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的风格特点

时间:2016-05-01 03:39:1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李清照词的风格特点(精选10篇)

  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前期词作主要通过白描、夸张等手法描写了词人少女时期的欢快自由生活,以及少妇时期的相思离别之意,表现了她对自然的热爱、爱情的向往和离别的苦恼;后期词作主要通过对比联想的手法、家常口语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国破家亡之恨和凄清孤寂之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李清照词的风格特点(精选10篇)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李清照词的风格特点 篇1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由于封建制度对妇女的歧视,女性作家并不多见。在这十分鲜见的女性作家中,宋代词人李清照显得尤为耀眼。李清照出生于济南的一个仕宦家庭,从小就受到文学的熏陶。她是一个天才的词人,她的一生就像一首回肠荡气的词作,前半生风和日丽、无忧无虑,后半生凄风苦雨,孤独艰辛。她一生无儿无女,但她给后人留下了60余首脍炙人口的词作。

  李清照词作的风格,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词作,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活泼、天真,表现了一个青春少女对生活的热爱,一个妙龄女子对未来爱情的向往,一个成熟少妇对丈夫的思恋和眷念。后期词作由于国破家亡,风格显得悲悯、凄苦、愁惨和孤寂。

  一、前期词的风格特点

  (一)以通俗易懂的白描手法抒写真性情。

  李清照前期生活无忧无虑,生活环境舒适优越,家庭完整幸福,所以其前期作品风格比较明快、清新、俊朗,有很多写闲适之情、爱恋之意、山水之美。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以她特有的白描手法描写了她早期少女时代欢快的生活。情趣盎然,境界迷人,寥寥数语,给人以美的享受。透过这首词作,我们看到了一位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率真洒脱的少女形象。

  (二)以细腻缠绵的笔调书写离别之苦。

  在中外文学史上,文人描写爱情生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作为女性作家的李清照也不例外。18岁的李清照与21岁的赵明诚结为伉俪,开始美好的夫妻生活之后,生活中免不了短暂分离,描写夫妻生活的离愁别绪自然进入了李清照的词作中。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描写的是在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丈夫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眠,作词数首,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上片寥寥数语,把一个闺中少妇寂寞难熬的愁态描摹出来。下片写赏菊饮酒的情景。最后三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这首词作的点眼之句,展现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情景,表现了她因思念丈夫而显得格外憔悴。又如《蝶恋花离情》:“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这是一首思妇之词,描写了丈夫不在身边而百无聊赖的心情。即使柳树发芽了,梅花绽开了,春天的景色无比诱人,词人也无心观赏。

  (三)以夸张的手法描写情思。

  李清照在词作大量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表达情感。如《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词作写于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秋天,时赵明诚被任命为莱州守,李清照从青州赴莱州途中住宿昌乐县驿馆时寄给其家乡姊妹的。词人通过自青州赴莱州途中的感受,表达希望姐妹寄书东莱、互相联系的深厚感情。词中“唱到千千遍”以夸张手法,极力渲染离别场面之依依不舍。

  又如《点绛唇》:“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词人将“一寸”柔肠与“千缕”愁思相提并论,运用夸张的手法,使人产生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仿佛她愁肠欲断,再也承受不住。

  二、后期词的风格特点

  (一)以对比的手法抒写故国之思和流亡之痛。

  李清照经历了北宋和南宋政权的更迭,经历了南渡的流亡生活,反映在她的词作上,往往把北宋昔日的繁华和南宋今日的苟安放在一起,表达深切的故国之思和流亡之痛。

  如《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对比,抒写离乱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怀。上片从眼前景物抒写心境。下片从今昔对比中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沉痛悲苦的心情。

  (二)以凝练的家常口语刻画内心的孤寂心情。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没有生育孩子,后赵明诚病死后,再嫁张汝舟,不久离异,所以一生无子。到了晚年,李清照孤苦无依,内心充满孤独寂寞的心情,在很多词作中采用通俗晓畅的家常口语来表达深深的孤寂冷落之情。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代表词作。词人通过对秋天景物和自己感受的描写,抒发了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表现了孤独寂寞的情怀和心绪不宁的心境。首句连用十四个叠字,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孤寂心情,感人至深。下文“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用凝练的家常口语深切地表达了孤寂难熬的心境。

  (三)用豪迈洒脱的语调表达自己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李清照是一个女中豪杰,尽管她被称为婉约派的正宗词人,但她的词既包含女性的温柔灵慧,又有着一般女子所不具备的豪爽和开朗。她把缠绵的情思与超脱的胸怀融合在一起,使她的词媚而不绮,柔中带刚,于柔媚中蕴含豪迈之气。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抒写了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词人以浪漫主义的表现方式,借助梦境,运用驰骋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一个幻想中的神话世界。词中与天帝的问答,充分反映出作者的生活热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

  总的说来,李清照是特定的生活道路和生活环境孕育出来的绝代才女,她的词作就是她一生的写照。她那缠绵细腻而又豪爽俊朗的笔触、幽怨孤寂而又天真烂漫的情怀,给后世读者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她的词作在宋代文学史上乃至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迸射出耀眼的火花。可以说,没有李清照,整个中国文学都将会黯然失色。

  李清照词的风格特点 篇2

  总体评价

  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历史的角度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而且,她还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现实的角度认识李清照的爱国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这对于在弘扬爱国主义,高举爱国大旗,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振兴中华时充分发挥妇女的社会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李清照小像图册参考资料)

  名人评价

  古代部分

  宋代·王灼:易安居士,京东路提刑李格非文叔之女,建康守赵明诚德甫之妻。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赵死,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晚节流荡无归。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碧鸡漫志》卷二)

  宋代·朱彧:本朝女妇之有文者,李易安为首称。易安名清照,元祐名人李格非之女。诗之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词尤婉丽,往往出人意表,近未见其比。所著有文集十二卷、《漱玉集》一卷。然不终晚节,流落以死。天独厚其才而吝其遇,惜哉。(《萍洲可谈》卷中)

  宋代·胡仔: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小词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此语甚新。又《九日》词云:“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语亦妇人所难到也。易安再适张汝舟,未几反目,有《启事》与綦处厚云:“猥以桑愉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传者无不笑之。《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

  元代·杨维祯:女子诵书属文者,史称东汉曹大家氏。近代易安、淑真之流,宣徽词翰,一诗一简,类有动于人。然出于小听挟慧,拘子气习之陋,而未适乎情性之正。此大家氏之才之行,足以师表六宫,一时文学而光父兄者,不得并议矣。(《东维子集》卷七)

  明代·杨慎: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子闺阁也。其词名《漱玉集》,寻之未得。《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山谷所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词品》卷二)

  明代·陈霆:闻之前辈,朱淑真才色冠一时,然所适非偶,故形之篇章,往往多怨恨之句,世因题其稿曰《断肠集》。大抵佳人命薄,自古而然,断肠独斯人哉!古妇人之能词章者,如李易安、孙夫人辈,皆有集行世。淑真继其后,所谓代不乏贤。(《诸山堂词话》卷二)

  明代·王世贞:《花间》以小语致巧,《世说》靡也;《草堂》以丽字则妍,六朝婾也。即词号称诗余,然而诗人不为也。何者?其婉娈而近情也,足以移情而夺嗜;其柔靡而近俗也,诗啴缓而就之,而不知其下也。之诗而词,非词也;之词而诗,非诗也。言其业,李氏、晏氏父子、耆卿、于野、美成、少游、易安至也,词之正宗也。温、韦艳而促,黄九精而险,长公丽而壮,幼安辨而奇。又其次也,词之变体也。词兴而乐府亡矣,曲兴而词亡矣。非乐府与词之亡,其调亡也。(《弇州山人词评》)

  明代·毛晋:《草堂诗余》若干卷,向未艳惊人目。每秘一册,便称词林大观,不知抹倒几许骚人。即如次仲、几叔辈,不乏“宠柳娇花”、“燕航莺吭”等语,何愧大晟上座耶?《草堂集》竟不载一篇,真堪太息。余随得本之先后,次第付梨,凡经商纬羽之士,幸兼撷焉。秋分日,湖南毛晋识。(汲古阁本《宋六十名家词》)

  清代·刘体仁:周美成不止不能作情语,其体雅正,无旁见侧出之妙。柳七最尖颖,时有俳狎,故子瞻以是呵少游。若山谷亦不免,如“我不合太撋就”类。下此则蒜酪体也。惟易安居士“最难将息”。“怎一个愁字了得”,深妙稳雅,不落蒜酪,亦不落绝句,真此道本色当行第一人也。(《七颂堂词绎》)

  清代·沈谦: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填词杂说》)

  清代·尤侗:松陵周勒山所选《女子绝妙好词》,既已搴芳采华,亦复阐幽索隐,当使《花草》承尘、《兰荃》让畔者矣。松陵素称《玉台》文薮。而叶小鸯之《返生香》,仙姿独秀,虽使《漱玉》再生,犹当北面,何论余子!(《女子绝妙好词选》)

  清代·毛先舒:词家刻意、俊语、浓色,此三者皆作者神明,然须有浅淡处、平处,忽著一二乃佳耳。如美成《秋思》,平叙景物已足,乃出“醉头扶起寒怯”,便动人工妙。李易安《春情》,“清露展流,新桐初”引用《世说》全句。浑妙。尝论词贵开拓,不欲沾滞,忽悲忽喜,乍近乍远,所为妙耳。如游乐词,须微著愁思,方不痴肥。李《春情》词本闺怨,结云“多少游春意”、“更看今日晴未”,忽尔开拓,不但不为题束,并不为本意所苦。直如行云,舒卷自如,人不觉耳。(《诗辨坻》卷四)

  现代部分

  胡适:李易安乃是宋代的一个女文豪,名清照,号易安居干。……李清照少年时即负文学的盛名,她的词更是传诵一时的。她的词可惜现存的不多,(有王氏四印斋刻本),但我们知道她是最会做白话词的。例如:《一剪梅》(略),《添字采桑子·芭蕉》(略),最有名的自然是他的《声声慢》(略),这种白话词真是绝妙的文学,怪不得她在当日影响了许多人。李清照虽生于北宋,到南渡时,她已是50岁的老妇人了。但她对于北宋的大词家,二晏、欧阳、苏、秦、黄一一都表示不满意。(《国语文学史》))

  吕思勉:北宋女词人,则有李易安。夫妇皆擅学问,长诗文,精金石,诚一代之才媛也。易安诗笔稍弱,词则极婉秀,且亦妙解音律,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者,实倚声之正宗,非徒以闺阁见称也。(《宋代文学》)

  胡怀琛:在北宋末再有一个著名的女词人名叫李清照,她的《漱玉词》,在文学界里是极有名的。她的佳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尤为人所称道。(《中国文学史概要》)

  罗根泽:词是文学,也是音乐……女词人李易安《论词》,都是偏于以音乐的观点立论,虽然也不忽视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

  容肇祖: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最有天才的女子,她论词对于北宋诸大家,多有不满,可见她的眼光之锐敏。她的词在当日很受人崇敬,如辛弃疾有时自称“效李易安体”。可见她的影响;(《中国文学史大纲》)

  刘大杰:李清照是南渡前后的女词人,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有崇高地位的天才女作家。她是遵守着词的一切规律而创作的。她一面重视音律,精炼字句;同时,她的词富于真实的性情与生活的表现。她生逢国变、家破人亡,她的笔下,虽没有直接反映现实,但我们要知道她丈夫的死,她的流浪贫穷,她改嫁事件的受冤,都是那个乱离时代、封建社会直接给她的迫害。她正是当日一个受难者的代表;她的生活情感,也正是当日无数难民的生活情感。(《中国文学发展史》)

  朱东润: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有《漱玉词》五卷,今存一卷。词格抗轶周柳,其论词之言,见于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林庚:北宋的词坛,虽然充满了慢词的势力,却依然以小令为主。而结束这北宋词坛的一位作家,便是李清照。中国女作家中,能够在文学史上占一席地的,这是唯一的一个人了。词原是女性美的描写,她正是能够完成那自我表现的,她生活的时代虽在北宋南宋之间,而她的作风竟是完全北宋的。她不愿意随着当时一般的潮流,而专意于小令的吟咏,这在词坛上更觉重要。她的名作象《醉花阴》(略),《如梦令》(略)。至于佳句象“翻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都是脍炙人口的。然而整个词坛的趋势,已完全走向慢调,小令此后正如绝句,只成为诗人们偶然的点缀。诗词的命运,似乎不可避免的,都走上了同一的途径。(《中国文学史》)

  李清照词的风格特点 篇3

  生活的变迁是影响李清照词创作的主要因素,她的词作由靖康年为界线分成的两个阶段。她前期词作是在无忧无虑的童少年时期及美满和谐的婚姻生活所影响下创作的,内容大多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向往。词人用明快的语言、口语化的表达将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相思的刻骨铭心写得朴素深刻。作品风格多为“绰约轻倩,自然妩媚,清新俊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南渡后,李清照尝尽了国破家亡与颠沛流离的痛苦,其词作多为诉说迭遭丧乱的凄惨心境,内容多为伤时念旧和对国破离乱的慨叹。词人用一个个充满凄苦的意境,将故国之思、家亡之恨融入个人的愁思愁绪之中,形成了“易安体”的特殊格调。

  观其一生的创作,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在于她能够在书写语言和口语的基础上锻炼出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富有创造性地塑造鲜明、完美的艺术形象,集中地表现了作者的强烈感情。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语言清新自然,通俗易懂,音律声调明白流畅。

  李清照的描写本领,是能够把那些用惯了的和用旧了的浅而俗的文字,缀成极清新鲜丽的词句,以寻常语创造了不寻常的意境。这是李清照词主要特色,用浅近易懂的“寻常语”来表达清新、深刻的情思。如她的《凤凰台上忆吹萧》中“起来慵自梳头”,“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等等,几乎都是口语,不用译读,人人都可以读得懂。在《一剪梅》中,“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没有华丽的语言,但作者却将相思之情演绎得如此耐人寻味。李清照词善用“寻常语”,但这寻常语却又不是柳永、黄庭坚词中的俚语、俗语,而是从口语中提炼而来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正是由于这些“浅俗”之语所包涵的无穷韵味与情思,使她的词简单易懂而不失清新工巧,所以才赢得了不同文化层次的人们的青睐。

  李清照妙解音律,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而且能“化俗为雅”,以寻常语度入音律是“易安体”最突出的特点。如《永遇乐》中的词句,语言也不是尽力织绣,开关对句可见工致,“染柳”二句,甚有气象,而“次第”、“三五”、“济楚”、“怕见”等语,“如今憔悴”直至结尾数句,不避方言俗语,如叙家常,平淡却入律,通俗非陋,在宋词中确是别具一格,“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清沈谦《填词杂说》)不失为确评。

  (二)抒情曲折含蓄,于身世之感融入家国之痛,格调凄婉悲怆。

  李清照的大多数词作,虽然我们都可以很容易读懂,但是要真正透彻地理解其中所蕴藏的感情,不借助注释,不借助于对词人作词时的处境、心境的了解,是很难做到的,这也就是李清照词的又一特点:抒情曲折,讲究委婉含蓄,蕴籍深远。如《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从字面来看,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那无端的愁绪,无法排解的忧伤,“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但那“愁”字的具体内容时什么,只有联系作者当时的处境,才能知道此中的“愁”不仅含着对知己已逝的悼亡之悲,还有对物是人非的山河之痛。

  再如《醉花阴》,写尽日闲愁,“人比黄花瘦”,而终不点破“愁”从何而来,表面上是写词人深秋时节的孤独寂寞之感,实际上表现的是重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而成为传世名篇。

  李清照有许多词都很含蓄,用可感的景物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但却将其中的具体内容放在一个大的空间中,让读者去揣摩,在细细品味中去体会。尤其是后期的作品,多将身世飘零的感慨与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融为一体,写出了婉约词的忧伤绝唱。这种忧伤是如此真切、深沉而又幽远,因此这些并未点破的“愁”是如此地打动人们的心,让人们自身的愁绪在词的意境中得到释放,找到落脚点,同时也在那“绵绵无绝期”的忧伤中寻求共鸣,在词人永远无法排解的愁思中抚平自己的伤痛。

  如《声声慢》,李清照为了强烈地渲染清凄悲凉的景况,一起头就创造性的使用了三句十四字叠字,在音韵上加强了凄清情调的表现。在寻觅感情寄托而只能觅得“冷冷清清”之后,又特别点出秋凉季节,以淡酒驱寒,但“三杯两盏”怎能抵得住寒风对多愁的闺中人的侵袭呢?大雁飞过,依稀是往年见过的,但丈夫已逝,自己的信又带给谁呢?真是愁苦上更加重愁苦。下片更是深入地倾诉了心中的彷徨苦痛,并把自身遭遇与广大人民的苦情结合起来,自然界的秋雨不过是打在梧桐树上,还有一种比秋雨更令人心寒的无影无情的风雨吹打在人的心头,这“点点滴滴”蕴含着沉痛的国仇家恨,远不是一个“愁”字就能诉说尽的。层层写愁,层层迭加,一个孤苦伶仃而又垂垂老矣的女词人,将如何承受得了呢?这是李清照的苦情,也是当时千千万万战乱流离中人民的共同苦情。李清照以独到的功力,把个人的愁思情绪与伤时伤乱的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融为一体,形成“易安体”的特殊格调,读之令人凄怆欲绝,因而成为千古名篇。

  (三)于平淡中见浓烈,于细微处见精神,倜傥有丈夫气。

  许多词人的作品中都会有若干点睛之笔,但相比之下,唯有李清照最适合这样的评价:于平淡中见浓烈,于细微处见精神。李清照词的这一独特风格尤体现在《永遇乐.元宵》中。这首词,写的全是实景实事,唯其真实,才使人越发能体会到词人那满腹的心酸,深沉的悲哀。

  写在早期的《点绛唇》中,用平平常常的动作将一个活泼中略带矜持的少女的性格,复杂而微妙的内心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而《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却道海棠依旧”,一个“却”字将作者怜花惜春的感情,卷帘人的漫不经心,词人的出乎意料表现得活灵活现,清晰可见。词中所叙述的事情不难理解,都在情理中,因为这的确是常见的事,但一个很普通的转折词却能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来,也的确是“非易安不能为此”。

  李清照作词,既有女性的温柔明慧和细腻柔丽,又有一般女子所缺乏的俊爽开朗和贞刚气质,她能把委婉的情思与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婉约而不绮靡,柔中有刚,蕴含着激昂豪迈之气,如《渔家傲》。所以“易安体”不同于一般婉约词的地方,是温婉中有俊逸之气,追念往事的凄苦之词,其中也流动着一种爽逸之气,与一般流行的香软词风异趣而别树一帜。无脂粉气,无闺阁气,就是有丈夫气,就这一点而言,易安体的风格显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婉约”所能概括的,她以其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感情体验,将婉约词提高到新的境界。

  李清照词的风格特点 篇4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她的词不追求词藻的华丽,不苛求字句的精湛,所用的典故也不多,但是词中处处可见生动鲜明的事物与细致入微的心理。李清照的语言清新朴素,词句之间展现出的是她“眼所见而存于心”的鲜活的事物;流露出的是她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如弥漫在身边的檀香,融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叙尽了人之常情,又如蜿蜒的溪水,清雅而悠然,令人回味其中,又欲追溯其源。

  一、归纳特点

  1.语言清新简美,善用倒装

  李清照的作品中,有很多都被喻为婉约经典之作。主要在于她的语言清新简美,善用倒装,赋予物诗意。在这些看似轻描淡写的语言中,往往能体会到一种高雅之韵。比如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挣渡,挣渡,惊起一滩鸥鹭。”词中并没有加以精雕细琢,但在意境与心情上却拿捏得准确而到位。只有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动静结合的场景,清秀淡然。其中“溪亭日暮”这仅有四字之言,便在读者面前铺开了一幅美妙的画面:天边的晚霞与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清澈小溪环绕着古老的亭子静静地流淌……这样简约的语言留给了人们很大的空间去想象,反而比细致刻画的方法要好得多,再看下文的“藕花深处”也是如此,她并没有说明藕花怎样多,怎样密——个“深”字便把荷塘之景展现得一目了然。从而也为她“惊起一滩鸥鹭”作了铺垫。然而,这里的“鸥鹭”不是“一群”而是“一滩”,虽仅有一字之差,却使语言更加雅致。一滩白色的鸥鹭从碧绿繁茂的荷叶中起飞,似有一种云烟升空之感,从而使得本句的语言没有破坏前面创造出的意境,体现了自然之美。这正是“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的独具匠心。

  在李清照的词中,也常常见到倒装句式。比如《醉花阴》中的“瑞脑销金兽”,瑞脑是一种香料,“金兽”是兽形的香炉,应是“金兽销瑞脑”;“帘卷西风”,本是“西风卷帘”。然而这样不仅压了韵脚,而且给人一种特别的诗句韵味。又如《新荷叶》中的“绕水楼台”与“东山高蹈”都赋有倒装色彩。

  2.表达真挚感情

  李清照的词,不论前期还是后期,都是以抒发感情为主,而她的语言在这方面起了绝对重要的作用。在众多李清照的词中,体现出了她的语言功底颇深,她擅长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将她缠绵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1)表达闲适之情(早期)

  李易安早期的作品,几乎全是以闺情为题材。她以女子的身份自言闺情,自然情真意切,这一时期的词作,往往体现着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少女情怀,时而豪放洒脱,时而活泼开朗,时而乖巧可爱。先来看看她的《点绛唇》:“就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汉轻轻衣透。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上片写荡过秋千的小憩场面。从“蹴”字可以想象出,少女时的李清照用力踏秋千,全身心投入,玩得痛快淋漓的高兴样子。“纤纤手”是说自己的手柔美,说明她还在满意地自我欣赏。“露浓”既说花上沾有露水,又比喻“薄汉轻衣透”的少女好似花娇嫩的花瓣,沾了露水一般,格外美丽。下片“袜刬金钗溜”,客人突来引起的慌乱场景,却又“倚门回手”以嗅青梅作掩护看看客人是谁,活泼而好奇的顽皮少女在此笔墨之间勾画出来了。显然,她此时的心境充满了快乐与欢笑。

  再看《浣溪沙》中的“眼波才动被人猜”,这是易安情窦初开之作,“眼波”绘出了她柔情似水的眼神,从那晶莹的眸子里泻出。表达了她对情人预掩不得的喜悦、激动,又带有一些羞涩与腼腆的神情,从而充分表现了一位纯情少女复杂而细腻的内心世界。

  (2)表达叹息与伤感(后期)

  至于后期,李清照的诗词语言往往是冷色调的,笔墨浓重而深沉。她在《醉花阴》中写道:“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其中“消魂”形容了日日相思,以致于神思恍惚,仿佛魂魄要离开躯体一样。而“帘卷西风”更加烘托了离愁与相思的凄凉之意。在这瑟瑟秋风中,菊花似乎也已失去许多,但人比这菊花还要消瘦,以花喻人,写出了她断肠的思绪,可使读者同她一起黯然神伤,一起盼着故人的归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是《声声慢》的首句,开篇便把“镜头”引入了一个萧索而凄惨的画面:一个略显憔悴的女子孤零零地伫立在空寂的院中,寻找着爱与温暖,但迎来的只有失落、伤心与孤独。从而形成了较大的心理落差。运用“迭词”巧妙地将意境、心情,环境交织在了一起;写出了国破家亡时发自内心的悲痛,定下本词感情基调而且字与字之间融入声韵,颤动人心,倍显凄凉孤寂。在此时的词赋中为罕见佳句。接下来“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天气忽冷忽暖,自己虚弱的身体已经适应不了“晓风来急”此处晓风也比喻当时的时局繁乱多变。“雁过边,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又借归雁之哀鸣表达自己的沦落异地,思乡之情。下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得生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其中“憔悴损”借花喻人,一写花在秋风中的凋零,一写人在乱世中度日如年的苦悲;雨打梧桐,淅淅沥沥,似心中之泪,悲凉顿显。“怎一个愁字了得!”将所有的情感一泻而出,倾吐了人生曲折凄惨和苦难时的痛心疾首。这首词以高超的语言手段细致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将意境、心境融为一体,乃千古佳作。

  3.采用口语

  在李清照的词中,常有口语熔炼其中,这也是她比较突出的特点之一。这种语言对于当时华贵典雅的词风无疑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但这种语言的通俗使词的情感表现得更亲切而直白。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红肥瘦”(《如梦令》)这几句语言简单朴素,却十分写实,表现了女主人与侍女的一段间断应答,“却”字生动地表现了李清照对侍女漫不经心的回答的失望与质疑。海棠花怎么会依旧呢?于是,“知否,知否”,“绿肥红瘦!”,这一句对侍女的反语,乃十分平实的家常之言,却生动地使得情景再现,两个人似乎已浮现了眼前,读词的人就像看着她们在说话一样。这就是运用口语的妙处——把生活中的场景表现的惟妙惟肖。这样的作词手法也可以使思想感情一目了然,正如《临江仙》中的“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这十分直白的俗语,了无雕饰,却一笔绘出了她的心情。坦然地,李清照将她所有的思绪都缚在这简单到了极点的两句上,是那么豪爽,那么毫无顾忌,她只想表现自己的心情,然而正是这种表达方式,毫无折扣地叙出了她面对人生曲折、世态炎凉的心境。又如“金尊倒,弁了尽烛,不管黄昏。”这是《庆清朝慢》中的叙情之笔。在整首词赞喻花之后,用如此帅真而不加修饰的言语,表现了她尽情赏花之后的`畅快。其中“弁了”与“不管”又体现了她已陶醉于繁花之中,希望自己能同这荣华淡雅、自然纯真的牡丹在一起。这也正是李清照南渡前的少女情怀的流露,然而只用此句一笔勾出。所以用这样的语句,虽无多少雅趣,但十分传神。除李清照这样“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的词人的确少有,因此突出了别具一格的词风。

  二、探究:李清照语言特点形成原因

  李清照出生在一个学者仕宦家庭,是位标准的大家闺秀,她与生俱来的少女情怀,造就了她秀美典雅的语言风格。在李清照的词中,不论写人,写事,写情,写景,都不难体会到她贵府千金的气质。女子,生来就是性情温润,多愁善感的,这就是“易安之词”集聚婉约气息的原因。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官至礼部员外郎,精通经史,声闻齐鲁,为“后四学士”之一,为人崇尚自然,强调诗文应以“诚”为主,曾受苏轼赏识。母亲王氏,出生名门,也善诗文。李清照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从小受到文学熏陶,因而培养了她极强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使得她在创作过程中,能够灵活自如地描绘出她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感;而且能将事物的特点表现得细致到位。李清照在十八岁时,嫁与宰相越庭之子、太学士赵明诚为妻。因此在她的生活中,文学气氛愈加浓重,从而使她的词赋语言“更上一层楼”。

  纵观李清照的诗词,大多是由生活中选取题材。她的爱恨情仇,多由生活琐事引发而生。所以,在她的笔墨之间,一些生活化的口语时常出现。如:“香冷金,被翻江浪,起来慵自梳头。”这一典型生动场景的出现,就会自然而然地带出平常的俗语。更加贴近生活,这样使得她的词在句与句之间相互照应,语言风格融为一体,避免了内容和语言形成的鲜明对比。

  李清照的语言带有着文学美与艺术美,通过对身边事物的细腻描写体现或烘托意境,借助对心理活动的表现抒发真挚感情。她以高超的语言运用技能,赢得了当时的文人与之后人的赞不绝口,在我国诗词史上留下了惊艳的一笔。

  李清照词的风格特点 篇5

  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翦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王灼说:李清照"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碧鸡漫志》卷二)。这种批评正说明了李清照词的意旨在客观上是违背了封建规范的。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又如〔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在早年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成为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著有《漱玉词》,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其特点:

  一、倾掳真挚情。

  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其前期的恋情词,如《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萧》等,满怀至情,连篇痴语,自然率真最能体现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这是男性作家代人立言的恋情词所无法比拟的。其后期写愁的伤乱词,如《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人孤雁儿》等篇,字字血泪,声声呜咽,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元地倾诉的“万千心事”,全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来不得半点雕琢矫饰。这些融和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受,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

  二、熔炼家常语。

  《漱玉词》的语言,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柳永是把词引向市井的开拓者,他用语通俗明畅,然好为徘体,偶涉蝶默,周邦彦变俚为雅,措词精工,施采丽密。李清照遣词造语,自出机抒,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的文学语言。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彭孙通《金粟词话》)。这种语言对于北宋末期华贵典雅的词风无异是一种冲击。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风凰台上忆吹萧》)。仿佛毫不经意,冲口而出,但仔细体味,却含意多层,十分精细。亲人远别,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分手已定,重重心事,说又何用;离恨别苦,难以启口的内心隐秘,刺人衷肠,宁可自我承受,不愿再增加行者负担。这重重思绪,微妙心态,全用家常语道出而含蕴绵绵不尽。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便增添了许多新鲜生动的情味漱玉词的口语化、通俗化,并不走向淡乎寡味、松散无力,因为它是在口语基础上匠心独运、提炼加工的结果。故而落笔精警雅隽,语工意新。如“雪清玉瘦”、“浓烟暗雨”、“被翻红浪”、“柳眼梅腮”、“红稀香少”、“云阶月地”云云,平易清新,精妙传神,正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三、善用白描法

  漱玉词不重故实,不过多化用前人诗文,而长于以白描手法创造动人的意境。易安的白描与柳永的“细密妥溜”、美成的富艳典重不同,而是“冲口出常言,境界动心魄”。如《醉花阴》写离思凝重:“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永遇乐》写孤寂失落:“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均以直白之语,写深浓之情,有场景,有人物,有衬映。阶前花下心系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闭关帘底,孤苦零丁,将无穷悲伤一己吞咽的心态,呈现眼前,栩栩纸背,令人一睹难忘。《漱玉词》的白描,具有浑成、含蓄、宛曲的特点,因而毫无浅易平直之迹。《行香子》煞拍:“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虽系以口语描述天象,不免使人联想起人间风云变幻、爱河如许风波,其深层意蕴是领略不尽的。

  四、讲求韵律美。

  李清照论词很重视声律,所谓歌词分五音六律、清浊轻重,她的创作实践了自己的理论。这是由词作为一种乐诗特质决定的。漱玉词讲究声情,喜用双声叠韵,选辞注重声韵美。夏承秦曾举其《声声慢》为例,其中用舌声15字,齿声42字,尤其是未几句,“二十字里齿声交加重迭,这应是有意用啮齿丁宁的口吻,写自己忧郁倘恍的心情,不但读来明白如话,听来也有明显的声调美,充分表现乐章的特色”(《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张端义《贵耳集》称赏“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曰:…黑’字不许第二人押。”《声声慢》首句连下14个叠字,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张端义谓:“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徐钒《词苑丛谈》谓其音响之美,“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李清照善以寻常语度人音律,平淡人调殊难,奇妙而谐律,更是出神人化。以是万树《词律》云:“其用字奇横而不妨音律,故卓绝千古。”

  李清照词的风格特点 篇6

  李清照,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自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但是金兵入侵之后,生活颠沛流离,境遇孤苦。所以前期写的词比较清新悠闲,后期的词就显出个一个女词人的多愁善感。

  对身世的感叹,对中原的怀念。因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一样的生活经历,所以她的词在不同时期显示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但是都饱含了李清照的真情实感。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浅谈一下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词的风格特点 篇7

  在抒情方式方面,直接抒情是李清照词抒情方式的最突出的特点,但是也不缺委婉含蓄。有“婉约之词宗”之称的李清照也有自己的婉约的抒情特点。读李的词,我们会明显地感觉到其中的婉约之风,词人善于从女性的心理出发,挑选女性在怅然迷茫时容易联想到的事物,以女性独有的细腻的笔法加以组织,因而别有一番风致。而体现其婉约词风的诸多作品中,首推《声声慢》,词中表现出的那种哀婉的凄苦之情,读来更动容。结尾“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凄苦之情一波高过一波,到此高潮,戛然而止。这样的词,就是把自己的生命原原本本地烙在了纸上,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作者的血泪。它的线索是若隐若现的时间,串接客观事物,作者行动及情感的变化,都通过事物表现得淋漓尽致,委婉而含蓄。

  在委婉含蓄中,李清照的词也不乏直率,利用白描的手法直抒胸臆,吐露内心的真实情感。如:《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是词的下阕,直接抒写自身的离别情绪和相思之苦,这也体现了李清照抒情大胆,强烈,直率。李清照也写了很多来抒发国破的哀伤之情。她的词《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认取长安道。”长安是故国的象征,词人认为“空梦长安”而永夜欢意少,一个“空”字,领起全梦,将女词人思念故国的满腹情愁抒发得淋漓尽致。而在她的诗作《夏日绝句》中,通过诗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词大胆而直率地抒发了作者的爱国之情。李清照的作品中,诗作占少数,但是多数流露豪壮激昂的爱国主义情感,她的词被后人视为“绝似苏辛派”“无一毫脂粉气,自是北宋风格。”这首词可以说正是李词人远大的理想,不凡的抱负,勃勃的雄心,炽烈的爱国情怀的自然流露与抒发。李清照在抒情方面,无论是抒发自己的身世凄苦之情还是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都是在委婉中带着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抒情方式更能让读者通俗易懂。

  李清照词的风格特点 篇8

  李清照词的语言特色是平易清新的自然美,委婉曲折的含蓄美,和谐流转的音乐美,浓淡相宜的绘画美,而清新的自然美是李清照词最突出的语言艺术特色。李清照以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承“花间”之婉约去“花间”之俗媚,用清新自然的俗语,口语化甚至方言入词,使词语代“俗”而来的清新的,自然的清词真语,清新浅俗,浑成大雅。

  李词人在语言方面善于用叠字,口语化。如她的词《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的开始用了叠字来达到语言上的音韵美,而且用叠字,更加强了语言的口语化,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鲜明的节奏感。也把环境进行了极致的渲染,极力的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凄苦与辛酸,从而加强了词自身的抒情性。到下片“到黄昏点点滴滴”又用二组双声叠字,与开头的十四个叠字相对应。环境的凄、冷、清内心的凄、惨、戚,环境与心理的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自始至终。虽然这词用了浅近的文字,却给人一种琅琅上口,通俗易懂的感觉,更加增添的词的简单性,让词显得更加的清新自然。再如下面的词句: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凤凰台上忆吹箫》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子》

  于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月》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念奴娇》

  上面这些都是浅显易懂的常语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可蕴含极其丰富的内容。犹如美酒,越品越觉得其绵厚芳醇,与浓艳香丽的花间词风截然不同,使读者耳目一新。明代杨慎《词品》中评论说:“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如她的《声声慢》中,“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与上面的例子都是化浅白为清新,化俗俚为挚词。清代彭孙鸿在《金栗词话》里评到“皆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词意并工,闺情绝调。”如李清照的词《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人能把浅俗的文字,组成极其清新鲜明的词句,以寻常语创造不寻常的意境。让人读来,更是心驰神荡。通篇浅白语言,产生的清新工巧,真挚感人的艺术效果却不由得为后人称道。词中的谴词造句,天然率直,创造了以寻常语为主要特色的文学语言,真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李清照用浅显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创造了耐人寻味的优美境界,正是“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她匠心独运,特别是善于创造这种平淡而绝妙的境界,这应该是李清照词作语言中最突出最重要的艺术特色了。

  李清照词的风格特点 篇9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很多个阶段,从优裕轻松的生活到丈夫的离去,最后国破家亡,她一生坎坷,挫折不断。她依然不屈不挠,尽管生活有很多的不如意,但是她却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出众绝代的才华,敏感深悟的思想,高洁的人品,作了很多清新婉丽的词作流芳后世。李词人用她高洁的人品写出了让人觉得清新自然的词作,也让我们读懂了她那庄重典雅的词品。

  在李清照结婚之前就有了个性鲜明的性格。如她的一首词《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用日常生活的小事,通过简单的对话,反映出少女作家对大自然的敏感和热爱,流露出她是一个乐观向上,无忧无虑的少女性格。

  但是随着年龄的长大,有了婚姻之后人的思想发生了变化,而且在婚姻之后又有了比较曲折的生活路径,从一个少女到一个少妇,从安定的家庭到一个动乱的国家的环境,词品也有了相对的变化,她自身的人品也逐渐的形成。词品也从一个无忧无虑的清新到庄重典雅的境界。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李清照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上升到另一个更高的境界。她能珍惜自己的存在,珍重自己的人格,她不像那些心灵软弱的人做小服低,自轻自贱,这是她性格发展的前提。因此,她笔下的形象(例如桂花)就很自然的显示出一种极为清高,颇为自诩的情调,如《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作者用坚决的语气,一种自视不凡的豪迈气概,跃然纸上。指出:“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词人的这种高昂的自信,在其文学创作上得到了印证:宋人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说:“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胡云翼说:“词家之有二李,李后主与李清照,真是词中的‘双圣’。”这是李清照在少妇时期最完美的喻写。她笔下的白菊,更是以清丽、潇洒的个性而称奇一世,如《多丽》: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釄。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臯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这支白菊如此清高、孤傲、饱经风霜,不减清奇,它不同凡俗,截然区别于那种浓施粉黛,搔首弄姿的做作。她欣赏的不是人工美、装饰美,而是人格美、自然美:“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釄。”在大自然无情地摧残下,它依然情致深深,一点儿也不缺乏人情味儿,愈发楚楚动人:“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毫无疑问,李清照笔下的桂花、菊花,正是她自己高傲、自尊、朴直的性格和独立人格的化身。

  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她的经历在词中都有所表现。前期——少女时期的天真、活泼、大胆、任性、闲适风雅;中期——少妇时期,生活俭朴,在甜蜜的生活中带有着一股多愁善感,同时,也流露出她对爱情的忠贞;后期——晚年时期,虽然愁苦深重,流落天涯,但她坚强、勇敢,有着强烈的爱国意识。这些性格的特征和思想意识汇聚了她冰清玉洁的崇高的人品。从而奠定了她词品德尔庄重典雅。

  李清照词的风格特点 篇10

  李词人写的作品之所以能打动读者而引起共鸣,除了词人口语化的语言,还有词人所创造的真情意切意境。李清照写的词都是反映她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词人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其中抒写的国恨家仇,都是发出词人自己的内心的想法。如她写的《一剪梅》、《醉花阴》、《声声慢》、《武陵春》、《永遇乐》这些脍炙人口的词作中所创造的意境,如果词人没有真情实感,词人绝对写不出如此深刻的词句,而且还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

  李词人词中的事物都不只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而且还是活生生存在的,独特的艺术形象。比如她笔下的海棠不是别人口中的海棠,李词人笔下的海棠花是“绿肥红瘦”的;而落花也不是别人那样描写的落花,而是“拥红堆雪”的落花。还有“暗明灭”的青灯,有“袅残烟”的玉炉,有“玉骨冰肌”的双银杏,有“初斜”的皎月,有“上窗纱”的残月,有“满西楼”的弯月,还有“不与群花比”的寒梅等等这些意象,都显出词人的独特的特征,她凭着丰富的联想,独到的运笔,以女性特有的体味和情怀,把人物内心世界的所有抽象的感情细腻温婉地然而又十分深刻地借助自然景物加以形象化,具体化。梅花是易安词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意象。宋代女作家用自己的灵心慧性,饱蘸浓情深意,描绘出一枝枝劲拔挺秀、摇曳生姿的眼中梅、意中花,她们披雪戴霜,花魂月魄,含笑迎日,洒泪风中—这是宋代女性作家创造的文学审美意象,也是女性个体生命生存经验的诗意描述。而李清照笔下的梅花给人的则是另一种感觉,如“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清平乐》),“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菩萨蛮》),“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孤雁儿》),从这类意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女词人对于梅花一类洁美素质的珍视,表现出一种孤独人的感伤。这种感伤虽然在词中若隐若现,但是无处不在并且由于词人一贯的对于人生问题的深刻思考,类似老庄的追求静逸,超脱尘世,自我解脱的达观信念,使得她在描写感伤情怀时,经常使用一种自我解脱性质的开宕之笔,总是含蕴有一定自我解脱的要求和魄力。所以李清照笔下的格高韵远的梅之意象,虽然没有以松柏自居的伟大作家的豪迈气魄,但也总渗透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伤情调,这些美的象征体,经常总是处在风雨飘摇,美质难久的威胁当中。

  李清照词意象审美特征含蕴有深邃的思想内涵和意,是李清照富赡的内心世界和客观世界相融合、聚集的具体表现,是精神内容和物质形式的统一,李清照词中的意象意境高远,风格独特,寄托遥深,措语忠厚,运笔空灵,别有一番天地,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词人的词作很多都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表现出词人极为执著和较高层次的审美追求。

  总之,李清照在她的一生中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词品,在艺术特色上面的创作手法很多都值得我们去借鉴,让今天很多的诗歌创作者借鉴。更难得可贵的是,她可以去除下层市民的粗俗,又能远离当时词坛的艳词丽语,真正做到化俗为雅。品易安的词,让人忍不住想起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还有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的已化为日常用语的千古名句,感叹于他们词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李清照词的风格特点

手机扫码分享

Top