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精于勤行成于思阅读题及答案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耿荣
【阅读导引】
这篇议论文引经据典,重提国学名言,是治学求学必读的好文章。阅读本文要重点把握好论证方法的运用,特别是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想借鉴其精髓,首要是读通文本,理清文思脉络。
①有学者说:上大学的人多,并不等于“读书”的人多。我的理解是:上学念课本不等于读书;有相当一些人上学并非为了求知识,而是为了拿文凭,不是学生是“考生”。如今人心浮躁,连写论文都不肯花心血,而是找“X手”,或抄袭、克隆,走捷径。这种治学态度,难道能造就出大师级学者吗?
②三岁而孤,苦学成名的唐代大师级作家韩愈,对于求知识有过十分精辟的见解,其名篇《师说》便是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他对求知识的议论,足以启发后世者的还见于他的另一篇著作《进学解》。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话,言简意gài,可谓至理名言。1200年来,多少有志者都把这两句话作为“座右铭”。
③“勤”就是不懈怠,尽心尽时尽力,一以贯之,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反之,把求知识当作一种消遣,像儿童贪于游戏一般,完全是一种“玩”的心态,就叫做“嬉”。而“思”则是踏踏实实,精益求精,尤其要肯于开动脑筋,下苦功夫思考,对任何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反之,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凡事不独立思考,多是人云亦云,这就叫做“随”。
④古今中外,凡在学业上有大成就者,没有不“勤”的,没有不“思”的。司马迁作《史记》,长达五十二万六千多言,成为我国第一部传记体通史。他以终生实践,不惜万里跋涉考察,一点一滴地搜集掌握了繁杂的原始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终著就一部带着作者心血的史书,体现了“业精于勤”这条真理。
⑤21岁的爱因斯坦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毕业,一面工作,一面刻苦学习,有时为思考一个问题,竟废寝忘食。自1901年到他1945年退休,每年都要发表一至二篇有重要价值的论文,科学界认为“我们这一代的物理学史中,爱因斯坦的地位将排在最前列”。他最突出的成就是创立了相对论,揭示了高速运动物体的力学规律,颠覆了几百年来形成的有关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概念,这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行成于思”成就了爱因斯坦,使他终生有所发现,有所进取。
⑥也有相反的例子。有的人年轻时刻苦勤奋,其诗文誉满朝野,可是随着仕途步步攀升,文采却一天天滑了下来。南北朝著名文学家、曾在南朝的宋、齐、梁三代做官的江淹,就是这样一个典型。这个江淹梁代曾任“金紫光禄大夫”,被封为“醴陵侯”,他的诗文称《醴陵侯集》。据《南史》记载,他年轻时候,一贫如洗,由于发愤图强,刻苦自学,写出了非常精彩的诗文,名噪一时。江淹做了高官和在文坛享有盛名以后,生活优游,自我满足,不再进取,可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到了晚年,才思大大减退,诗平文淡,再也找不到当年的才情诗意。当时人们都说他“江郎才尽”了。
⑦与此同时,还有一则类似神话的传说:江淹有一天夜里,梦见一个人,自称是郭璞(晋代一位著名文学家),他对江淹说:“我有一支笔,留在你这儿好多年了,请归还给我吧!”江淹向怀中一摸,果然揣着一支五色彩笔,就还给了郭璞。从此,江淹再也写不出精彩华章了。这个传说虽然载入了《南史·江淹传》,但是可以肯定地说,完全是无稽之谈。不过“江郎才尽”成了一句流传甚广的成语,凡是本来颇具才华的诗人、作家,如果后来或做了高官或上了年纪,再写不出好作品的,人们便会说他“江郎才尽”,或称为“江郎失笔”。
⑧“业精于勤”和“行成于思”,都取决于一个人的恒心,恒心是一切成才成功的`基础。德国诗人席勒写过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孔夫子的箴言》,其中有这样的告诫:“只有恒心可以使你达到目的,只有博学可以使你明辨世事,真理常常藏在事物的深底。”
(选自20XX年10月29日《渤海早报》文/高 深,有删改)
1. 根据第②段中拼音写汉字。
“言简意gài” ( )
2.(1)请把文章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不改变句子原意。
(2)简述文章第①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3.文章⑤⑥段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4.简述第7段在文中的作用。
5.下列不适合论证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曹雪芹写红楼,“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耗尽一生。
B.马克思写资本论,以阅览室博物馆为家,全心全意,废寝忘食。
C.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
D.三国时期的曹植,在兄弟的逼迫下,写出了七步诗。
1800
【第2版《业精于勤,行成于思》参考答案】
1.赅
2.(1)这种治学态度,是不能造就出大师级学者的。
(2)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来强调不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治学成就的重要影响。
3.对比论证 用司马迁、爱因斯坦和江淹的对比事例证明了“古今中外,凡在学业上有大成就者,没有不“勤”的,没有不“思”的”,从而使文章的论证更有说服力。
4.第七段进一步论述了江郎失笔这个故事是是无稽之谈,但是像江郎这样的人是大有存在,从侧面证明了“业精于勤”这条真理。
5.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