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诗中的香草美人形象
《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创的抒情诗体,那么李商隐《无题》诗中的香草美人形象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李商隐《无题》诗中的香草美人形象的内容,欢迎阅读!
《无题》诗作为“李商隐独创的抒情体诗”,兼容其咏物诗和咏史诗的一些特点,构思缜密,寄慨遥深,是李商隐诗歌艺术最高成就的代表作。《无题》诗的解读,历来仁者见仁,这或许和李商隐工于比兴,深于寄托有密切关系。尤其是李商隐对“香草美人”意象的引入,笔者认为这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使《无题》诗的含义更加含蓄委婉、朦胧隐晦,且从艺术表现角度而论,“香草美人”意象使比兴、象征等艺术表现手法融为一体,极大地增加了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表现力。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这首是作为《无题四首》组诗中的第二首,意境绝妙,香草美人意象对于诗歌的艺术表现起到了重要作用。
就这首诗的意象来看,大致可分为三类:自然意象(风、雨、雷、芙蓉塘、花、灰)、人物意象(贾氏、韩寿、宓妃、魏王)、生活意象(金蟾、锁、香、玉虎、丝、井、帘、枕)。这些意象有的是指意明确的,如自然意象中的风、雨、雷、花、灰,李商隐或是用作起兴、或是象征艰难、挫折和不顺,或是象征理想的破灭。关于生活意象那一类也是明晰的。“金蟾啮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金蟾,《海録碎事》:“金蟾,锁饰也”。鏁,香炉的鼻钮。叶葱奇注疏中言,“鏁,锁的异体字,此指熏炉。金蟾啮鏁描绘的是一个金蟾形的有鼻钮的香炉,这应该是没有异议的。“玉虎牵丝汲井回”一句中的玉虎指辘轳(见《海録碎事》),丝就是汲水用的绳索。
诗中还有芙蓉塘、花、贾氏、宓妃、韩寿、魏王、帘、枕等意象。韩寿、帘、魏王、枕都是诗人在提及贾氏和宓妃两位女子时引出来的意象。研究者大多认为魏王(曹植)这一形象对李商隐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从诗歌创作方面,李商隐的`诗歌受到了曹植诗歌的影响;另一方面曹植是李商隐自喻的形象。以诗的对仗性而言,此诗中的韩掾(韩寿)也是诗人自喻。两位女子之如此痴情是因为歆羡两位男士的才华。诗人以韩寿和曹植自喻,那贾氏和宓妃自然就是作者渴望得到的、能赏识自己才华的人的化身,可以说李商隐是通过写男女之情来表达自己对理想的追求。
宓妃在李商隐诗中也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人物形象。当然宓妃这一形象并非李商隐独创,这在屈原《离骚》后半部分“求宓妃之所在”亦可找到。宓妃其实就是女神的化身,历代文人追求女神的心理传统一直延续。如果以屈骚来解李商隐《无题》诗中的宓妃形象,宓妃喻贤臣,就是李商隐追求的可以赏识自己的人的化身。香草美人意象的作用就次显现。
芙蓉,也作荷花解。叶葱奇将“芙蓉塘外有轻雷”中的“轻雷”声延伸至隐隐地马车声,即君王车声。此解或有合理之处,若真如叶葱奇注疏标准的时间来算,此诗是李商隐重回秘书省所作。那么秘书省一直是李商隐十分向往的地方,是他认为可以施展自己才华的地方,因此用芙蓉塘来比喻人才济济的秘书省似乎也可以理解。而轻雷声象征君车之声,似乎也有对得到君主赏识的期盼。但我们从诗中找不到用“芙蓉塘”来喻秘书省的佐证,不能定论。
至于花的形象,此诗一反常态。我们并没有看到为人所熟知的残花形象,相反作者表达的是百花争发的状态。但是当我们细读的时候发现,作者并没有受这种百花争发状态的感染,相反更加的失落和忧伤。“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哀莫大于心死”,作者是害怕这春心受到压抑、这相思没有结果,因此才有此感慨。
关于这首诗主题,历来观点不一。主要集中在爱情说和寄托说。支持爱情说,以钱钟书为代表。钱钟书先生用以诗证诗的方法,证实此诗的颔联确实是写爱情,而且写的是幽居女子不幸的爱情遭遇,流露了相思无望的痛苦与不平。寄托说以冯浩和张采田为主。冯浩认为此诗为令狐绹而写,他说:“首二句纪来时也;三句取瓣香之义;四句中汲引之情;五句重在“掾”字,谓己之常为幕官;六句重在“才”字,谓幸以才华,尚未相绝;结则叹终无实惠也”,张采田也是支持此说。刘学锴先生评此诗则说是有寄托,但寄托不明显,处于似有似无之间。
就本诗而言,笔者认为诗的起句是采用了“兴”的手法。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氛围。“兴”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可以用来发端的。“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若单就意象分析看,作者为大家展现的是一幅春雨荷塘图。芙蓉塘是芙蓉花积聚、开放的地方,芙蓉是美好的植物,象征着纯洁高尚,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但我们要注意,荷花一般为夏天开放,而细雨和轻雷又似乎为春日常有景象。当然,不必非得荷花开了才有意境,笔者倒是认为正是这含苞待放的芙蓉花和尾联“花争发”呼应。花如此,人心似乎也蠢蠢欲动。颔联和颈联“金蟾啮鏁焼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这几句诗将比兴、象征、用典等诗歌表现手法融合在一起了,可以说尤其是通过贾氏和宓妃两个美人形象体现。从这里,研究者对诗歌就开始出现不同理解了。笔者认为鏁、绳、帘、枕四个意象于此诗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具有联系的作用,是一个通道。锁开了才能烧香入,绳拉上来才能打到井下的水,帘子掀开才能看到韩寿的才貌,枕头留赠才能传达爱慕之情。这四句诗从诗文本身来看,都实现了。可“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一句可以体会到作者并没有实现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并且是极度悲观情绪。结尾继续用兴,使“文己尽而意有余”。诗人的相思到底是指意何处?作者又缘何体现出这样的悲观情绪?这就要回到现实中了,将作者的人生经历融入诗歌分析。在笔者看来,此诗不是写爱情的,而是用香草美人形象寄托个人生活之悲、理想难以实现之苦。要运用男女之情,是因为爱情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而且男女之间的真爱又是可遇不可求的,诚如作者追求赏识自己的人一样,遥遥无期。
“香草美人”意象在这首《无题》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使比兴、象征、用典的艺术手法集结在一起,而且使诗歌的内涵有了多义性,增添了诗歌的朦胧美。自楚辞问世以来,“香草美人”始终是被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传统而得到继承和发展。众多诗人和评论家也在这方面不断作出尝试,马茂元进一步发展了“香草美人”在男女主题诗歌中的作用,说是“男女爱恋象征理想的追求”。但每个诗人心中的“香草美人”是不同的,正所谓“节序同,景物同,而时有盛衰,境有苦乐,人心故字不同。以不同接所同,斯同亦不同,而诗文之用无穷焉。”(乔亿《剑溪说诗》)个人生存境遇的变化,社会的变迁,都会使人的情感和思想发生巨大的变化。李商隐的《无题》诗在承继楚辞的基础上,对“香草美人”进行了改造,形成了自己笔下的“香草美人”,从而使其诗有屈、宋之遗响,得子美之深而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