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刘姥姥简介

时间:2017-09-09 09:17:2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红楼梦》刘姥姥简介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红楼梦》刘姥姥简介,一起来看看吧。

  《红楼梦》刘姥姥简介

  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在文学史上拥有极高的成就。《红楼梦》与《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共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红楼梦》更是位列四大名著之首。此书以其磅礴的故事架构,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迂回曲折的故事情节,而历来被众学者称道。在这部小说中,大大小小的人物不计其数,而且人物关系极为复杂,要想让每个人物都不至于同质化,极为考验作者的人物塑造能力。

  实际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红楼梦》,很好的表现了曹雪芹在人物塑造方面的成功性。诸如多情又专情的贾宝玉,清纯脱俗而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爽利泼辣的凤姐以及佛心不净的妙玉等。而本文要讲的这位人物,实际上也是作者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一大成就。

  刘姥姥虽然出生贫苦,但其真诚实在,大智若愚等的表现,在出场不久后就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甚至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情景,被人们总结出许多歇后语,从而在民间广为流传。想来就是并没有看过《红楼梦》这本书的人,对刘姥姥都应该是有些印象的。

  刘姥姥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进入贾府之后处处体现了底层人民的生活技巧。这位来自乡下贫农家庭的饱经风霜的老婆婆,让我们见识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刘姥姥祖上曾与四大家族之王家同姓连宗,现今日子难过,便带着孙儿前来贾家求助。想要依着与王夫人的那么一点微薄的亲缘关系,打打秋风,从而度过难关。也不知是刘姥姥运气好还是如何,不想入了贾府老祖宗贾母的眼缘,从此便与贾家扯上了更深的关系。府里的姑娘小姐,媳妇丫鬟,为了讨好老祖宗竞相对刘姥姥热情款待,让刘姥姥见识了与自己截然不同的另一种生活。在这么一个过程中,刘姥姥并没有流露出自卑的情绪,而是一直以平常心看待自己与贾母的差别,在见到众多奢侈排场时,只朴实的表现出自己的直观感受。刘姥姥几次进大观园,实际上是贾府衰落的一个重要线索。同时也有人说,作者塑造刘姥姥这么一个角色,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与贾母作对比。总之无论什么原因,刘姥姥在《红楼梦》中,地位都极其重要。

  刘姥姥是个知恩图报之人。刘姥姥最开始与贾府扯上联系,正是因为家中日子难过,没有银钱买粮米,因此想要靠着和王夫人的关系打秋风。而在得到贾家帮助,度过了难关之后,便立马给予自己能力所在的回报。书中写到,第二年粮食收成好了后,刘姥姥便带着自家产的果蔬孝敬。《红楼梦》第三十九回“刘姥姥因上次来过,知道平儿的身分,忙跳下地来问”姑娘好“,又说:”家里都问好。早要来请姑奶奶的安看姑娘来的,因为庄家忙。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这个吃个野意儿,也算是我们的穷心。“”

  在得到贾府的关照后,也并没有在外大肆宣传自己与贾府的关联,而是仍旧过着自己的日子。这其实是很难得的,毕竟拉上贾府的旗号,绝对会给自己的生活增添许多便利。别的不说,就说打着贾府的旗号,在外招摇撞骗也是能得到好处的。

  刘姥姥有着底层人民特有的淳朴善良,重情重义,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刘姥姥第三次进入贾府的时候,那个时候贾母已经去世,贾府的衰败已经不可逆转。凤姐权柄不在,又感念自己命不久矣,想到自己苦命的女儿,便拉着刘姥姥的手,含泪托孤。精明的凤姐深知,贾府财狼虎豹众多,值得托付之人并不多。而刘姥姥是个重情重义的人,将巧姐托付给她,让凤姐更为放心。刘姥姥一口答应了此事,并在凤姐以镯子相谢的时候,推辞不受。而后来巧姐被“狠舅奸兄”卖了的时候,刘姥姥也做到了自己的承诺,拼力将巧姐救了出来。

  除了以上几点,刘姥姥还是个聪明能干,坚韧不拔的人,她智慧、幽默,侠肝义胆,是《红楼梦》里重要的收场人物。

  人物经历

  刘姥姥寡居多年,只靠两亩薄田度日,她有一个女儿嫁给了与王夫人的娘家连过宗的王家子孙,叫王狗儿。刘姥姥本靠着两亩薄田度日,女婿王狗儿因一对儿女青儿板儿无人照看,便将她接到家中过活。刘姥姥靠女婿过活,便一心一意为女婿一家生计操劳着,这一年年关将近,家中贫寒,连过冬的一应吃穿都没钱置办。

  王狗儿在家闲寻气恼,刘氏也不敢顶撞,刘姥姥看不过,便提出叫王狗儿寻王家救济,王狗儿觉得打嘴现世的不肯去。刘姥姥说出了极有劳动人民大智慧的话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刘姥姥便带着孙儿板儿,去了荣国府,寻找曾经的王家二小姐,如今的贾家荣国府二房的二太太王夫人,寻求救济。因此引出了红楼梦里两次经典的刘姥姥进荣国府,还带来孙儿王板儿和王熙凤的女儿贾巧姐的一段姻缘。

  刘姥姥她见证了贾府兴衰荣辱的全过程:前八十回,一进为求帮助,她小心谨慎,奉承周瑞家的,又奉承王熙凤,希望能够得到救济;二进是报恩,她带着劳动人民的质朴作为,被林黛玉戏称是母蝗虫,薛宝钗等也是哄堂大笑夸她诙谐的好,突出了林黛玉等人的不知劳动人民的辛酸艰苦;续书后四十回的三进,则是映照了金陵十二钗之一巧姐的判词“余留庆”,是为了还王熙凤的恩情救助她的女儿巧姐儿。

  一进荣国府

  《红楼梦》里面有三条主线:一是宝黛钗爱情线,二是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和整个社会的没落线,三是大观园盛衰线。除了这三条主线以外,还有很多副线,其中有一条副线的主要人物就是刘姥姥,由她的活动来引出贾府的一系列事件,特别是要引出王熙凤。这样写有三个原因。第一,刘姥姥家跟王夫人有点瓜葛,所以刘姥姥才进得府去,说得上话,才能把那些事给引出来。第二,刘姥姥是个局外人,所以她看什么都很新奇,那么通过刘姥姥的眼光就把荣国府的情况很自然地介绍出来了。第三,刘姥姥是个农妇,所以她就可以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陪衬作用,她陪衬贾府上下的好心善意和势利取笑。

  刘姥姥出场就表现出她见识不凡。她一个农村老婆婆,她就比她的女婿狗儿强得多。这狗儿是务农为业,只会唉声叹气,刘姥姥比他强多了。刘姥姥就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是务虚。还务实,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你们王家二十年前,从前跟贾府有什么瓜葛,王家的二小姐是王夫人了,当时我还见过,二十年前我还见过,那么可以从这个地方打开缺口,去争取点赞助。她是又务虚又务实,这比狗儿明显强多了。

  刘姥姥是怎么称呼这些仆人呢?她不是叫大爷,也不是叫老爷,而是称他们为太爷。我们知道在封建社会要称县官县令才是县太爷,所以刘姥姥在称呼上就显示出她那种胆战心惊,那种小心谨慎。她要找周瑞家的说,烦哪位太爷替我请他老出来,颇有农民进城办事或到政府部门寻求帮助一般的低眉顺眼,以自尊心和脸面换来一点实际或物质的帮助,细想来,也是不易和心酸,像刘姥姥这样一个普通的农村老婆婆,在荣府的仆人面前,都是根本不起眼的,所以都要尽小心。那些仆人当然都不把她放在眼里了,幸亏有一个忠厚老仆,就对她说,说你呀,到后门的后街上去打听去。那么刘姥姥呢,就绕到后门上,这个“绕”字用得也非常好。到后街后门上,我们就知道了,宁府荣府占了宁荣街的大半条街,前门到后门,她还没进院子呢,还没见到一个主子,甚至没见到一个仆人,我们已经可以看出,荣府之大,仆人之多。

  刘姥姥进荣国府,她见的第一个人是周瑞家的,第二个人是平儿,王熙凤且不出场呢,可是读者会感到处处有王熙凤的影子。刘姥姥陪衬的第一个人物是周瑞家的,曹雪芹采取的就是步步陪衬的手法,他是通过周瑞家的来陪衬王熙凤,通过周瑞家的那些言谈,显出荣国府的显赫和王熙凤的权势。周瑞家的怎么肯帮忙呢,因为当年周瑞买地的时候,曾经请狗儿帮过忙,从年龄来讲应该是狗儿他爹在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这可不是贾府买地,这是贾府的仆人买地,要是贾府买地,那肯定不会让狗儿帮忙。而且还有一条,周瑞家的有自己的丫头,你想连仆人都有丫头,你就可想而知,这荣国府是多么奢华,仆人家都买地,贾府有多少地,咱就可想而知了。第二个就是通过平儿来陪衬王熙凤,因为平儿长得又漂亮,穿得又非常阔气,刘姥姥一开始以为她是王熙凤,后来才知道,她不过是个有身份的丫头罢了。

  刘姥姥见过了平儿跟周瑞家的,最后王熙凤终于出场了。王熙凤出场还不是直截了当地马上就露面,这个地方写得实在是太高明了,是通过刘姥姥的听觉和视觉来写出王熙凤的出场。先是自鸣钟,这个自鸣钟就是挂钟,这个甭说在乾隆中期,就是在解放前,谁家里面有一个自鸣钟,那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财产,听了自鸣钟响了几下以后,只见小丫头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周瑞家的和平儿忙起身,急忙走了,一个“乱”,两个“忙”,就形象地写出王熙凤的权势和威风,谁都不敢有一点差错。王熙凤还没有露面,她手下人马之多,权力之大,威严之重已经充分显示出来了。然后,总算引见了刘姥姥,王熙凤吃完饭了,王熙凤问她有没有吃饭,然后下令传饭,最后又给她二十两银子。你看二十两银子王熙凤找了个什么说法,多高明,你看看这个地方二十两零一吊,这一吊是我给的,那二十两银子是太太给丫头们做衣服的,我还没来得及给她们做衣服呢!你先拿去吧,你看她多会做人,多会说话。

  二进荣国府

  二进荣国府,有四个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通过刘姥姥的眼光和活动写出大观园之大、之豪华、之美丽。那时候大观园的所有院子都已经住了人了,因此它就不是一般的观景,这当中还有很多跟大观园内少爷小姐们,那些少奶奶们的活动和交流。这次还到了好几个贾政当初没有去过的地方,这样就把大观园更加全面地介绍出来了。在参观的过程当中,又是坐船又是行酒令,所以这个活动内容就非常丰富,从而把大观园的豪华美丽表现得非常充分。而且,她看景物的角度和从贾政、宝玉眼里看不一样了。

  第二个作用是写活了许多人物。写活的人物当中最重要的是妙玉。我们看妙玉献茶当中表现出来她的个性,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杯子,给贾母用的杯子,给其他人用的杯子,都是珍品。给黛玉和宝钗的,上边还有晋朝人的题字,还有苏东坡用过的笔迹,都是稀世珍宝。贾母喝过的那一杯茶,她喝了一口,然后就给刘姥姥喝,妙玉就不要了,让道婆放到外头,准备扔掉了。宝玉就说赏给刘姥姥吧,可以卖个钱,过日子,妙玉说幸亏我自己没用过这杯子,如果我自己用过,我就是砸碎了也不给她,这个地方就写出妙玉喜洁。通过妙玉献茶反映出妙玉非常微妙的这种潜意识,就是妙玉把她平常自己喝茶的那个绿玉斗给宝玉喝了,给他用了。这些地方反映了曹雪芹对于所谓存天理灭人欲的那种封建礼教的批判。

  第三个作用自然也写出了刘姥姥自己。刘姥姥可以说是个编故事的天才,张嘴就来,而且特别适合听众的需要,用时髦的话说,她就是能够适应听众的审美需求。她编的第一个故事,她说下雪天,听见外边柴堆响,一看是个漂亮的十七八岁小姑娘。她为什么说是个十七八岁的漂亮小姑娘?当时贾母身边好些个小姐少奶奶还有那些漂亮的丫头,不都是十七八岁上下吗?说个十七八岁正好,肯定是讨人喜欢。值得注意的是什么呢?刘姥姥只讲了外边听见那个柴堆响,有人好像抽柴。所以贾母就说是不是因为雪天,外边有人路过,抽柴生火取暖。正好这时候外边着火了。刘姥姥可没说个“火”字,刘姥姥要说火字,完了,那底下就没她的活了,就不会讲第二个了。那个火字是贾母说的。所以等火救灭了以后,贾母让她接着讲。刘姥姥接受教训了,不能沾这个火字,要特别小心。这回她编了一个万无一失的故事,说有个九十多岁老太太,本来要绝后了。观音念她心诚,赐给她一孙子,那孙子十三四岁。你说她编得多好,贾宝玉她看得出来就这一个男孩是贾母最钟爱的,90多岁老太太比七十岁要年长二十多岁呢,老人都愿意听长寿的故事,而且肯定讨人喜欢。所以说,民间艺术家刘姥姥善于根据听众的审美需要,进行即兴创作。

  第四个作用,就是为日后贾府败落巧姐被救埋下伏笔。这里边就写到当时王熙凤的女儿,大姐抱着一个大柚子玩(那时候还没取名字呢),见板儿手里拿着一个佛手,然后她就要。丫鬟就哄着板儿把这个佛手给大姐换了柚子,板儿呢已经对佛手玩腻了,玩很久了,他看见那个柚子又圆又香,就换了,好,这里头什么讲究呢?这个好像是冥冥之中缘分是佛手指引的结果,曹雪芹在这儿他是进行了这么一番暗示。所以,让刘姥姥起名,刘姥姥不就说了嘛,取个“巧”字,将来必定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全从这“巧”字上来。而刘姥姥在第四十回中说的两句连句也是值得注意的:“大火烧了毛毛虫(指一场大火(谐音:”祸“)将会把贾府烧得一干二净),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指巧姐本是如花朵享受大户人家的富贵,但是贾府之败使她流落了烟花巷,后来经刘姥姥救助在农村有了个很好的结果),刘姥姥用庄稼人乐观、幽默的本色,来暗示了贾府未来的处境,也体现了雪芹对乡下人一种由衷的赞美。

  三进荣国府

  刘姥姥进荣国府,正面落笔的有:一进初识凤姐;二进游大观园;三进凤姐弥留;四进解救巧姐;五进巧姐团圆。但在暗场里,远不止这五次。如巧姐说:“那年在园里见的时候,我还小。前年你来,我还合你要隔年的蝈蝈儿。”(113回)

  113回三进荣国府。因听说贾府抄家,着实忧心,“几乎唬杀了”。而更大的打击还在贾母之死:“昨日又听说老太太没有了。我在地里打豆子,听见了这话,唬的连豆子都拿不起来了,就在地里狠狠的哭了一大场。我合女婿说:‘我也顾不得你们了,不管真话谎话,我是要进城瞧瞧去的。’我女儿女婿也不是没良心的,听见了也哭了一回子。”(113回)贾母噩耗传来,刘姥姥悲痛欲绝,次日天没亮就赶着进城来了。探望过凤姐,不及饮茶,先急着叫人带了去“请太太的安,哭哭老太太去罢”。

  本回重点是凤姐病逝,临终前托付刘姥姥看顾巧姐。当时凤姐已是“神衰鬼弄人”,专候刘姥姥,“刘姥姥看着凤姐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心里也就悲惨起来”。刘姥姥不负凤姐,患难见真情。文中还写到刘姥姥一种奇特的本领。“凤姐愈加不好……刘姥姥也急忙走到炕前,嘴里念佛,捣了些鬼,果然凤姐好些”,然后连夜回村庄替凤姐许愿求菩萨。这份本领亦与42回为巧姐、贾母送祟照应。

  四进荣国府

  119回四进荣国府。邢大舅、王仁、贾环、贾芸、贾蔷等一干狠舅奸兄及邢夫人趁贾琏不在家,合谋摆布巧姐,要把她卖给一个外藩王爷。平儿和王夫人无计可施,心急如焚。这时刘姥姥忽然到来,和平儿一起悄悄把巧姐送到乡下藏起来,这才免了一难。东观阁批曰:“南无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好了,好了!”这是刘姥姥仗义营救巧姐的故事,真正的大情大义,非别个能及。

  人物鉴赏

  寓言色彩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多打了两石粮食”,就把头一茬摘下的瓜菜送来,以感谢贾家的关照。没想到,这一来,却意外受到贾老太太的爱宠和厚待,并且给大观园的小姐太太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后十回中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时她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这时的荣国府已被查封,王熙凤已经落到“力诎生人怨”的地步,先前被她伤害的人们,都来乘机报复。她在众叛亲离、极端狼狈的垂死之际,却把自己的独生女巧姐托付给刘姥姥。在封建社会里,所谓托妻寄子是了不得的仁义或信任。精明过人的凤姐,凭借她锐利目光看出,在当时的荣宁二府中,只有刘姥姥这个人才是善良的,才不会对她落井下石。

  刘姥姥没有因自己和贾府的关系招摇撞骗炫耀乡里,也没有因王熙凤的背时而忘恩负义过河拆桥。刘姥姥一进入荣国府,就很快受到贾母、宝玉、鸳鸯、平儿等人的喜欢,表现出了她的机智过人之处,这和她经历了各种磨难仍对生活充满乐观的情趣有着极大的关系。她的幽默风趣,她的精明强干,无不充满寓言色彩。她办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无不是一篇精彩的寓言故事,带有哲理性。也正如王熙凤所料想的那样,在她死后,巧姐的“狠舅奸兄”为了图几个钱,要把巧姐卖给外藩王爷的时候,刘姥姥勇敢机智地救出了巧姐。刘姥姥在这里的具体行为,表现了这个人物高贵、机智的品质,她敢做敢为,有计有谋有办法,也毫不顾虑拯救这个无助孤女会给自己带来多少麻烦和危险。王熙凤当初用自己对刘姥姥的一点同情心态,换取了女儿免遭厄运,这件事本身就极具寓言色彩。

  生活艺术

  (一)表演艺术

  40回宴席上见那鸡蛋小巧,“刘姥姥便伸筷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筷子,要亲自去拣”。行令时,刘姥姥两只手比着说道“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都显露出过人的表演才华。41回贾母令女伶奏乐,“当下刘老老听见这般音乐,且又有了酒,越发喜的手舞足蹈起来”。黛玉说她那是“牛舞”,看似取笑,实则深许之。别忘了“圣乐一奏,百兽率舞”恰是有文献记载的中国舞蹈艺术的最早起源。

  最令人称奇道妙的要数凤姐和鸳鸯“捉弄”刘姥姥的那一段:“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40回)接着放笔描写众人的笑态:

  “史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哎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这是《红楼梦》的一组经典镜头。但看她“站起身来,高声说”,说完后“自己却鼓着腮帮子不语”。见此情景,觉得比54回那两个才疏艺浅的说书女先儿有趣多矣。如此高超的'喜剧天赋,岂是一般庸人能做得到的?

  (二)语言艺术

  她形容贾母的屋子道:“人人都说,‘大家子住大房’,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那柜子比我们一间房子还大,还高。”(40回)活话出贾母屋子的气派。她又打趣那双沉甸甸的象牙镶金筷子道:“这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掀还沉,那里拿的动他?”用庄稼人日常生活的农具来比配,收到奇特的喜剧效果。兴之所至,连一个鸡蛋在她嘴里说出来也变得妙趣横生:“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一两银子,没听到响声就没了”。她赞叹大观园的美景和惜春的才气,也是趣味盎然。

  读这两回,只觉刘姥姥妙语连珠,惹众人连连发笑。从她身上我们看到艺术并不神秘,而是就在生活中,真正生动有趣的艺术应该与生活共生。

  刘姥姥的喜剧表演并无落单,而是处处有凤姐配合。一部《红楼梦》,大家都知道凤姐的语言艺术是最上乘的,尤其是大量谚语俗语俚语歇后语的运用,堪称红楼一绝。如今刘姥姥恰好和她结成一对儿拍档,一唱一和,同为杰出的生活艺术家。

  (三)诗歌艺术

  正邪两赋有情人,正因有情,所以有才。有情人不一定要写诗,他的生命自成一首诗,他这有情的一生本就是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绝妙好诗。用生命写诗的有情人都是真正的诗人。刘姥姥便是这样一位融入生活的诗人。而且作者笔下还真就让她做了诗,她的诗才便通过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显露出来:

  左边“大四”是个人——是个庄稼人

  中间“三四”绿配红——大火烧了毛毛虫

  右边“幺四”真好看——一个萝卜一头蒜

  凑成便是‘一枝花’——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大火烧了毛毛虫”,与贾母的“这鬼抱住钟馗腿”有异曲同工之妙,皆喜剧乐事。“一个萝卜一头蒜”,萝卜言其大,蒜言其多。蒜的瓣粒多,容易成活,象征多子多福。“倭瓜”,《光绪顺天府志》:“番瓜,可煮可炒,能充饥,其子可炒作果,土人名倭瓜子。”参照“绿叶成荫子满枝”,喻女子结婚生子,暗示巧姐与板儿的姻缘。

  刘姥姥的酒令尽管文雅不足,却也是庄家人现成的本色,透着别样的村野风光,正符合76回妙玉诗论“归到本来面目上去”,比某些文人诗“丢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检怪”强多了。因此,我们读了刘姥姥的酒令,就该肃然起敬,而不可嗤之为“俗”。更何况她那“大火烧了毛毛虫”“花儿落了结了个大倭瓜”的警句新奇别致,气势不凡。倘使她也知书识字,不愁不是个诗翁了。

  (四)艺术欣赏

  这次园游会,刘姥姥并未汲汲于财货,而是看重经历、体验,道是“把古往今来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见的,都经验了”(42回),在此过程中显示出非凡的艺术欣赏水平。

  大观园之美,她赞不尽,便用画儿来形容,“比那画儿还强十倍”(40回),对园林和绘画很会欣赏。她喜欢那点心的花样子灵巧,说道:“我们那里最巧的姐儿们,剪子也不能铰出这么个纸的来。我又爱吃,又舍不得吃,包些家去给他们做花样子去倒好。”(41回)

  凤姐取来一套竹根杯,刘姥姥眼中看去,“喜的是雕镂奇绝,一色山水树木人物,并有草字以及图印”,正是懂得欣赏品鉴的行家眼力。后文妙玉又给宝玉取出一只竹根茶杯,与刘姥姥的竹根酒杯前后辉映,见得宝玉能享用能鉴赏的,刘姥姥也能。正是这些文字表现刘姥姥与宝玉心灵相通,嘉许她为正邪两赋有情人。

  刘姥姥能把自己的日常生活过得如此逍遥自在、天真烂漫、风趣活泼而又不失原生态本来面目,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更别说她还被那个清贫粗鄙的生存环境包围,这就更不容易了。

  本色演出

  刘姥姥将一个快乐、节俭、爱热闹、满身土里土气的农村老婆婆那份本色戏演得活灵活现。

  她信口开河惹得宝玉刨根问底的那个小故事显出刘姥姥抖包袱的本事。说到雪天听到屋外响动,以为有人来偷柴草时,便故意停顿,卖了个关子。惹得贾母的思维不得不跟着她往下走,不觉得入了戏,猜测是过路客人拿柴草烤火御寒。这时刘姥姥将包袱抖了出来,说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标致小姑娘。包袱抖出来后,因为南院发生了小火灾,便戛然而止。知道贾母因为失火而厌烦了这个故事,刘姥姥知趣地打住。可是贾府另一个重要人物宝玉却不依不饶问到底,她便顺着宝玉的爱好,信口编了一段凄婉的故事,惹动了宝玉怜香惜玉之心,傻傻地派焙茗去找那个子虚乌有的庙。这即兴创作的水平如何?

  刘姥姥满口村话,却是那样幽默有趣,形象生动。如大伙儿给刘姥姥头上插满花,她自己打趣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索性做个老风流。”粗鄙的词汇、充满乡土气的动作正是刘姥姥打动大观园中诸人的根本原因。就如赵本山的小品一样,只有充满东北黑土地的乡野气息,才博得了观众的喝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刘姥姥假装斯文,说那些着三不着四的文辞,赵本山改变戏路装城里的绅士,效果如何?肯定是东施效颦。

  刘姥姥的表演,毋庸讳言,是在讨好贾府的主子。她扮演的是丑角,但她绝不是丑恶的人物,她知道大家在取笑她的土气,但她是乐在其中,更以为大家带来欢乐为乐。

  相亲相爱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陪着贾母取乐,贾母凤姐平儿鸳鸯等人对她相当尊重。如贾母留客,说道:“我正想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话儿”,“我正想个地里现结的瓜儿菜儿吃。外头买的不象你们田地里的好吃”(39回)。这是真心话,贾母是真懂生活。

  刘姥姥被调笑,贾母忙解围:“凤丫头,别拿他取笑儿,他是屯里人,老实,那里搁得住你打趣他?”刘姥姥摔倒,贾母笑骂丫头们道:“小蹄子们!还不搀起来,只站着笑。”又关切道:“可扭了腰了不曾?叫丫头们捶一捶。”(39回)酒宴中,“贾母、薛姨妈、王夫人知道他有年纪的人,禁不起,忙笑道:‘说是说,笑是笑,不可多吃了,只吃这头一杯罢。’”(41回)对比饭局上恶作剧式的劝酒者流,明显可见贾母等人是真心喜爱刘姥姥。

  刘姥姥粉墨登场,贾母乐得合不拢嘴,鸳鸯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所以她是真心感激刘姥姥。42回鸳鸯替刘姥姥打理包袱,自己也送了许多衣物玩件,又邀请道“闲了再来”,又陪着去凤姐那里拿了东西出来,“直送刘老老上车去了”,竟有些依依不舍之意。

  平儿也是一位重情重义的有情人,她待刘姥姥同样一片真心。除了送给刘姥姥许多东西外,更有知心话道:“休说外话,咱们都是自己,我才这样。”(42回)

  39回刘姥姥的信口开河自然而然蕴含女儿尊贵的精神,暗合宝玉心事。宝玉体贴刘姥姥的生活艰难,就把妙玉的成窑杯送给了她。宝玉不仅不嫌弃刘姥姥的粗俗和脏,而且对她的情颇为赞赏。作者特地将她这样一个卑贱粗鄙的村野老妪写进荣国府,写进大观园,并一直写她进怡红院,更至于醉卧宝玉床上。正是为了启示读者:天下有情人如同源之水,终系一脉,而不分乎贫富贵贱。

  刘姥姥的笑料纯是一片真情,她对待老太太和姑奶奶并那些小姐们连各房里姑娘们真心喜爱体贴,竟能觉悟到:“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40回)刘姥姥与贾母年龄相仿,对人世风霜俱有同感,故而惺惺相惜,相互爱重。难得的是她也能推己及人,体贴人情。42回凤姐说起贾母被风吹病了,刘姥姥听了,忙叹道:“老太太有年纪的,不惯十分劳乏的。”此话来得何等自然。

  黛玉雅谑

  刘姥姥游大观园文中,黛玉有三事颇受人诟病:取笑刘姥姥讲的故事道“依我说,还不如弄一捆柴火,雪下抽柴,还更有趣儿呢”(39回);讽刺刘姥姥的舞姿道“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41回);调侃刘姥姥为“母蝗虫”。

  如所周知,黛玉从来都是一副病西施模样,愁眉不展,心事重重。可是我们看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两宴大观园,简直活蹦出另一个开朗活泼的黛玉来,叫人几乎不敢相信这就是黛玉。您看她一舒愁肠,展放愁眉,和姐妹们开怀大笑,原文特写她的笑态,“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笑得两手捧着胸口”。42回补叙她在酒令上“失于检点,那《牡丹亭》《西厢记》说了两句”,焉知不是由于一时高兴,得意忘形所致?

  黛玉这段真正无忧无虑的幸福快乐时光拜谁所赐呢?此人非他,正是刘姥姥。回目“雅谑补余香”,细想黛玉雅谑的灵感从何而来呢?不就是受到前两回刘姥姥艺术表演的启发么?原来作者有意将刘姥姥的艺术才情赞誉为香。一个“香”字,与黛玉菊花诗“口齿噙香对月吟”一样韵味,是以谓之“补余香”。

  正文黛玉的雅谑也像刘姥姥一样信手拈来,如“人物还容易,你草虫上不能”,“别的草虫不画罢了,昨儿的‘母蝗虫’不画上,岂不缺了典”,“你快画罢,我连题跋都有了,起个名字,就叫作‘携蝗大嚼图’”。黛玉这些奇思妙想都是受到刘姥姥风趣幽默的喜剧艺术感染而生。她那灵机一动,她三次讽刺刘姥姥的妙语,竟然都是学习了刘姥姥的生活艺术现炒现卖创作出来的。黛玉被刘姥姥高超的生活艺术才情深深感染,无形中她成了刘姥姥的大徒弟。

  前数回一路只见刘姥姥把众人逗得欢笑不绝,42回黛玉这个大徒弟也不负众望,依旧让大家又乐了一把:“说着,大家都笑起来”,“众人听了,都拍手笑个不住”,“众人听了,又都笑起来”,“探春‘嗳’了一声,笑个不住”。更有点睛之笔还在后头。当黛玉说出那句经典台词“携蝗大嚼”时,作者故技重演,又将众人笑态大书一笔,将此段与“老刘老刘”对看,前后恰好相映成趣。

  作者还将刘姥姥的语言艺术提到与凤姐、黛玉、宝钗对等的高度,可见曹雪芹的确有意通过刘姥姥游大观园这几回大文创作一幅生动绚丽的生活艺术和喜剧艺术的长卷。黛玉所说“昨儿‘母蝗虫’不画上,岂不缺了典”竟是特别提醒惜春,更提醒读者:别忘了刘姥姥才是这幅大观园游乐图不可或缺的第一主角。

  黛玉三次雅谑,表面上好像讽刺刘姥姥,内在却写她爱重刘姥姥。刘姥姥给黛玉带来了非常特殊的快乐心情和艺术灵感。如果说海棠诗、菊花诗洋溢着缠绵悱恻的诗意美的话,那么紧随其后的二进荣国府、两宴大观园便处处闪现着绮丽烂漫的画意美。它们共存于海棠诗社这个大段落,大大增强了《红楼梦》诗情画意的艺术魅力。

《红楼梦》刘姥姥简介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