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图》练精化气(小周天功)(2)

时间:2014-08-08 08:13:4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内经图》练精化气(小周天功)

  2.调药

  药即精、气、神;调即调理。这步功夫就是设法得到足够的药物,以供冶炼。

  以精、气、神三者来说,是以神来调精、气而产药。精满化气,气满生精,故精与气是一而二,二而一。因此,调药的内容,具体来说就是如何使精气旺盛。如果后天精气虚耗过度,或年老精衰者,其调药时间,就要相应延长。

  调药的方法就是凝神入气穴,即在排除杂念的炼己基础上,意守气穴,即下丹田;凝神是指“守已清之心,而入其内者也”。可见凝神是以精神安宁为基础,入气穴是它的必然趋势,凝的时候,只是用意,想在下丹田,以求意到气到,发生作用。但用意不能重,要若存若亡。

  3.产药

  通过凝神入气穴的锻炼,精气渐渐旺盛,于是产生了小药(大周天产大药)。小药又名真种子。小药产生时,就是一般所说的活子时、一阳生。这是练功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景象。对此种景象,在丹书中或则略而不详,或则形容一番,讲得清楚的很少。这是因为这种景象难以描述,或则怕说明后易于主观追求。

  产药的景象一般常用《入药镜》中的“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那段话为基础来加以描述。有的说是恍恍惚惚,杳杳冥冥;有的说昏昏默默,如醉如痴。大致情况是;丹田融和,从十指以至全身,酥绵快乐,身自耸直,心自虚静,四肢似不能自主,杳杳冥冥,恍恍惚惚,似将走泄而并不走泄。接着丹田暖,窍中之气,自下往复行,行毛际,痒生难禁,光透眼帘,阳物勃举。

  上述产药景象,在时间上仅是一会儿,并且对这种景象,要如孵鸡抱卵那般耐心,等它自己产生。假如主观想象,强要它发动,即非真机,毫无益处。

  4.采药

  小药即产,即应及时采药。但采取之诀,在丹书中也属不传范围。实际上就是丹书中透露的“火*金行”。火是指心,指神,即用意,金是指肾中的精气。采药就是要加强意识的作用,使暖气感觉往下往后行,所谓加强意识的作用,除了可以暂时守泥丸宫外,一般采用撮、抵、闭、吸四字诀,即“撮提谷道(肛门),舌抵上腭,目闭上视,鼻吸莫呼”。与此同时,要加强后天呼吸。为了采药,必须用武火(深呼吸).这样“鼓之橐龠,吸以巽风,煅之以猛火,火炽则水沸,水沸则驾河车”,才能采入炉内。

  5.封炉

  封炉或封固,正如《玄妙镜》说的,“药已归炉,必要封固,不令外驰也”关于封固之法,仍要按前述之四字诀,也就是继续火*金行,使之自然上行于督脉。

  6.炼药

  当封固之后,仍然采用“火*金行的方法,续进武火(口吸),使一股暖流,自然走上背部督脉,通过三关,再自昆仑(头顶)而下,接前面的任脉,用文火(鼻呼)而复归于下丹田,这就是炼药。

  (1)三关

  是指督脉路线有三处气行不易通过的地方。《金丹大成集》上说:“问背后三关。答曰:脑后曰玉枕关,夹脊曰辘轳关,水火之际曰尾闾关。尾闾关位于脊椎骨的最下段,上连骶骨,下端游离,在肛门的后上方,一名骶端、橛骨、穷骨、俗名尾椿,该处有长强穴。夹脊关在背部,仰卧时正常两肘尖连线的正中处。玉枕关在后头部、正当仰卧后脑着枕处,在玉枕穴之下,两侧风池穴之间,为最不易通过之处,故又名铁壁。

  在通三关时,有的很顺利,有的则会遇到障碍,如在夹脊关遇到障碍,一方面可用意上引:一方面微用提撮肛门法;也可以在练功前先做若干次转辘轳的动功。在玉枕关遇到障碍,可以闭目上视,用意上行。总之,切勿烦躁欲速。日日行之,功到自成。

  (2)上下鹊桥

  在丹书中认为,人们在出生后,任督两脉已经中断,而原两脉之间衔接的地方,称之为鹊桥。鹊桥有两处,即《入药镜》中说的“上鹊桥、下鹊桥,上鹊桥在印堂、鼻窍处,一实一虚;下鹊桥在尾闾、谷道处,亦一虚一实。当气通过上下鹊桥时要防其走漏。上鹊桥的走漏,大都在大周天中。小周天中则可能在下鹊桥走漏,其现象是放矢气。因此,当精气通过谷道时,不能放矢气,要凝一凝,提一提。

  (3)三丹田

  是人体前面任脉路线上的3个部位。上丹田泥丸宫在两眉之间(一说在头顶),又名乾顶,天谷、内院等:中丹田绛宫,在两乳之间,又名黄堂、土府、玄窍等;下丹田气海,在脐下,又名神炉、天根、土釜等。精气通过这三处时,一般都无障碍。

  这样精气(暖流)通过后三关而上行,前三田而下降,其间经过上下鹊桥、昆仑(头顶)、十二重楼(气管)、华盖(肺)、海底(会阴)、谷道,完成一个循环,即炼精化气一小周天。在炼药过程中,往往感到口中唾液增多,咽下去时感到清香美味。此即“玉液还丹”,极为丹家所重视,不可唾去。

  二、炼气化神(大周天功)

  炼精化气小周天是在筑基炼已的基础上进行的。当神凝气穴,一阳初动活子时,采小药通任督,坎离相交,感觉是在极静的杳冥恍惚状态中产生的。而炼气化神(大周天),则是在掌握炼精化气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炼气化神的大周天火候,使神和气密切结合,相抱不离,来达到气化为神的目的。这步功夫完成后,按丹书上说,可以“长寿还童”下面就其与炼精化气小周天过程不同的几点,加以叙说。

  1.正子时与大药(六根震动)

  炼精化气讲活子时,产小药后行小周天火候,炼神化气讲正子时,产大药后行大周天火候。在心息相依,以致相忘,气息微绵,全身酥松柔和的小周天过程中,真气越来越旺,越积累越多,气满丹田。而在这种宁静的状态中,静极复动,而出现六种景象,一般称为“六根震动”。《仙佛合宗》中描述说。“须和大药生时,六根先自震动:丹田火炽,两肾汤煎,眼吐金光,耳后风生;脑后鹫鸣,身涌鼻搐之类,皆得药之景也。”当以上六种景象出现时,即为正子时,所产之药称大药。

  2.上下鹊桥防漏(六根不漏)

  当六根震动之象出现,开始炼气化神的大周天过程时,就要防止其在上下鹊桥的走漏。在上鹊桥的走漏,即自鼻孔垂下两条白色粘液般的鼻涕,丹书中称之为“玉柱双垂”,这是精气走失。在下鹊桥的走漏仍是放矢气现象。丹书中有防止上下鹊桥在内的六根不漏的方法。即用木座抵住谷道,防止放矢气,使身根不漏;用木夹封牢鼻孔,使鼻根不漏;含两眼之光,勿令外视,使眼根不漏;凝两耳之韵,勿令外听,使耳根不漏;齿唇相合,舌抵上腭,使舌根不漏,杂念不生,思想安静,使意根不漏。木座状如馒头,复以棉絮取软,但它和木夹都是借助外力,作用不大。防止上鹊桥走漏的主要措施是平时戒怒,尤其在练功前更要心情愉快。在练功中,当气到印堂处时,舌尖紧贴上腭,要用意引它下来,避免在鼻部停留。防止下鹊桥走漏,要在谷道处忍一忍,用意引它过去。

  3.金液还丹

  口中唾液增多,在炼气化神过程中被认为是肾中精气上升的结果。金为水母,肾中有金,故称金液还丹,是比“玉液还丹”更为重要的东西,要徐徐咽归下丹田,闭目下送,如内视脏腑。

  4.大周天(卯酉周天)

  炼精化气小周天是用后天八卦图式,已如前述。炼神化气大周天是用先天八卦图式。根据先天八卦图,在南北方位上已是乾坤两卦,故大周天称为乾坤交媾。但实际上,道教内丹功夫总是着眼于坎离两卦,而坎离两卦在先天八卦图上已在卯酉的位置上,故大周天又称为卯酉周天。

  5.通八脉

  道教内丹功夫认为后天的奇经八脉全部关闭,先通过炼精化气小周天打通任督脉,然后再打通其他六条经脉,这项要求是在炼神化气大周天中实现的。但是大周天过程中精气的通过路线还因人而异,有沿八脉走的,也有只在其他一二条经脉上走的(如在带脉上左转36,右转36),甚至也有可能沿十二条正经中的某几条经脉走的,这都算大周天。

  6.意守部位 按丹书上说,大周天是应该意守中丹田的,但实际上还是守在下丹田。

  三、炼神化虚

  在前两阶段精化气,气化神的锻炼过程中,都是意(即神)在起主导作用。而在第三阶段中,由于通过前阶段的长期苦练,已形成条件反射,不必用意,一坐就能周天流转,故称为还虚。另一层意思是说,通过意守上丹田,把想像中的“婴儿”在其中加以哺乳、抚养、训练,以达到“出神”的目的。按丹书上说,完成这步功夫就可以“永无生死”而“成仙”了。但列这步功夫的具体内容,在任何道教丹书中都不记载,也未闻有何师授。而且在如何“成仙”过程中,还有诸如“夺舍”等.

《内经图》练精化气(小周天功)(2)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