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

时间:2013-07-06 06:46:1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精选10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精选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1

  《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关于环境保护的书,书中描述了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春天应该是生机盎然、鸟语花香的季节,不应该是寂静无声的,这本书引发了公众对环境的注意,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使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促进了环境保护事业,《寂静的春天》播下了新行动主义的种子,并且已经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中。本书的作者蕾切尔·卡逊告诉我们,杀虫剂的过分利用与基本价值不协调。最坏的是它们制造了她所说的“死亡之河”,最好的情况是它们引起相对较长期的、缓慢的危害。她告诫我们,关注环境不仅是工业界和政府的事情,也是民众的分内之事。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也是从停止沙城农药厂的DDT生产开始的,而后全面禁止了DDT的生产和使用。

  在读《寂静的春天》时,我对其中的两句话印象深刻。它们是这样写的:“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地球上植物和动物的自然形态和习性都是由环境塑成的,就地球上时间的整个阶段而言,生命改造环境的反作用实际上一直是相对微小的,仅仅在出现了生命新种人类之后,生命才具有了改造其周围大自然的异常能力。当人类向着他所宣告的征服大自然的目标前进时,他已写下了一部令人痛心的破坏大自然的记录,这种破坏不仅仅直接危害了人们所居住的大地,而且也危害了与人类共享大自然的其他生命。”这两句话说明了人类对大自然界的改造具有能动性,同时自然界又反作用人类,良好的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2

  春天为何寂静?这个疑问读了《寂静的春天》后就能很快解答。人畜病亡、鸟儿寥寥,令人扼腕的小镇本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天堂,是人类大肆的破坏,导致了这一恶果。

  书中的植被、土壤、水体的污染,也正是世界目前的问题。滴滴涕被禁用了,可是各种化工产品层出不穷;大多数农民依然喷洒农药,厨余油污在水面上肆虐。1962年卡森女预见的生物入侵的危害更为严重,我国引进的水葫芦,丹麦生蚝成灾就是极好的例子。

  如此触目惊心的情况,许多人对此置若罔闻,对生态保护不闻不问。生态学家几乎无人可识。是人类的愚昧使环境污染,使自己饱受其害。

  现在国家也着重地在电视报刊中对生态知识进行普及,但对其他防治方法,大多数人还知之甚少,村庄几乎没有人使用昆虫天敌和农作物混合种植来消灭农业害虫。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向身边的人普及方法,更要普及生态保护的知识与观念,保护自然环境。

  书中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祸福相依的。也许有人漠视,认为生态保护与自己无关。请看看这段话:“人体从诞生至死亡都会接触危害性的化学药物,我们与它们‘亲密无间’——食物、饮品,甚至骨骼里都有他们。”因为喷洒农药,土壤中的残留毒素经过雨水的冲刷渗透进地下水,人畜的饮用,蔬菜的灌溉,一想到这画面,便让我头皮发麻。

  这难道还不能让我们明白,人不能主宰万物吗?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在自然界中,任何生物与人平等。因此我们要竭力保护环境,善待和尊重每一种生命,这也是保护、善待和尊重人类自己。

  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3

  当鸟儿不在歌唱,当森林脱去了绿色的纱衣,当海洋毫无波纹,一切都是那么寂静,这个世界又将会怎样?

  《寂静的春天》是美国女作家蕾切尔卡森的作品。书以寓言为开头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村庄的突变,并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天空,全方位地揭示了化学农药的危害,它既贯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理性精神,又充溢着敬畏生命的人文情怀。

  在很多时候人类认为自己能战胜大自然并征服它,为此用了许多不正当的手段。人们制作农药本想杀死害虫,保护农作物,却在无形之中破坏了环境,甚至带走了无数人的生命。但大自然也给了人们血的教训:在美国的一个家庭,父母在房间喷洒了含有异秋氏剂的杀虫剂,不久家中的狗死了,婴儿也变成了植物人;在威斯康星州,一位父亲在给马铃薯喷洒对硫磷,两个孩子不小心碰到了喷洒器,当天两个孩子都死了。

  这本书也介绍了许多含有毒物质的杀虫剂。秋氏剂的毒性是DDT的五倍,但它被皮肤吸收后毒性将会升至四十倍。秋氏剂中毒的人身体恢复过程极为缓慢,这足以证明它会导致漫长无期的慢性毒性。但它还是应用最广泛的杀虫剂之一。艾氏剂也是剧毒的,它能引发导致肝脏和肾脏退化的病变,甚至会出现不孕症。这些危害生命的东西,都是出自人类之手,可最后为此付出代价的也是我们。

  在当时DDT和其他剧毒农药被滥用的美国,书以无法辩驳的大量实例,给民众讲述了一个大自然悲伤的故事,“一个没有鸟鸣的春天,这样的现代世界是值得被建立的吗?这句话触动了无数人,我也不例外。作者想用血淋淋的事实唤醒无知、愚蠢的人们,不要再用这些方法对付大自然了。

  现如今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锐减等等,那一个不是出自人类之手?我们应保护环境,而不是破坏它,每个生命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没有权利去破坏它。这个世界好似一首乐谱,不能让音符消失,更不让它寂静下来。

  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4

  很久以前,当我还在看科普连环画时,就看到了《寂静的春天》这个名字。自此,我就一直想看到这本书。如今,我从学校借了一本读完了,感想很多很多。

  在这本书写成的时候,美国的农药使用极度发展,因此产生的环境问题不断涌现。作为二战后环境保护的先驱,作者忍着癌症的病痛,勉强写完了这本书。书中以生动的语言、详细的事实揭示了滥用农药对地球上方方面面的破坏。从土壤到水中,从环境到生物,从植物谈到动物,在谈到人类自身。这层层论述让夜里阅读的我头皮发麻——我们生活的环境竟被我们制造的并超越了我们控制的怪物浸润着!

  据说,本书出版后因其作者和内容从备受抨击——但公众的环保意识还是逐渐地被唤起了。但是环顾眼前,我们脚下的路,和当年的美国,又有何区别?

  如今,在中国,滥用化学物质并把它加入食品中的事屡见不鲜。食品安全问题几乎成为了中国人最担心的问题。而环境保护也令那些可能受影响的人忧心忡忡。为此,人们不惜发生“群*性事件”。

  后来,我看了一部纪录片,片中讨论了吴哥窟以及整个帝国衰落的原因。其中主要支持一种观点:他们太依赖于费了大力气修筑的灌渠了,以至于那些逐渐形成但难以很快被解决的淤积很快使得全国的水利系统崩溃。文末一句话让人感慨尤多:如果我们只能靠某一种技术生存,那么离灭亡也就不远了。虽说我不希望这事发生,但试想如果我们失去电能,恐怕生存情况会比以前糟糕,尤其在城市中。

  总之,科学总是任人摆布,无所谓对错,只有先进与落后之分。让我们充满地球每一角落的是它,让我们之中某些人没落的是它,让我们更脆弱的还是它。

  希望地球上多一份清水绿草,少一点为追求利益而丧失的理性。

  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5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好像一个孩子与他的母亲的关系一样。人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诞生,在大自然默默的培育下成长。在人类成长的过程中,与大自然母亲的关系一直变化着。婴幼儿时期的人类由于缺乏对自然、对世界的了解,也由于自身智慧的欠缺,对于自然是充满了好奇和畏惧。天上劈下来一个雷,人们便惶惶不可终日,幻想着是神在发怒,;杀羊宰牛进行隆重的祭祀。而童年时代的人类,增加了对母亲的了解,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地按照自己的想法,缓慢地对自然所恩赐的事物开始改造。不变的是,人类对自然仍怀有一种敬畏和依恋。在这种影响下,人类和自然的其他孩子——周围的环境——都保持着一种友好而亲密的关系。但问题就出在下一个阶段,每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必须经历的青春期。孩子们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独立的想法,总试图脱离母亲的怀抱,认为自己可以战胜一切,开始了有意识、没意识的叛逆行为。如果要追究人类的叛逆期的起源,我认为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自身认识的提高,使他们希冀能够掌控自然,改变世界。所以,“向大自然宣战”、“征服大自然”这样的口号不绝于耳。工厂不断地竖立起来,浓烟无休止的笔直的升向天空,甚至一度遮盖了天空原本的颜色;森林不断的被砍伐,曾经浓厚的、不同层次的绿色海洋,成为干涸的、丑陋的河床,只剩下一个个年轮沉默地向天空控诉着;河流不断地有污水进来“安家落户”,里面快乐的精灵不再自在地飞翔,一只只有气无力地在水中徘徊,最后睁着一双双泛白的眼瞳无声地质问着为什么。为什么人类如此残忍,要用自己的伙伴、兄弟的生命来铸就自身物质的辉煌?为什么人类会这么嚣张,企图创造一个独属于人类的“新世界”?

  让我们想象一下,若干年后的某一天,春天一到,村落里的一切声音都没有了,没有蜜蜂嗡嗡飞来,没有小鸟歌唱,没有家畜嘶鸣,只是一片寂静覆盖着田野、树林和池沼,空气中过于安静的感觉令人不寒而栗。这不是魔法,也不是恐怖片的剧情,而如果这是发生在我们未来的某一天,大家想象一下,会有多么可怕。而造成这一切的,不是别的,正是人类自己。蕾切尔为我们虚构了这个城镇,她指出。如果我们继续不正当地使用化学药品,这些也许就会成为事实。

  面对这样的困境,蕾切尔以自己独特的敏感性和大而无畏的勇气,开始了她的呐喊。《寂静的春天》不啻为一声响雷,开辟了科学史上的新篇章。这本书围绕着杀虫剂、除草剂和其他一些杀害人们不中意的生物的化学药品,包括介绍了DDT、氯丹、狄氏剂、艾氏剂、安德萘、烷基和有机磷酸盐等剧毒化学药品。通过一段段既专业又通俗的解释和一个个鲜为人知的事例来说明化学药品对杀害有害生物虽在一开始有一定效果,但由于那些有害动植物的天敌也被毒死,有害动植物却慢慢产生了抗药性,终归会适得其反。在文中,作者不断提出她认为解决有害动植物的最好办法——“生物杀虫法”。

  具体说来,作者用一个个事例和一组组数据向大家介绍了使用化学物品来解决有害动植物的后果——生物链中有害动植物的“天敌”被消灭甚至没有了踪迹;人类被殃及,不断有人因使用化学物品而中毒;动物的正常繁衍遭到破坏;空气、河流、土壤等自然要素中也遍布有毒分子……人们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把情况变得更糟糕。而这一切都归咎于人类,特别是普通民众的无知和药物生产者、农业部门无休止的贪欲。

  文章又顺理成章地提出了人民的知情权问题。作者提到,大多数的民众对于化学药品的成分和使用后果是一无所知的,而知情者,或是利益既得者,讳莫如深,绝口不提。《寂静的春天》一经出版,便引起了轩然大波,不仅是因为事实的被揭露,还有人们由于自己被欺骗的愤怒。

  可是这本出版到现在已接近半个世纪,DDT等有毒化学药品仍然在大肆的使用着,人们对于自然的破坏依旧进行着,人们的叛逆期似乎没有结束的趋势。为什么DDT不能被隔绝在人们的视线之外?为什么人们已经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却还在有意无意的做着破坏环境的事?为什么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一次次警告甚至惩罚,人们只是当时讨伐、反省,在转身之后却依旧干着先前的事?

  而我浅薄地认为,首先是观念问题。人们虽然有了相关的环境保护意识,但是似乎相较于遥远的“大自然的惩罚”,生存和发展才是目前最重要的问题。“先发展,后治理”这种观念或隐性或显性的存在在人们脑海之中。又或者,就算没有这种想法,在面对自己唾手可得的利益,人类的眼光并不能如期望地看得那么远了。而第二个原因,尽可能因为人类的劣根性——贪欲和自私了。人类不仅不能完美的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取舍问题,也很难抑制自己的贪欲,为了自己的欲望一直在伤害,伤害大自然,伤害自己的同伴,最后会发现伤的最重的是自己。

  所以,如果人们能放下尘世的繁杂,走进荒原,或许会有些改变。徐刚的一篇散文《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原》中,就给了人类反思过去,改变未来的方式——回归荒原。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他在三江源头的思考,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写,表达了作者回到母亲怀抱的感动与反思,他说道:“这个世界原先哪有路啊,可是倘若真的想去行走,有粉身碎骨的准备,又岂是别人开出然后铺就的一条路?况且,我不是四个轮子滚动辗压,我只是用两只脚走,以”涌泉“穴和大地亲近,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走,大荒原使我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因为渺小反而觉得轻松,焦虑和杂念也消除不少,不像在大都市中,那灯红酒绿的物质的诱惑以普天之下广而告之的形式,眼看着泡沫和膨胀的催生却无可奈何,一不小心就连自己也被泡沫了。现在好了,我变得简单而且属灵,丝丝缕缕,然后飘散,从荒野上拾得思的片段,那思,总是有点郁闷并且带着忧患的色彩,对我和世界都是一种启示。”

  在我看来,人是在荒原中诞生的。那时没有一切繁芜,只是纯粹的、简单的自然与人,但在荒原中,人总觉得自己的渺小却又充满着憧憬和好奇,于是,便有了关于宇宙、关于世界、关于人生的思考。但随着人类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的拥有却愈发在精神上失落,愈发觉得空虚。精神的空白使他们转向物质的追求,变本加厉的追求物质上的拥有和满足来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可物质永远弥补不了精神的追求。这样的恶性循环,最终的受害者只是人类自己。不如扔下一切,返璞归真,接近自然,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满足,思考自然,思考世界,思考人生,或许我们能更好得达到与自然的契合。又或许,人类终究要回归自然的荒野,当一切都已逝去,尘埃落定,人们才能真正领悟到应该怎样和自然相处。

  青春期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在这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异常的叛逆,自命不凡,但当我们为自己的无知与自满付出了足够大的代价,得到了足够多的教训,我们便在伤痛中成长,开始正视环境问题,一改之前的漫不经心。我们终会发自内心地感恩母亲的恩赐,只是我希望那天不会太晚。

  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6

  当我看到“寂静的春天”这个标题时,我心里就有个疑问:为什么春天会是寂静的呢?我怀着这个疑问,开始读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当时社会滥用农药的问题,以及使用农药对大自然的各种负面影响。

  原来人们为了防虫和除杂草,农场里的植物都被喷上了各种各样的农药。害虫死了,害虫的天敌也被毒死了,河流受污染,土地也受污染了,没有鸟儿歌唱,人类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人们想要消灭的昆虫却拥有了抗药性,变本加厉地大量出现。从农药开始生产时,“征服大自然”就变成了大多数人的口号,大自然仅仅是人们去征服的对象,而不是和谐共处和保护的对象,也没有人怀疑过这句话的正确性。直到作者蕾切尔·卡逊以自己过人的勇气和毅力,投入对DDT危害的研究当中,并写了这本书。大多生产化学药物的公司都在试图阻止这本书的出版发行,许多从环境污染中获利的人指责她是耸人听闻的、太过极端的。但是,通过她的不懈努力,DDT终于被禁止使用了。

  如今,几乎已经没有人使用化学农药了,而是更多的用天敌去控制害虫的数量。但现在仍有许多的环境污染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我们要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爱护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7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当今社会,媒体纷繁,电视广播、网络听书能让我们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相比之下,读书,似乎显得有些“沉重”:字要一个个去认,句要一句句去读,含义要一段段思索,没有形象的画面,没有伴奏的音乐,没有旁白点拨,真的有点儿“难”。但在这个夏天,烈日炙烤着大地,花丛树木都被晒得打卷。炎热的天气加之浮躁的内心,让我整个人都乱了,像身处迷雾,不知所措。

  于是我想到了一个地方,能让我静心的地方——图书馆。开始时我总骑车在道路上闲逛,目的未知,时间不定。但是夏日炎炎,必须换种方法作为排解。于是我来到图书馆,本来只是想找个纳凉的地方,但转念一想七八月份的读书任务还未完成,于是顺便从书架上拿起《寂静的春天》。

  初次了解这本书是通过中学生物课本,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人们过度使用的DDT最终会通过食物链循环危害自身。真正深入去读这本书我对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寂静的春天》以一个虚设城镇突然被“奇怪的寂静所笼罩”开始,通过介绍DDT的危害,表明这种杀虫剂引发的环境问题实际上正真实的发生在美国,在世界上的各个地方。破坏了不仅仅是微生物、鸟类,甚至与人类自己一样难逃DDT农药的危害,人群中白血病、癌症的比率正在迅速升高。杀虫剂不应该叫杀虫剂,应该叫“杀生剂”更为贴切。

  在人类长达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等要素的影响,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往往处于劣势,并由此产生了“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观念,这些观念在接下来人类发展的`历程中牢牢根植于人们的思想。而作者却在人类有能力对自然产生影响力的大发展时代提出“人与自然融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观念。在人们狂热追求发展时给人们醍醐灌顶的一击。

  我们从适应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慢慢地将自然占为己有,向自然索取施虐,却从来不为自然做一丝奉献。面对着各种以坏境破坏为代价的物质利益,人们不断妥协。导致了现在分类坏境问题与自然灾害不断增多加剧,环境污染、气候异常、洪涝灾害、泥石流、滑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等等。如今人们才真正认识到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误。所以,环境问题开始受到重视,环境保护措施才被日益提上议事日程。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迫在眉睫。

  在初中地理新课标的课程目标第三部分明确表示: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在书中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正与我们的地理教学目标相一致。这也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便于学生理解的实例,帮助学生尽早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希望寂静的春天永远不会来临,伴随我们的永远是青山绿水,碧草蓝天。

  从我读完《寂静的春天》后,我每每前往图书馆读书必得读到两眼发昏,头皮发麻,饥肠辘辘才算酣畅淋漓。好像突然顿悟一样,读书不再是为了装模作样的应付公事,也不是闲来无聊才想到的消遣娱乐,而是真正在读书这项活动中享受生活、充实人生。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趁现在还不算晚,重整行装再踏上人生征途,让一缕书香伴我同行!

  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8

  今天看了一本书,名为《寂静的春天》。

  在瑞秋。卡森的著作中,作者用血淋淋的事实,希望唤醒无知、愚昧的人们,不要再用使用蛮力,来对付也是地球一分子的昆虫、植物。也呼吁我们,要尊重生命,谦卑为上,不要自以为是。否则将有一天,会为人类带来无可挽救的灾难,毁灭性的灭亡。

  当初,瑞秋。卡森女士,在出版这本书的时候,曾遭到利益团体,化学药品制造商们的打压和抹黑。但瑞秋。卡森女士,以其专业的认知,和对生命的悲悯,不畏流言,说出事实的真相,提醒世人:了解化学物质,毒害地球的真实事件,和环境生态,所面临的严重危机。

  作为一个学者与作家,卡逊所遭受的诋毁和攻击是空前的,但她所坚持的思想终于为人类环境意识的启蒙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

  确实,长期流行于全世界的口号——“向大自然宣战”、“征服大自然”,大自然仅仅是人们征服与控制的对象,而非保护并与之和谐相处的对象。人类的这种意识大概起源于洪荒的原始年月,一直持续到20世纪。没有人怀疑它的正确性,因为人类文明的许多进展是基于此意识而获得的,人类当前的许多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也是基于此意识而制定的。

  在四十余年后,书中所提,滥用药物的情形,不仅没有改善,更变本加厉。将人类带入更深、更无可救药的境地。因为人类为了更方便的生活,而许多事实的真相,被隐瞒和蒙蔽。许多人因为无知,陷人类于万劫不复的境地,而不知。

  因此,我们必须停用这种非自然的方法,以保存最后一片天然的生存空间。瑞。秋。卡森女士如此告诉我们。透过新颖、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方式,尝试去解决和其它生物,共享地球会产生的问题。人类唯有更谦卑、尊重大自然,反省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停止错误的方式,才有可能挽救人类自己。

  环境保护,这个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而这在几十年前却是仅仅是一些生物学家脑子里的想象,而真正使环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直接导致后来将环保列入政策法规中的却是一本大家似曾相识又不太熟悉的书——《寂静的春天》,而这本书也是世界上第一本将环保作为主题的书。

  1992年,该书被推选为近50年来最有影响的书。这些年来,各国也开始了重视环境保护,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关注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政府和工业界的事情,更是我们每个公民自己的分内之事。

  爱护环境,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己。

  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9

  春天,给我们留下的印象都是鸟语花香,到处都生气勃勃的。可是,这本书的作者为什么要说春天是一片寂静呢?读了《寂静的春天》之后,我才知道是人类史无前例地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着大自然,由此也产生了诸多问题。

  尤其是大量化学药物的出现,不仅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普遍破坏,还使生活于其中的动植物普遍受害,甚至连人类自身也深受其害,但是人类对自身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却知之甚少。我们伤害的其实不仅是动植物,还有我们自己。

  记得有一次,妈妈说姥姥家里有许多虫子,就让我拿杀虫剂喷一喷,喷完后我养的小鸟突然之间就死了。之前我一直以为是鸟儿因为没有自由,抑郁孤独死了。直到今天,我才明白原来是我借助杀虫剂的威力,既杀死了虫子,也杀死了那只活蹦乱跳的鸟儿。如果我早知道这个道理,也许还可以想想别的办法。现在想想,我还不如不养那只小鸟呢!我真对不起它!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正为自己酿的苦酒买单呢。很多我们喜欢的动植物,因为我们的美其名曰造福人类,而濒临灭绝,甚至导致各种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可是我们却没有意识到这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要让大自然和我们人类互相帮助,让大自然合理的为我们人类服务,当然我们也要对大自然有所回报。我们要的不过是更好的生活资源,而大自然要的也不过是和谐共生。

  “聪明”的人类,如果每个人都能懂得保护环境重要性,不使用那些化学用品除害除草除虫。那我们这个世界是不是更干净,更有生机呢?蓝天、碧水、红花、绿树、清鲜的空气不是我们每天睁开眼就能拥有的吗?

  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10

  在看《三体》的时候,读完之后的想法是,可能刘慈欣在写《三体》时,本也有着褒扬《寂静的春天》的想法,毕竟这本书的问世是人类命运的一个转折。

  在这个微暖的初春里,我读完了《寂静的春天》。从前些天的晴朗到昨日的大雨,即便是在倒春寒,风拂面也不刺骨。早晨看到校园里的迎春花金黄璀璨,内湖两岸的杨柳新绿飞扬,还要鸟儿在草地上觅食,天虽还是阴沉,可无疑春天来了,不是寂静的春天。

  在书的第一章作者也描写了春天的蓬勃美丽,让人神往,可是这一切的美与生命力,被人们滥用化学药剂给毁了。当然,这本书不是一个描写春天被化学药剂毁灭的末日故事,而是作者蕾切尔·卡森用身为一个学者的严谨态度论证了上世纪60年代美国滥用杀虫剂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的不可挽回的破坏性的影响。整本书以大量的事实为依据,作出了农药在危害人类环境,危害包括人在内的各种生命。而今,预言早已成现实,人类也早已品尝到了恶果。我虽算不上一个环保主义者,但身为人也绝做不到漠视生命。除了人类,这个世界上还有千千万万的生命。

  也许我们应该庆幸,我们已经从上世纪走过,滥用农药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不会亲眼目睹到天上飘洒着DDT、狄氏剂、氯丹等各种化学药剂的情形。我们的时代已经清晰地认识到化学药剂的危害了。这是进步,但我们绝不能止步于这点进步。

  人的症结在于,很少思考未来这个问题。我说的未来不是指你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这个未来是指像恐龙存在时间那么久的跨度。有一个问题,人类能不能存在得比恐龙曾经存在的时间更久?

  小时候看到书上说恐龙在地球上存在了一亿多年,那时候只觉得恐龙活得也不算久,但现在想来,人类存在了多久?人类从智人到如今也不过一万年,连恐龙存活时间的零头都没有。也许有人会说,恐龙跟人类没法比,是的,当一个物种灭绝之后,它曾拥有的文明也尽湮灭于尘土之中,这种比较又有什么意义?只是我们该引以为戒。

  当春天的虫鸣鸟叫不再出现,只剩下汽车发动机的声音,那是一种怎样的情形?钢铁浇筑了我们的生活,曾经鲜活的生命已经在地上腐朽。寂静的春天就像是死的春天。

  诗人笔下的春天,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如“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哪一个不是以人之外的生命为依托的?若没有别的生命,人类多寂寥!

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