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结局如何
后来同马林鱼的一切的搏击中,每每遇到困难,他总是在说“要是男孩在这里就好了”。他似乎将男孩当做他自己的力量的来源,当成他的寄托。面对一切的磨难,老人没有了对付这一切的可行之法,他只有随着鱼儿一起在茫茫大海上漂泊。感觉痛苦的时候,他没有办法可想,只有祈求虚无的上帝,“我并不笃信宗教,但我愿意念十遍《天主经》,使我能逮到这条鱼,我还许下心愿,如果逮住了它,一定去朝拜科夫莱的圣母。这是我许下的心愿。”“他呆板地念起祈祷文来。”在这里,可以看出,他似乎是真的无路可走了,只有求助于他并不笃信的上帝,在最难的时候将希望与信心寄托在上帝身上,但是,那又有什么用呢?他后来不也一样只是自己一个人承受这一切吗?
老人在与马林鱼的所有的斗争中,他的体力在不断下降,这时他明白自己是真的老了,即使他坚信自己是一个不寻常的老头儿,但也还是老了,所以他就只有用自己年轻时成为“冠军”圣地亚哥的故事来帮自己度过那些看不见尽头的苦难时间。在海上的时候,老人筋疲力尽地进入了梦乡,梦见了狮子,那是老人的雄心,却也是他的软弱,用自己的青春回忆来使自己逃避那无可避免的失败与衰老,用那一场与狮子有关的梦来使自己回到过去,忘却残酷的现实,但是,这一切,又有什么用呢?
黑格尔所说的:人格的伟大和刚强的程度,只有借矛盾对立面的伟大和刚强的程度才能衡量出来”。那么,圣地亚哥的刚强与伟大便也是在这样的对立中体现的,他固然有其平凡的一面,却也因这平凡而使他更是一个生动的存于世间的人,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神。
主题分析
海明威写作《老人与海》时,战争刚结束,全世界都还在战争的压力之下没有缓过气来,美国虽然并不像其他国家一样经受了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但是,参与了战争的美国的经济也受到了创伤,最重要的是战争给人们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人们还未从世界大战的噩梦中醒来,破灭、丢失等各种怅惘困扰着人们,《老人与海》中,老人的穷困破败正好体现的就是这一点。
其实,老人象征的是全人类,而那片茫茫的大海、那一条巨大的马林鱼、那一群鲨鱼象征着来自大自然和社会的一切的挑战。老人的穷困破败,象征的正是战后的世界状况:战争摧毁了一切,给人们带来了身体和心理上无法愈合的创伤,所以,老人“消瘦而憔悴,脸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反射的光线所引起的良性皮肤癌变。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这些伤疤是无法愈合的,也注定了那一群在战争中受到创伤的人无法在投入到新的胜利中去,所以在老人钓鱼的时候,即使他战胜了马林鱼,战胜了鲨鱼,但他最后回到家的时候,剩下的却只是一副骨架,他成为了事实上的失败者,因为,他没有实现要打一条大鱼的目标。
老人同马林鱼的斗争,象征的不仅仅只是人与大自然的斗争,还有人与自己,人与这个战后饱受创伤的世界的斗争。马林鱼充满了力量,有其自身的活力与美丽,到死也未向老人屈服,正如大自然一样,强大,不屈服,充满了魅力。这正是这世界最真实的面貌,她充满了挑战与冒险,无论你是怎样的精神状态都必须要面对她,要么屈服,要么抗争,年老的圣地亚哥是一个硬汉子,所以他即使明知自己已经老了,还是义无返顾的选择了在连续84天一无所获的情况下出海。
我们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中的那种迷惘“我不会再有好运了”,“可是谁知道呢,每天是新的一天啊!”,“我会有好运的,关键是要在运气到来之前做好准备”。他在迷茫中坚持着自己的方向,这是他伟大的地方,也是海明威想要告诫那些在战争中受到创伤的人的话语,即使痛苦,即使无望,也要坚持自己的目标,保护自己的尊严,作为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老人将自己的尊严永远的留在了书页之中,那么,我们呢?
当大鱼咬钩后,它将老人的小船拖着向海的深处驶去,即使明知不敌,老人还是坚持同它周旋到底,他告诉自己,他有很多窍门,他可以和它熬到底,可以以命和它相博,所以在后来即使是忍受着身体和心理上的折磨,他还是坚持到了最后。在那一切的搏击中,老人的和自己的船始终被鱼拖到了远离陆地的海面,在大自然面前,人的力量显得那么的渺小[3],人甚至都不能自己决定自己的方向,只能是学着适应这个世界发展的方向,以自己的智慧判断这世界将要前行的趋势,努力抓住一切的机会让自己成为胜者。所以老人用自己的智慧抓住时机杀死了马林鱼,在这一切的努力中,老人始终坚持的目标,没有胆怯退缩,努力的在一切的孤独,痛苦,疲倦中向前。人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是不能退缩的,退缩了,就只能永远留在世界的大潮之后了,胜利也会随之离去。
人的意志和力量是无限的,它可以战胜世界上一切的东西,可以成就一切的伟大,在圣地亚哥自己的眼里,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所以他一直在坚持,保留自己最初的目标,并为之不停地努力前进,虽然其中有无限的痛苦,但是却给他带来了无限的精神愉悦和骄傲,特别是当他回到家里的时候,他感到了愉快,他有了信心,计划着和男孩一起在出海打鱼。正是这种痛苦造就了他,使他可以在经历这种痛苦后使自己的生命熠熠生光,在海明威的眼中,战争已经远去,在迷惘过后,整个美国,整个世界都应该循着自己的目标,重新开始,同世界上存在着的一切的苦难继续斗争,不让自己被远去的战争打败,而是要置身其上,以自己的智慧走过所有的痛苦与迷茫,让迷惘的一代不再迷惘。
圣地亚哥是伟大的,他战胜了自然,却也依靠着自然,他所有的自信的来源都是自然赋予,他说:“真希望我不是个渔夫,可我生来就是干这一行的”。这便是最真实的圣地亚哥,除了做渔夫他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他觉得即使不愿意,做一个渔夫同大海抗争是他的使命,他逃不掉。人也是一样,为了生存,同自然社会抗争着,却又无法离开自然和社会自己生存,人只有在和社会的和平中才能够取得胜利,活得快了。所以,最后的时候,圣地亚哥的马林鱼被鲨鱼吃了,成了一副骨架,这不过是因为海明威希望人们能够努力在人与自然的斗争中找到一个平衡,不要回了自己赖以生存的一切而已。
创作背景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这本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
里奥·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
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1936年4月,海明威在《乡绅》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碧水之上:海湾来信”的散文,其中一段记叙了一位老人独自驾着小船出海捕鱼,捉到一条巨大的大马林鱼,但鱼的大部分被鲨鱼吃掉的故事。当时这件事就给了海明威很深的触动,并觉察到它是很好的小说素材,但却一直也没有机会动笔写它!
1950年圣诞节后不久,海明威产生了极强的创作欲,在古巴哈瓦那郊区的别墅“观景社”,他开始动笔写《老人与海》(起初名为《现有的海》)。到1951年2月23日就完成了初稿,前后仅用了八周。4月份海明威把手稿送给去古巴访问他的友人们传阅,博得了一致的赞美。
《老人与海》结局如何2
《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经典之作,小说讲述了一位老年古巴渔夫圣地亚哥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和在海上中搏斗,以及后来为了保护猎物与鲨鱼抗争的故事,它清楚而有力地揭示出了人性中坚韧的一面。
《老人与海》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他也因此获得了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在获奖致辞中说“一个人所写的东西,可能不会立即为人们所理解,有时,这是他的幸运,不过,这些作品是非常明确的。通过这些作品和他本人所具备的魔力,他将被铭记或被遗忘。”我想,《老人与海》这个短小精悍又充满意义的故事,让海明威被无数读者认识并了解。因为,他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那一面,是的,当所有人告诉我们一定要成功的时候,海明威对我们说,你也可以失败,而这不让永不服输的你的光彩褪色半分。
《老人与海》在一开头就开门见山地为我们引入了这位主人公,他就是老渔夫圣地亚哥,是一个连续84天一无所获,没有打到一条鱼的老渔夫。我们看到的,是他满目疮痍的船帆,是他饱经风霜粗糙不堪的手,还有他健壮的双肩和他闪动的光芒、永不服输的眼神。
圣地亚哥钓到了一条大鱼,却被它拖着船一直前行,他与大鱼间僵持、搏斗,几十个小时痛苦与劳累都不能让他放弃。在筋疲力竭之时,他用受伤的双手将鱼叉插进了大鱼比小船还要长的身体,终于捕获了它。而大鱼伤口渗出的鲜血却引来了鲨鱼,他与鲨鱼进行了一次又一次限度之外的战斗,最终却只带回了一架鱼骨和耗尽了精力的身体回来。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是轻易轻而易举可以办成的,是啊,哪怕圣地亚哥是那样的全力以赴却终究只得到了失败的结局,可是那又怎样,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眼中充满坚定的神采,也永远不会忘记“我们可以被毁灭但是却永远无法被打败。”我想最懂这部作品的一定还是海明威,他也做出了他的评价“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气质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是的,老人从不放弃、永不服输、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才是最让我们所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