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般若妙用之诸佛境界
心经讲述,大圆镜智于内心能明照一切种性之微细特况。对自据点,因主伴昭彰。而由普贤性所联络之诸佛种性,亦莫不炳现当前,成立金刚界曼陀罗。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义要释
遍照金刚唐密第五十代普门传灯大奢黎冯达庵 撰述
后学弟子普式 录要
第二节 诸佛境界
菩萨因地圆满而证果位,则谓之佛。
佛为佛陀之略称;或译勃驮,母陀、没陀,乃至古作浮图,及其他相类之音,皆同一梵字也;义为“觉”。有二释:(1)觉察,对烦恼障言之;察其为贼,知所防御也。(2)觉悟,对所知障言之;悟一向被其昏蔽,今得通达也。由觉察可获一切智;由觉悟可获一切种智。具此二智,即名自觉。运以大悲,又名觉他。悲智并用,菩萨能之。一法未精,犹在因地。法法纯熟,则名觉行圆满;遂证佛果。
因地依般若波罗蜜多而修六度万行,及功行具足,则般若波罗蜜多转为一切智智。依此智显现三种法身:
(一)自性法身
谓诸如来真净法界,即究竟涅槃,为受用变化诸身所依。寂然离相,绝诸戏论,具无边际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
自性法身,即一切法之自性全体也。此种法身,本来生佛同具。但众生不能显出;故独曰诸如来真净法界。法界者,一切法所依体也。约不生不灭而能任运示现生死无所留滞,则名究竟涅槃。受用身依此而建立。变化身依此而出兴。心行处灭,言语道断;故曰寂然离相,绝诸戏论。真实无量功德藏恒常具足;一切法本性莫不赅摄于是。
(二)受用法身
此有二种:
依无相之自性法身,开展为常乐我净之真实色身;示现主伴,受用无边法乐,谓之受用身。约自性并现,则称受用法身。
(甲)自受用身
谓诸如来于无央劫修集无量福慧资粮,所起无边真实功德,及极圆净常遍色身。湛然相续,尽未来际,恒自受用广大法乐。
约渐教,如来在因地时,于无殃数劫,广修六度万行,为一切福慧资粮,及会得波罗蜜多,则成无边功德藏。得十方如来共同加持,则现极圆净常遍色身。是名自受用身。所为圆者,圆满无缺;净者,清净无垢;常者,恒常不断;遍者,普遍加持。此种色身,妙若虚空,寿命无尽;广大法乐,受用无穷。约顿教,先蒙十方如来三密加持,于金刚心中顿显自受用身。然外迹经验未备,须依深般若波罗蜜多以大悲愿力普救一切众生也。
(乙)他受用身
谓诸如来由平等性智示现微妙净功德身。居纯净土,为住十地诸菩萨众现大神通,转正*轮,决众疑纲,令彼受用大乘法乐。
自受用身,属大圆镜智内证之境。能与感通者,唯十方诸佛。因地菩萨虽得妙平二智,示许参预也。佛为接引此类根机,依平等性智将无量功德藏开拓为外境。色相较详,能令当机菩萨感见之。此色相名曰微妙净功德身。所衬之境,则为纯净土。十地菩萨皆得现身于此境之中。佛以大神通力加持彼身,令接受一切法平等实性。又以妙观察智取相当*轮而开示之,令各悟入法界妙用,同受大乘法乐。此法乐与自受用身不同;内外境互异故。
(丙)变化法身
谓诸如来由成所作智变现无量随类化身。居净秽土,为未登地诸菩萨众及二乘异生,称彼机宜现通说法,令各获得诸利乐事。
他受用身之法力,唯具妙平二智之菩萨乃克感应。无此二智者,须以变化身摄受之。此用成所作智潜力加持当机,使当前各见随类之身也。 当机若为变易身,则现同类意成身在净土说法。听法者,或声闻,或缘觉,或地前菩萨。当机若为分段身,则现同趣五识身在秽土说法。听法者皆异生之伦。有时为摄机故,亦现神通而说,俾各得利乐。曰变化身者,亦约自性并现言之也。
上为显教极谈,最足依据。在密教更开出等流法身一种;乃如来分位差别智平等流现之身(如观音等)。然亦可摄于受用变化二身眷属之内。此诸佛境界之大纲也。
经云: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过去现在未来,谓之三世。任何法性,当显现为法相时,名为现在法。未现之前,似作引导之他相,及今追溯之,则名过去法。既现之后,似作代兴之他相,于今预测之,则名未来法。
过去之法能引起现在法;现在之法能引起未来法;此乃因缘展转牵引之义。
过未之法,只有其名,为妙观察智所独知;加以意识,则幻作法尘,此属非量。现在之法,则由意识与前五识俱起,而成现量之相。
诸佛体性,自妙观察智观之,本无时方可言。今曰三世,约世间所见之变化身也。
三世诸佛,有狭义,有广义。或以贤劫中之释尊为现在佛;释尊以前三佛为过去佛;释尊以后九百九十六佛为未来佛;此狭义也。或以现时十方应[化]身佛为现在佛;前此化迹皆为过去佛;后此化迹皆为未来佛;此广义也。
贤劫者,现在大劫之专名。每一大劫含四中劫,每一中劫含二十小劫。小劫之长,无确实数量,只是历时久远之表示。四中劫者:成劫,住劫,坏劫,空劫。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者,约诸佛修因时言之。盖必如是,乃能成办一切智智。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义为无上正等正觉,亦译无上正遍知;即一切智智之异名。此性可分五门显之;即上章第五节所述之五智。
梵音“阿”义为无;“耨多罗”义为上;“三藐”义为正等;“三菩提”义为正觉;合而言之,曰无上正等正觉。又正等者,平等普遍也;正觉者,灵知也;故或译无上正遍知。一切智者,诸识所起法相,当体即空之智也。于“空”之中,更会其所成“有”之理趣,而无所不明,是谓一切智智。正遍知即对一切法正理无所不明,故为一切智智之异名。一切智智虽无所不摄,揭其要旨不外五智。
以五智摄三身,其说不一。取其显密融通者,则如下表:
(1)自性法身——法界体性智摄
自性法身,原是大空中证明一切法性之正智所显现。此智因所证无象,只是体性;故曰法界体性智。中分本有修生二种。本有法身,一切从生皆具;但只具性理,不能随缘起用。修生法身,从实地习练得来;一切妙用皆能转变无碍,此唯佛独“得”。本节所谈,即指此也。
(2)受用法身
(a)自受用身——大圆镜智摄
(b)他受用身 ①福德身——平等性智摄 ②智慧身——妙观察智摄
大圆镜智于内心能明照一切种性之微细特况。对自据点,因主伴昭彰。而由普贤性所联络之诸佛种性,亦莫不炳现当前,成立金刚界曼陀罗。曼陀罗中尊即自受用身。为依大圆镜智明照而有,故曰大圆镜智摄。
他受用身依平等性智普遍开发无量功德藏之真实法性;现作种种光明,或三昧耶形,以接引,皆福德之表示,故曰他受用之福德身,平等性智摄。又依妙观察智随缘献宝种种*轮;启发地上菩萨无量智慧,俾各获无上理趣。故曰他受用之智慧身,妙观察智摄。
(3)变化法身——成所作智摄。
依成所作智之羯磨事业,加增自身五根力量,以加持当机。当机得此强力增上缘,若曾种过相当因缘者,便得从六尘发见化迹功用,而隐揭发解脱种子。故曰变化法身,成所作智摄。
此据各种法身所依主要智言之;其实三身皆具五智。五智之中,镜等四智修习而生;法界体性智则与之互证而已。
五智具足之法身,不惟转识蕴得大自在;即色受想行四蕴,亦无不转为大自在。诸佛境界,如是如是。
识原助智发达,喧宾夺主,智遂不彰。能随时抑识扬智、即是转识成智得大自在。色受想行四蕴依识而有。识已真净,此四蕴亦各转为妙性,皆大自在。此乃佛之境界。
摄大乘论彼果智分云:“法身由几许自在而得自在?略由五种:(1)由佛土自身相好,无边音声无见顶相自在,由转色蕴依故。(2)由无罪无量广大乐住自在,由转受蕴依故。(3)由辩说一切名身句身文身自在,由转想蕴依故。(4)由现化变易引摄大众引摄白法自在,由转行蕴依故。(5)由圆镜平等观察成所作智自在,由转识蕴依故。”
彼果智者,是为彼行人离一切障所生智德;是已证佛果,以殊胜智显三种法身。三身皆大自在,实由转五蕴得五种自在也。
首章照见五蕴皆空,属因地摄。此五转依乃果地摄。观自在三摩地至此,庶称造极;即观自在王如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