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的心得

时间:2014-08-09 05:13:3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无聊的心得

原文作者:圣月樱泪

在这里,要把一些广播剧的心得说说给大家。

似乎做广播剧这么久了,除了怨妇般地抱怨外,我什么都米写过,愧对天下苍生啊…|||

一、前期

前期的工作一般分为招人、编剧、策划等。

(1)招人:

通常如果是中小团的剧肯定是启用本团+外援的这种做法,大团的剧则多是用自家的CV了。(在这里要说我很羡慕个人剧的感觉…)

虽说这个无所谓定向地采用什么套路,但我个人是比较倾向主角自家CV+主配外援+龙套任意的这种人员模式的。

如果是纯粹为了某种活动而赶制的剧(比如参加比赛啦之类的),也可以采用拼团或者大量使用外援的方式。

比如蘩音这次的《忘川》,虽说角色不多,但似乎除了个别几个配角、龙套外,其他的全是用外援的。

这种的好处就是名气容易打响(仅对中小团而言),而且操作速度极快(因为用外援的话可选资源就多了)。

再单纯说说招新人。其实很多团的人是不愿意收没有经验或者普通话并不很过关的孩子的,在这点是似乎蘩音的做法就特殊了一点。(似乎是我的思路诡异了一点?)

其实很多孩子培养培养起来用起来会比一些有经验的孩子甚至大牌外援要好的多。

一是这些孩子没有架子,二是这些孩子是按照你的需求一手塑造出来的,相对而言就更适宜本团的发展方向。

同时培养新人的工作(比如上课之类的),也是对本团老成员的一种新式的练习并促成进步。

而且对于每个孩子,仔细挖掘是可以发现更多的潜质的(某樱的理念就是:每个人的价值要全部利用起来)。一些声音好的孩子可能文字功力也不错,一些会后期的孩子可能人际关系很好…等等,诸如此类的。

(2)编剧:

编剧一般有两种,或是原创或是得到作者授权加以改编。

因为目前的广播剧大多是改编剧,这里我就以改编剧为主来多说说。

其实无论是改编还是原创,切记这是广播剧剧本而非电影剧本,绝对不要在剧本中出现"镜头转向"、"*慢慢地回过头"之类声音上根本是无法表现出来的东西!

动剧本前要细细想好动作是不是可以用声音体现出来的,如果体现不出来我要怎么改。

同时也要注意方便CV和后期的工作,可以尽量把角色的语气和需要使用的音效等标注出来。毕竟编剧是对这个剧理解最深的人之一了,这样也可以尽最大程度避免误解的发生。

(3)策划:

如果你有了一个想做的剧,如果你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如果你拥有了一定的必备条件,如果你设计好了一个够详细够具体够全面的计划--那么请开始吧,不要迟疑!

二、录音、抽音

录音的话我是不能和大家说什么的,毕竟我自己也不是很在行,所以这部分的用笔更多会是在抽音上。

因为我不是很喜欢试音、预告片那些东西,所以在此就略过不谈吧。

(1)录音:

首先一定要选对软件及麦。

如果只是单纯玩玩,K8、AR之类的白痴东西还可以忍受,但想要长期做下去,请换成CE、AA等吧,这都是效果比较好,兼容格式更多,精准度更高的东西。

但是AA还有什么延迟、代码或者标准化的问题,所以我个人还是喜欢用CE来录音。

麦的话推荐大家使用好一点的耳麦或者动圈麦(也是普通的K歌麦)。

虽然很多人说耳麦的麦是炭精头收音效果不好,但在某樱的长期个人使用下,觉得如果是较好的耳麦搭上较好的声卡还是可以的。

至于动圈麦需要注意的就是录音时容易高频过高,也就是说噪声会比别人大…但这个噪声不是声卡或是外在环境问题,而是麦自身导致的问题。所以录音时,可以自己在高频区注意下。实在不行也只能麻烦亲爱的后期大人咯~

关于那些好几百甚至上千的电容麦,我只有一句话可说:孩子,那玩意儿好是好,只是你电脑的装备必须全套更换成成超高级款的…你有那资金吗?没还是免了吧。

关于声卡。目前的声卡多分为独立声卡或集成声卡两种。新式的台式大多是独立声卡,而笔记本则多是集成的。相对大说,独立的能达到更高的数位,声道也更显自然。而集成的数位则少多

了。

让某樱最为痛恨的是有些人的笔记本录音时会有很强大的电流声…这种情况下,是因为还插着电源线的关系!

所以用笔记本的孩子啊,录音时切切把电源线拔了,并且要远离机子哦~

有些人录音时会有喷麦的问题。请把麦拿到嘴前30CM处,或放置鼻尖、下巴等处,千万别放在鼻孔处!--那叫一个呼吸声啊…|||

其他的关于普通话啊、语音啊、语速啊、感情啊、音调啊等问题,都是要因剧来谈的,也就不细说了。

(2)抽音:

抽音也就是所谓的PIA音,是导演的主要工作之一。

我个人的抽音习惯大抵是:先简单听一遍--如果这么随便地听都能发现问题,那就表示这问题一定很大,绝对需要改的了,立即PIA回去吧,不用再细听了,细听的话还保不准会不会被气死呢;如果发现不了什么大问题的话,那么就请干自己的事吧,把这个音当背景音听它个两三遍--这是检验整个音的和谐度。毕竟如果不是剧里有什么太大起大落的感情波折的话,音频是不应该忽上忽下或者让人觉得炸耳的,导演都听不清了何况听众呢?

最后一定要对照剧本认认真真地听一次,检查出细微的咬字、吞音、字音、语速、感情、音调等问题。

其实不单是导演能纠结CV,CV也是可以纠结导演的哦~

有些导演孩子们对CV的要求那实在是一个含糊其辞、朦胧神秘,颇具玄幻色彩啊~

CV对剧的.理解或许不够,或许是有自己的理解。导演应该把自己的想法、理解、很要求,以及为什么会这样想的理由都说得很清楚,这样既方便了双方的交流,也便于导演自身加强对剧和这个CV的认识。

最不能忍的干音类型(某樱的要求标准):杂音过大的;语速过快人听不清的,语速过慢像追悼词的;没有音调起伏的,音调起伏过大忽上忽下从对白直接跳成了诗朗诵型的;咬字不清的;读音错误的;漏了剧本里极重要的字词的;感情彻底不对的,关键语句感情不够到位的。

其他的小细节还包括你交音的态度啊,交音的早晚啊,以及自身的定位啊(比如是否很有意志力还是被人说几句就垂头丧气或大发雷霆)等等。

一般来说,导演都是喜欢那种交音快、态度好、积极向上到自己认为此音已过但CV孩子坚持自己还有缺点需要返工的CV孩子的。

大爱某几只~

:P

总之,PIA音是个练耳朵的事,每个人都能做,也都能做好,只要对剧的理解足够,对CV的了解足够,也要有一定的耳力就完全OK啦。

不过换句话说,耳力这东西也是慢慢听出来的啊…

(想某樱当年在无数的干音中找到了无数的口水声、鼠标点击声、滑轮滚动声就令咱倍感自豪啊~~)

三、后期

后期的话我推荐使用AA,因为AA效果全、实用性强、兼容格式多,且方便易上手~(像SAM、WAVES4.0我个人还是用不惯。)

最近新出了AA3.0(某樱很迅速地驮下拉咯!),确实比2.0要更多功能。尤其是在效果界面,绝对能看得一个后期心花怒放精神抖擞。(最重要的是界面很有爱!)

但是3.0也因过于人性化导致分类太多,很多时候明明是很简单的操作却找不到在哪里进行。也因为它的高灵敏度,导致一般直接静音或删除的小音段会出现莫名的"噼啪"声。--我相当讨厌这一点!

为了应付这该死的"噼啪"声,某樱想出了一个很抽搐的方法,那就是:做后期时是2.0,3.0混用的。

具体过程大抵是:在2.0里去噪,删除多余空白段或者无用部分;到3.0里压限;再到2.0里压缩;最后是拿到3.0加效果并最后合成。

3.0的合成已经变得相当"自动化",属于上下一拖,关键点自动交叉的那种,嗯,我怀疑它再进化下去迟早会变成"傻瓜软件'…

广播剧里比较重要的几个后期步骤是:去噪、剪切、压限、压缩、混响、EQ均衡、电子管模拟、加效、合成。

其实后期工程对耳力的要求也很高,我建议还不是熟练手或者耳力一般的孩子,最好还是不要怎么尝试均衡、模拟的好,因为太容易弄失真了…

后期是项细致活,不能急,得慢慢来。其实真要学倒是挺快的。

关键是练手啊练手啊…

我现在一般也是只做去噪、剪切、压限、压缩(看情况而定,本身音区比较集中的就不做这步了)、混响、加效、合成这几步的。

均衡嘛,是我个人觉得压限、压缩的两步足够,所以不喜欢再弄更麻烦。而电子管模拟,我实在是很怕那玩意…T T

对于想要使用AA3.0的孩子还有要注意的就是,因为3.0里很多好用的插件是VST版,虽然WIN XP也能用,但很容易卡住,所以使用这些插件时请尽量不要使用"试听"这一功能…(某樱的三小时血泪史啊~~T T)

当然如果卡了也不要怕,直接用任务管理器把它灭了吧,再开的时候它会问询是否继续上次未完成的工程,选继续就完全还原啦~

为了好的音效,保存的时候还是用WAV吧,实在需要用MP3的,也请调到很高的精度。

很多人喜欢下插件用,我认为对高手来说下点插件提高下效果是可以的,新人嘛,老老实实用录音软件里自带的就足够了。

去噪时,切忌直接去100%,那一个伤音啊,99%会失真的!推荐10%、10%地一点点去,一旦发现出现失真情况,请赶紧撤销这一步的去噪,然后用5%或者2%、1%这样来去。

("撤销"是我相当有爱的一个程序…我的手实在是太快了,不撤销我都不知道要毁多少份音了…|||)

压限时,男音女音的压限基本指数可是不同的哦~

简练点说吧,就是,录音统一给我换成CE,想做后期可以考虑用AA,后期希望进一步研究下个SAM是好的,如果想顺带钻研作曲、写词、编曲的话,就再加个WAVES吧。

说的很多地方可能不太好或者不对,这也只是我的个人观点。

见笑见笑了~

无聊的心得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