早解决问题,力争使优生成绩达到学校要求。
二.专题突破、强化训练
1.中国古代政治文明
2.中国古代经济文化
3.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4.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政治文明进程
5.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进程
三、主要措施
1.研究考点。理清思路、总结规律、明确考点、突出重点,以便对学生进行有针对的复习。
2.扎实做好专题复习。目前我已经选定5(长条)+6个专题,基本涵盖了教材内容与热点问题,把零散的知识归类、纵横串联、辨其异同,形成知识网络。
3.仍要关注基础。专题复习是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提炼与深化,它不能脱离基础知识。况且历史知识记忆性很强,时间一长就容易遗忘,所以不能为专题而专题,在专题复习阶段仍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背诵和检查。这样,才能将专题复习落到实处。
4.加强对学生解答材料题的指导。一是指导学生读材料的方法。首先,弄清材料的大意和观点;其次要抓住材料的关键词、还要注意材料的出处;再次是寻找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解题时必须以课本知识为依据,尽量用教材上的说法,不能随心所欲、信口开河。二是审目,弄清题目在问什么,弄清题目的考查意图,特别是题目中出现“依据材料”字样时,答题节奏一定要慢下来,要看清楚依据材料中的什么内容,将答案斟酌几遍后再下笔。三是要注开放性题目,这些题目虽然比较灵活,但难度一般不大,只要看清分值,按点解答,符合题意,语言简明,一般不会丢分。
5.关注优生中历史薄弱的学生。第二轮复习阶段要重点关注这部分学生,要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过细地检查,帮助他们尽快提高历史成绩。
九年级中考历史复习计划 篇10
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和现实性、具体性和规律性、科学性和思想性、多样性和统一性、时间性和空间性”等特性,对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考查的要求,实际上主要是针对这些特性规定的。历史知识的特性要求决定着备考复习及历史教学的方向,从近几年中考考生答卷存在的问题上看,要想取得中考理想的成绩、提升历史教学的教学质量,除针对历史知识特性和学科能力考查要求,采用科学的教学、复习方法外,还应吸取考生答卷的经验教训,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复习策略。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教材、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考试说明》、《课程标准》是中考命题的依据,是教师中考复习教学的依据,学生复习应考的指南。课本是知识和方法的重要载体,也是产生中考题的主要来源研究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能够从中:
①找命题的规律;
②研究命题的趋势;
③找试题的变化;
④找试题的差别;
⑤找新的信息;
⑥找试题的题根。
(2)以教材为依托,落实历史基础知识。分析近几年中考历史试题,可以看出客观题部分有很多直接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再认再现,主观题答案的表述或是教材中的表述、或是对教材内容的归纳、“改造”。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中考考查的主要目标之一,知识又是能力的载体,因此掌握基础知识在中考中至关重要,所以切不可将落实基础知识视为老生常谈,而应该作为复习备考的基本方略。特别是复习阶段必须高度重视教材,不能丢开课本,只看复习资料,要依据《考试说明》认真落实基础知识。考试说明实际上就是中考历史的考试范围,中考复习时必须将考试说明与书本结合起来,做到以说明为指导,以课本为基础。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理解,历史需要“死记硬背”,但完全的“死记”是行不通的,必须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只有理解了才能融会贯通。
(3)抓住主干,突出重点。中考主要考查历史的主干知识,因此要抓住主干知识,突出重点知识的复习。主干知识是指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一般表现为历史发展的转折点、关键性和起里程碑作用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历史线索和历史阶段特征等,对重点知识要强化训练,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理解。
(4)整合历史知识,建构历史体系,形成历史专题。
近几年历史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比较重视历史体系及专题知识的考查,有纵向综合的专题,有横向比较的专题,有一个中心主题下设几个问题的专题,还有纵跨几个历史阶段或横跨几个国家的专题,如今年的材料题、问答题。针对这一特点,复习中既要宏观把握中外历史大专题,又要微观落实小专题的知识点。试题中无论是图、表、文字材料还是问答题都具有历史专题的特点,都是在对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不同阶段历史现象发展过程的考查,因此,根据中考历史试题的特点和新课改的精神,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根据知识结构和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要重新组合和梳理历史知识。
(5)关注社会热点,注重人文情怀。命题的主体设计思想是: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挖掘以史为鉴的功能。因此我们要关注时事政治,关注现实,关注未来,将现实生活与学科知识联系起来。
(6)思考练习要选得精,训练要到位。教学中切忌只记不练、只学不用,适当的练习既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精心组织选题训练,训练与教学进度同步,分单元、分近现代史命题检测单元,选题要依据重点内容,要根据学生学情,训练的形式多样化,变学生题海为教师题海,教师的资料再多不为多,学生一本也要精选,训练要注意规范性。具体做法是:
①精选题目,有的放矢。练习所选题目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知识的重点、难点及学生容易混淆或易疏忽的知识点,精练方面可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把握历史知识,训练各种能力;
②强化应试能力,学会准确解题。做题时要注意培养审题能力,掌握审题和答题的基本方法:审题时要审关键的字词、审设问点、审题干和材料中隐含的要素、审时空概念。解答客观题,要注意用排除法、比较法。
(7)重在平时加强训练。在阅卷中发现,有些考生在解题技巧上犯一些幼稚的毛病,如错字、白字,答题丢问,答非所问,造成无谓的失分。克服这些错误不只是在考试和模拟训练中,应该在每一次提问和练习,甚至在听写中进行训练,只有平时养成好习惯,考场上才有好的成绩。还有就是对一些尖子生的试卷,教师在讲评完了以后要把他们的试卷收回检查,因为他们自认为自己厉害,对已考过的知识都掌握了,答错的也弄明白了,对讲评不重视,所以他们的试卷会没有改正的记号,回收试卷的做法还可以发现他们在老师讲评后,他们改正后仍然存在的错误,有利于老师对其进行专门的指导,让学生重视讲评!
(8)加强经验的交流和资源共享。由于历史科作为初中升学、毕业考试科目,广大历史教师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与复习经验。一方面要提供平台,让全市历史教师有交流的机会;另一方面广大历史教师应共同努力,深入探讨教学和复习方法,加强对话,加强经验的总结和交流,加强信息的沟通和交流,群策群力,共同提高,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历史学科更加美好的明天。
九年级中考历史复习计划 篇11
一、指导思想
遵循教育部有关初中毕业考试改革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开展初中历史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新课程的推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文、关注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历史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利于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保证绝大多数初中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
二、考试性质:学业成绩考试。
初中毕业生的毕业考试、升学考试合一,统称为学业成绩考试。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与笔试部分)、物理、化学、综合(含政治、历史、生物、地理)。考试命题依据2007年“盐城市初中各科中考考试说明”。中考满分为780分。
以上科目阅卷方式:试卷客观题均由市集中采用阅读器读卡,主观题试卷分别由县(市、区)集中交叉批阅,考生成绩由市教育局统一发布。
三、中考历史学科命题的基本原则与特点
初中历史学科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基本课程之一,它能使学生获得现代公民必务的基本历史知识与技能,提高人文素养,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知识的包容性、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历史地看问题的观点与方法是历史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的基本特征。
1、基本原则,主要是:
⑴、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评价建议中的“测验法”评价方法。
“对学生历史学习成果进行数量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评论,是历史教学中最常使用的一种评价形式。测验法可以评价一个教学单元、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历史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要把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考查,不但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更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测验要充分体现历史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和独特的情感教育功能。测验的形式应多样化,如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形成性测验,就可采取自主测验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命题、编制试卷、组织测验、评价总结,使历史测验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融为一体,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⑵、“合理确定试题难度”原则。根据我市地广人多,经济和教育的发展不平衡特点。因此在确定试题的难度时应坚持实事求事的题的难度。
⑶、“则重考查能力”的原则。“以能力立意命题”是体现新课程教学评价的理念,
⑷、“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原则。命题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从考试导向上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师教学重点的转移;从考试考查的角度看上有利于考查对学生发展最有用的内容和知识,有利于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利于思想教育的功能渗透到教育考试之中。
⑸、“试卷格式规范”的原则。规范化的试卷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考试的误差,有利于学生的正常发挥。
遵循上述原则,联系历史学科的教学实际,2007年历史学科的毕业、升学考试的试题编制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2、基本特点:
⑴、基础性。试题考查目标应该是最基本的历史知识。
⑵、综合性。历史学科的内容本身具有非常广泛的包容性,但是历史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不必面面俱到,而应具有典型和代表意义。历史试题的综合性主要是指对学科内容的整合,注意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在知识网的交汇点上设计试题。它又是对“能力”的全面考查,注重学科知识的交叉、迁移和综合应用能力。
⑶、思想性和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认识历史是为了认识现实,历史教育的思想性和现实性是其价值的体现。试题应该传达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注重历史与学生生活、社会热点问题的结合,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点上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运用综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⑷、“以能力立意”和开放性。开放性,要注意能力考查的层次;材料分析题提供的材料应源于教材以不拘泥于教材。命题应有新意。主要是新生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学生创造性地表达提炼观点提供科学的平台。
⑸、规范性。命题规范科学。语句通顺,问题清楚,读写恰当,格式新颖活泼。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开卷、笔试。
2.考试时间:40分钟。
3.试题分值:满分50分。
4.试题结构:试卷题型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占50%,非选择题占50%。其中选择题为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非选择题含材料解析题(2材)和问答题(1问)。试卷页数和题量基本根据考试时间确定。
5.试题难易度:试题易、较易、稍难题的比例为7∶2∶1。
6.考查的知识比例:七年级约占20%,八年级约占40%、九年级约占40%。(即中国历史约占60%,世界历史约占40%。)
五、考试的内容与目标
1.考试的内容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标准和我市编制的《中考历史考试说明》中所规定的知识范围命题。
考生可将教材、图册及其它学习材料带入考场,但考试时必须独立答题,不得交流讨论
2.目标要求
知识与能力: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形成对基本的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注重自主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今年首次将历史学科纳入中考体系,可以说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广大历史教师也翘首盼望,初中历史教学能从此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之中。因此,对后期复习教学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六、建议与思考
研读《中考说明》和示例题样卷,了解考试范围、考点,掌握试题类型和命题方向。
制定合理科学的复习计划,对六本教材按照占分比例合理划分复习时间。一般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4月—5月20日)根据中考说明中的知识点对照教材,实施全面的复习,即落实基础知识;第二阶段(5月20日—6月10日)综合复习,编制十份左右的综合试题进行模拟训练和讲评;6月10日—17日留给学生自己看书读书。
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教学,扎实双基。基础与能力兼顾,以基础为主。
科学指导学生整合知识,构建知识结构。将分布在教材不同地方的考点知识进行整合、归类,以灵活多样的方式予以呈现,提高复习效果。
加强搞专项训练。各校编制一些单选题、填空题题进行专项训练,力争选择题不失分少失分。
指导学生用足用好教材,重视教材目录复习教学。多做样卷,掌握应试技巧,提高应试能力。做题时,切忌做偏题、怪题和难题。
关注热点,重视教材中与社会热点相关的内容。复习时要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如2006、2007周年聚焦。
指导学生审题,掌握解题规律和基本方法,狠抓答题规范化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